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国美术史
中国美术史知识梳理,包括史前美术、先秦美术—-西周春秋战国、秦汉美术、魏晋南北朝美术、隋唐美术、五代宋元美术、明清美术、近现代美术等等。
编辑于2022-10-19 18:27:13 广东中国美术史
史前美术
史前美术概述
陶器
仰韶文化彩陶
半坡类型
纹饰:动物纹、几何纹、编织纹
代表作品:人面鱼纹彩陶盆
甘肃东部和陕西关中地区
庙底沟类型
纹饰:植物纹、几何纹、带状花纹
代表作品:鹳鱼石斧彩陶盆、彩陶花瓣纹盆
甘肃、青海、陕西、山西、河南
马家窑文化彩陶
石岭下、马家窑、半山和马厂
纹饰:人物纹、动物纹、蛙纹、漩涡纹 、波浪纹、螺旋纹
代表作品:舞蹈纹彩陶盆、彩陶漩涡纹尖底瓶
彩陶漩涡纹尖底瓶
背景:新时期时代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的彩陶代表作,出土于甘肃省,是一件汲水器
内容:此瓶为红褐色,通体施彩,瓶腹两侧有可穿绳的耳,汲水时能自然下沉,注满水后可用绳提出水面
艺术手法:作为汲水器的尖底瓶,以黑彩描绘流畅的漩涡纹,穿插黑白圆,在点、线的交错中,黑、白、灰层次鲜明,具有明朗、热烈、奔放的美感以及很强的运动感
意义:体现了当时马家窑人的智慧
甘肃青海地区
龙山文化黑陶
代表作品:蛋壳黑陶高柄杯
山东
石器、玉器
石器
磨制石器
玉器
内蒙古红山文化
碧玉龙——天下第一龙
浙江良渚文化
玉琮(权利的象征)
早期绘画
岩画
地画
建筑艺术
先秦美术—-西周春秋战国
青铜器艺术
青铜器的起源与铸造
陕西宝鸡市——青铜器之乡
青铜是红铜和锡、铅的合金
商周时期的青铜器铸造工艺已经达到比较成熟的水平,块范法是商周时期运用最广的青铜器铸造工艺
青铜器的品种与用途
礼器、乐器、兵器、工具及车马器
青铜器的纹饰
饕餮纹、云雷纹 兽面纹、蟠螭纹
河南安阳司母戊鼎、河南宁乡四羊方尊、河南新郑莲鹤方壶
莲鹤方壶
模印法、失蜡法
绘画艺术
战国帛画
人物龙凤帛画
人物御龙帛画
引魂升天
漆画
秦汉美术
西汉
西汉马王堆T形帛画
厚葬
画像石,画像砖
山东嘉祥武侯祠
山东沂南汉墓
技法:减地平雕加阴线刻
内容:神话,历史,现实
霍去病马踏匈奴
循石造像
审美多样 风格多样
明器雕塑-冥器-陪葬
长信宫灯
魏晋南北朝美术
曹不兴
东吴(三国的)
龙和佛像
佛画之祖 最早的佛像画家
卫协。
西晋
师承曹不兴
与张墨并称画圣
顾恺之
东晋
作品 列女仁智 女使箴图 洛神赋图
著作 《论画》 《画云台山记》 《晋魏胜流画赞 》
以形写神,迁想妙得。形神关系论。
密体
春蚕吐丝,连绵不绝
山水画理论
谢鹤
《画品》 古画六品 六法论 气韵生动-画面气氛 骨法用笔 应物象形 随类赋彩 经营位置 传移模写
山水萌芽时期 花鸟孕育阶段
南朝
陆探微
密体
秀普清象
书法入画第一人
张僧繇
疏体
笔才一二,象以应焉
张家样
萧绎梁元帝
职贡图
北朝
杨子华
宫廷画师
简易标美
《北齐校书图》
曹仲达
"梵像"
曹衣出水
曹家样
隋唐美术
绘画艺术
人物画
阎立本
历代帝王图
晋武帝
步辇图
作者 初唐时期阎立本
内容 作品描绘的是贞观十五年唐太宗下嫁文成公主与吐蕃王松赞干布联姻事件
艺术手法 色彩上 。设色浓重,为了突出喜庆的场面,作者使用红色装点基调,将身着红色的典礼官画于画面正中间。构图上 。不设背景结构上自右向左,由紧密而逐渐疏朗,重点突出,节奏鲜明。对比手法进行衬托表现。一是以宫女们的娇小、稚嫩来衬托唐太宗的壮硕,深沉于凝定,是为反衬。二是以禄东赞的诚挚谦恭、持重有礼来衬托唐太宗的端素平和、和蔼可亲之态,是为正衬。
