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二十四节气
这是一篇关于二十四节气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发展历程、如何排序、意义、节气、节气歌。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二十四节气
发展历程
最早起源于黄河流域 春秋时代,定出仲春,仲夏,仲秋,仲冬等四个节气 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 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阳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并明确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如何排序
根据地球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 的位置变化而制定的,每一个节气分别相应于地球 在黄道上每运动15度所达到的一定位置。
意义
1.为人们提供认识自然,顺应自然的重要参照
反应变化
开始(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四季之最(4):春分(昼夜等长),夏至(最热),秋分(昼夜等长),冬至(最冷)
温度(5):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
天气现象(7):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
物候现象(4):惊蛰,清明,小满,芒种
2.艺术创意和国际化表达的成果愈加丰硕
文创产品(一年一度的二十四节气文化产品设计大赛) 节气文化影视文化作品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文化自信)
3.源于中国,走向世界的文化财富
二十四节气指示着人类应与自然,天道相合的道理, 体现出的尊重自然,顺应规律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揭示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密码, 能够为推动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提供遵循, 是人类共享的文化财富。
节气
春
立春
2月3-5日
春天开始
雨水
2月18-20日
雨水增多
惊蛰
3月5-6日
春雷始鸣
春分
3月20-22日
昼夜等长
清明
4月4-6日
踏青蹴鞠
谷雨
4月19-21日
雨水生谷
夏
立夏
5月5-7日
夏天开始
小满
5月20-22日
麦粒渐满
芒种
6月5-7日
收麦种稻
夏至
6月21-22日
白昼最长
小暑
7月6-8日
雷暴增多
大暑
7月22-24日
一年最热
秋
立秋
8月7-9日
秋天开始
处暑
8月22-24日
炎热结束
白露
9月7-9日
天气转凉
秋分
9月22-24日
秋高气爽
寒露
10月7-9日
露水日多
霜降
10月22-24日
天冷霜冻
冬
立冬
11月7-8日
冬季开始
小雪
11月22-23日
小雪初降
大雪
12月6-8日
大雪纷纷
冬至
12月21-23日
黑夜最长
小寒
1月4-6日
积冷而寒
大寒
1月19-71日
一年最冷
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