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无菌术
手术消毒法能够清除几乎所有暂居菌,和少部分常居细菌,为防止手术过程中深部的常居菌逐渐转移至皮肤表面,所以即使手臂消毒后仍需带戴无菌手套、穿无菌手术衣,以防止这些细菌污染伤口。
编辑于2022-11-01 10:25:24 广东无菌术(asepsis)
一、 学习目标
掌握
手术器械、物品的消毒、灭菌方法;手术人员及病人手术区域的准备事项;手术进行中的无菌原则
熟悉
消毒和灭菌的概念
了解
手术室管理制度
二、 概述
无菌术(asepsis)
就是针对微生物及其感染途径所采取的一系列操作规范,所有医护人员都必须自觉遵守、严格执行这些规则及制度,确保无菌术的实施
灭菌(sterilization)
是指杀灭一切活的微生物,包括芽胞
消毒(disinfection)
是指杀灭病原微生物和其他有害微生物,但并不要求清除或杀灭所有微生物
外科三大基石
1. 无菌术
2. 输血
3. 麻醉
三、 手术器械、物品的消毒、灭菌法
1. 高压蒸汽灭菌法(湿热、高温)
应用最多,效果可靠
类型
1. 下排气式
2. 预真空式
特点
先抽吸灭菌器内的空气使其呈真空状态,然后由中心供气系统将蒸汽直接输入灭菌室,这样可以保证灭菌室内的蒸汽分布均匀,整个灭菌过程所需时间可缩短,对物品的损害也更轻
使用此法的规定
1||| 灭菌包裹体积上限:40cm✖️30cm✖️30
2||| 包扎不能过紧,不能绳扎
3||| 灭菌室内不宜排得太密
4||| 预置的灭菌指示纸带,当压力与温度均达到要求时,包内指示卡由无色变为黑色,包外指示带出现黑色条纹
5||| 已经灭菌的物品应注明(灭菌)有效期:通常为2周
2. 化学气体灭菌法(干燥、低温)
1||| 环氧乙烷气体灭菌法
目前应用最多的低温灭菌法
2||| 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法
灭菌前物品应充分干燥
3||| 甲醛蒸汽灭菌法(已很少使用)
3. 煮沸法
适合于部分基层医院或急救场合
4. 药液浸泡法
浸泡液
1. 2%中性戊二醛(最常用)
2. 10%甲醛
3. 70%酒精
4. 1:1000苯扎溴铵(新吉尔灭)
5. 1:1000氯已定
等级
灭菌剂
10%甲醛、过氧乙酸
高效消毒剂
臭氧
中效消毒剂
70%酒精
低效消毒剂
1;1000苯扎溴铵(新吉尔灭)和1:1000氯已定
5. 干热灭菌法
6. 电离辐射法
属于工业化灭菌法,医院没有
各种方法比较表
四、 手术人员和病人手术区域的准备
(1) 手术人员的术前准备
目的
保证手术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一般准备
换清洁鞋和衣裤,戴口罩、帽子,帽子盖住全部头发,口罩盖住鼻孔
剪短指甲,去除甲缘下的积垢
手或臂部有破损或有化脓性感染时,禁止参加手术
外科手消毒
原因
人体皮肤表面存在微生物群
常居菌落
存在于皮肤褶皱和毛孔等深部
如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棒状杆菌、丙酸菌属、不动杆菌等
暂居菌
多来自于环境,松散附着于皮肤表面
手术消毒法能够清除几乎所有暂居菌,和少部分常居细菌,为防止手术过程中深部的常居菌逐渐转移至皮肤表面,所以即使手臂消毒后仍需带戴无菌手套、穿无菌手术衣,以防止这些细菌污染伤口
包括
1. 清洁
先用皂液或洗手液,按“六步洗手法”彻底清洁手臂,去除各种污渍
六步洗手法
“内外夹弓大立”
七步洗手法
”内外夹弓大立腕“
2. 消毒
用消毒剂作皮肤消毒
目前常用的手消毒剂
乙醇、异丙醇、氯已定、碘伏等
消毒方法
1||| 刷洗法
最为常用,按一定顺序刷洗手臂3分钟,可达到外科手消毒标准
2||| 冲洗法
3||| 免冲洗法
(2) 病人手术区的准备
目的
清除手术切口处及其周围皮肤上的暂居菌,并抑制常居菌的移动,最大程度减少手术部位的相关感染
内容
1. 备皮
手术区域附近皮肤毛发浓密,可能会影响到显露和操作时,应于术前去除(通常指术前一日)
2. 沐浴
术前一日,在健康状况允许的病人应沐浴
3. 去垢