意义价值 作品具有历史意义,现存西藏最早的一副历史画,是汉藏兄弟友好情谊的历史见证
尉迟乙僧
凹凸画法
佛像和外国人,融合西域风格,线条如铁盘丝,铁线描
初唐
吴道子
画圣
盛唐画家
吴家样
宗教绘画样式之一
疏体
天衣飞扬,满壁凤动
曹衣出水 吴带当风
最早出自唐张彦远 历代名画录 ,曹为曹仲达,吴为吴道子,这是对两种画派风格的鉴赏,评说的高度艺术概括,他指古代人物画中表现衣物褶皱的两种不同程式,一派笔法稠叠,所画人物衣衫紧贴在身上,犹如水中出来。一派笔势圆转,所画人物衣带宛若当风飘舞。
吴装
线条为主,白描先驱
《送子天王图 》
张宣
从张之后题材丰富,开始有了仕女画,画仕女图和宫廷游艳为主
丰颊肥体
捣练图
作者 唐朝的张宣所画
内容 表现妇女捣练的生活图景,宫中妇女加工绢丝的生活场面
艺术手法 构图。画中人物有坐有站,有高有低,动作联系自然合理,富有一种节奏感,人物全神贯注,妇女形象均为丰颊硕体。服饰艳丽,线条均细,设色柔丽,以重彩渲染,体现了盛唐以后仕女人物画的典型风格。
意义价值 为研究唐代服饰提供了依据
虢国夫人春游图
唐代人物画家张宣所画
此图描绘的是天宝十一年,唐玄宗的宠妃杨玉环的三姊虢国夫人以及眷从外出踏青游春的场景
作者重人物内心刻画,画家不着背景,只以湿笔点出斑斑草色以突出人物,意境清新 画中用线纤细,圆润秀劲,在劲力中透着妩媚,设色典雅富丽,具有装饰意味,格调活泼明快
画面反映了盛唐的风貌,张宣所画的妇女形象代表着唐代仕女画的典型风貌,是周昉仕女画的先导,并直接影响晚唐五代的画风
周昉
周家样
水月观音
宗教绘画样式之一
簪花仕女图
唐代人物画家周昉所画
晚唐
该画描写了六位贵族妇女春夏之交赏花游园的情景以及仕女们的闲适生活
画中利用两只小狗,一只白鹤,一株辛黄花使原本孤立的人物产生了左右呼应,前后联系的关系 全图构图采用平铺列绘的方式,人物线条简劲圆浑而有力,以游丝描为主 工笔重彩设色,层次清晰,浓艳富贵而不俗
作者对人物传神的刻画,较为细腻地揭示出宫女们幽怨、郁闷的情绪,成为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不朽之作
挥扇仕女图
百无聊赖的生活
孙位
晚唐画家
高逸图
山水画
青绿山水 北宗.积劫方成菩萨.渐进
展子虔
最早的卷轴山水画(隋)
游春图
开创了青绿山水的端续
作者是隋代的展子虔
此图描绘了江南二月桃李争艳时人们春游情景
俯瞰式的构图
色彩明丽,人物直接以粉点染
双钩夹叶法和点画法等对李思训一派青绿山水产生很大影响
迄今为止中国存世最古老的卷轴山水画
李思训
大李将军
《江帆楼阁图》
确立和完善“青绿金碧 ”一派的风格面貌
李昭道
小李将军
《明皇幸蜀图》
安史之乱
青山行旅图
山水画第一人
水墨山水 南宗.一超直入如来地.顿悟
王维
破墨山水
文人画之祖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苏轼
张璪
外师造化,终得心源
这是唐代画家张璪总结自己的艺术实践时谈到的,它概括了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为中国绘画鉴定奠定了理论基石
