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佛教佛学不共内加行、积累资粮
这是一篇关于佛教佛学的结构思维导图,阐述了佛学所包含的内容知识点,皈依学处三种所判等知识点,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看看哟。
编辑于2022-11-15 09:50:24 广东佛教佛学不共内加行、积累资粮
丁一、供曼茶罗
戊一、供曼茶之必要
课前开示
将前行作为修行指南
前行是重要的修行法门,按上师传统,还要多听多讲。是全体菩提学会的必修课。
前行中的道理、公案与汉传、南传相通,公案大多数出自《大藏经》
现场及以后通过光盘法本学习的人,都能将《前行》当作一生最主要的修行指南,依靠《前行》调伏自相续,断除烦恼、增上智慧,如果能这样做,必定会让你的人生有所改变。
前行文字浅显易懂,但内容特别深奥,不可等闲视之。尤其是前面共同四加行,要反反复复学习。
发愿每天念二十一遍百字明
先发愿——每天21遍——坚持——形成习惯——偶尔忘了,第二天及时补上。
实修时一些开示
供曼茶实修要坐下来修,比较累,也比较花时间,但相当重要,不要像完成任务一样。
一些实修,中间偶尔断了一阵,接上实修就好。
百字明没有修完的,可以继续修。或者两个同时修,但最好分开时间,在固定时间里只修一个法。如分上、下午分别个两个法。
供曼茶建议三个月修完。(10万÷3÷30=1112)
供曼茶罗顶礼句释义
虽知世俗然积二资粮
“虽知世俗”就是他的上师虽然已经了知了世俗的本性,世俗的如梦如幻、世俗的本性,方方面面的本性都了解了,“虽知世俗”但在显现上面还在积累二资粮,还在积累智慧和福德二种资粮。
这有什么必要呢?因为他自己虽然可以完全不需要修了,不需要积累资粮了,但是为了利益众生的缘故,就像我们在讲四摄法的时候,最后就有一个同事摄。要让弟子去修福德和智慧资粮,他自己就要带头修,要给众生做一个示范。
虽证胜义无修然入定
虽已证悟胜义中远离能修、所修,但仍然在众生面前,不断示现入定、禅修;
虽已现前双运仍精进
虽已现前现空双运的金刚持果位,但仍然精进不辍。
无等上师足下我敬礼
作者在自己无与伦比的上师面前,毕恭毕敬、五体投地顶礼。
其实,越有境界的人,越谨慎、越精进。
供曼茶之必要
供曼茶之必要
在未圆满福慧资粮之前,无法获得自性清净与离垢清净的佛果,同时也不能现前色身与法身。
如《中观宝鬘论》云:“诸佛之色身,由福资所成,法身若摄略,由慧资所生。”其实不说佛果,即便是无倒空性的证悟,也要相应圆满二种资粮。
二种资粮中,福德资粮尤为重要。
为什么现在很多人修行不成功?不能证悟?就是因为福报不够。
这种福报,不像发财一下子就来了,也不是大德一加持就有了,一定要依靠勤作,一点一点积累。
如果前世缺乏积累,今生修其他法也很难有显效,只有供曼茶罗——这一三世诸佛所赐的最胜方便,才是捷径。它的观想,就像意幻供养一样,可以代表真实财物,而福德也是不可思议的。
公案:宗喀巴大师(创立了格鲁派),在闭关期间,他精进供曼茶罗,先用手腕的前面修,磨破了,就换侧面、背面,不断转换着位置修,最后连骨头也露了出来。
修行需要福报
修行需要福报
就是一个人出家,也要靠福报,不是想剃就剃: 汉地的规矩,要出家,就要干粗活,服务僧众;就算出了家,也要为常住做事,培福报。
公案1:藏地一出家人依师印经书刻经板蒙文殊菩萨加持,积累福报最终开智慧。
修行应是自觉自愿,不管哪个修法,了解功德后都可以修一辈子。
为什么而修行?(反面)
不修就听不成密法了
别人都修,我不修不好意思
为得莲师像,而完成五加行。
“反正堪布说了,那就发愿吧”,勉强发愿
供曼茶罗修法一方面是积累资粮,一方面也是忏悔,有遣除违缘的作用。
藏地“一福压百祸”:有福德就能遣除一切违缘
公案:近代中国三大比丘尼之一圆照法师
公案:阿底峡尊者随身带一个曼茶盘,遇到戒律上稍有违犯,或者起了不好的心念,就立即停下来供曼茶罗,一边忏悔,一边积累资粮。
发心也要福报
利益众生的机会是很难得的。有些发心人员,平时只是普普通通的修行人,而依靠发心,却能利益无量无边的众生。包括我身边的个别发心人员,很多年一直在做事,我觉得这就是福报问题。
