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心理学导论(黄希庭)
第一章绪论的概括,包括心理学的研究基本原则、心理学研究的变量、现代心理学的学派纷争、当代心理学的多种研究取向、心理学研究方法等内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绪论
一、个体心理现象概览P2
现代心理学的一种很流行观点是把人的心理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考察
动态--稳态维度
心理倾向
注意性
意识状态
动机性
价值追求
心理过程
知
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言语等
情
喜,怒,哀,惧,美感,理智感,自豪感,自卑感
意
设置目标,按照计划,排查障碍,达到目的
心理特征
智力,气质,性格
能否被觉知
意识
正被觉知
潜意识
无法回忆,无法理解
失言,笔误
能否直接观测
外显行为
可观察的行为反应
内隐行为
心理活动,知觉,注意,思维
心理学的研究基本原则
可公开检验性原则
科学发现是可以被任何人进行重验、批评、否定、和继续发展的,得公开接受检验,需给概念下操作性定义
主客观资料科学整合原则
对人的心理研究中需要把所收集到的主客观资料科学的整合起来
人文关怀原则
1、保护隐私不被泄露 2、被试是自愿参与,且有自由退出的权利 3、知情同意。如有必要隐瞒(但不是欺骗),实验结束后应当进行解释。
心理学研究的变量
刺激变量
能够引起机体反应的刺激特征
自然刺激和社会刺激
具体刺激和抽象刺激
外部刺激和内部刺激
机体变量
个体自身的特征
物种特征
个性特征
反应变量
刺激引起在行为上发生变化的反应种类和特征
言语行为反应
动作行为反应
三、现代心理学的学派纷争P25
构造主义
代表人物: 冯特、铁钦纳 研究对象: 意识 主要观点: 感觉、表象、情感 研究方法:实验内省法 历史评价:1.贡献性:摆脱思辨,实验研究,使成为独立科学 2.局限性:脱离现实,主观,重复差。高级心理难以研究
机能主义
代表人物:詹姆斯、杜威、安吉尔 研究对象:意识的作用和机能 主要观点:1.强调意识为有机体在需要与环境间的中介作用 2.一个连续的整体 3.强调心理的适应功能 4.实际应用 5.范围扩大到动物心理、儿童心理等 研究方法:内省法、实验法、观察法 历史评价:贡献:推动美国心理学面向实际生活的进程 局限:对其他学科的排斥
行为主义
代表人物:华生、斯金纳、班杜拉 研究对象:行为 主要观点:S-R 研究方法:实验法 历史评价:贡献:客观方法研究行为,走上科学道路积极作用 局限:过于极端,不研究意识的重要性
格式塔心理学
完形心理学 代表人物:韦特海默、苛勒、考夫卡 研究对象:意识、认知现象(知觉、学习、思维) 主要观点、反对把意识分解为元素,强调心理是一个整体,整体不等于部分相加 研究方法:实验法 历史评价:整体先于部分存在,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的理论是正确的的,重视心理学实验,在知觉,学习,思维等方面有大量的实验研究,是重要的财富
精神分析
代表人物:弗洛伊德、荣格、阿德勒 研究对象:无意识、潜意识 主要观点:异常行为分析,强调研究无意识现象,特别是性欲的冲动 研究方法:自由联想、梦的解析、催眠疗法 历史评价:贡献:重视动机和无意识现象的研究 局限:过分强调无意识,并与意识对立,早期泛性论,夸大为支配人类一切行为的动机
人本主义
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 研究对象:人格 主要观点:反对行为主义S-R,注重研究人格,人有自由意志、自我实现的需要 研究方法:现象学研究方法 历史评价:贡献:以人的需要为出发点,【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局限:缺乏明确的定义,无具体的说明方法,难以检验
认知心理学
代表人物:皮亚杰、奈瑟尔、纽维尔、西蒙 研究对象:心理过程和认知过程,儿童认知发展,人工智能 主要观点:认知心理学诞生-1967年奈瑟尔【认知心理学】,把人看作信息加工者,利用丰富的内在资源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支配外部行为的认知过程加以编码、存储和操作 研究方法:反应时记录法、口语报告法、计算机模拟法等 历史评价:涉及人类心理活动深层次的心理过程,与神经科学结合-认知神经科学,主要研究脑机制、认知和神经活动的关系、脑的发育、认知的发展,促进心理学发展
四、当代心理学的多种研究取向P30
生物学取向
生物、生理、遗传基因
行为取向
1.行为主义【S-R],2.新行为主义,社会认知学习论[认知、动机、模仿、思考】
认知取向
信息加工
社会文化取向
社会文化
心理动力学取向
动力因素【本能、内驱力】
二、心理学研究方法P14
实验法
实验法:控制条件,随机化,至少一个室验组和一个控制组
自变量
因变量
无关变量
优点(主妇果真可靠)1.主动掌握时间进程。2,可重复,可检验。3,确定因果关系。4,排除安慰剂效应-真正效应。5,数据准确,可靠 缺点(识货不代表锁复人)1.实验者效应。2.霍桑效应。3不一定代表总体。4.不适用与探索。5.复杂行为不测。6.人为性(生态效度低)
准实验法
准实验法:未随机化,缺1~2个基本条件
优点:外部效度高(贴近生活,实际应用)
缺点:1.无法随机。2.不严密。
问卷法
问卷法:问卷提问,统计分析
优点:1.标准化程度高,收效快。2.短时经济高效。
缺点:1.虚假,错误回答(社会赞许性)。2.无法验证。
质性研究法
属于定性研究法,深入系统的观察,具体系统的描述
优点:1.深层次含义。2.符合实际。3.描述周全
缺点:1.可靠性不足。2.有效性不足。3.费时。
观察法
自然条件下,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
优点(简范易实)1.简单易行。2.适用范围大。3.第一手资料。4.真实情况。
缺点:1.难以验证。2.难以精确分析。3.目标现象不受控。4.观察者效应
个案法
某个人/某几人,深入详尽,观察研究
优点:1.获得详尽,深层资料。2.有助于获得假设。3.对儿童发展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缺点:1.生态效度低。2.费时。3.不解释因果。
调查法
口头、书面提问,分为问卷调查和晤谈法
优点:1.不受时空限制。2.范围广、收效快。
缺点:1.不严谨。2.无因果。3.受主观影响大。4.依赖回答者合作
心理测验法
预先标准化的量表,测验某种心理品质。信度、效度、标准化
优点:1.严谨合理。2.简单省力。3.便于统计。4.常模便于对照。
缺点:1.无因果。2.间接测量。3.实测者要求高。4.只表明结果。
相关研究法
1-0-(-1)量化的指标,变量的关联程度
优点(方验可预测反应基石)1.方向性。2.可验性。3.可预测。4.反应变量间的关系。5.其他研究的基石。
缺点:无因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