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假山工程
这是一个关于假山工程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一、假山工程概述二、假山的材料和采运方法三、置石等。
编辑于2022-11-06 16:56:17 陕西假山工程
一、假山工程概述
中国古典园林从萌芽、产生、发展、兴盛,始终沿着自然山水园的道路发展,形成了一个独特而完善的园林体系,具有强烈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成就。
园林中重要景观的一种表现就是 以小见大,山体在园林中可以是假山,也可以是真山水,在小园林或园林小空间中所用的山体多为假山。
假山出现在屋顶花园、室内庭园、城市公园等多种园林空间,表现了其较强的造型能力。 假山的塑造也成为创造个性空间的一个重要手段。 假山的造型、尺度的变化也带来了假山风格的变化。简洁的造型、概括的轮廓、细致自然的纹理以及适宜的尺度与现代园林的风格更加协调。
除造型、尺度、风格外,现代园林假山在意境方面也不同以往。
应用于海洋馆创造水下地貌景观,配合游鱼,通过分割空间、塑造地形来丰富水下游览和观赏空间;
在现代大型展览温室里,通过假山造景来体现各种热带及亚热带植物生长的原始环境,为各种植物提供展示空间等等。
假山的沿革
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 第一阶段:写实性,以土山带石为主,尺度接近真山; ◼ 第二阶段:移天缩地于一园的写意山水,抽象的意境, 充满艺术联想; ◼ 第三阶段:山水画为指导,以玲珑剔透为特征,以微 茫、惨淡为妙境; ◼ 第四阶段:新时代审美情趣,特色明显,塑山及人工 岩工艺大有发展。
假山的功能作用
1、作为自然山水园的主景和地形骨架
2、作为园林划分空间和组织空间的手段
3、运用山石小品作为点缀园林空间和陪衬建筑、植物的手段
4、用山石做驳岸、挡土墙、护坡和花台等
5、作为室外自然式的家具或器设
二、假山的材料和采运方法
1、假山石的品类
我国幅员辽阔,地质变化多端,为掇山提供了优越的物质条件 掇山要因地制宜,不仅是节省物力人力财力也有助于发挥地方 特色 选石应掌握如下要点 1、石种要统一 2.石料纹理要统一 3.石色要统一 4.有些特殊的环境还可选择其它石料。
太湖石
➢属于石灰岩,多为灰色,少见白色、黑色。太湖石为典型的传统供石,以造型取胜,“瘦、皱、漏、透”是其主要审美特征,多玲珑剔透、重峦叠嶂之姿,宜作园林石等。 ➢现在还有一种广义上的太湖石,即把各地产的由岩溶作用形成的千姿百态、玲珑剔透的碳酸盐岩统称为广义太湖石。
房山石
产于北京房山一带,因之为名。房山石属花岗石,具有坚固、耐风化的特点质地不如太湖石脆,有一定韧性。形体上有太湖石的涡、沟、环、洞类变化;但容重较大,扣之无共鸣声;其洞涡不如太湖石大,且为多密集的小孔穴。外观比较沉实、浑厚、雄壮。
黄石
是一种橙黄颜色的细砂岩,产地很多。以常熟虞山最为著名,苏州、常州、镇江等地皆有所产。其石形体顽夯,梭角分明,肌理近乎垂直,雄浑沉实。与湖石相比,它平正大方,立体感强,块钝而梭锐,具有很强的光影效果。
青石
一种青灰色的细砂岩。青石的节面节理面不像黄石那样规整,不一定是相互垂直的纹理,也有交叉互织的斜纹。形体多成片状,青石片之称
英石