学院里的法师、辅导员,其实智慧都差不多,但有福报的,就能长期讲经说法;闭关修行的人,也是一个道理。所以,同样在学院里闻思修行,有没有福报,差别是很大的。
菩提学会里也是一样,有福报的人,即使开头不太精进,但他能坚持下来,现在还不断在学;但没有福报的话,即使刚开始特别精进,智慧、人格也都不错,但后来一出违缘,心就变了,或者心死了,心一死,再也恢复不到原来的状态了。
因此,不论是为了修行,还是利益众生,都要供曼茶罗、积累福报。
《月灯三昧经》云:“为求菩提修胜因,积集福德及智慧。”菩提的殊胜之因是什么呢?福德和智慧。不想求菩提则另当别论,想求菩提的话,这二种资粮就不能缺少。
证悟空性也要依靠因缘
经中说:“乃至殊胜二资未圆满,期间不能证悟胜空性。”
经云:“当知胜义俱生智,唯依积资净障力,乃与具证师加持,依止他法诚愚痴。”
证悟空性也要依靠两种因缘
第一、积累资粮和净除罪障。供修曼茶罗,是积累资粮;修金刚萨埵,是净除罪障。
第二、具证悟上师之加持。
教言:如果你常常祈祷上师,心会越来越滋润,越来越调柔,越来越堪能。
菩萨也需要积累资粮
现量证悟了空性,也还是需要积累资粮。因为,在尚未获得圆满正等觉果位之前,还要使修行进步,使修道日益增上。
菩萨都要努力,何况凡夫了?所以,千万不要得少为足。
几位尊者的教言说明积累资粮的重要性
大瑜伽士帝洛巴尊者,曾给他的心子那若巴,传授过一个极为简单的窍诀,让他终身受益。他说:“吾子那若巴,显现此缘起,未证无生义,莫离积二资。”
瑜伽士布瓦巴,印度八十位大成就者之一,他曾在道歌中说:“虽具不求世俗佛果大把握,然应尽力精勤不断积福资。”
无等塔波仁波切说过:“虽然积资净障也是本来清净,但要从微薄资粮开始积累。”
供曼茶罗是积资最胜方便
佛陀以大慈大悲以及善巧方便,宣说了不可思议积累资粮的方法,而其中位居首要的,就是供曼茶罗。
积累资粮藏地汉地都重视
供曼茶罗,是藏地各教派都重视的修法,格鲁、萨迦、噶举、觉囊、宁玛,没有一派是不强调的。
汉地显宗的修法中,虽然没有明显的“供曼茶罗”的字眼,但在佛像前供花、供水果等,所表达的是同一种意义。
某些教派中未提及的修法,我们不能盲目否定它的合理性。就像一个产品,虽然自己厂里不生产,但你不能认为,其他厂家生产它也没有意义。
两种曼茶罗
所修曼茶罗,是摆放在佛堂里作供养对境用的,你可以将它观想为五方佛,也可以观想为皈依境;
所供曼茶罗,是我们修五十万加行时要修的,也有几种。
曼茶罗质地
上等者,使用金银等珍宝曼茶罗;
中等者,使用青铜等材料制成的曼茶罗;
下等者,使用石板、木板等光滑的平台作为曼茶罗
供堆分四等
上等者,用松石、珊瑚、青金石、珍珠等奇珍异宝。
中等者,用藏青稞、橄榄子等药物及果实。
下等者,用青稞、大米、小麦、豆类等谷类。
建议两份,一份清洗,一份供。
可以喷一点药物或香水
最下等者,仅仅用碎石、瓦砾、细沙等为所缘境,也完全可以。
供物都要干净,并认认真真地擦拭曼茶罗的基盘
119课
戊二、所修曼茶罗
1、课前开示
1、理论与实修相结合:作为一个修行人,平时将理论与实修相结合,是非常重要的。
2、随时随地供曼茶罗;
1、积累资粮,在我们的传统中,前辈大德最重视的,就是供曼茶罗。
2、供曼茶罗不应该仅仅是50万加行中的一个,而应该也是你平时的重要修行。
3、很多修行人去五台山、印度金刚座,供十万曼茶。这是相当殊胜的修法。还有阿底峡尊者那样,也是随时随地带着。
结论:一个真正的修行人,应该常常供曼茶。有条件的在佛堂里可以摆设佛像等所依,然后陈设五供,在这种环境里供曼茶,功德特别大。
3、对修福德有一个新的认识;
1、人与人的福报不同,原因就是前世积累的资粮不同。为了来世,我们现在一定要积累资粮。
2、公案:《旧杂譬喻经》中女居士将饮食供养佛陀的钵中。
结论:深信佛语,深信福德的果报不可思议,从而积福行善。《因缘品》云:“诸福真奇妙,其果极善妙,无似福解脱,是故当积福。”
4、堪布阿琼修曼茶罗
堪布修了供曼茶后,梦中见到了无垢光尊者,并得到了大圆满的所有法。
5、不要等老了再修
1、为什么?:一个人能活多久很难说,现在有机会了,就应该修法。否则的话,等老了以后再修,这种心态,永远都修不了。
2、不修的过患:不修的话,我们末法众生福德太浅薄,就会很难接受教化,甚至死后还会堕入恶趣,就像从沙中榨不出油一样,哪里会有快乐?
