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西方音乐史
西方音乐史公元前6世纪罗马教皇格里高利一世从宗教利益出发,统一了教会仪式,他将所有的教仪歌曲、赞美诗等进行收集、选择并对调式及其用法加以规定,这些圣咏和米兰地区安布罗斯主教过去选编的部分圣咏被后人称为“格里高利圣咏”。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西方音乐史
古希腊、古罗马音乐文化
古希腊音乐
音乐形式
诗乐舞三位一体为主的音乐艺术,诗地位在音乐之上。
单声织体
悲喜剧、抒情诗、史诗
出现四音列
乐器
弦乐
里拉琴
管乐
阿夫洛斯管
音乐理论
音节基础是下行的四音列
三大哲学家
苏格拉底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悲剧
酒神颂歌发展而来
诗歌
bc 8世纪《荷马史诗》
《伊利亚特》
《奥德赛》
三大悲剧作家
埃斯库罗斯
索福克勒斯
欧里庇得斯
古罗马音乐
(古希腊音乐的继承者)
古罗马时期重要事件
公元初年,基督教产生
音乐特点
实用化
典仪化
职业化
音乐总结
不加装饰的纯净音乐
旋律与歌词关系密切
即兴表演为主
认为音乐艺术是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有条不紊的体系
有一套科学的声学理论
以四音列为基础的音阶体系
一套音乐术语
中世纪时期
概论
中世纪:5-14世纪
公元476年,罗马帝国崩溃,西方历史进入中世纪时期。
三个阶段
早期:5-10世纪
盛期:11-13世纪
后期:14世纪(新艺术时期)
中世纪教会礼拜音乐
格里高利圣咏
定义
公元前6世纪罗马教皇格里高利一世从宗教利益出发,统一了教会仪式,他将所有的教仪歌曲、赞美诗等进行收集、选择并对调式及其用法加以规定,这些圣咏和米兰地区安布罗斯主教过去选编的部分圣咏被后人称为“格里高利圣咏”。
特征
歌词是拉丁文,内容取自《圣经》
无伴奏、无固定节拍的单声部素歌,表示肃穆超脱的情感
演唱方式有男生独唱、齐唱、应答轮唱交替对唱
建立在单纯的自然音阶基础之上
旋律风格:根据词与曲的关系
a音节式:歌词一个音节配一个音符,突出朗诵性
b纽姆式:一个节配4、5个音符
c花唱式:一个音节配若干个音符,是艺术性最强的
仪式功能
日课
核心是咏唱诗篇
弥撒
慈悲经、荣耀经、信经、圣哉经、羔羊经
发展
继叙咏
附加段
宗教剧
复调音乐的发展
奥尔加农
平行奥尔加农
BC 9世纪
自由或反向奥尔加农
11
花唱奥尔加农
12
有量奥尔加农
狄斯康特
12-15世纪声部旋律反向进行;“音对音”“点对点”的对位关系。
孔杜克图斯
12-13世纪,常见为三声部
克劳苏拉
经文歌前身,上方声部无歌词
愿意为“句子、段落”
经文歌
添加歌词的克劳苏拉13世纪
巴黎圣母院乐派
时间
12-14世纪
代表人物
莱奥南
奥尔加农最佳作曲家
佩罗坦
狄斯康特最佳作曲家
记谱法
9世纪,纽姆谱,为简单的符号,表示上升、下降。
10世纪产生 “线”
11世纪,圭多总结出四线谱
13世纪,弗朗科《有量音乐艺术》提到对音符时值做长短标记的“有量记谱法”
15世纪确立符干,音符总类增加。
16世纪出现小节线
17世纪,低音音符定型,接近现代记谱法。
圭多11世纪六声音阶
世俗音乐
游吟诗人
恋诗歌手
中世纪乐器
拨弦乐器
竖琴(西班牙琉特琴传入)
拉弦乐器
维埃尔琴(文艺复兴维奥尔琴和现代小提琴的前身)
竖笛、横笛、肖姆管、短号)
管风琴
教会调式
11世纪八个教会调式理论基本确定。
