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制度型开放
制度型开放的内涵外延:我们过去是如何提“对外开放的”,现在为什么提出制度型开放?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制度型开放的内涵外延
我们过去是如何提“对外开放的”
我国对外开放的历史逻辑
对外开放的第一阶段
对外开放的第二阶段
对外开放的第三阶段
现在为什么提出制度型开放
制度型开放是什么
定义
四个层面的制度
贸易自由,即解除贸易管制;金融自由,即外汇自由兑换,资金自由进出和转移;投资自由,即自由投资经营;运输自由,即物流国际一体化。(全毅,2022)
和之前的开放有什么不同(创新点:协调融合)
“边境开放”→“境内开放”
边境开放
定义:即降低乃至取消各种贸易和投资壁垒,实现贸易和投资自由化,这正是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的核心本质。(戴翔,2021)
境内开放
定义:是指管理、规制境内经济活动,使其政策举措和规则体系在改革中不断优化,一方面要实现与国际标准的对接,另一方面还要为引领全球经贸规则高标准化发展做出中国贡献。(戴翔,2021)
本质上都是“开放”,都有“进和出”
商品和要素的“进出”
规则等制度的“进出”
“进”就是对标国际先进规则和标准,对国内相关制度进行优化和完善;“出”就是将我们在改革中形成的经验做法与世界分享(由此达到“协调融合”)(戴翔,2021)
开放领域不同
开放领域从国与国边境之上逐步延伸到一国国境之内的国际经贸规则、规制、管理及标准。具体而言,就是在竞争中调试与变革,进而实现制度的国际化融入。(曹秋静,2021)
转变的根源
在碎片化的国际分工格局中,各国国内的竞争政策、产业政策、引资政策、劳工政策等均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微观主体的市场经济活动,从而对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产生影响。(魏浩、卢紫薇、刘缘,2022)
如何做到协调融合(尹晨、周思力、王祎馨,2019)
一是过去没有的制度和规则,为了适应全面开放的需要,我们要对标国际通行规则,建章立制,逐步建立相应的制度和规则,并加以完善
二是加强对外开放政策的贯彻落实,切实履行同各国达成的多边和双边经贸协议
三是在参与制定和完善国际经贸规则和全球经济治理的过程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提供更多的制度型公共产品。
如何通过“协调融合”发挥优势
参与全球治理
积极主动对接新一代国际经贸规则,能够提升国际话语权,在国际经贸规则乃至全球经济治理中反映发展中国家的愿望和诉求。(盛斌、黎峰,2022)
创造制度优势
低成本竞争使得要素优势难以维系,对接国际经贸规则在贸易自由化与便利化、信息公开透明、投资者权益保护等方面的高标准,有利于增强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盛斌、黎峰,2022)
推动国内改革
相关部门可对现行国内规则制度体系与国际先进体系进行对比,合理学习、抛弃,使开放制度和体系日益国际化,从而实现以开放促改革。(魏浩、卢紫薇、刘缘,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