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抗原
抗原知识梳理,包括它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特性、抗原的特异性、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抗原的临床应用、其他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等等。
这是一篇关于化妆品膏霜剂的思维导图,包含定义、特征、制剂原理、分类、常见产品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抗原 antigen Ag
基本概念和基本特性
基本概念
能与T、B淋巴细胞的抗原识别受体特异性结合,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与相应免疫应答产物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基本特性
1.免疫原性: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 激活
2.免疫反应性:与相应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结合的性能
抗原的特异性
概念
抗原与其诱生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间的相互吻合性、针对性和专一性
表现
1.免疫原性的特异性
指某一特定抗原只能激发机体产生针对该抗原的特异性抗体和/或致敏淋巴细胞
2.免疫反应性/抗原性的特异性
指某一特定性抗原只能与其特异性抗体和/或致敏淋巴细胞结合而出现反应
依据两个特性,可将抗原分为完全抗原(同时具备1和2)和半抗原(单独存在时,只具备2,不具备1),特定情况下,半抗原可转变为完全抗原
完全抗原:如细菌、病毒、血清、大多数蛋白质等
半抗原:如大多数多糖、某些药物
物质基础
抗原表位(抗原决定簇):抗原分子中决定其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
抗原表位的类型
依据结构特点分
顺序表位:连续性线性排列的短肽组成
构象表位:序列上不连续的短肽或多糖,形成特定的空间构象
依据识别表位的细胞分
T细胞表位
1.顺序表位
2.存在抗原分子的任何部位
3.需经抗原呈递细胞(APC)加工提呈后,才能与T细胞抗原受体(TCR)结合,被T细胞识别
B细胞表位
1.顺序表位或构象表位
2.一般存在于抗原分子表面或转折处,成三级结构
3.可直接与B细胞抗原受体(BCR)结合,被B细胞识别
交叉反应与交叉抗原
交叉反应概念:抗体与具有相同或相似决定簇的不同抗原之间出现的反应
交叉抗原概念:指抗体(或抗原)除可与其相应抗原(或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外,有时还可与其他抗原(或抗体)发生反应。具有相同表位的不同抗原。
交叉抗原机制:两种或两种以上抗原间存在某些共同表位或相似表位——共同抗原表位
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
内因:抗原的理化性质
分子大小
化学组成
物理形状
分子构象的易接近性
外因:抗原与机体的相互作用
抗原接种剂量和途径
宿主因素
异物性:亲缘关系越远,异物性越强
宿主遗传性
抗原的临床应用
疾病诊断、疾病预防、疾病治疗
其他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
1.超抗原:可以直接结合T细胞抗原受体(TCR),只需极低浓度就可激活5%-20%T细胞克隆,并诱导强烈免疫应答的物质
2.免疫佐剂:是一种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预先或同抗原一齐注射到机体,能增强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
应用:弱免疫原性物质/免疫原剂量不足
效应
3.丝裂原:亦称有丝分裂原,能与T、B细胞表面相应受体结合,刺激静止的淋巴细胞转化为淋巴母细胞,表现出体积增大,胞浆增多,DNA合成增加或有丝分裂变化的物质,常用淋巴细胞对丝裂原刺激的反应,来检测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状态
抗原的种类和医学意义
根据与机体的亲缘关系
1.异种抗原:来自不同种属的抗原
(1)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
细菌、病菌、立克次体
细菌外毒素及类毒素
(2)异种动物血清(具有两重性)
抗毒素作用
如:抗毒素血清(马血清)——破伤风抗毒素血清、白喉抗毒素血清
异种抗原作用
异种动物的血清蛋白对人体具有免疫原性,可导致血清过敏休克
2.同种类型抗原:来自同一种属不同个体的抗原
血型抗原
组织相容性抗原(MHC)
免疫球蛋白
3.自身抗原:来自自身的抗原
产生的原因
隐藏的自身组织成分释放,eg:晶状体
自身组织成分被修饰:生物、化学、物理因素
肿瘤抗原
分子模拟(异嗜性抗原)
意义
引起自身免疫病;抗肿瘤或肿瘤免疫逃逸
4.异嗜性抗原(Fossman抗原)
是一类与种属特异性无关的,存在于人、动物、植物或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
与血型抗体产生有关
如:大肠杆菌O86含B型血物质;肺炎球菌14型含A型血物质
参与某些自身免疫病的发生
用于临床诊断
根据B细胞产生抗体是否需要T细胞辅助
根据是否在抗原提成细胞内合成
1.内源性抗原:在机体抗原提呈细胞内合成的抗原
2.外源性抗原:来源于细胞外的抗原,机体内抗原提呈细胞可以将其摄入,加工处理后,递呈给T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