造化,即大自然,心源,即作者内心的感悟。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也就是说艺术创作源于大自然的师法,但是自然的美并不能够自动地成为艺术的美,对于这一转化过程,艺术家内心的情感和构设是不可或缺的
艺术的创作是主观与客观的相统一过程
南宗摩诘传张璪
王洽
泼墨
浓墨破淡漠,干墨泼湿墨,反之亦然
画鸟画
薛稷 边鸾的花鸟画
薛稷善画鹤,边鸾善画折枝花卉
曹霸 韩干 韩滉的鞍马画
曹霸
盛唐画家
画御马 功臣像
韩干
画马 重视观察写生
照夜白图
牧马图
韩滉
五牛图
现存最早的纸本画
唐代花鸟画家韩滉所画
画中的五头牛从左至右一字排开,各具状貌,姿态互异。一俯首吃草,一翘首前仰,一回首舐舌,一缓步前行,一在荆棵蹭痒。
左右对称,解决了构图呆板的问题,创构出手卷式畜牛组画的构图形式
粗壮有力,具有块面感的线条表现出了牛的强健有力,沉稳而行动迟缓
现存最早的纸本中国画,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绘画史论著作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
书法艺术
楷书四大家
颜真卿
多宝塔碑
祭侄文稿
柳公权
玄秘塔碑
朱景玄 唐朝明画录
颜筋柳骨
➕初唐欧阳询 元朝赵孟頫
张旭 怀素 癫张狂素
狂草达到高峰
张旭 古诗四帖 肚痛帖
怀素 自叙帖 苦询帖
其书势若惊龙走蛇,骤雨狂风
雕塑艺术
昭陵六骏之飒露紫
具有情节性
李世民
杨惠之 塑圣
建筑艺术
长安名胜 大慈恩寺 光宅寺 大小雁塔
隋代 河北赵县的安济石桥 (赵州桥 )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敞肩拱桥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
工艺美术
陶瓷工艺
唐三彩
金属工艺
金银器
铜镜
染织工艺
唐锦
五代宋元美术
五代绘画艺术
人物画
贯休
唐末五代
画僧"禅月大师"
佛教人物画,胡貌梵相
十六罗汉图
顾闳中
五代南唐画家
韩熙载夜宴图
五代南唐人物画家顾闳中的作品
五代南唐政权不稳,韩熙载疏狂自放以蒙蔽朝廷耳目。画家顾闳中入韩宅,窥看其纵情声色的 场面,目识心计,之后默画而成。画面中通过听琴、观舞、休憩、赏乐、调笑五个场面,描绘了韩熙载夜宴的生活
采用连续故事的手法,运用散点透视,打破时间观念将不同时间的活动组织在同一个画面
画面构图严谨,主要以大块黑白的间隔,统一画面
人物性格刻画生动而有深度,衣纹组织严谨而又简练,设色以浓重色调为主,配以淡彩
处绘画史上的价值外,也是研究音乐史、舞蹈史、工艺史的宝贵资料
周文矩
五代南唐画家
重屏会棋图
明皇会棋图
宫中图
工画人物,尤长于仕女。
行笔多为瘦硬战擎的"战笔描",画仕女图时不用
卫贤
相敬如宾,举案齐眉
汉代隐士粱鸿与妻孟光
高士图
山水画
北方山水画派 点皴
荆浩
大山大水
笔墨结合
北方山水画派之祖
"六要"(气 韵 思 景 笔 墨)
匡庐图 确立中国全景式山水画格局的构图
关仝
北方山川俊伟荒寒的景象
关家山水
笔愈简而气韵壮,景愈少而意愈长
关山行旅图
山溪待渡图
南方山水画派
董源
南方山水画派的开山祖
创造了披麻皴和点子皴
潇湘图
龙宿郊民图
巨然
田园自然风景
江南山水
长披麻皴
万壑松峰图
秋山问道图
花鸟画
黄家富贵,徐熙野逸
黄筌
双勾填彩法
五代西蜀宫廷画家
写生珍禽图
徐熙
落墨为主,略施彩色
雪竹图
石榴图
飞禽山水图
两宋绘画艺术
宋瓷 "汝、官、哥、定、均"窑
人物画