产广东省英德县一带。淡青灰色,有的间有白脉笼络,大多数英石形体为中、小型,很少见有很大块的。质坚而特别脆,用手指弹扣有较响的共鸣声。这种山石常见于几案石品,在岭南园林中也有用这种山石掇山的。
灵璧石
产安徽省灵壁县。其石材为中灰色或灰黑色、清润,质地亦脆,用手弹亦有共鸣声。石面有蚴坎的变化,石形亦千变万化,但其孔眼少、有宛转回折之势。这种山石可特置成景,更多的情况下作为盆景石玩。
宣石
产于安徽宁国县。其色如积雪覆于灰色石上,由于为赤土积渍,因此带些赤黄色,久置后愈旧愈白。由于它有积雪一般的外貌,扬州个园用它作为冬山的材料,效果显著。
石笋
➢1、白果笋:是在青灰色的细砂岩中沉积了一些卵石,尤如白果嵌于石中,故名为之。“子母石”或“子母剑”“虎头笋”“凤头笋”。 ➢2、乌炭笋:顾名思义,这是一种乌黑色的石笋,比煤炭的颜色稍浅而无甚光泽。如用浅色景物作背景,这种石笋的轮廓就更清新。犹如一画皆笔画。 ➢3、慧剑:是指一种净面青灰色或灰青色的石笋, ➢4、钟乳石笋:即将石灰岩经溶融形成的钟乳石倒置,或用石笋正放用以点缀景色。
其他石类
1、吸水石类:也称上水石类。体态不规划,表里粗糙多孔,质地疏松,有较强吸水性能,多土黄色,深浅不一,各地均产。 2、卵石:也称石蛋,卵圆形,多产于山脚,水边,由流水撞击,冲刷而成。大者可置石成景,小的可作各式图案铺装,或室内清赏,御花园石蛋。这类多有加筋纹理。 3、大理石:又称云石,因其纹理朦胧,又称“晕纹石” 4、花岗岩:深成岩,常能形成发育良好、肉眼可辨的矿物颗粒,因而得名
5、木化石:古老朴质,数量极少,常作特置或对置;如能群置 ,景观更妙,如武汉地质大学的树化石园。 6、松皮石:是一种暗土红的石质中杂有石灰岩的交织细片,石灰石部分经长期溶融或人工处理以后脱落成空块洞,外观像松树皮突出斑驳一般。 7、黄蜡石:色黄,表面若有蜡质感。质地如卵石,多块料而少有长条形。广西南宁市盆景园即以黄蜡石造。 8、石珊瑚:钟乳石和石笋等受水淹没,水退后,其外表由于渗出水流常沉积较小的拳状堆积物,状如珊瑚,故名。 9、响水石、雪花石在河南南阳一带有用。
石料的分类
新、旧、半新半旧、普通石料和造型石等,各 种石料根据需要合理利用
采石方法
根据石料种类选择相应方法 潜水凿取、土中掘取,爆破等方法
运石
根据石料种类选择相应方法 钢丝网(绳)、吊车、沙土铺垫、人工
三、置石
◼人们通常称呼的假山实际上包括假山和置石两个部分
◼据假山使用土石的情况分为四种:
◼土山:以泥土作为堆山材料 ◼带石土山:土包石 ◼带土石山:石包土 ◼石山:以自然山石为主要材料 ◼园林朔山:采用石灰、砖、水泥等非石质性材料经过人工塑造而成
◼置石:置石是以山石为材料作独立性或附属性的造景 布置,主要表现山石的个体美或局部的组合而不具备 完整的山形。置石可分为特置、散置和群置等。
◼假山的体量大而集中、布局严谨、可观可游,令人有 置身于自然山林之感;置石则体量较小、布置灵活、 以观赏为主。
置石与假山的异同
➢假山:是以造景游览为主要目的,充分地结合其它多方面 的功能作用,以土、石等为材料,以自然山水为蓝本并加 以艺术的提炼和夸张,用人工再造的山水景物的通称。
➢置石:是以山石为材料作独立性或附属性的造景布置,主 要表现山石的个体美或局部的组合而不具备完整的山形
二者的区别: ➢假
➢假山的体量大而集中,可观可游,使人有置身于自然山林 之感。
➢置石则主要以观赏为主,结合一些功能方面的作用,体量 较小而分散
置石特点
