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物理原子、宇宙章节思维导图
这是一篇关于物理原子、宇宙章节思维导图,包括:认识原子结构的发展、原子的核式结构、万有引力定律、宇宙的基本结构等内容。
高中物理 力的平衡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A.生活中常见的力B.力的合成C.力的分解D.共点力的平衡。
这是一篇关于高中物理 振动与波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1.机械振动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在某一中心位置(振动过程中回复力为零的位置,所以又叫做平衡位置)(平衡位置不一定受力平衡、如单摆在最低处仍受向心力)附近所做的往复运动叫做机械振动(简称振动)。产生机械振动的条件是存在指向平衡位置的回复力2.全振动做振动的质点从某位置出发第一次回到该位置,并保持与出发时相同运动方向的过程叫做一次全振动。3.振动的描述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高中物理知识点思维导图
物质的结构
原子
微观
三种射线
认识原子结构的发展
揭示了原子核结构的复杂性
1.证实了原子是可分的 2.电子是原子的组成部分之一
原子的正电荷和质量均匀分布于原子体内,带负电的电子镶嵌在原子体内。
实验结果:(1)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与原来的运动方向偏离不多(平均 2°~3°)。 (2)少数α粒子产生较大角度的偏转。 (3)极少数α粒子产生超过 90°的大角度偏转,个别α粒子甚至被弹回。
(1)在原子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做原子核。 (2)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 (3)带负电荷的电子在核外不停地绕核运动(电子绕核运动所需的向心力就是原子核对它的电场力)
首例原子核的人工转变(用人工的方法是原子核发生转变的过程)
1896 贝克勒尔 发现天然放射现象
1897 汤姆孙 阴极射线实验 发现电子
1904 汤姆孙 提出葡萄干蛋糕模型
1909 卢瑟福 α粒子散射实验
1911 卢瑟福提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行星模型)
1919 卢瑟福 用α粒子轰击氮核 发现质子
1920 卢瑟福预言中子
1935 查德威克 发现中子
原子的核式结构
电子
原子核
质子
中子
核能:原子核的结构发生变化时放出的能量
(重核)裂变:重核受到其他粒子(如中子)轰击时分裂成两块或两块以上中等质量的核的过程称为裂变 裂变过程中放出中子并释放大量能量。
链式反应:重核裂变时放出的中子引起其他重核的裂变,可以使裂变不断进行下去 产生条件:中子再生率>1 提高再生率方法: 1.使用纯-U235 2.减慢中子 3.铀体积大于临界体积
核反应堆:用人工方法控制核裂变链式反应速度并获得核能的装置 主要由核燃料棒、减速剂、控制棒、冷却系统和防护层等构成。
核电站:利用反应堆中的核燃料裂变放出的核能转变为电能的发电厂 核电站由核岛、常规岛及配套设施组成。核岛的主要部分是反应堆(与一般电厂的区别主要在核岛部分) 核电是经济、安全、干 净的能源
半衰期
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时所需要的时间。(统计规律)快慢由原子核内部自身决定的,与外界的物理和化学状态无关
N=N0×(1/2)^(t/T)
宇宙
宇观
万有引力定律:两个物体间的引力的大小,跟两物体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跟两物体距离的平方成反比,方向在两物体连线上
卡文迪什扭秤实验1.验证了万有引力定律,2.测出了引力常量。G=6.67 × 10^ - 11 微小量放大 利用平面镜对光线的反射 增大刻度尺和平面镜的距离
宇宙的基本结构
空间
星系
恒星
分类依据:体积、温度、亮度(绝对星等)
大→小 超巨星、巨星、主序星、白矮星、中子星
一颗恒星的寿命取决于它的质量
行星
其他物质
天体的演化
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