武宗元与宗教人物画
北宋画家
朝元仙杖图
诸神朝拜元始天尊的场面
善画道释人物
李公麟与白描人物画
北宋文人画家
五马图
历史人物画
李唐
采薇图
梁楷与减笔人物画
南宋画家
泼墨大写意风格
泼墨仙人图
南宋梁楷所画
画面描绘了一位仙人袒胸露怀,宽衣大肚,步履蹒跚,憨态可掬,五官拥成一团,下巴胡子邋遢。
画家将仙人的面目和胸部用细笔勾花,其他部位用阔笔横扫,笔笔酣畅,墨色淋漓,豪放不羁,表现出仙人既洞察世事又难得糊涂的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
现存最早的一副泼墨写意人物画
李白行吟图
山水画
两宋是山水画发展的黄金时代
北宋山水
李成
读碑窠石图
喜用淡墨,有“惜墨如金”之称
范宽
雪景寒林图
溪山行旅途
郭熙
早春图
林泉高致(三远透视法-高远,深远,平远)
苏轼
提出文人画概念
枯木怪石图
米家山水
米芾,米友仁
删繁就简,以点代皴
潇湘奇观图
青绿山水 王希孟
千里江山图
南宋山水 "南宋四家"
李唐
万壑松风图
"斧劈皴"画法
历史人物画
采薇图
刘松年
四景山水图
马一角,夏半边 半景构图
马远
踏歌图
夏圭
溪山清远图
西湖柳艇
花鸟画
黄居寀
子承父(黄家富贵)
山鹧棘雀图
崔白
双喜图
深秋时节 喜鹊野兔
北宋中期最重要的花鸟画家
所画鹅、蝉、雀堪称三绝
宋徽宗 赵佶
瑞鹤图
芙蓉锦鸡图
瘦金体
竹雀图
宣和画谱
文人士大夫的墨竹墨梅 追求笔墨意味
梅兰竹菊 号称四君子画
墨竹大师 苏轼 文同
文同开创了 湖州竹派
文同墨竹图
苏轼 枯木怪石图
扬无咎
四梅图(局部)
水墨人物绘画师从李公鳞,书法学欧阳询
法常
六柿图
水墨写意花鸟 用笔恣肆 形神兼备
师法梁楷
赵孟坚
岁寒三友图
善画梅兰竹石 尤善白描水仙
华光和尚
墨梅鼻祖
徐崇嗣
没骨画法
徐熙孙
由于,“黄家富贵”是当时宫廷花鸟画的标准,所以学习黄荃、黄居寀,徐熙野逸也就不同了
风俗画
苏汉臣
善画货郎 婴戏著称
秋亭戏婴图
婴戏图
李嵩
货郎图
骷髅幻戏图
三朝老画师
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
宋代张择端绘制。宋初市民阶层的形成,出现了以世俗生活为中心内容的风俗画。
通过郊野,汴河,街市三个段落,展现了北宋都城汴梁汴河两岸清明时节的街市景象。
艺术特色 1、构图采用散点透视,再现了我国十一世纪都市社会的生活面貌,反映了那个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风尚习俗。2、构图严谨,繁而不乱,长而不冗,段落分明,主题突出。采用了线描淡彩画法,并紧密结合对象的质感特征。
价值 体现了中国古代风俗画的最高成就,对研究宋代的城市生活以及民俗服饰建筑工商交通等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元代绘画艺术
元代前期的士大夫绘画
赵孟頫
与欧阳修,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
鹊华秋色图,秋郊饮马图,秀石疏林图
元代书画家。他融会唐宋绘画之长而自成一家,于人物,鞍马,山水,花鸟,竹石无所不能,水墨,青绿,工笔,写意诸体兼备。
在艺术主张上 主张作画要有古意,倡导书画同源,主张师法自然,提出 到处云山是吾师 的口号。‘‘若无古意,虽工无意‘’
赵孟頫既善于继承传统又勇于开拓创新,开创元代书画新风。
