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高一生命教育
这是一篇关于高一生命教育的思维导图,包括:学习者特征分析、组织教学活动、教学评价设计、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教学目标。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亡羊补牢
外婆与姥姥的区别
父母学吧四大模块课程
幼儿知识之科学探究实施思维导图
植物
Moep
汉语拼音思维导图
第四组基本动作练习思维导图
面对孩子的特性需要把握的两个原则
幼儿园主题活动:甜蜜蜜的糖果
生命之书(心理健康教育)
学习者特征分析
高一学生
青少年阶段是价值观确立的时期,理解生与死的意义,培养积极的生命态度,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和人生观,是高中阶段生命教育的重点内容之一。对于处在成长又困惑阶段的高一学生来说,引导他们体验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探索成长中的资源和支持,是重要而且紧迫的课题。
组织教学活动
情境导入,引出话题
教师播放《孕妈妈的日记》视频,
1.学生观看视频并思考:既然怀孕这么辛苦,为什么妈妈还要坚持呢?
2.学生分享看完视频的感受。
老师准备的一些生活物品,引导学生寻找记忆中让自己最为难忘的一件事情。
学生在《生命之书》的前言写下: 1.时间、地点、事件。 2.写下感受。 3.生命在此刻得到了什么?
通过视频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对生命话题的思考。通过一些生活物品设置情境,让学生们回顾过去,激发学生为自己生命赋予意义的动机。
制作并分享《生命之书》,发现资源
第一篇章:人生值得
教师引导:仔细想想自己为什么而活着,写一写活下去的理由,可以指向过去、现在和未来。
第二篇章:自我照顾
教师引导:既然人生值得好好活,那么在有限的生命里,我们可以如何照顾好自己呢?
第三篇章:同伴互助
教师引导:我们是社会性的人,除了可以自我照顾,还可以彼此照顾。在一个班级里同窗共读,我们可以如何照顾同学,给同学一些支持呢?
以小组为单位向全班同学展现《生命之书》
课后延伸,拓展资源
教师播放《青年之问:人的一生应当怎样过?》视频
学生畅谈收获: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选出小组发言人进行班内交流。
教师总结:学生书写出有形的《生命之书》,而无形的《生命之书》是我们用心生活的“每一刻、每一分、每一秒(张定宇)”
1.学生回家邀请家人、朋友进一步装饰《生命之书》。
2.学生将《生命之书》作为提示物,遇到困难时作为一种支持。
通过榜样的力量引导学生发现和创生命的意义。将生命教育从课堂延伸到课堂外,为《生命之书》本身赋予意义。
教学评价设计
教师教学
(1)教学目标:依据课标、学情确定可行的教学目标。 (2)过程与方法:创设教学情境、搭建学习支架,关注学生差异。 (3)教师素养:亲和力、感染力等
学生学习
(1)学习状态:学生主动参与情况、注意力集中情况等。 (2)学习方式:从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两方面进行评价。 (3)学习效果:《生命之书》展示,组间互评与教师点评的形式。
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教学环境
多媒体教室、圆桌课室
教学资源
PPT课件、空白本子、生活小物件(奶瓶、铅笔、小红花、奖状、手环、篮球、玩具枪、娃娃)、图片素材、视频素材(《孕妈妈的日记》、《青年之问:人的一生应当怎样过?》)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情境导入部分主要是“抛锚式教学法”,学生在视频和生活物件创设的情境中思考生命话题。
2.制作《生命之书》部分以“支架式教学法”为主,引导学生从关注个体到个体间互助,学生在自主思考与小组协作学习中了解“向内找力量,向外懂求助”积极资源的获取方式。
3.课后延展部分以“随机进入教学法”为主,启发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与家人、朋友继续完成“生命之书”,最终化成无形的生命意识指导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制作《生命之书》,发现并拓展资源,感受生命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
在分享《生命之书》过程中,同学之间互相见证和支持,激发班级现有的关系资源,增强日常生活中的关爱行为,以帮助同学们应对日常困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生命的积极情感,同时通过课后延伸,扩展延伸生命当中其他的资源,让《生命之书》本身也成为一种资源。
学习内容分析
生命教育
在全球疫情背景下,积极开展生命教育是缓解高中生复杂多样情绪体验,调整其矛盾困惑人生态度的重要教育内容。生命教育是人生的必修课,生命教育主题心理辅导活动课传达出的理念,如“直面生命”“活在当下”等,都会对高中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
1.学生在《生命之书》的第三面写下给组内同学写一些祝福的话语,为同学加油。2.组间交流分享
利用现有的关系资源,彼此赋能。
1.在《生命之书》的第二面:写下不少于6种自我照顾的方式。2.组内交流分享
发现学生已有的资源,自我赋能,相互见证。
1.学生在《生命之书》的第一面写上“活下去的6个理由”,并进行装饰。2.组内交流分享
将注意力引到人生当中的积极面,关注积极,引导学生相互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