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人性10大规律-心理学底层逻辑
精彩! 本思维导图,总结了人性的10大规律。心理规律,是人性的底层逻辑。 1.人生是一场自我实现的预言; 2.性格是二元对立统一的规律; 3.不喜欢别人就是不喜欢自己; 4..外在人格与内在心理相反; 5.当下关系是童年关系再现; 6.自恋、性和攻击性是源动力; 7人人都有一套自我保护机制; 8.渴望被看见是人的本质需求; 9.一切行为都是在追求好处; 10.人们目的一致而方法不同。
编辑于2022-10-18 17:50:19 广东本思维导图包括以下三大模块: 一、时间的价值:债务关系、债券的诞生、债的成本(利率与利息)、复利的魔力等; 二、信用杠杆:个人融资、企业融资、国家融资(国债与税收)、信用卡里的秘密等; 三、国家与货币信用理论:货币起源、债务违约、债务螺旋、债券投资等。 共包含以下核心概念与知识点: 债务、债务合同、债务机构、债券、债券的起源与作用、利息与利率、费雪利息理论、单利、复利、复利的运用、信用与资产、个人信用资本化、美国FICO信用分、信用与抵押、发生债券与银行贷款、科技金融(蚂蚁金服)、京东京小贷、东西方大分流、发债与税收、信用卡利率幻觉、物物交换(亚当·斯密)、国家货币信用理论、英格兰银行、国家主权、欠债不还、债务违约与必要性、风险-收益均衡、希腊债务、帕累托改进、社会债务关系三角模型、国家与个人、个人与个人、明朝债务螺旋、王朝更迭的金融逻辑、债券投资等。
本思维导图包含以下三大模块: 一、基本概念:资管新王者(基金)、如何选择基金、私募基金、投资基金需要避免的坑; 二、另类基金:对冲基金、私募股权基金、主权财富基金、卖空机制; 三、基金业绩:分散投资、两种收益(贝塔收益与阿尔法收益)、剩者为王、晨星九宫格。 包含以下核心概念与知识点: 资金集聚、专业理财、风险分散、股票基金、债券基金、货币基金、混合基金、主动型基金、被动型基金、选择基金的方法、公募基金、私募基金、抬轿子、老鼠仓、利益输送、卖空、风险对冲、对冲基金、套期保值、证券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主权财富基金、淡马锡模式、估值偏高假说、A股市场、担风险分散原理、投资组合理论、系统风险、个体风险、夏普资产定价模型、基金经理人、晨星投资风格箱方法、价值溢价、规模溢价。
本思维导图包含以下四大模块: 一、发行承销:投资银行(券商)、投资银行的业务、发行承销、谷歌上市记; 二、兼并收购:规律协同效应、杠杆收购、毒丸计划、白衣骑士计划、同股不同权; 三、金融创新I:零售经纪、垃圾债券、量化交易、正确认识金融创新; 四、金融创新II:资产证券化、现金贷、创新与监管。 包含以下概念与知识点: 券商、证券承销、兼并收购、资产证券化、杠杆收购、招股说明书、私募股权投资、量化投资、零售经纪、创投与风投、投行核心竞争力、谷歌IPO、风险分散、多元化经营、专业化瘦身、杠杆率、恶意收购、毒丸计划、白衣骑士计划、金色降落伞、皇冠明珠自残计划、AB股制度、阿里合伙人制度、联合承销、卖方业务、买方业务、垃圾债券、量化交易、智能投顾、机器人选股、P2P、次贷危机、现金贷、金融创新与监管。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本思维导图包括以下三大模块: 一、时间的价值:债务关系、债券的诞生、债的成本(利率与利息)、复利的魔力等; 二、信用杠杆:个人融资、企业融资、国家融资(国债与税收)、信用卡里的秘密等; 三、国家与货币信用理论:货币起源、债务违约、债务螺旋、债券投资等。 共包含以下核心概念与知识点: 债务、债务合同、债务机构、债券、债券的起源与作用、利息与利率、费雪利息理论、单利、复利、复利的运用、信用与资产、个人信用资本化、美国FICO信用分、信用与抵押、发生债券与银行贷款、科技金融(蚂蚁金服)、京东京小贷、东西方大分流、发债与税收、信用卡利率幻觉、物物交换(亚当·斯密)、国家货币信用理论、英格兰银行、国家主权、欠债不还、债务违约与必要性、风险-收益均衡、希腊债务、帕累托改进、社会债务关系三角模型、国家与个人、个人与个人、明朝债务螺旋、王朝更迭的金融逻辑、债券投资等。