赵孟頫开创了元代简率,尚意,以书入画的时代新风,使文人画走向全面成熟,对当时和后世绘画都有巨大的影响。
鹊华秋色图,秋郊饮马图,秀石疏林图
高克恭
回族
春山晴雨图,云横秀岭图
元四家与山水画 元四家-师承董源巨然
元四家的艺术特色,XX XX XX XX四位元代画家
诗书画相结合 题跋诗文抒发理想,强调以书入画,画上题字蔚然成风
形式上重水墨,或稍加淡色浅绛,形成 雅洁淡逸 不同面貌
在艺术上标榜 写胸中逸气和自娱而不趋附与于社会审美爱好,但情调多流于伤感,淡泊和独寂,反映了时代动乱中无可奈何的情绪。
黄公望
浅绛山水
富春山居图
元朝画家黄公望
画面以浙江富春山为背景,描绘了浙江富阳一带的山容水貌及富春江上的旖旎风光,被誉为 画中之兰亭。
艺术手法 构图 画面中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层次分明。 全图用墨淡雅,画家使用长披麻皴枯湿浑成,功力深厚,准确的把握住了山水的整体风貌,以活脱潇洒的笔墨抒发了作者的主观意趣。大痴道人
堪称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巨作,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对后代画家具有深刻的启发和影响。
分成两节
无用诗卷 剩山图
空灵潇洒,注重画面的虚实
吴镇
渔父图
沉郁湿润
倪瓒
太湖一代山水 构图平远
折带皴
六君子图
松柏樟楠槐榆
渔庄秋霁图
擅干笔淡墨,清幽素雅,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简淡疏荒。
杨竹西小像图
王蒙
善用解锁皴,牛毛皴和渴墨苔点
用墨厚重,章法稠密,景色郁然深秀,苍茫浑厚
青卞隐居图
水墨竹梅与花鸟画
王冕
墨梅图
元代画家和诗人王冕的代表作品
画中描绘了一枝含苞待放的梅花横斜在画幅中间,繁花满枝的形象
艺术手法 此图一枝梅花横贯画面,构图新奇,花朵只用淡墨轻染,花蕊,萼片加墨重点,清新俏丽,勾瓣点蕊简介洒脱,整个画面虽无设色,但看上去,梅花的清香似从纸背透出。
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龚开
瘦马图
钱选-花鸟图
赵孟頫-秀石疏林图
寺观壁画
山西永乐宫
朝元图
五代宋元书法艺术
五代书法艺术
宋代书法艺术
尚意
宋四家
苏轼
黄州寒食帖
黄庭坚
米芾
蜀素帖
蔡襄
自书诗卷
元代书法艺术
赵孟頫
宋代雕塑艺术
灵岩寺罗汉彩塑
宋元陶瓷工艺
宋 汝定官钧哥 青白瓷
元 景德镇 青花 釉里红
宋元建筑
河北定州开元寺料敌塔 北宋 国内现存最高的塔
卢沟桥中国北方目前现存最古老的大型连拱桥
明清美术
明代绘画
明前期宫廷绘画
院体花鸟画
边景昭
作品工整清丽
竹鹤图
孙隆
没骨
不用墨线勾勒,纯以色彩作写意
芙蓉游鹅图
林良
擅长水墨写意 尤其擅长画鹰🦅
水墨写意花鸟画 开派
灌木集禽图
双鹰图
松鹤图
吕纪
工写结合
桂菊山禽图
狮头鹅图
浙派山水画
戴进
浙派之祖
铁线描和兰叶描
风雨归舟图
春游晚归图
吴伟
江夏派 属于浙派
长江万里图
武陵春图
明中期文人画与吴门画派
沈周
早期精细 后期豪放
夜坐图
庐山高图
专为其师陈宽而作
多用披麻皴和解锁皴
文征明
善画山水
细笔为主
江南春图
粗笔 古木寒林图
唐寅
字伯虎
人物画
工笔
王蜀宫妓图
写意
秋风执扇图
山水画
落霞孤鹜图
花鸟画
枯槎鸲鸽图
构图 折枝法