是以少胜多,以简胜繁,用简单的形式,体现较深的意境,达到“寸石生情”、“寓浓于淡”的艺术效果。
置石方式
特置
➢特置山石又称孤置山石、孤赏山石,也有称作峰石
➢多以整块体量巨大、造型奇特和质地、色彩特殊的石材作成。常用作园林入口的障景和对景,漏窗或地穴的对景。这种石也可置于廊间、亭下、天井、水边、路口等地方,作为局部空间的构景中心。
➢还常有镌刻题咏和命名,还可以和台景结合布置。
对置
在建筑物前沿建筑中轴线两侧作对称位置的山石布置,以陪衬环境,丰富景色
散置
造景目的性明确,格局谨严,手法洗练,“寓浓于淡”,有聚有散,有断有续,主次分明;高低曲折,顾盼呼应,疏密有致,层次丰富,高低错落,寸石生情
群置
山石器设
古典园林中常以石材作石屏风、石栏、石桌、石几、石凳、石床等
同园林建筑设计相结合的置石
少量的山石在合宜的部位装点建筑就仿佛把建筑建在自然的山岩上一样的效果;所置山石摸拟自然裸露的山岩,建筑依岩而建;用山石表现的实际是大山之一隅,可以适当运用局部夸张的手法,其目的是减少人工的气氛,增添自然的情趣。
山石踏跺和蹲配
抱角和镶隅
粉壁理石
回廊转折处的廊间置石
窗前置石——“无心画”
作室外楼梯
与植物结合的山石布置——山石花台
立意布局
砌山石作花台,抬高了种植床高度,即相对地降低地下水位和安排合宜的观赏高度。比较灵活的布置庭园空间,使得花木、山石显出相得益彰。园林中常以山石作成花台,种植牡丹、芍药、南天竺等忌阴湿的观赏植物。花台要有合理的布局,适当吸取篆刻艺术中“宽可走马,密不容针”的手法,采取占边、把角、让心、交错等布局手法,使之有收放、明晦、远近和起伏等对比变化。
造型与结构设计
主要表现在平面、立面和断面三方面:
平面
有小弯无大弯
有大弯无小弯
兼有大小弯
立面
直壁
坡壁
上升下陷
断面
结合特置
崩落于地
虚中有实
结构
平衡稳定耐久
➢中心线 ➢基础:比地面低20厘米,比石块宽30-50厘米、材料、厚度 ➢榫头一般十几厘米到二十几厘米,根据石之体量而定。但榫头要求争取比较大的直径,周围石边留有3cm左右即可。石榫头必须正好在重心线上 ➢榫眼比石榫的直径略大一些,但应该比石榫头的长度要深一点。
六、假山艺术的发展和创新
材料、造型、风格、尺度
◼创新的必然与机遇
◼现代假山造型艺术的发展
五、塑山,塑石艺术
塑山用雕塑艺术的手法仿造自然山石景观的工程。这种工艺是在继承发扬岭南庭园的山石景艺术和灰塑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目前在全国园林中都有应用。在传统所塑山石和假山的基础上运用混凝土、玻璃钢、有机树脂等现代材料可以进行塑山塑石,即塑山工艺。
➢1、水泥砂浆塑石塑山
(1)利用钢筋网做骨架支撑的水泥砂浆塑山塑石
利用钢筋的可塑性和支撑能力,在其外部披挂水泥砂浆,构建出一座外形、皴纹、色彩等与真山局部或巨石相似的中空或实体的构筑物,形成山石的外壳以供观游。
①基础和支架
➢根据土壤的承载力和山体的质量,经过计算确定基础尺寸大小和埋设深度; ➢支架通常是根据山体底面的轮廓线,每隔四米做一根钢筋混凝土或钢结构支架,支撑整个塑山的质量,也可以用柱子或构造墙支撑
②立刚骨架
在支架的基础上加密钢骨架,使之间距为0.8-1.2米,同时构成山石的大致外形,然后在支架上捆扎造型钢筋网,铺铁丝网,钢丝网与造型钢筋要贴近扎牢,不能有浮动现象
③面层披塑
打底:钢丝网抹水泥砂浆2遍水泥砂浆+黄泥+麻刀,水泥:沙为1:2;黄泥为总质量的10%,麻刀适量以后各层不加麻刀