3、《因缘品》云:“福德浅薄者,难化堕恶趣,如沙中无油,彼者岂有乐。”
2、所修曼茶罗如何观想
1、在所修曼茶罗的基盘上,放置五堆所供物,这五堆,可以明观为五部佛,也可以明观为昄依境。
2、明观为五部佛:中央的一堆观为毗卢遮那佛(由如来部尊众围绕);前面的一堆观为金刚不动佛,(由金刚部尊众围绕);南方的一堆观想成宝生佛,(由珍宝部尊众围绕);西方的一堆观想成无量光佛,(由莲花部尊众围绕);北方一堆观想成不空成就佛,(由事业部尊众围绕)。
3、明观为昄依境:将中央的一堆观想成为与要本上师无二无别的莲花生大士,大圆满传承诸上师以重楼式安坐;前面的一堆,观想成释迦牟尼佛,由贤劫1002尊佛围绕;右侧的一堆 ,观想成八大随行佛子,由大乘圣者僧众围绕;左侧的一堆,观想成声闻二圣,由小乘圣者僧众围绕;后面的一堆,观想成光芒四射的方格加内,层层叠叠放置着法宝经函。
4、不论何种观想方法,都要将所修曼茶罗放在供台上。
3、供桌
1、按照传承,所修曼茶罗摆放在供桌上前,要供一遍三十七堆曼茶,再供一遍三身曼茶,之后便供到供台上。
2、供桌有三层:最上面一层,摆放三宝所依:佛像、经函、佛塔;中间一层,摆放所修曼茶罗;底下一层,摆放五供。
3、五供:神、花、水、香、灯,供的时候从左到右;供水的时候,从右到左。供水最好七坏,条件有限,一杯也可以。
4、如果只有一个曼茶盘,那对所修曼茶罗,只是在心里明观也可以,或者,按有些上师的做法,先把所修曼茶供一遍,放于佛台上,这样表示一下之后,再取下来供。
5、所修曼茶罗要每天早上供一遍,摆在佛台上;到了晚上临睡前,就取下来收好。如果觉得麻烦,也可以一直供着,直到供曼茶修完为止。
4、供品
1、所修曼茶罗时,多用些珍宝比较好。
2、而所供曼茶罗,最好用米、表稞等,再加些绿豆、红豆,或者象征性地加些珍宝,像珊瑚、珍珠都可以。
3、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最好每次都用新的,一天换一次,最少一星期换一次。也可以把供品换着用。
4、供品一定要干净。特别是粮食,在供之前先把粮食洗净、晒干,把里面的小石头,渣渣等杂物清除掉,然后才开始供养。
5、意幻供养
供养的是须弥山及四洲的一切财物,这远远超过一点点的金银,或者几千、几万块,功德 非常大。只要发心清净,它的功德和真实供养是一样的。
戊三、供三十七堆曼茶罗
1、擦拭曼茶盘
1、左手持,右手擦:左手拿念珠,并持曼茶盘,右手长时间擦拭基盘。同时,内心专注所缘,不散他处而念诵七支供。
2、念一遍百字明。
念之前可以先念忏悔文:自他一切众生无始以来,所造一切身口意之罪业,如擦净曼茶罗上的灰尘一样,一切得以清净。(可念也可想)
3、具有三种清净:意乐清净,对境清净,供品清净。
4、擦拭曼茶盘的意义 :并不是曼茶盘上有不清净需要擦净,而是要通过这处苦行的方式 ,来净除自己二障的垢染。而擦拭,则象征着清净业障。
5、擦拭的时候,要用手腕来擦拭曼茶盘。
2、摆放供堆
1、仪轨:《三十七堆曼茶罗仪轨》,是萨迦法王八思巴所作。
2、首先念诵:嗡巴杂布米阿吽,清净本基在自大基地(同时左手拿曼茶盘,右手洒香水)
3、然后念诵:嗡班扎日客啊吽(同时右手拇指和无名指拿一粒米在基盘上向右旋绕三圈,最后安放在中央。然后把最大的圈(铁围山)放上。
4、一边念诵仪轨一边安放供堆。