仇英
桃源仙境图
汉宫春晓图”
工笔人物,青绿山水
明后期绘画
山水画
董其昌
画旨
南北宗论
南北宗论是明末士大夫文人画家董其昌提出的著名绘画理论观点
董其昌借蝉论宗[禅宗],把唐代以来的山水画划分为两大体系,南北宗均始于唐,北宗以李思训父子青绿山水至马远夏圭为代表。南宗以王维水墨山水经荆,关,董,巨至元四家为代表。
建立绘画品评的新标准,有抬高文人画和貶低院体画的片面消极之举,对后来的绘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写意花鸟画 “白阳青藤”
陈淳
号白阳山人
秋葵图
山茶水仙图
徐渭
号青藤老人
与陈淳并称
青藤白阳
明代水墨大写意花鸟画的代表画家徐渭号青藤,陈淳号白阳山人,被后人誉为青藤白阳
徐渭画风激越昂扬,笔墨淋漓,独抒个性,独创泼墨大写意花鸟画,常以狂草般的笔法纵情抒写内心情愫,赋笔墨以充分的情感。
陈淳尤其擅长写意花卉,他的画面淡墨散逸,深具特色
泼墨写意花鸟画
赋予作品以震撼人心的感染力
墨葡萄图
明朝徐渭所画
图绘水墨葡萄一枝,串串果实倒挂枝头,水鲜嫩欲滴,形象生动。
艺术特色 此图构图奇特,以水墨画葡萄,随意涂抹点染,倒挂枝头,形象生动,画藤条分批错落,向下低垂,以饱含水分的泼墨大写意,点画葡萄枝叶,水墨酣畅。
表达了画家的狂放洒脱和愤世嫉俗,传达出一位落泊怅然的文人形象,葡萄在徐渭笔下,成了主体价值的象征。
徐渭把写意花鸟画推向了能够抒发内心情感的极高境界,成为写意花鸟画发展中的里程碑,开创了中国大写意画派的先河
人物画
南陈北崔 变形人物画 拙丑趣味
陈洪绶
他的艺术成就首先表现在版画上
易圆以方,易整以散
与崔子忠齐名,号称南陈北崔
绢本设色 归去来辞图 水浒叶子[版画] 博古叶子[版画] 西厢记插图 屈子行吟图
崔子忠
气息古朴,尤擅白描人物
云中玉女图
精到传神的肖像画
曾鲸 字波臣
波臣派
创没骨画法 没骨傅彩 把线融到面里
如镜取影 妙得神情
王时敏像
张卿子像
西方油画与中国绘画最早的完美结合
没骨
丁云鹏
善画道释人物
漉酒图
吴彬
善画山水,佛像
达摩像图
清代绘画
清初绘画 山水
清初六家与正统画派
清初四王 摹古求新
王时敏
主张摹古
云山图
王鉴
梦境图
王原祁
干笔焦墨
熟不甜 生不涩 淡而厚 实而轻
山中早春图
溪山红树图
王翚
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而泽以唐人气韵
山中早春图
吴历
湖天秋色图
恽寿平
丰富没骨画法,没骨画法 兼工带写
常州派 花鸟画的写生正派
清初四僧 非正统 明朝遗民 借画抒情
朱耷
号 八大山人
墨点无多泪点多
荷花水鸟图
荷鸭图
夸张奇特,白眼🙄️瞪天的怪鸟怪鱼,构思奇特,愤世嫉俗
秋林亭子图
石涛
山水清音图
搜尽奇峰打草稿
苦瓜和尚语录
借古以开今,搜尽奇峰打草稿,笔墨应随时代
字 原济
髡kun残
号石溪
与石涛并称 二石
苍翠凌天图
弘仁
新安画派
黄海松石图
西岩松雪图
清代中后期
扬州八怪 一种画派,不是八人
泛指清代中期活动于扬州地区代表画坛新风的一匹作家
主要代表人物有 郑板桥 罗聘 黄慎 李方膺 高翔 金农 李鳝 汪士慎
八怪分三类
丢官后到扬州卖画的文人
郑板桥[郑燮xie]
擅长墨竹
竹石图
丛竹图
眼中之竹
胸中之竹
手中之竹
一生布衣的文人画家
扬州八怪之首 金农
汪士慎
有文人修养的职业画家
黄慎
晚清人物
改琦 费丹旭
并称改费
郎世宁
书法艺术
三宋
吴门三家
晚明四家
南董北米
郑板桥
