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金融资产
《中级财务会计》第四章金融资产,涵盖了金融资产及其分类、交易性金融资产、金融资产减值、债劵投资、应收款项等知识点,总结全面细致,适合做为复习资料。
编辑于2025-03-26 20:16:27金融资产
金融资产及其分类
内容
金融工具🛠️
金融资产
金融负债
权益工具
金融资产
银行存款、货币资金
持有的债务工具
各种应收款项、发放的贷款
债券投资
权益工具 投资
形成对被投资方重大影响以下的股权投资
形成对被投资方重大影响、共同控制或控制的股权投资
分类
收本加收息SPPI
以摊余成本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债权投资)
收取合同现金流量
本金➕未偿付本金为基础的利息
会计处理
债权投资
债权投资
应收款项
应收债款/票据/其他应收款
入账成本(股票)=买价-已宣告未分派的现金股利 入账成本(债券)=买价-已到付息期未收到的利息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其他债权投资)
收取合同现金流量
出售金融资产
该指定不得撤销
会计处理
~债券投资
其他债券投资
~非交易性权益工具投资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交易性金融资产)
近期出售
衍生工具
远期/期货/互换/期权合同
该指定不得撤销
会计处理
交易性金融资产and~
交易性金融资产
交易性衍生金融资产
衍生工具
交易性金融资产
初始计量
交易性金融资产科目
成本
初始入账金额
公允价值变动
持有期公允价值变动
账务处理
交易费用计入当期投资收益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初始入账金额) 应收股利/应收利息(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 投资收益(交易费用) 贷:银行存款(实际支付的金额 收到上列现金股利或债券利息时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股利/应收利息
持有收益的确认
企业收取股利的权利已经确立 与股利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股利的金额能够可靠计量
账务处理
投资方计提利息或被投资方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时 借:应收股利/应收利息 贷:投资收益 收到上列债券利息或现金股利时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股利/应收利息
期末计量
子主题
账务处理
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高于账面余额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低于账面余额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处置
子主题
子主题
账务处理
交易性金融资产处置时的账务处理 借:银行存款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公允价值变动(可借可贷) 应收股利/应收利息 投资收益(可借可贷)
金融资产减值
7
已发生信用减值和预期信用损失
已发生信用减值
证据
发行方或债务人发生重大财务困难 债务人违反合同,如偿付利息或本金违约或逾期 债权人出于与债务人财务困难有关的经济或合同考虑,给予债务人在任何其他情况下都不会做出的让步 债务人很可能破产或进行其他财务重组 发行方或债务人财务困难导致该金融资产的活跃市场消失 以大幅折扣购买或源生一项金融资产,该折扣反映了发生信用损失的事实
净额法
是指按照金融资产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认利息收入的方法
预期信用损失
未发生信用减值 总额法 已发生信用减值 净额法
计提金融资产损失准备的方法
确定预期信用损失的三阶段模型
无风险
该金融资产未来12个月内预期信用损失的金额计量其损失准备
总额法
风险显著增加未发生信用减值
该金融资产整个存续期内预期信用损失的金额计量其损失准备
总额法
真实发生减值
该金融资产整个存续期内预期信用损失的金额计量其损失准备
净额法
金融资产减值损失的计量
可能发生坏账 借:信用减值损失(费用类) 贷:坏账准备(资产备抵类)
坏账实际发生 借:坏账准备 贷:应收账款
收到之前确认收不回来的坏账损失 借:银行存款 贷:坏账准备
(应收账款的账面余额=应收账款-坏账准备)
应收款项损失准备的会计处理
账龄分析法:是指对应收款项按账龄的长短进行分组并分别确定违约损失率,据以计算确定预期信用损失金额、计提坏账准备的一种方法,也称以账龄表为基础的减值矩阵模型。
第一类:以摊余成本计量
债权投资 借:信用减值损失 贷:债权投资减值准备
应收账款 借:信用减值损失 贷:坏账准备
第二类: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
其他债权投资 借:信用减值损失 贷:其他综合收益
第三类: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
交易性金融资产 借:信用减值损失 贷:其他综合收益
现行企业会计准则要求以预期信用损失为基础计提金融资产损失准备
金融资产损失准备的会计处理
在资产负债表日,对债权投资和应收账款(第一类)、其他债权投资(第二类)计提损失准备,交易性金融资产(第三类)和非交易性权益工具投资不计提损失准备。
概要
应收款项
债券投资
债权投资
初始计量
会计处理
借:债权投资——成本(面值) 应收利息(实际支付的款项中包含的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 债权投资——利息调整(差额,也可能在贷方) 贷:银行存款
初始入账金额
公允价值+相关交易费用
后续计量
利息收入确定
账目余额与摊余成本
账面余额=初始入账金额±利息调整累计摊销额 =面值±利息调整的摊余金额
“债权投资”科目的账面余额-“债权投资减值准备”科目的账面余额
如果债权投资没有计提损失准备,其摊余成本等于账面余额
实际利率与经信用调整的实际利率
确认利息收入的总额法与净额法
总额法
债权投资利息收入=债权投资账面余额×实际利率
注:债权投资——成本只反映面值 债权投资——利息调整中不仅反映折溢价,还包括佣金、手续费等
净额法
①初始确认时未发生信用减值但后续期间发生信用减值的债权投资 债权投资利息收入=债权投资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②初始确认时即已发生信用减值的债权投资 债权投资利息收入=债权投资摊余成本×经信用调整的实际利率
实际利率法
应收利息=面值×票面利率
利息收入=债券投资的期初账面余额×实际利率
利息调整=应收利息—利息收入
债权投资期末账面余额=期初账目余额+折价摊销
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利息调整的摊销额 =期初摊余成本+本期计提的利息收入-本期收到应收利息 =期初摊余成本×(1+实际利率)-本期应收回的现金
分期付息
初始确认金额大于面值 借:应收利息[面值×票面利率] 贷:投资收益[账面余额×实际利率]债权投资——利息调整[差额] 初始确认金额小于面值 借:应收利息 [面值×票面利率] 债权投资——利息调整 [差额] 贷:投资收益 [账面余额×实际利率]
一次还本付息
借:债权投资—应计利息 贷:投资收益 债权投资—利息调整
可提前赎回债券
实际利率法
期初账面余额的调整额可按如下公式计算: 期初调整后账面余额=当期收回债券本金的现值+当期利息的现值 +以后期间利息的现值+剩余债券本金的现值 账面余额调整额=期初调整前账面余额-期初调整后账面余额
处置
借:银行存款 贷:债权投资——成本 ——利息调整(可借可贷,剩余部分) 应收利息 投资收益(可借可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