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军事理论 第一部分:国家安全
大学军事理论课程 第一部分:国家安全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第一章:国际战略形势、第二章:国际安全战略、第三章:中国周边安全等。
大学毛概2021版教材内容梳理,包括:十一章“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第十二章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第十三章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第十四章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大学毛概2021版教材内容梳理,包括:第六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第七章科学发展观、第八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历史地位、第九章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第十章“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第一部分:国家安全
第一章:国际战略形势
第一节:国际战略格局
国际战略环境
两大主体内容:国际战略格局(世界主要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相互关系的基本结构)和国际战略形势(指引起这些结构变化的一些突出问题)
国际战略格局
含义
指世界上一些主要的政治力量(国家或集团)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一定时期内所形成的对国际战略全局具有重大影响而又相对稳定的一种结构和态势
对象:世界上一些主要的政治力量(国家或集团) 过程: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结果: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对国际战略全局具有重大影响而又相对稳定的一种结构和态势
是一种力量对比的结构和态势
通常表现为一定的战略对应关系,如结盟、对立、合作、竞争等
特征
稳定中发展,发展中稳定 稳定是相对的,发展演变是持久的
1.相对稳定性
2.发展演变性
要素
1.力量
2.关系
3.体制
19世纪以来国际战略格局的演变
19世纪初欧洲战争:维也纳格局(欧洲单极格局)
第一次世界大战:凡尔赛-华盛顿格局
第二次世界大战:雅尔塔格局(奠定了美苏争霸的基础)
美苏冷战(两极对抗格局)的标志:两大国际公约组织的形成
冷战后国际战略格局现状及趋势
五大力量中心:美国,欧盟,俄罗斯,中国,日本
国际实力决定要素:经济,科技,政治,文化,军事
第二节:国际战略形势特点与趋势
世界安全形势总体趋向缓和 但和平中潜伏了动荡和不安,合作中交织着对抗和冲突,世界主要国家的相互关系呈良性互动,大国之间的相互依存和制约也在进一步增加。非传统安全威胁呈现出上升的态势,并与传统安全相互交织。这种双重威胁在中国表现得更为复杂。应对传统安全通常强调军事实力和战争手段,而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则强调提高国家安全的综合保障能力,同时加强国际安全合作。因为在这些全球性挑战面前,任何国家都不能独善其身。
1.国际形势总体缓和,局部冲突依然频发
2.经济全球化成为大趋势
3.全球地缘竞争呈现新态势,传统安全问题仍然严重
4.非传统安全问题持续凸显,国际安全威胁更加复杂多样
传统安全:指以政治和军事安全为重心的安全
非传统安全:除政治和军事安全以外的其他安全,包括金融,科技,生态,环境,能源,粮食,公共卫生等方面的安全
政治,经济,科技,社会,文化,意识形态
应对安全威胁的内容和范围也将不断拓展,突出以下四个方面:网络安全(突尼斯“茉莉花革命”),金融安全,能源安全,粮食安全(关系到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的重要战略问题)
第三节:世界主要国家军事力量和战略动向
美国P14,P4,P35
日本P16,P35
印度P18,P36
第二章:国际安全战略
第一节 :国家安全概述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第二条规定:“国家安全是指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以及保障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
中国的核心利益: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人们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其他重大利益
第二节:总体国家安全观
中国国家安全观的演变:2002年之后,中国非传统安全观最终形成
内容
1.架构:五位一体
宗旨
人民安全
根本
政治安全
基础
经济安全
保障
军事、文化、社会安全
依托
促进国际安全
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2.理念:统筹兼顾
要处理好五对关系
内部安全-外部安全
国土安全-国民安全
传统安全-非传统安全
安全-发展
自身安全-共同安全
3.安全体系:全面系统
国家安全包括: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海外利益安全(十一) 还包括太空,深海,极地,生物等新兴领域安全,共同构成一个全面系统的安全体系
中国国家安全形势的变化
内部安全变化:面临三种主义的威胁,即极端主义、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其中 分裂主义最为突出
第三节:新兴领域的国家安全
恐怖主义
广义:包括暴力刑事犯罪在内的各种类型
狭义:指 具有政治目的的恐怖行为
中国的反恐政策
1.首先,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态度
2.其次,反恐不能搞扩大化
底线
3.最后,反恐需要加强国际合作
方式
第三章:中国周边安全
周边对中国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由周边地区的特点决定)
第一节:地缘环境概述
中国周边地区:陆上邻国14个(印度),海上邻国8个
第二节:中国周边环境
和平与发展为什么是时代的主题
1.中国与所有邻国都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
2.中国积极参与和建立多边区域合作机制
上海合作组织
第一个由我国主导的跨区域多边综合性组织,明确打击三股势力,目前已成为人口最多,地域最广,潜力最大的跨区域多边综合性组织,为维护地区安全稳定、促进共同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3.“一带一路”与地缘环境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第三节:中国周边环境分析
第四章:中国海洋国土与海洋权益
第一节:中国海洋概况
领海:是指沿海国陆地及其内海以外邻接的处于其主权下的一带海域,领海不超过领海基线外12海里
专属经济区:指从测算领海基线量起200海里、在领海之外并邻接领海的一个区域
大陆架:包括其领海以外依其陆地领土的全部自然延伸,扩展到大陆边缘的海底区域的海床和底土
第二节:中国周边海洋形势
南海方向
南海岛屿争端
各国对南海岛屿主权的争夺,实质是对南海地区经济资源和利益的争夺
南海战略意义高,是连接印度洋和太平洋的重要通道,是中国联系东南亚、南亚、非洲以及欧洲国家,发展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
为什么我们不能放弃对南海岛屿主权的争夺
南海问题起源:20世纪70年代,南海地区发现大量油气资源,争端主要集中在南沙群岛,因此南海问题又称“南沙问题”
菲律宾与中国在南海问题上一直争端激烈,引发局势紧张
第三节:中国海洋资源
新时期中国维护海洋安全的基本策略
1.加强南海岛礁建设
2.开展巡航执法与军事演习
3.妥善处理与周边国家的海洋权益争端
总体来看,我国面临着复杂严峻的周边地缘环境 中国周边邻国众多,各国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及社会制度差异大。周边国家中,有大国强国富国,也有小国弱国穷国。在国家国体和政体方面,有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共和制国家,君主立宪制国家。近年来,中国周边地区各种极端的民族,宗教势力日益蔓延,向我国境内渗透,威胁到我国的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
力量对比决定每一支力量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体系和制度 稳定畅通的体制是格局延续的基本保障
根据利益关系形成联盟或敌对关系,能够造成力量对比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