六分半书
板桥体
清代金农
漆书
壁画 版画 年画
木版画
天津杨柳青
苏州桃花坞
山东潍县杨家埠
河北朱仙镇
河北武强
四川绵竹
明清建筑与雕塑
北方皇家园林
圆明园
颐和园
承德避暑山庄
南方私家园林
拙政园
留园
网师园
扬州个园
明清工艺美术
陶瓷艺术
青花瓷
珐琅彩
粉彩
江苏宜兴紫砂壶
金属工艺
景泰蓝
又名 铜胎掐丝珐琅
明式家具
造型简练 装饰适度
近现代美术
中国画发生激烈的演变,西方绘画的引进和迅猛发展
晚清中国画艺术
海上画派
吴昌硕
西泠印社第一任社长
艺术特色
吴昌硕是晚清民国时期著名国画家,擅长大写意花卉,其绘画特色有
金石气息
笔力雄浑
设色浓丽
富于变化
三千年结实之桃
任颐
擅长花鸟画和人物画
与吴昌硕 蒲华 虚谷 并称清末海派四杰
善于把诗,书,画,印一体的文人画传统与民间美术传统结合起来
将明清大写意水墨技艺和金石艺术中刚健雄强的审美特色,强烈鲜艳的色彩融会贯通
描写民间喜闻乐见的题材,形成雅俗共赏的新面貌
屈氏兄弟
撞粉 撞水
绘画成就直接影响了后来的岭南画派
近现代中国画艺术
岭南画派
以传统革命绘画为己任
岭南三杰
高剑父
高奇峰
陈树人
注重写生,吸收外来技法,强调表现时代精神,不受传统观念束缚
齐白石与北京画家群
齐白石艺术成就
齐白石是近现代北京画家群的代表画家,其绘画题材尤以瓜果蔬菜,花鸟鱼虫为工绝,兼及人物,山水。代表了民国年间花鸟画的最高成就,获得了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主张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形成独特的大写意国画风格,开红花墨叶一派。以其纯朴的民间艺术风格与传统的文人画风相融合,达到了中国现代花鸟画最高峰
名重一时,与吴昌硕共享南吴北齐 之誉,代表作品有 群虾图 蛙声十里出山泉
浙江画家群
黄宾虹
黑密厚重
五笔
七墨
湖滨山居
青山红树图
山中坐雨图
张大千
泼墨与破墨画法
山水成就最高
庐山图 长江万里图 四屏大荷花
潘天寿
记写雁荡山花
灵岩涧一角
雄浑崎岖 用笔果断精炼 善用浓墨 注重画面布局
傅抱石
创抱石皴
与关山月为北京人民大会堂创作
江山如此多娇
西法如画
徐悲鸿画派
徐悲鸿
尤以奔马享名于世
金陵三杰之一
奔马
群马图
九方皋
愚公移山
中国人物画的最高水平
田横五百士
近现代画家徐悲鸿的大作
画面选取了田横与五百士诀别的场面,着重刻画了不屈的激情,表现出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鲜明主题
艺术手法 画中把穿红袍的田横置于右边拱手诀别,他昂首挺胸,表情严肃,眼望苍天,似乎对茫茫天地发出诘问,横贯画幅三分之二的人物组群,则以密集的阵型传达出群众的合力
人群有下角有一老妪和少妇拥着幼小的女孩仰视田横,眼神满含哀怨凄凉,其雕塑般的体积,金字塔般的构架加深了画面的严肃之感。
背景衬以明朗素净的天空给人以澄澈肃穆的感觉
开启了徐悲鸿历史画创作的道路,同时影响了中国的历史画创作
珍妮小姐画像
八骏图
徐悲鸿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以周穆王的八匹骏马作为题材
画中,八匹马形态各异,飘逸灵动,生动形象,是一幅不可多的的珍品
创作手法 画家采用了中西融合的手法,他以中国画的水墨为主要表现手法晕染出马的形体,同时有西方的透视学和解剖学等,逼真生动的描绘了马的飒爽英姿,用笔刚健有力,用墨酣畅淋漓。
