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美的历程
社会情况:世俗地主阶级逐渐取代门阀士族、安史之乱后,生产力进一步发展,上层风尚因此趋于奢靡享乐、科举之盛让士大夫阶级走向主流,但是他们沉浸声 色歌乐和舞文弄墨。
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图说:夏、商、周建筑:城市的早期发展、文明初始期的夏商宫殿、春秋战国台榭建筑;三国、两晋、南北朝建筑。
“步移景异”:沿着一条纵深的路线,对称或不对称的布置一连串形状与大小不同的院落和建筑物,烘托出种种不同的环境氛围,使人们在经受了这些院落和建筑物的空间艺术感染后,最终能达到某种精神境界。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美的历程
龙飞凤舞
青铜饕餮
先秦理性精神
楚汉浪漫主义
魏晋风度
佛陀世容
盛唐之音
韵外之致
中晚唐
中唐文艺
中晚唐时期文艺的总体概括
社会情况
世俗地主阶级逐渐取代门阀士族
安史之乱后,生产力进一步发展,上层风尚因此趋于奢靡享乐
科举之盛让士大夫阶级走向主流,但是他们沉浸声色歌乐和舞文弄墨
文艺概况(诗、散文、书法、画)
诗:相比汉魏到盛唐重时代之分,中晚唐重个人之分(代表:韦应物、柳宗元等)
散文:元稹、白居易、韩愈、柳宗元;百花齐放,名家辈出
书法:“颜筋柳骨”、李阳冰的篆书
画:宗教画解体,人物、牛马、山水、花鸟开始发展
美学风格:不乏潇洒风流,但染上了一层薄薄的孤冷、伤感、忧郁
时代占位
魏晋、中唐、明末是中国古代思想领域中三个比较开放和自由的时期
魏晋重哲理思辨
中唐到宋:世俗地主阶级在整个文化思想领域里多样化的全面开拓和成熟
明中叶:市民文学、浪漫主义思潮、接近资本主义的近代意识的出现
内在矛盾
既关心政治热衷仕途,又不感兴趣或不得不退出和躲避
盛唐流传: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
杜甫、颜真卿等
韩愈、元、白
中晚唐:强调“文以载道”的同时自觉不自觉的走向另一种相反的倾向 “独善其身”以避免种种倾轧争夺
白居易:讽谕诗与闲适诗前后脚出现
韩愈:煽动性的文和艰涩冷僻的诗
柳宗元的激愤与超脱、韦应物的萧瑟与闲适
从中唐开始涌现的世俗地主知识分子:标榜儒家教义,沉浸在自己各种生活爱好中
这种矛盾性格发展到后来
为政治服务的方面:宋代理学和理学家的文艺观
对现实世俗的怨叹:成为文艺真正的对象和主题
宋词:相比诗境宏阔,词更能表达人的心情意绪
美学理论上的发展
锺嵘《诗品》和刘勰《文心雕龙》:讲文学创作的基本特征
司空图《诗品》和严羽《沧浪诗话》:讲究艺术作品捕捉、表达、创作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趣
苏轼的意义
从苏轼这一经典个例理解整个士大夫阶级的思绪
忠君爱国、谨守儒家思想:上皇帝书、熙宁变法的温和保守立场、正统迂腐气
诗文中表现出的退隐心绪不只是对政治的退避,更是对社会的退避
追求朴实无华、退避社会、厌弃世间,反对矫揉做作,透彻了悟
对当时的社会秩序存在一定的破坏性,但对后来的浪漫主义思潮起到了先驱作用
宋元山水意境
缘起
“无我之境”
细节忠实和诗意追求
“有我之境”
明清文化思潮
市民文艺
浪漫洪流
从感伤文学到《红楼梦》
绘画与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