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七章 软体动物门
【普通动物学】第三章软体动物门知识总结, 包括主要持征以及重要代表动物等内容相对比较喜欢详细的,大家可以用来复习。PS:主页还有其他章的内容,欢迎围观。
仪器分析生物样品成分主要包括了有机物、金属物质、步骤一确定样品物质数量、步骤二分离生物样品以及步骤三分离分析。
这是一篇关于小说情节手法答题的思维导图,小说情节手法包括了情节叙述手法、情节安排技巧以及线索这3个部分。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红星照耀中国》书籍介绍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质量与密度课程导图
桃花源记思维导图
曹刿论战思维导图
第六章 环节动物门
主要特征
具发达的真体腔
对比
身体分节
是指身体沿纵轴分成许多相似的部分,每个部分称为一个体节。体节是无脊椎动物在进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标志
同律分节
除身体前端两节和最后一节外,其余各体节的形态和机能都基本相同,是一种原始的分节现象。(内部器官重复排列)
蚯蚓
环节动物
异律分节
身体各体节的形态结构差别明显,不同部位的体节完成不同功能,内脏器官也集中在一定体节内。(一些种类的动物,身体各体节有所不同,如出现附肢等)
蝗虫
节肢动物
不仅是从外部形态上可以区分,而且表现在内部器官的排列上
环节动物的排泄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等就是按体节重复排列的
体节的出现使动物身体的运动更加灵活,而且不同部位的体节会出现功能上的分工,对动物进化中形成头、胸、腹和有关节的附肢等部位是十分必要的
真分节和假分节
假分节指动物体内分节但是体表不分节(如涡虫等内部消化道、生殖腺等排列有分节现象)或体表体内分节现象不一致(如绦虫)
真分节是从环节动物开始出现,体内体表都有分节现象,重要的器官系统按节排列
分节的意义:使动物生理分工更为显著,运动能力增强,促进代谢、增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有利进化
运动器官(附肢)
刚毛:是由表皮细胞内陷而成的刚毛囊中的一个细胞分泌的
疣足:由体壁向外突出的扁片状物,是动物的原始的附肢形式,有加强游泳和爬行的效用
呼吸
运动
皮肤呼吸
多数环节动物无专门的呼吸器官, 皮肤内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可依靠体表进行皮肤呼吸
多毛纲的部分海产种类出现专门的呼吸器官: 鳃( 疣足的背须特化)
闭管式循环系统
由纵行血管、环行血管及其分支血管组成, 各血管以微血管网相连
闭管式循环系统, 即血液始终在封闭的血管内流动, 而不流到组织间隙中去(蛭纲除外)
注:
动物体内的血液不完全在心脏与血管内流动,而能流进细胞间隙的循环方式,叫“开管式(血液)循环”
如节肢动物体内,背有心脏和它发出的血管(动脉)。心脏两侧有具活瓣的心门,动脉直接开口在体腔。心脏收缩时,心门关闭,血液从动脉的开口进入体腔,浸润各组织和器官。心脏舒张时,心门开放,体腔中的血液经心门再回心脏
从环节动物开始出现的血液循环系统,基于由中胚层发育而来的真体腔(也称次生体腔)。由背血管,腹血管,心脏和遍布全身的毛细血管网组成一个封闭的系统。比开管式循环系统更能迅速有效地完成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的运输
各血管以微血管网相连,血液始终在血管内和心脏里流动,不流入组织间的空隙中,其循环速度快,运输效能高。此类形式的循环就叫闭管式循环