皮肤上有较多的油脂和胶布粘贴的残迹,可以使用汽油或松节油拭去
4. 消毒
传统的皮肤消毒法
用2.5~3%碘酊(即碘酒)涂擦手术区域,待其干燥后以70%酒精擦涂两遍,脱去碘酊(以为碘酊具有刺激性和腐蚀性)
新型消毒剂(含活性碘或活性氯的专用皮肤消毒剂)
对皮肤刺激小,可长时间停留在皮肤表面,消毒抑菌作用持久
消毒规范
1|||
2||| 消毒时勿留空隙
3||| 已经接触污染部位的药液纱布,不能再返回擦清洁处
4||| 手术区皮肤的消毒范围:包括手术切口周围15cm的区域(如果有延长切口的可能,应相应扩大皮肤消毒范围)
碘酊(碘酒) 、碘伏与安尔碘的区别
敏感部位,如婴儿皮肤、面部、会阴部,可使用碘伏或1:1000新吉尔灭(苯扎溴铵)进行消毒
5. 铺单
目的
除显露手术切口所必需的最小皮肤区以外,遮盖非手术区,尽量减少手术中的污染,为手术操作提供充足的无菌平面
要求
除手术切开部位以外,手术切口周围必须覆盖四层以上的无菌巾
无菌巾铺设完成后,不可随意移动,如果位置不准确,只能向手术区外移动而不能由外向内移动
铺巾原则
先铺相对不洁区(如会阴部、下腹部),最后铺靠近操作者的一侧,铺完后应用布巾钳将交角夹住,防止移动
五、 手术进行中的无菌原则
1. 无菌空间
个人
肩部以下、腰部以上的身前区(至腋中线)、双侧手臂
手术台与器械推车
铺设无菌单后,台面范围也是无菌区
发生意外污染,立即更换或重新消毒
2. 手术器械与物品的传递
不可在手术人员背后进行
坠落到无菌巾或手术台以外的物品,一律按照污染处理
3. 发生污染时的处置
4. 手术开始前清点器械、敷料,手术结束时,检查胸腔、腹腔等体腔,待核对器械、敷料数无误后,才能关闭切口,以免异物遗留腔内,发生严重后果
5. 做皮肤切口及缝合皮肤之前,需用70%酒精再涂擦消毒皮肤一次
6. 切口边缘应以无菌大纱布垫遮盖。例如腹部手术在进腹后将腹膜与无菌巾缝合,保护腹壁切口
7. 切开空腔脏器之前,需用纱布垫保护周围组织,以减少或防止污染
8. 手术过程中同侧人员调换位置的方式
一人先退一步,然后背对背转身到达另一位置,以防触及对方背部的有菌区
9. 对参观手术人员的要求
人数不能太多
与手术人员和无菌器械台保持30cm以上的距离
尽量减少在手术间内的走动
10. 手术期间不应开窗通风或用电扇,空调的风口不能对着手术台
11. 每位参与手术的医务人员都必须自觉遵守、严格执行无菌制度与规则,保持对无菌原则的高度责任感,一切疑似被污染的物品,一概按污染处理
六、 手术室的管理
相关制度与规定
1. 手术室的建筑布局
应当遵循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原则,做到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标识清楚,符合功能流程,合理地与污染区分开的基本原则
应当设有工作人员出入通道和病人出入通道
物流做到洁污分开,流向合理
2. 进入手术室的工作人员
严格遵守手术室各项制度(如更衣更鞋制度、参观制度、病人安全管理制度、查对制度、仪器设备使用制度等)
3. 开门次数
尽量减少手术期间开门的次数,严禁开门做手术
4. 手术顺序
先做无菌手术后做污染手术,例如乙型肝炎、梅毒、艾滋病等特殊传染病病人的手术应安排在无传染病病人之后
5. 手术室的清洁消毒
工作区域每24h清洁消毒一次
每周要对手术室进行彻底清扫一次,包括地面、墙面、顶部、仪器设备表面等
每月对参加手术者洗手后作手指细菌培养、手术室空气细菌培养,以及消毒物品的细菌培养
6. 特殊感染的消毒
气性坏疽、铜绿假单胞菌感染者术后,用40%甲醛+高锰酸钾熏蒸(每100m³用40%甲醛200ml+高锰酸钾100g)
乙型肝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开放性肺结核病人,所用手术器械先在2000mg/L有效氯溶液中浸泡60分钟,然后清洗,高压蒸汽灭菌;引流物与引流瓶用2000mg/L有效氯溶液浸泡60分钟后,由医院统一处理;用过的敷料打包后集中送洗衣房专缸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