本思维导图包含以下三大模块: 一、基本概念:资管新王者(基金)、如何选择基金、私募基金、投资基金需要避免的坑; 二、另类基金:对冲基金、私募股权基金、主权财富基金、卖空机制; 三、基金业绩:分散投资、两种收益(贝塔收益与阿尔法收益)、剩者为王、晨星九宫格。 包含以下核心概念与知识点: 资金集聚、专业理财、风险分散、股票基金、债券基金、货币基金、混合基金、主动型基金、被动型基金、选择基金的方法、公募基金、私募基金、抬轿子、老鼠仓、利益输送、卖空、风险对冲、对冲基金、套期保值、证券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主权财富基金、淡马锡模式、估值偏高假说、A股市场、担风险分散原理、投资组合理论、系统风险、个体风险、夏普资产定价模型、基金经理人、晨星投资风格箱方法、价值溢价、规模溢价。
本思维导图包含以下四大模块: 一、发行承销:投资银行(券商)、投资银行的业务、发行承销、谷歌上市记; 二、兼并收购:规律协同效应、杠杆收购、毒丸计划、白衣骑士计划、同股不同权; 三、金融创新I:零售经纪、垃圾债券、量化交易、正确认识金融创新; 四、金融创新II:资产证券化、现金贷、创新与监管。 包含以下概念与知识点: 券商、证券承销、兼并收购、资产证券化、杠杆收购、招股说明书、私募股权投资、量化投资、零售经纪、创投与风投、投行核心竞争力、谷歌IPO、风险分散、多元化经营、专业化瘦身、杠杆率、恶意收购、毒丸计划、白衣骑士计划、金色降落伞、皇冠明珠自残计划、AB股制度、阿里合伙人制度、联合承销、卖方业务、买方业务、垃圾债券、量化交易、智能投顾、机器人选股、P2P、次贷危机、现金贷、金融创新与监管。
人性10大规律
1. 人生是一场自我实现的预言
自证预言
人们会爱上自己的信念和所说的话,并将事情朝着这句预言的方向推动
出于人类最本质的自恋需求,实现预言就能证明“我是对的”
案例运用
社交
如果你觉得某个人不行,你就不会友好对等对方,对方也会感知到你的态度,所以对方也不会好好对你,结果你说:“这人果然不行!” 这就是循环式的自证预言。
商业
一家银行本来没有多大问题。但突然被放出很多负面信息,很多人都觉得这家银行快要倒闭了。此时,所有的人都去这家银行把自己的资金兑现(金融学叫挤兑)。结果,银行的钱都被取空了,银行真的就倒闭了。然后人们说:“这家银行果然有问题!”
两性
如果一个女人预言了男人都不是好东西,那么她找的男人肯定都不会是好东西,她会将一个好男人改造成为坏男人。否则的话,就证明自己说的是错的,极少有人愿意承认自己的人生是错的。
积极预言
给自己的生命,设定一套积极的自我实现的预言
内建一套幸福快乐的标准,不攀比,不虚荣,积极,乐观,自信
2. 性格是二元对立统一的规律
二元对立
一个人无法让两个相反的属性“同时”存在
每个人都有一个外显的人格,以及与之对立的隐性人格(阴影)
当你看到一个人的【A】特质,也就看到了他的【-A】特质
显性人格往往在意识层面,而隐性人格往往藏在潜意识层面
案例运用
情商
低情商的人,也往往是诚实正直的人
高情商的人,也往往是不真诚或狡诈的人
性格
越外向,越内向
越快乐,越悲伤
越好人,越恐怖
优缺
优雅 —— 不活泼
老实 —— 死板
沉稳 —— 没个性
有个性 —— 幼稚
善良 —— 脆弱
一个优点,必然对应一个缺点,反之亦然
重塑自我
要敢于面对潜意识中的自己,面对真实的人性和社会现实
不断觉知自己,觉知自己的潜意识,将潜意识意识化,重塑自己