④表面修饰
①皴纹和质感 ➢山脚:修饰重点,粗犷、风化、人为破坏、植物生长痕迹 ➢山腰:修饰重点,强化力感和棱角追求皴纹的真实感,注意层次色彩逼真,主要手法印、拉、勒等 ➢山顶:轮廓线渐收,色彩变浅,以增加山体的真实和高大感
②着色 ➢彩色配置,色彩呆板 ➢不同颜色的矿物颜料加白水泥再加适量的107胶配置 ➢常用手法:洒、弹、倒、甩,刷一般不用,不同部位颜色不同
⑤光泽处理
塑石表面涂过氧树脂或有机硅,重点部位可以打蜡,注意青苔和滴水痕的表现 其他事宜: ➢种植池:大小、配筋根据土球大小决定,并留出排水孔 ➢给排水管道最好塑山时预埋在混凝土中,并做防腐处理 ➢假山内侧的钢骨架及一切外露的金属均应涂防锈漆,每年一 次
(2)利用砖、石、泥土或其他已有构筑物为支架
某些建筑废墟或建筑垃圾,或是自然的土体、破碎的岩面和陡坡上,利用水泥砂浆覆盖后形成一定山形做法与钢筋网骨架塑山塑石相似
➢清除杂草和松散的土体 ➢造型修饰 ➢涂抹水泥砂浆 ➢面层修饰 ➢着色
存在问题
➢造型、皴纹对施工者修养和技术要求较高
➢表面易发生皲裂,影响强度和美观
➢易褪色
➢2、玻璃纤维强化水泥假山
玻璃纤维强化水泥(简称GRC)
GRC材料用于塑山的优点:
1、用GRC造假山石,石的造型、皴纹逼真,具岩石坚硬润泽的质感。
2、用GRC造假山石,材料自身重量轻,强度高,抗老化且耐水湿,易进行工厂化生产,施工方法简便、快捷、造价低,可在室内外及屋顶花园等处广泛使用。
3、GRC假山造型设计、施工工艺较好,与植物、水景等配合,可使景观更富于变化和表现力。
4、GRC造假山可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设计,结束过去假山工艺无法做到的石块定位设计的历史,使假山不仅在制作技术,而且在设计手段上取得了新突破。
GRC塑山的工艺流程由生产流程和安装流程组成
外墙装饰漆用在塑山最后一道工序上,即真石漆,它是完全采用天然石碎粒及本色与水溶性粘合剂在一起结合使用。但要求塑面养护15天以上,才以喷漆。外观具有真石的质感和色泽
➢3、其他人工材料塑石塑山
玻璃纤维强化塑胶不饱和聚酯树脂与玻璃纤维结合而成碳纤维增强混凝土:碳纤维搅拌在水泥中支撑的增强混凝土
四、掇山
概念
假山是以造景游览为主要目的,以自然山水为蓝本并 加以艺术概括和提炼,以土、石等为材料人工构筑的 山。掇山可以是群山,也可以是独山;可以是高广的 大山,也可以是小山。
群山、大山多以土筑或土石兼用模仿山林泽野,规模 宏大,形态和体量都追求与真山相似。
自然山石掇合成假山,其工艺过程包括选石、采运、 相石、立基、拉底、中层、结顶。
假山布置最根本的法则是“巧于因借,因地制宜”, “有假有真,做假成真”。
整体布局
假山最根本的法则就是“有真为假,做假成真”
假山必须合乎自然山水地貌景观形成和演变的科学规律
➢山水结合,相映成趣 ➢相地合宜,造山得体 ➢巧于因借,混假于真 ➢独立端严,次相辅弼 ➢三远变化,移步换景 ➢远观山势,近看石质 ➢寓情与景,情景交融
局部理法
➢峰 ➢崖、岩 ➢洞府 ➢谷 ➢山坡、山矶 ➢蹬道 ➢山石驳岸
传统假山的施工和技术
➢1、假山的设计
➢设计前的准备工作
➢假山的平面设计
➢假山的立面设计
➢假山的剖面设计
➢假山模型的设计及效果图
➢假山施工图的绘制
2、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1)制定施工计划
