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毛概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总结,包括他形成的依据、总路线和基本纲领、道路和基本经验三部分内容。
编辑于2022-03-27 17:44:52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
近代中国国情和革命的时代特征
近代中国国情
中华民主在5000多年的历史进行中,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一方面,帝国主义的侵略虽然早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解体,客观上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的一定条件,但并不能使中国发展为资本主义国家
另一方面,帝国主义列强通过政治的 经济的和文化的侵略,使中国半殖民地化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半封建的近代中国,社会矛盾呈现出错的状况
近代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以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标志,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得的时代背景发生了根本转换
五四运动,爆发与民族危难之际,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 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国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 捍卫民族尊严 凝聚名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革命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和文化运动,以磅礴之力鼓动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的志向和信心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基础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呼唤新的革命理论
鸦片战争以来,为了挽救空前深重的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 前仆后继,进行了英勇斗争,“但终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的悲惨命运”。
近代中国社会和革命斗争的发展,迫切期待新的阶级及其政党领导新的革命,呼唤,新的革命理论的产生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艰辛探索鉴定了革命理论形成的实践基础
中国共产党对民主革命规律的认识,是通过革命的实战,经团」从这有经验到有经验,从有较少的经验到有较多的经验,从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经过逐步地克服盲目性,在认识上有了一个飞跃,再到达自由王国这样一个艰难曲折的发展过程。
搞清楚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系列理论问题,离不开革命的实践探索,这符合理论来源于实践的普遍原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分清敌友,这是革命的首要问顺。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就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近代中国所遭受的最大的压迫是来自帝国主义的民族压迫。
封建地主阶级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和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
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互勾结,残酷地压迫和掠夺中国人民,严重地阻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
官僚资本主义是依靠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利用国家政权力量而发展起来的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从总体上说,中国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它们是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但是、在不同历史阶段,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革命的主要对象有所不同。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无产阶级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程中最早出现的一个新的社会阶级。
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其中的贫雇农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中农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
城市小资源阶级是无产阶级的可靠同盟者。
民族资产阶级也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带有两面性的阶级。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
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间题。
由于帝国主义不允许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建立独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而是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它们不愿意也不能够彻底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由于中国无产阶级的强大和革命的彻底性,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历史地落到了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肩上。
中国无产阶级除了具有与先进的生产方式相联系、没有私人占有的生产资料、富于组织纪律性等一般无产阶级的基本优点外,还具有自身的特点和优点。
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权不是自然面然得来的,而是在与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的斗争中实现的。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中国革命的历史任务,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性质不同。新民主主义革命仍然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又是互相联系、紧密衔接的,中间不容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
新民主主义基本纲要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要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是:推翻亲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龄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甚础的文范金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国体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包括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反帝反封建的人们在内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毛泽东指出:“全世界多种多样的国家体制中,按其政权的阶级性质来划分,基本地不外乎这三种:(甲)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乙)无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丙)几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共和国。”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要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是: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
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题中应有之义。
保护民族工商业,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中极具特色的一项内容。
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要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和经济,必须要有与之相活应的新民主主义文化。
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民族的,就其内容说是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就其形式说是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民族形式和民族特色要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提出
中国革命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党对这一问题的认识,经过了一个逐步探索的过程。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形成的必然性
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句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由中国所处的时代特点和具体国情决定的。
中国革命之所以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同样是由中国所处的时代特点和特殊国情决定的。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内容及意义
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根本在于处理好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
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反映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主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策略思想的重要内容。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首先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级状况所决定的。
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也是由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残酷性及其发展的不平衡性所决定的。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诸多矛盾交织在一起,客观上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利用这些矛盾建立和发展统一战线提供了可能性。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先后经历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等几个时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总结党建立、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的实践经验,主要在于这样几个面:一是要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
武装斗争
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
总结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开展武装斗争的革命经验,建设人民军队,一要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党的建设
中国共产党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必须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
中国共产党在加强自身建设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妇纳起来主要有:第一,必须把思想建设始终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关健是要以无产阶级思想克服和改造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
中国共产党对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这三个基本问题的认识是逐步明确的。
大革命失败后,党对武装斗争的认识有了提高,发动了武装起义,建立了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开展了农村游击战争,开辟了建立人民政权的道路。党创造了坚强的人民军队,逐渐掌握了战争的艺术。
抗日战争时期、党总结了以前两个阶段的经验,建立了抗日民联统一战线,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是20世纪继俄国十月革命以后改变世界面貌的伟大历史事件,有力地鼓舞和推动了世界上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反抗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斗争,极大地增强了他们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信心,增强了世界人民争取和平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