所有的脊椎动物和部分无脊椎动物的循环系统是“封闭式”的,如蚯蚓的循环系统
排泄系统(后肾管和体腔管)
后肾管
为两端开口的迂回盘曲的管,一端开口于前一体节的体腔内,为纤毛漏斗状肾口;另一端开口于本体节的体壁,为肾孔,中间为排泄管
功能:形成并排出代谢废物;渗透过滤、重吸收等功能
链状神经系统
由脑(一对咽上神经节),围咽神经环,以及腹神经索构成。腹神经索在每个体节有一对神经节,成为纵贯全身
脑神经节——感觉和运动;咽下神经节——运动
中枢神经系统——脑+围咽神经+咽下神经节+腹神经索
外周神经系统——分布于口前叶,口腔,体壁
交感神经系统——分布于消化管
感觉器官——表皮感觉器(震动),口腔感觉器(味觉和嗅觉),光感觉器(弱光,温度,湿度)
担轮幼虫
海产种类发育过程中
为陀螺形,在腰部有两条纤毛环,其间有口,无体节,有原体腔和原肾管,为螺旋型卵裂
担轮幼虫在进化上意义
分类及代表动物
寡毛纲
大多数穴居土壤(陆蚓);少数淡水底栖生活(水蚓)
同律分节,头部不明显、感官不发达
无疣足、有刚毛;有生殖环带
雌雄同体,异体受精,直接发育
代表动物——环毛蚓
外部特征
围口节、口前叶、口
节间沟
刚毛、背孔
生殖环
生殖孔
雌性生殖孔:1个
雄性生殖孔:1对
受精囊孔:2~4对
环肌收缩,纵肌舒张,蚯蚓变长变细;环肌舒张,纵肌收缩,蚯蚓变短变粗
内部结构
体壁和肠壁
消化系统
摄食和消化
以有机质和植物叶片为食
消化管
口\咽\食道\嗉囊\砂囊\胃\肠\肛门
消化腺
咽腺\食道腺\胃腺\盲肠
呼吸和循环
蚯蚓通过体表进行皮肤呼吸
蚯蚓经常从背孔排出体腔液使皮肤保持湿润
氧气溶解在体表湿润的薄膜中,渗入角质膜和上皮细胞。皮下有丰富的毛细血管,通过扩散作用进行气体交换,由血浆中的血红蛋白与氧气结合
纵血管
背血管位于消化道背面, 血液自后向前流动, 较粗
腹血管位于消化道腹面, 血液自前向后流动
神经下血管: 位于腹神经索下面, 血液自前向后流动
侧血管( 食道外血管)位于消化道前部两侧, 血液自前向后流动
环血管
心脏: 位于7 、9 、12 、13 体节的环血管, 连接背、腹血管, 有瓣膜, 能自主搏动, 血液自上而下流动
壁血管:除身体前端外大部分体节各一对, 连接神经下血管和背血管, 血液自下而上流动, 收集体壁的血液入背血管上血管
腹肠血管. 由腹血管出发, 连接肠壁微血管
背肠血管: 连接肠壁微血管, 通入背血管
腹皮血管. 连接腹血管、神经下血管和壁血管
未分化出动脉和静脉
血浆中含血红蛋白, 血液呈红色
排泄
大肾管:后肾管为一条迂回盘曲的管子,一端开口于前一体节的体腔,称肾口,具有带纤毛的漏斗;另端开口于本体节的体表,为肾孔
肾管上密布微血管,也可排出血液中的代谢产物和多余水分
体壁小肾管:分布全身,无肾口,肾孔于体外,每节约200余条
隔膜小肾管: XIV体节后隔膜前后侧,肾孔开口于肠内,每节数十条(40-50)
咽头小肾管:咽部和食道两侧,无肾口,肾孔开口于咽,成束成对
环毛属蚯蚓无大肾管,以后肾管型的小肾管为排泄器官
神经系统
生殖系统
雌雄同体, 异体受精
雌性生殖系统: 1 对卵巢、卵漏斗、输卵管, 1个雌性生殖孔, 受精囊3 对
雄性生殖系统: 2 对精巢囊、精巢、精漏斗、储精囊、输精管, 1 对雄性生殖孔。1 对前列腺
分泌物与精子的活动和营养有关
精子先成熟, 雌雄交配, 将精子送入对方的纳精囊内
卵成熟后, 环带分泌物质形成蛋白质环, 成熟卵产在环内
陋身体后退, 蛋白质环向前移动,至纳囊孔处, 精子逸出, 与卵受精
身体继续后退, 蛋白质环从前端脱离蚓体, 两端封闭成蚓茧
受精卵在蚓茧内发育, 2 一3 周后孵化出小蚯蚓, 破茧而出
与人类的关系
作饵料,作饲料
改善土壤,增强土壤的肥力。
医用,药用
蚯蚓可制成食品。
蛭类因吸血对人畜也有危害。尤其是内侵袭吸血蛭的危害更大
水蚯蚓和水蛭可作为水域类型的指示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