3、十万加行供七堆曼茶罗
1、仪轨:涂香鲜花遍大地(以为庄严);再观想须弥山与四洲(五堆),以日、月(二堆)为装饰将须弥山、四洲及日月中的所有珍宝财富,以观想的方式取到面前。再观想一切佛刹中的三世诸佛,将刚才的所有珍宝全部供养。最后愿一切众生都能前往清净刹土。
2、为何供七堆:1、以前是这样供的,2、这是法王赤松德赞的金刚语。
120课
戊四、三身曼茶罗
三身曼茶罗
解释三身曼茶罗
三身曼茶罗
化身曼茶罗是九堆
报身曼茶罗是五堆
法身曼茶罗是一堆。
依照宁提派的仪轨,供养三身曼茶罗时,首先是共同化身曼茶罗。
共同化身曼茶罗
何谓“共同”
在化身曼茶罗供养时,都是具有业惑的六道有情众生的地方,是共同的。
化身曼茶罗,表示一位化身佛所化的世界。像释迦牟尼佛,就是在众生面前显现的殊胜化身佛。 观修时,观想将他所化世界中的一切微妙供品,全部供养给昨天讲的所修对境——五部佛或皈依境等。
化身佛所化世界说明
三千大千世界
须弥山和四大部洲,从这开始一直到梵天之间算是一个世界。
最下面应该是从地狱开始算,最上面就到了梵天,然后铁围山围住,中间是须弥山、四大部洲、八小洲,须弥山的山腰是四大天王天、山顶是忉利天,再往上须弥山山顶,空中会有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再往上就到了梵天,这就是一个世界。
这样数到一千,就称为一千小千世界
拥有一千个四大洲世界的一小千世界算为一个,这样的小千世界一直数到一千,就称为二千中千世界;
中千世界算为一,这样数到一千个,就叫做三千大千世界。
释迦牟尼佛,他的所化刹土就叫具诤世界,也即娑婆世界。
这个“三千大千世界”,所拥有世界的数目,是无法想象的,它的广大也是不可思议的。而这一具有百俱胝四大部洲的世界,是一位化身佛的所化刹土。
九堆的说明
有个别解释中说,轮王七宝一个算一堆,共七堆,再加上自己的身体及善根,一共九堆。但这种说法,也不一定很恰当。
一般认为:外面的那个圈表示铁围山,是一个世界的界限。而九堆当中,中间一堆是须弥山,四方四隅八堆,是代表这个世界的八方。
不共报身曼茶罗
用心观想,幻化出无数个五大庄严刹土,均由不可思议的良田、无量殿、嬉女等无量供养天女作点缀,以此供养上师报身尊众,这就是不共报身曼茶罗。
何谓“不共”
报身刹土是清净刹土,是不共的,清净刹土一般的人去不了,能够见报身的是一地以上的菩萨。以报身刹土的庄严供养报身佛。通过这样的缘起,我们也可以获得报身果位。
这些刹土里面有什么东西?都是根据这个刹土里面众生的福德感召的。
地狱除了痛苦之外,啥都找不到。就因为转生地狱所有的有情,他们内心当中正在现前成熟的业都是最不好的恶因,所以在他们跟前所显现的就是这些刀山火海,烧红的铁地,就是让你很不乐意很痛苦的环境。
人道来讲,为什么有些地方的福报很大?或者福报很大的人转到好地方去?有好的有不好的?这个是因为整个人间这些众生相续当中的业,善和恶夹杂着,有些善业部分突出点,有些恶业突出点,有些差不多近乎中间的。所以,在人间有好东西也有差的东西,有特别好的非常豪华的,也有非常差的贫民窟,这也是因为不同的业导致的。
天界的众生都能转生天界,说明大家的福报都很好,他们的环境也就特别圆满。
通过这个做例子,我们就知道能够转生到报身刹土的都是一到十地的菩萨,他们相续当中的心很清净,福报很圆满,所以,他们的刹土也是非常圆满的,远远超过化身刹土的庄严。
