导图社区 固有免疫
这是一篇关于固有免疫的思维导图, 固有免疫知识点总结, 固有免疫系统概述,固有免疫细胞及其主要作用,固有免疫应答。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固有免疫
固有免疫系统概述
组织屏障及其主要作用
皮肤粘膜屏障
物理屏障
可有效阻挡病原体侵入体内,有助于清除粘膜表面的病原体
化学屏障
皮肤和粘膜分泌物中含多种杀菌或抑菌物质,可形成抵御病原体感染的化学屏障
微生物屏障
寄居在皮肤和粘膜表面正常菌群可通过竞争结合上皮细胞、竞争吸收营养物质和分泌杀菌或抑菌物质等方式抵御病原体的感染
是机体阻挡和抗御外来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
体内屏障
血脑屏障
由软脑膜、脉络丛毛细血管壁和毛细血管壁外覆盖的星形胶质细胞所组成,能够阻挡血液中病原体和其他大分子物质进入脑组织及脑室
血胎屏障
由母体子宫内膜的基蜕膜和胎儿绒毛膜滋养层细胞共同组成,可防止母体内的病原体和有害物质进入胎儿体内
固有免疫细胞种类
来源
骨髓共同髓样前体的经典固有免疫细胞
骨髓共同淋巴样前体的固有淋巴样细胞和NK细胞
骨髓共同淋巴样前体的固有淋巴细胞
固有免疫细胞表达的模式识别受体及其识别结合的相关配体
模式识别受体(PRR)
是指广泛存于固有免疫细胞表皮面、胞内器室膜上、胞质和血液中的一类能够直接识别外来病原体及其产物或宿主畸变/凋亡细胞某些共有特定模式分子结构的受体
子主题
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MP)
是指某些病原体或其产物所共有的高度保守且对病原体生存和致病性不可或缺的特定分子结构
不同类型模式识别受体识别结合的病原体相关模式分子
胞膜型PRR:主要包括甘露糖受体清道夫受体和Tall样受体家族某些成员
甘露糖受体(MR):直接识别结合表达于细菌或真菌细胞壁蛋白糖/糖脂分子末端的甘露糖和岩藻糖残基
清道夫受体(SR):可直接识别结合G-菌脂多糖(LPS)、G+菌脂磷壁酸(LAT)或体内衰老/凋亡细胞表面磷脂酰丝氨酸等相关配体
胞膜型Tall样受体:可直接识别结合G+菌肽聚糖/磷脂壁酸、G-菌脂多糖、分枝杆菌或支原体的脂蛋白/脂肽、真菌酵母多糖
内体模型PRR:包括广泛分布于经典固有免疫细胞、内皮细胞、上皮细胞质内体膜上的TLR3、TLR7、TLR8、TLR9同源二聚体
细胞质PRR
NOD样受体:是一类含核苷酸结合寡聚域的胞质型PRR
PIG样受体:是视黄酸诱导基因样受体的简称,广泛分布于固有免疫细胞和组织细胞胞质内。RLR可直接识别胞质中病毒双链RNA
分泌性PRR:主要包括脂多糖结合蛋白、C反应蛋白和甘露糖结合凝集素
固有免疫分子及其主要作用
补体系统
细胞因子
其他抗菌物质
固有免疫细胞及其主要作用
经典固有免疫细胞
单核细胞:由骨髓中粒细胞-巨噬细胞前体分化而成
巨噬细胞
模式识别受体:主要包括甘露糖受体、清道夫受体和Tall样受体,其中甘露糖受体和清道夫受体可通过对细菌或真菌表面甘露糖/岩藻糖残基和对细菌脂多糖/脂磷壁酸或凋亡细胞表面磷脂酰丝氨酸的识别结合
调理型受体
趋化/活性相关的细胞因子受体
抗原加工提呈和诱导产生共刺激信号的分子
巨噬细胞的主要生物学功能
(1)吞噬杀伤病原体:巨噬细胞还可以通过一种非受体介导的巨胞饮作用将病原体等抗原性异物摄入胞内。上述抗原提呈细胞通过巨胞饮作用可将细胞外液中营养物质、病原体、可溶性抗原和大分子蛋物质摄入胞内。巨噬细胞可通过两种杀菌系统杀伤破坏病原体:1)氧依赖性杀菌系统包括反应性氧中间物和反应性氮中间物杀菌系统 2)氧非依赖杀菌系统包括胞内乳酸累计对病原体的抑杀作用、溶酶体内溶酶菌破坏细菌肽聚糖产生的杀菌作用,a-防御素等抗菌肽对病原体的裂解破坏作用 (2)杀伤胞内寄生菌和肿瘤等靶细胞 (3)参与炎症反应 (4)加工提呈抗原启动适应性免疫应答 (5) 免疫调节作用
树突状细胞:包括来源于骨髓共同髓样病原体的髓样DC、来源于骨髓共同淋巴样前体的浆细胞样DC盒来源于间充质细胞的滤泡树突状DC
经典DC的主要生物学作用:摄取加工和提呈抗原、免疫调节作用、诱导中枢和外周免疫耐受
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具有很强的趋化运动和吞噬杀菌能力,中性粒细胞可迅速穿越血管内皮细胞进入感染部位,并通过表皮相关模式识别受体对病原体的识别结合产生吞噬杀伤作用,促进和增强中性粒细胞对病原体的吞噬杀伤作用
固有淋巴样细胞:包括ILC1、ILC2、ILC3三个亚群,NK细胞也归属于固有淋巴细胞
自然杀伤细胞是一类表面标志为CD3-CD19-CD56+CD16+和细胞内转录因子E4BP4+的固有淋巴样细胞,广泛分布于血液、外周淋巴组织、肝、脾等脏器中
NK细胞表面杀伤活化受体和杀伤抑制受体:NK细胞表面具有两类功能截然不同的调节性受体,一类受体和靶细胞表面相应配体结合后可激发NK细胞产生杀伤作用,称为活化性杀伤性细胞受体,简称杀伤活化受体,另一类受体和靶细胞表面相应配体结合可抑制NK细胞产生杀伤作用,称为抑制性杀伤细胞受体,简称杀伤抑制受体
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是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它们可转导活化抑制信号、是NK细胞表面的杀伤抑制受体
固有淋巴细胞:自然杀伤T细胞、γT细胞、B1细胞
固有免疫应答
固有免疫应答的特点
(1)固有免疫细胞不表达特异性抗原识别受体
(2)固有免疫细胞可通过趋化募集,即“集中优势兵力”之方式迅速发挥免疫效应
3)固有免疫细胞参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全过程,可通过产生不同种类的细胞因子影响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类型
(4)固有免疫细胞寿命较短,不能产生免疫细胞,因此固有免疫应答持续时间较短,也不会发生再次应答
固有免疫应答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关系
启动适应性免疫应答
调节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类型和强度
协助效应T细胞进入感染或肿瘤发生部位
协同效应T细胞和抗体发挥效应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