3. 不喜欢别人就是不喜欢自己
前提:别人并未得罪你
原生观念
人们被原生家庭和成长环境,植入了某些观念,即什么是可行的,什么是不可行的
被植入的“不可行”的部分,会发生两个动作——【压抑】和【投射】
压抑得越用力,内心冲突就越严重,向外投射的动力就越大,即寻找替罪羔羊
案例运用
罗永浩
罗永浩的言行,不符合常规家庭的教育观念,比如谦逊和低调等。如果罗永浩这种高调的人成功了,一批人就会觉得罗永浩证明了他们是错的。所以他们会想方设法不让罗永浩成功
罗玉凤
凤姐当年的言行,在一般人眼里是不可行的,但凤姐并没有被灌输这样的观念。她的外在言行,代表了某些人潜意识中的自己。为了缓解自身的内在冲突,就需要向外投射,将凤姐作为替罪羔羊进行攻击
放下自己
放过别人
别人就是我们的镜子,他们的言行也许就是我们人格的另一面
4. 外在人格与内在心理相反
好我坏我
好我
人们是用“好我”与别人建立关系,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同
坏我
习惯压制“坏我”,担心它一呈现,关系就会被破坏;实事上,它常会以破坏力的方式呈现
分裂
当“好我”巅峰造极时,相反的“坏我”同样达到了极致状态
案例运用
两性
一个极其外向的人,Ta找的配偶,往往是极其内向的
一位勤俭持家的女人,找了一个赌博成瘾的老公。实际上,她是通过自己的老公,来触碰和释放自己内心深处勤俭持家的反面
一个简单的女孩,找了一个复杂而狡诈的老公。简单对她而言是一种软弱,所以她会对复杂背后的力量充满兴趣。找一个男人,让他替自己活出另一面
其它
最不考虑利益的人,会被最会考虑利益的人吸引
最忠诚的人,会被最容易背叛的人吸引
最没有欲望的人,会被欲望满满的人吸引
人性完整
人们追求人性完整的力量,远胜追求幸福快乐的动力
勇于触碰你人性的另一面,以不伤害自己和他人的方式,呈现出来
5. 当下关系是童年关系再现
命运原型
性格,是一个人的内在关系模式
原生家庭就是一个人的命运原型
看任何一个人,都试着把他放到关系的框架里去思考:这个人这样做,是在构建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呢?
案例运用
当下如何吃饭对应童年如何吃奶
当下与男性的关系模式,对应童年与男性的关系模式
当下与女性的关系模式,对应童年与女性的关系模式
健康关系
人与人谈话所传递的两层信息:事实与情绪
客观事实要尊重,而谬误要驳回
主观情绪要共情,垃圾情绪要驳回或化解
在不破坏彼此自恋的情况下,构建基本平等的关系
6. 自恋、性和攻击性是源动力
源动力
自恋
全能自恋,觉得自己是神,一动念头,世界就会按照自己的意愿回应
否则,“神”就会变成“魔”
攻击性
攻击性是人类的本性
剥离了攻击性的人,也剥离了自己的本性
具有攻击性的人,则是真实的,因此更有魅力
攻击性是向外伸展自己的意志
攻击性等同于生命力
生命力需要在关系中流动,否则这份关系就是空的
如果攻击性被接住,生命就会被照亮
自体永远都在寻找客体
“我”永远都在寻找“你”
攻击性就是“我”与“你”之间的相互寻找
性
性是对关系的渴望,可以让关系拉近
攻击性、性和爱的完整结合,关系才会变得非常美好
充满性欲望的人,也是充满激情、动力和创造力的人
案例运用
魅力活力
那些毫不掩饰也不羞愧表达自恋、性和攻击性的人,虽然他们身上会有些明显的问题,但也你也能感受到他们充满了活力和魅力
死气沉沉
那些不敢表达自恋、性和攻击性的人,虽然他们显得彬彬有礼或温文尔雅,但也死气沉沉,缺乏生命力
生命力
两种生命力
自信
活力能够滋养自己
热情
活力能够滋养他人
自我=关系+动力
关系,就是“我”和“你”
动力,是“我”和“你”之间的能量表达
转化破坏性
攻击性容易带来破坏性
白色生命力是被看见的生命力,而黑色生命力是没有被看见的生命力
要转化破坏性,看见它就可以了,即爱是深深的理解与接纳
