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宪法基本理论
英国宪法:英国是近代宪法的发源地,不成文宪法 的典型国家,资产阶级革命妥协的产物、美国宪法: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分权制衡、法国宪法:制定了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成文宪法。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宪法基本理论
静态
宪法的概述 P17-25
概念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宪法的特征
宪法规范了一个国家最根本的问题
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更为严格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宪法的本质
宪法是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基本形式
宪法是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的集中体现
宪法反映的阶级力量对比关系
宪法是阶级斗争的产物
宪法规定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及相互关系
宪法随阶级力量对比关系变化而变化
统治关系发生根本变化
总体框架未变而具体对比关系存在量的差异
宪法的分类
资本主义类型的宪法和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成文宪法和不成文宪法
刚性宪法和柔性宪法
钦定宪法、民定宪法和协定宪法
近代宪法和现代宪法
宪法的产生和历史发展 P53-83
宪法的渊源 P25-29
宪法典
宪法性法律
宪法惯例
宪法判例
宪法解释
国际条约
宪法的产生和发展趋势
资本主义宪法
基本特征
确定私有财产不可侵犯的基本原则
确立资本主义根本政治原则
确立主权在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发展趋势
产生
是西方国家经济、政治、思想、法律等诸多因素长期发展孕育的结果
英美法三国三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英国宪法:英国是近代宪法的发源地,不成文宪法的典型国家,资产阶级革命妥协的产物
美国宪法: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分权制衡
法国宪法:制定了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成文宪法,
加强对宪法实施的监督
增强国际协作方面的内容
形式上注重人权保障
社会主义宪法
主要特征
明确规定了国家性质
确立并维护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
直接确认了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无产阶级政党在国家中的领导地位
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权建设理论
保证人民真正实现当家做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宪法 P63-70
清末预备立宪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北洋军阀和国民政府的宪法
革命根据地的宪法性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P70-83
1954年《中国人民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954年宪法
制定背景
主要内容
鲜明特点
历史地位和意义
1975年宪法
修改背景
历史评价
1978年宪法
两次修改
1979年7月1日
1980年9月10日
1982年宪法
基本特点
五次修改
1988年宪法修正案
1993年宪法修正案
1999年宪法修正案
2004年宪法修正案
2018年宪法修正案
宪法的原则 P89-107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P92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和历史的选择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由我国的国体决定的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崇高目标和国家根本任务决定的
人民主权原则(共有原则)P95
我国宪法规定的人民主权原则,与西方国家人民主权原则具有本质区别
人民主权原则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基础之上
人民主权中的“人民”,是指掌握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最广大的人民群众
人民主权原则主要通过宪法规定得以实现
确认人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规定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人民当家作主原则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规定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保障广大人民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实现对国家权力的行使
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属于人民,捍卫国家主权,防止国内外敌对势力颠覆,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原则的实现
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人民通过其他各种民主途径和形式,
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及其保障措施,切实尊重和保障人权,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原则得以实现
社会主义法治原则 P96
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 P100
权力监督与制约原则 P103
人民对国家权力的监督
公民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监督
国家机关之间的制约和监督
民主集中制原则 P105
宪法的规范 P41-44
是调整宪法关系并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特点
宪法规范具有政治性
宪法规范具有最高性
宪法规范具有原则性
宪法规范具有组织性和限制性
种类
授权性规范和义务性规范
宣告性规范和确认性规范
倡导性规范、任意性规范和强制性规范
保护性规范、奖励性规范和制裁性规范
逻辑结构
宪法规范和宪法条文的关系
宪法规范的两个要素完全体现于同一宪法条文中
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两个要素各自独立表现于宪法条文中
宪法只规定了行为模式,法律后果由其他法律来制定
动态
宪法的制定 P29-31
宪法的制定概述
制宪机关和制宪程序
新中国宪法的制定
宪法的解释 P31-35
宪法解释机关根据宪法的理念、基本精神和基本原则对宪法规范的含义、界限及其相互关系所作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说明
宪法解释机关和宪法解释体质
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或立法机关解释制
普通法院解释制
宪法法院或宪法委员会解释制
有权解释和学理解释
合宪解释和补充解释
语法解释、逻辑解释、历史解释、系统解释和目的解释
原则
符合宪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精神
符合宪法规定的国家根本任务和目的
协调宪法的基本原则和内容
协调宪法规范与社会实际的关系
我国的宪法解释
宪法的修改 P35-38
必要性
使宪法的规定适应社会实际的发展和变化
弥补宪法规范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缺漏
限制
宪法的根本原则和基本精神
国家的领土完整
政体
方式
全面修改 P36
宪法修改活动依据原宪法规定的宪法修改程序
宪法修改机关通过或者批准修改后的整部宪法并重新予以颁布
部分修改 P37
具体方式
修宪机关以通过修宪决议的方式直接修改宪法的内容并重新公布宪法
修宪机关以修正案的方式修改宪法的内容
宪法修正案的三种功能
废除宪法原来的条款或者内容
修改宪法原有条款
增补宪法的条款或者内容
程序
提案
先决投票
公告
议决
公布
宪法实施和监督
宪法实施 P318-326
宪法规范在社会实际生活中的贯彻落实
内容的广泛性
主体的普遍性
方式的多样性
条件
宪法实施政治保证
宪法实施思想基础
宪法自身的完善程度
功能
确立国家的根本制度和基本原则
保证人权作为宪法核心价值的实现
确保国家机构依据宪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
推动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统一的法律体系
传导宪法所承载的社会核心价值观
宪法的执行
依据宪法设立国家机关,形成国家机构体系,并各自行使宪法授予的国家权力
依据宪法对宪法进行修改
依据宪法对宪法进行解释
依据宪法进行立法
“本法依据宪法制定”的基本含义
依据宪法的立法授权
依据宪法规定的立法程序
依据宪法的理念、基本原则和精神
依据宪法的规范内涵
依据宪法针对具体事项做出决定、决议
宪法的适用
宪法的遵守
健全保护宪法全面实施的体制机制
健全宪法规范与社会实际相适应的制度 P326
宪法解释制度
宪法修改声音
健全宪法实施的制度
宪法宣誓制度
领导干部宪法教育制度
国家宪法日
保证立法机关根据宪法进行的制度
保证国家机关依据宪法做出具体决定决议
宪法监督 P326-331
含义
违宪与违法的区别
性质不同
行为主体不同
审查主体不同
责任形式不同
历史发展
类型
普通法院审查制
专门机关审查制
代议机关监督制
我国的宪法监督制度 P337-340
形成
基本内容
宪法的根本法地位
宪法监督的基本目标
我国宪法监督制度的构成
我国的合宪性审查机制
合宪性审查的主体
合宪性审查的对象
合宪性审查的程序
处理
反馈与公开
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宪法监督制度
宪法监督制度的作用
宪法监督制度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