读图
查地 ➢了解土壤的性质 ➢了解场地具体情况 ➢相石
1)上好的单块峰石应按施工造型的程序峰石多是作为最后使用的,故应放于离施工场地稍远、最安全的地方,以防止其它石料在使用吊装的过程中与之发生碰撞而造成损坏。
2)其它石料可按其不同的形态、作用和施工造型的先后顺序合理安放。
3)要有次序地进行排列式放置,2~3块为一排,成竖向条形置于施工场地。条与条之间留有较宽裕的(约15m)通道以供搬运石料之用。每一块石料的摆放都力求单独,即石与石之间不能挤靠在一起,更不能成堆放置。
4)为保证叠石造的整体效果,山石拼叠的施工场地,要选一个最佳观赏点,假山师傅随时定点位置观察审视,假山师傅每堆叠一块料都要从堆叠山石处再返回到定点的位置上进行“相形”,这是保证叠石造山整体不偏的极其重要的细节。
5)最忌讳的是边施工边进料,使工程人员无法将所有的石料按其各自的形态特征进行统筹的计划和安排。
(2)劳动组织
◼假山施工队 ◼石工、起重工、泥工 ◼8-10人 ◼一专多能,密切配合
(3)施工材料与工具准备
动土工具——筛子、筐、手推车、水桶、灰桶、抹灰板、灰池 铣、镐、夯、硪等 拌灰工具 抬石工具 扎系石块 挪移石块 碎石工具——杠(直杠、四人杠、八人杠等) 绳、链、脚手架等 长撬、短撬 锤子
(4)场地安排
➢保证施工机械有足够的作业面
➢石料的摆放:特色面、顺序
➢石料见必要的通道
➢施工期间,组织好运输路线,保证水电供应
(5)工期及工程进度安排
3、筑山叠石的施工工序
1、掇山的分层
(1)基础 基础表面高程应在土表或常水位线以下0.2米。 ➢1、桩基 ➢2、灰土基础 灰土基础的宽度应比假山底面积的宽度宽出约0.5m左右 ➢3、石基 ➢4、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基础 陆地上选用不低于C15的混凝土。水中假山基采用C15水 泥砂浆砌块石,或C20的素混凝土作基础为妥。 ➢注意事项:与植物、水池等结合
(2)拉底 ➢在基础上铺置最底层的自然山石 ➢使假山的底层稳固和控制其平面轮廓的作用,,底石 的材料要求大块、坚实、耐压,不允许风化过度的山 石拉底。拉底的要点: ➢1、曲折错落 ➢假山底脚的轮廓线一定要打破一般砌直墙的概念。为 假山的虚实、明暗的变化创造条件。 ➢2、紧连互咬 ➢3、垫平安稳
(3)中层 顶层以下的大部分山体,这是占体量最大,触目最多 的部分,掇山的造型手法与工程描述巧妙结合主要表 现在这一部分。古代匠师把掇山归纳为三十字诀: “安连接斗挎(跨),拼悬卡剑垂,挑飘飞戗挂,钉 担钩榫扎,填补缝垫杀,搭靠转换压”
(4)收顶 收顶的山石要求体量大,以便合凑收压。从外观上看,顶 层的体量虽不如中层大,但有画龙点晴的作用。选用轮廓和 体态都富有特征的山石。 收顶一般分峰、峦和平顶三种类型。 收头峰势因地而异,故有北雄、中秀、南奇、西险之称。 单体形象而言又有仿山、仿云、仿生、仿器设之别。
假山洞结构注意的问题: ➢地基: ➢采光 ➢通风 ➢与建筑结合 其他形式的山洞: ➢单洞和复洞、水平洞和爬山洞、单层洞和多层洞、水 洞和旱洞
4、施工要点
1)基础施工 ➢(1)灰土基础 ➢(2)铺石基础 ➢(3)桩基 ➢(4)混凝土基础
(1)灰土基础
➢灰土基础宽度比掇山地面积的宽度要宽出0.5m,“宽打窄用” ➢灰槽深度一般为0.5-0.6m ➢2m一下的掇山一步素土、一步灰土 ➢2-4m高的掇山用一步素土、两步灰土 ➢灰土比例3:7,现场化灰,素土颗粒细匀,不掺杂质,黏性 土壤
