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人体的内环境及稳态(2页)
心肌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组织液,红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血浆,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组织液和血浆,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淋巴液和组织液,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淋巴液、血浆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六章生物的进化的思维导图,化石使指通过自然作用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
高中生物必修一(人教2019)第六章思维导图,包括:细胞的增殖分裂、细胞的分化、细胞的哀老和凋亡。
神经调节包括结构基础与反射,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人脑的高级功能,兴奋的传导与传递,毒品与兴奋剂。有需要的小伙伴可以看看哟。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人体的内环境及稳态 (一)细胞生活的环境
体液
体液是指生物体内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统称为体液
细胞内液(2/3)
细胞外液(1/3)
指细胞外液是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内环境
成分
内环境是指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单细胞生物有内环境吗?没有
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液
常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
细胞外液的成分
血浆
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蛋白质含量很少
_呼吸酶(位于细胞内)、血红蛋白(位于细胞内)、唾液淀粉酶(口腔外界环境)、尿液(尿道外界环境)、消化液(位于消化道外界环境)不属于内环境
理化性质
总: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是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三方面。内环境理化性质变化受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和外界环境变化的影响
渗透压
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溶质微粒越多(溶液浓度越高),溶液渗透压越高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有关。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是由Na+和Cl-决定的
在37℃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酸碱度
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值为7.35-7.45,血浆PH相对稳定是因为血浆中有H2CO3与HCO3-等缓冲对。主要缓冲对有H2CO3与NaHCO3和NaH2PO4与Na2HPO4,每一对缓冲物质都由一种弱酸和一种强碱盐构成
温度
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功能
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为细胞生活提供液体件环境)
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细胞和内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细胞不仅依赖于内环境,也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组织水肿分析
穿膜问题
氧气(肺泡)从外界进入组织细胞线粒体被利用
穿出肺泡(穿过肺泡细胞 2层)进入毛细血管(穿过毛细血管壁 2层) 进入红细胞 1层(氧气由血红蛋白携带)穿出红细胞 1层 穿过毛细血管壁细胞 2层进入组织细胞(穿过组织细胞膜 1层) 进入线粒体 2层(线粒体膜双层膜),要经过11层膜结构
葡萄糖从外界环境(消化道)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
进入小肠上皮细胞一层,出小肠上皮细胞一层.进入血管上壁细胞一层,出血管上壁上皮细胞一层.进入血管
组织细胞内的尿素排出体外
组织细胞到组织液一层,进入毛细血管2层,出毛细血管2层,然后虑过肾小球壁细胞2层.一共7层
组织细胞内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9层。组织细胞的二氧化碳是在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的,产生于线粒体基质。出线粒体2层,组织细胞膜1层,进毛细血管2层,出毛细血管2层,肺泡细胞2层
LCC黎澈2022.10.26制作
人体的内环境及稳态 (二)内环境的稳态
稳态
内环境稳态
概念: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作稳态
实质:内环境稳态是一种动态平衡,内环境的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维持相对稳定
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稳态概念发展
内环境 稳态调节机制
调节基础
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
调节机制
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是一种(负)反馈调节,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对机制的探索
贝尔纳提出:内环境稳定主要依赖神经系统的调节
坎农提出:内环境稳态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一致而实现的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发现免疫系统对于内环境稳态也起着重要调节作用:因为免疫系统能发现并清除异物、病原微生物等引起内环境波动的因素
调节能力
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血浆pH维持稳态的机制
内环境稳态失调
当①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 ②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
引起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