7. 人人都有一套自我保护机制
心理防御
为了保护自己(自恋、良好的感觉等),避免内心的冲突和焦虑,每个人都发展出了一套心理防御机制
当自我容量不够时,就不能容忍太危险的情感高能涌入,否则就可能被破坏,于是设置了自我防御
常见机制:压制、否定、退行、反向、合理化、仪式抵消、隔离、理想化、分裂、歪曲、转移、投射、幻想、补偿、认同、升华、幽默、利他
案例运用
身体与头脑
身体是一种防御
一个身体强壮的人,能够保护自己不受伤害,所以显得头脑简单
头脑是一种防御
一个身体柔弱的人,会用头脑去保护自己,所以充满了狡诈和无情
简单与复杂
简单是一种防御
简单是为了给自己一种很好的感觉,认为自己是有道德的、是对的、是好的,以此回避我自体虚弱所带来的糟糕感觉
复杂是一种防御
一个复杂的人,通过将事物与关系玩弄于鼓掌之间,从中获得巨大的愉悦感,而自己不伤害
觉知自己
当心理防御呈现时,觉知到它的存在
扩大自我的容器,让自我能够容纳更多情感
8. 渴望被看见是人的本质需求
皆为关系
人们都希望有一双爱的眼睛,看到自己的一举一动
因为你在,所以我存在;如果没有你,我也不复存在
看见,就是爱
案例运用
教育
一位女士回忆:她们小学的时候参加舞蹈表演,妈妈在台下看着。有妈妈目光的注视,她们跳得格外好。表演一结束,她们兴奋地冲下台去,张开双臂扑向妈妈,而妈妈来了一句“女孩,矜持点。”结果,孩子像被泼了冷水一般
妈妈惧怕爱,惧怕看见,惧怕和孩子一起同频共振时的美好感受,因此要使劲抵制,也不小心就破坏了孩子的感受。而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们也没有得到过爱。也是因为,在爱的时候,“自我”会消失
两性
有一些女孩,爱上一个男人后,遏制不住地想把过去的一切告诉男友,其中包括自己不太好的经历。极少数情形下,他们会继续在一起;大多数情形下,他们会分手
如果你看见了我,请你也看见我的罪恶,接受我的这个行为,原谅我。这样,我的罪恶,就被你给“正名”了
复仇
为自己复仇的蒙面人,在彻底杀死对方前,会把面具拨开,让对方看见,是“我”杀死了“你”
如果蒙面人是为别人杀人,那么他所追求的是利益,但他也必定会让自己的“Boss”看见
没有秘密
一切都为关系,关系就是一切
没有人能够彻底藏住一个秘密,所谓的秘密都至少说给一个人听过
9. 一切行为都是在追求好处
自私基因
人类只是基因的载体
基因是自私的
基因永远选择年轻、健康、美丽的身体表达
如果载体衰老了,基因就会选择毁灭这个载体
基因,不仅掌控了人类的生理(长相、身体、健康等),也掌控着人类的心理(情绪、情感、欲望等)
案例运用
奉献
某人遇到了生命垂危的陌生人,他选择付出毕生积蓄,去拯救那个生命垂危的陌生人。看起来无私,对他有什么好处呢?也许是社会认同。但如果他做的好事没有被他人看见,甚至那个生命垂危的人也不知道呢?他追求的好处就是平息不拯救所生产的焦虑、不安和内疚。
两性
女人要选择有车有房有钱的男人,因为金钱代表着力量,代表有多少可以调动的资源,能够保障女人与孩子的生存
男人要选择年轻漂亮贞洁的女人,因为年轻漂亮暗示着基因健康,贞洁则可以确保付出了所有去抚养的孩子是自己的
自我实现
人类首要的问题是生存问题,只有生存问题解决了才会想自我现实
自我现实,可以最大程度地奉献社会,施展生命
10. 人们目的一致而方法不同
人性规律
人们目的一致而方法不同
目的一致
每个人都有着相同的目的
方法不同
因信念、理念、文化、价值观等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方法
案例运用
殊途同归
在生存策略、选择策略、繁衍策略等方面,人们如此雷同
没有谁比谁更高尚,理解并接纳彼此的不同,构建健康平等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