(2)铺石基础
➢基土坚实的情况下用素土槽浇筑,要求同灰土基础 ➢基土不良的情况下用打石钉(低)和砌石墙(高) ➢一般山高2m砌毛石基础厚0.4m,宽是掇山底座的1.5-2倍 ➢山高4m砌0.5m厚毛石基础,上层收为放大脚,厚0.4米每侧 需比上部结构宽0.5米左右 ➢用M15-20水泥砂浆抹满砌平,胶结牢固
(3)桩基
➢支撑桩 ➢摩擦桩 ➢材料:柏木、杉木等,直径10- 15cm,长1-1.5m,间距为直径 的2-3倍 ➢根据土壤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 工程措施 ➢灰桩、瓦砾桩、石钉、桩基上 打灰土
(4)混凝土基础
➢陆地不低于C15 ➢水中不低于C20 ➢钢筋混凝土 ➢10cm厚的C10素混凝土垫层,然后再在上面绑扎钢筋, 或直接浇筑混凝土捣实,养护一周即可
2)山石的调运
◼结绳 ◼抬运 ◼走石 ◼起重 ◼运输
3)山体的堆叠
统筹安排,分层堆叠,直至收顶 受力平衡,保持稳定;充分发挥石单块材观赏特性,化 零为整,理顺山体的脉络关系和皴纹关系 ➢1、拉底山石的安置 ➢2、中层叠石 ➢3、收顶 ➢4、掇山的艺术处理 ➢5、补强设施
应自后向前、由主及次、自下而上分层作业。每层高度约在0.3-0.8米之间,各工作面叠石务必在胶结料未凝之前或凝结之后继续施工。一般管线水路孔洞应预埋、预留,切忌事后穿凿,松动石体。对于结构承重受力用石必须小心挑选,保证有足够强度。无论人抬机吊都应有专人指挥,统一指令术语。就位应争取一次成功,避免反复。掇山始终应注意安全,工人应穿戴防护鞋帽,掇山要有躲避余地。雨季或冰期要排水防滑。掇山完毕应重新复检设计(模型),检查各道工序,进行必要的调整补漏,冲洗石面,清理场地。有水景的地方应开阀试水,统查水路、池塘等是否漏水。有种植条件的地方应填土施底肥,种树、植草一气呵成。施工放线——挖槽——基础施工——拉底——中层施工——扫缝——收顶——检查——完形。
5、补强设施
5、补强设施 1、打刹与镶石 选用坚实的山石,打磨成斧头形刹片;找准位置,用数量最 少的刹片求得稳定 阳角镶石、阴角镶石、补镶、填肚 2、铁活加固设施 银锭扣、铁爬钉、铁扁担、马蹄形吊架和叉形吊架、铁条和 钢筋骨架 3、勾缝和胶结 明缝、暗缝;水泥砂浆、油灰勾缝、水灰浆、糯米浆、明矾 汁拌石灰,添加剂:青煤、铁屑盐卤等
中层掇山叠石的基本形式
山体 的堆叠手法 ◼ 假山虽有峰、峦、洞、壑等各种组合单 元的变化,但山石之间的结合、拼叠却有很 多种方式,匠师们称之为技法、手法。这些 技法是历代工匠、技师们从自然山石景观 中归纳总结出来的,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应因 地制宜、随机应变、灵活运用,不能教条、 呆板硬套。
北方掇山十字诀 安、连、接、斗、挎、拼、悬、剑、卡、垂,还有挑、飘、戗等 江南叠石九字诀 叠、竖、垫、拼、挑、压、钩挂、撑
总结
以上所列的南北叠石字诀,只是古代叠山匠师在假山造型施工中的一些典型手法,都是从自然山体中归纳出来的,这些造型手法在实际施工中应灵活运用,切不可拘泥形式,刻意去追求。应该在诗情画意的意趣中去考虑如何运用这些字诀的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