14世纪法国“新艺术”
新的记谱方式
等节奏经文歌
新的对位音响
法国马肖:
西方音乐史上第一位作品保存最完整的音乐家
意大利兰迪尼:
“兰迪尼终止式”
文艺复兴时期
主要乐派
勃艮第乐派
佛兰德乐派
15世纪中后叶
代表作曲家
奥克冈
主要成就是弥撒曲
若斯坎
经文歌是数量最多体裁。《圣母颂》
拉索
文艺复兴时期的集大成者。
罗马乐派
16世纪中叶
帕莱斯特里那
开创了无伴奏合唱风格,世称“帕莱斯特里那”风格
使复调声乐达到高峰
威尼斯乐派
16世纪
维拉尔特
威尼斯乐派创始人
加布里埃利 叔侄
形成一种壮丽的富于回声效果的“威尼斯风格”
乔瓦尼
”配器法之父“
意大利牧歌
马伦齐奥
被称为牧歌时代的”舒伯特“
蒙特威尔第
文艺复兴最后一位牧歌作曲家,巴洛克意大利歌剧奠基者。
代表作品
《坦克雷迪与克罗琳达之战》
《耶路撒冷的解放》
早期:佛罗伦萨,威尼斯,罗马为中心
中期:威尼斯
晚期:罗马
法国尚松
16世纪20年代
德国利德
宗教改革
领袖
马丁·路德(德)
改革目的
使群众能够在教堂演唱教会歌曲
改革体裁
众赞歌(德)
改革作品
《我们的主是坚固的堡垒》
主要乐器
弦乐器
琉特琴家族
维埃尔家族
管乐器
肖姆管、竖笛、大管、小号
键盘乐器
羽管键琴
棒槌键琴
巴罗克时期
子主题
音乐特征
①两种作曲常规②数字低音③调性和声与对位④节奏与记谱⑤情感论
歌剧诞生与发展
歌剧含义
歌剧是一种用音乐来表现的戏剧,它是由脚本、音乐、舞蹈等综合为一体的舞台艺术形式
歌剧诞生
佛罗伦萨
歌剧音乐形式
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合唱、管弦乐、序曲、幕间曲和舞蹈。
歌剧发展
发展时期
佛罗伦萨-威尼斯-那不勒斯
第一部歌剧
《达芙妮》--佩里、里努契尼
第一部完整保存歌剧
《尤丽迪茜》--佩里、里努契尼
第一部真正歌剧
《奥菲欧》--蒙特威尔第
第一个歌剧院
威尼斯-圣卡西亚诺
意大利正歌剧
斯卡拉蒂
首创A-B-A结构的“返始咏叹调”
确立”快-慢-快“结构的意大利歌剧序曲
法国歌剧
吕利
创造“抒情悲剧”法国歌剧形式
首创“快-慢-快”法国式序曲
英国歌剧
普赛尔《围攻罗德》,1656年,被认为第一部英国歌剧
巴洛克时期英国最伟大作曲家
德国歌剧
许茨《达芙妮》德国第一部歌剧
大型声乐套曲
清唱剧
器乐
作曲家
维瓦尔第
顶峰的作曲家
巴赫
亨德尔
古典主义时期
意大利正歌剧改革和喜歌剧改革
格鲁克歌剧改革
喜歌剧兴起与繁荣
德奥歌唱剧
前古典时期器乐
奏鸣曲和器乐室内乐发展
协奏曲和交响曲发展
曼海姆乐派
191页
维也纳古典乐派
海顿(1732-1809)
奥地利作曲家,“交响乐之父”弦乐四重奏之父”确立了交响曲、弦乐四重奏等体裁古典主义风格,维也纳古典乐派奠基人
莫扎特(1756-1791)
奥地利作曲家,自由音乐家的先行者。
贝多芬(1770-1792)
德国作曲家。"集古典之大成,开浪漫之先河”
波恩时期
维也纳时期
两部交响曲和钢琴协奏曲包括“悲怆”“月光”“暴风雨”在内的20首钢琴奏鸣曲,变奏曲、大提琴奏鸣曲、6首弦乐四重奏、钢琴三重奏等室内乐作品。
创作成熟时期
《第三交响曲》(英雄)、歌剧《费德里奥》开始第三到第八交响曲创作,第三到第五钢琴协奏曲。钢琴奏鸣曲21-26首的创作、弦乐四重奏等作品
维也纳晚期
《第九交响曲》(合唱)、《庄严弥撒》、最后五首钢琴奏鸣曲、迪亚贝利主题变奏曲、最后6首弦乐四重奏。
交响乐
浪漫主义时期
20世纪
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