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普通心理学第一章
普通心理学第一章:心理学概述重点知识总结,包括心理学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主要流派和基本任务。
这是一篇关于外国美术史 第一章 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旧石器时代、中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两河流域美术等。
这是一篇关于教育的起源和发展的思维导图,包括学习的意义、内容与方法,教育发展历程两部分内容,值得收藏。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人际关系处理
人际交往思维导图
人生导航
处理人际关系6项原则
进行头脑风暴的准则的思维导图
自卑与超越
超强思维训练课
逻辑填空
东尼博赞简介
普通心理学
第一章 感知觉
感觉
概念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分类
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觉等
内部感觉:运动感觉、平衡感觉、机体觉等
感受性的变化和发展规律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感觉阈限:能引起感觉的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在数值上成反比关系
绝对感受性:指刚刚能觉察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
绝对感觉阈限:指刚刚能引起某种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差别感受性:指刚刚能觉察出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最小差异量的能力
差别感觉阈限:指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差异量。又叫最小可觉差
同一感觉
感觉适应
嗅觉:(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触觉: 冬泳
视觉
明适应:从煤窑出来
暗适应:入电影院
温度觉:泡脚
感觉对比
同时对比:月明星稀,鹤立鸡群
继时对比:吃完药,再吃糖
感觉后效
正后像:余音绕梁,口齿留香
负后像:留下和原有品质相反,如补色
不同感觉
相互影响
互相补偿:人的某种能力丧失以后,其他能力突出
联觉:冰冷的脸,红色使人温暖
知觉
概念: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知觉的种类
物体知觉
空间知觉:
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深度知觉(视觉悬崖实验),方位知觉
时间知觉:
运动知觉
真动知觉
似动知觉
动静运动 (两个静物,先后出现)
如霓虹灯,电影,电视
诱导运动(一动,一静,同时出现 )
看见月亮动,云静止
自主运动/游动效应(一个静物)
如光点,蜡烛
运动后效(一动一静,先动后静)
瀑布效应
社会知觉
第一印象/首因效应
晕轮效应 (一白遮百丑)
刻板印象 (东北人爱喝酒,四川人爱吃辣)
近因效应 (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和强烈影响)
投射效应 (以小人之心渡君子之腹)
错觉
视错觉:将筷子插入水中的折射现象
形重错觉:感觉一斤铁比一斤棉花重
时间错觉:欢愉嫌夜短,寂寞恨更长
方位错觉:声音从扩音器传来,我们却觉得声音从会场前面来
知觉的基本特征
知觉的选择性:指人们能迅速地从背景重选择出知觉对象 (双岐图形)
客观方面
刺激物的强度:如高音喇叭
对象和背景的差异性:如教师用红笔改作业
对象的活动性:如霓虹灯广告
刺激物的新颖性,奇特性,如奇装异服
主观方面
知觉的目的和任务
个体的知识经验
个人的需要、兴趣、动机、爱好等
知觉的整体性:窥一斑而知全豹
知觉的理解性:不同人对同样事物的不同见解
知觉的恒常性:当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知觉的印象仍然保持不变
感知规律与直观教学
直观教学的基本形式
实物直观
模像直观
言语直观
遵循感知规律,促进直观教学
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灵活运用各种直观方式
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强度律,差异律,活动律,组合律,协同律)
教会学生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观察
概念: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是知觉的高级形式
品质
观察的客观性:实事求是去知觉事物的品质
观察的敏锐性:迅速发现事物的重要特征
观察的精确性:善于区分事物细微而重要特征的品质,提高观察效率
观察的目的性:善于组织知觉活动达到预期目的,使观察具有明确的方向
观察的全面性:是否全面取决于观察是否有序以及是否动用了多种感官
观察的深刻性:是否透过现象看本质,发现事物内在联系
学生观察力的培养
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
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观察前,做好必要的知识准备; 观察中,指导学生有计划,有步骤的观察,同时因材施教; 观察后,指导学生做好总结,扬长避短
对学生进行观察训练,培养良好的观察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