画家不仅把骏马作为自己绘画的象征,更是一种精神的追求,用马来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
徐悲鸿笔下的马笔墨酣畅,形神俱足,给人自由和力量的象征,鼓舞人们积极向上👆
蒋兆和
流民图
吴作人
齐白石画像
林风眠
仕女
静物
李可染
牧牛图
万山红遍
井冈山
漓江胜境图
刘海粟
1918年创办 美术杂志
中国近现代第一本专门的美术刊物
九溪十八涧
黄山云海奇观
近现代油画雕塑
王式廓
血衣
油画素描稿
作品取材于我国土地革命斗地主的场景,画面抓住一位悲痛欲绝的妇女正举起血衣的瞬间,描绘了激愤的人海与起伏的山峦,在沉郁浑厚的黑白色调中汇成了震撼人心的控诉
艺术风格质朴浑厚,画家从现实主义出发,用黑白对比的手法,豪放粗犷的线条,对人物细节的虚实处理达到了画面真实与现实真实的统一,使人物的外在形象与内心世界浑然一体
学到 现实主义手法和素描技巧
井冈山会师
罗工柳
地道战
毛泽东同志在井冈山
董希文
开国大典
1953年完成
民间美术和传统工笔重彩
强烈的对比
共和国成立的艺术见证
百万雄师过大江
詹建俊
狼牙山五壮士
1959年创作
现收藏与中国博物馆
五位八路军战士跳崖的一瞬间
纪念碑式构图
视死如归的精神
重于泰山
整体造型与性格刻画的关系
烈士与山河同在
对革命英雄主义的歌颂
王文斌
雕塑
艰苦岁月
潘鹤
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
构图形式采用对比的手法
艰苦环境中真切生动,富有性格特征的红军战士的光辉形象
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精神
收租院
鲁迅与新兴木刻运动
月份牌画 连环画与漫画
漫画家
丰子恺
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
张乐平,三毛之父,代表作 三毛流浪记
1927年成立第一个漫画团体 上海漫画会
中国民间美术
六朝四大家
曹不兴
顾恺之
张僧繇
陆探微
浮动主题
文人画-士大夫画, 追求笔墨趣味,主观表达和情感抒发,意境(物、情、意境),个人风格化,诗书画印相结合
精工富丽
明四家的艺术特色
指明代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四位画家
继承了元代文人画的传统,喜将书法笔意和诗情融入画中,诗书画完美结合是吴门画派的一大特色
明四家的画风呈现清新淡雅秀丽的格调
明四家以沈周为首,他的画用笔刚劲老健,晚年画作多以粗笔为主。文征明画风工细古雅见长,水墨写意和青绿工笔皆所擅长。唐寅山水以清秀细长的线条为主,笔墨清秀俊雅。仇英青绿山水境界宏大繁复,虽用青绿重彩而又不失典雅的韵味。
徐黄异体
五代西蜀画院画家黄筌和南唐画家徐熙的花鸟画风格
黄筌的风格
取材多为宫廷珍禽瑞鸟,奇花怪石
画法多采用“双钩填彩”笔致工细
设色鲜明,画风富丽
徐熙的风格
取材多为民间汀花野竹,水鸟渊鱼
作画重在用墨,兼勾带染,有“落墨画”之称
设色不以晕淡为工,只是略加色彩,画史上有“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之说
山水之变,始于吴,成与二李
夏商周时期有“青铜时代”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