五堆的说明
五堆就相当于五部佛,五部种姓。把众生分为五类,众生有五蕴,通过五蕴来分五类,或者说分为五种种姓:如来部、金刚部、宝胜部、莲花部、事业部,通过五种颜色来表示,具为五方,有很多的安立。这个安立就是表示一切的清净刹土。清净刹土特别地多,非常广大。
报身刹土具有五种决定:处决定、本师决定、眷属决定、法决定、时间决定。这里是一地至十地菩萨的清净所见,在这些菩萨的所见中,也有天人的良田、无量殿及嬉女等,当然,这也是报身刹土的自性。
【所谓的五决定,处所决定是密严刹土;本师决定,即是五部佛,每一部也都有小部的五部眷属,虚空遍及之处,法身周遍,法身遍及之处,为了调化清净所化有情,报身周遍;法决定,是远离言说的大乘法;眷属决定,是十地菩萨;时间决定,即恒常相续。也就是说,不是本体常有,而是相续恒常。不清净的所化众生面前,依靠受用圆满身的发愿力和所化众生善法增上福德力,显现佛陀殊胜化身。】
总之,报身曼茶罗有五堆,中间、东、南、西、北。
殊胜法身曼茶罗
定义:将无生法界安立为曼茶罗的基盘形象,所显现的四相 等一切分别识聚安立为供堆的形象,以此供养上师法身尊众,这就是殊胜法身曼茶罗。
共同的、不共的和殊胜的三种,分别是化身曼茶、报身曼茶和法身曼茶,这三身曼茶供养上师法身僧众,上师法身尊众也是无形无相的。供养完之后,也愿我自己获得或者现证这个法身果。
整个无生法相就是曼茶盘,我们在供的时候,整个法界实相就是曼茶盘。
“显现的四相”,在《大圆满》里面提到四相,法性现量相、证悟增长相等等。以后在学习大圆满龙钦宁提的正行《大圆胜慧》的时候,也会提到大圆满修托噶的时候有四种相。把这四种境界、四种相作为供品。
“一切分别识聚”,这个分别识聚就是清净的心,清净的心就是清净的智慧,相应于法身的清净证悟的智慧。分别识聚我们不要理解成不清净的分别心,它其实就是指清净的心,清净智慧的意思,说的是分别识聚,但指的是清净的证悟,证悟实相的一种智慧。这个智慧也是无二无别的,和法界无二无别。
一堆的说明
法身刹土没有一个真实存在的地方,它是无相的。所以就通过一堆来表示,一堆就是无二,没有很多,像五方佛,像九堆,有很多不同的差别,法身就是无形无相的,就是通过一个来表示的。
念诵三身曼茶罗
总说曼茶修法
偈颂差别
宁提派
三个偈颂,时间挺长
《开显解脱道》
一个偈颂,简便
上师开示
不管用哪个,平时多供三身曼茶罗,意义非常大。
乔美仁波切简修曼茶窍诀
每天的修行
供三十七堆曼茶罗
供一百遍三身曼茶罗
供一百遍七堆曼茶罗
念一百遍咒语
远离三垢清净供养
两相对比
其他供养
初、中、后掺杂不清净念头
例:钱供养或行善
初赚钱,心怀狡诈欺骗,口说妄语等
中间供养,难免有傲慢、竞争等烦恼和痛苦;
供养之后,往往又会产生吝啬心、后悔心
三种垢染很难避免
供曼茶罗
初:根据条件置办供品;
中:修持时,作意幻供养;
后:供养之后,肯定不会有吝啬、后悔
轻易远离三种垢染
结摄示理
殊胜的积资方法
富人穷人都能修
自古以来的高僧大德,也都是依靠这一修法,积累了广大的资粮。
重视修曼茶
即使现前了佛果,如果缺少福德资粮,也无法现前三十二相、八十随好。想成佛的话,就一定要积累资粮。
只要你是凡夫,就一定背负着很多罪障,就一定欠缺福德。
每个人都要重视这个修法。
解释三种供养
化身曼茶罗
嗡啊吽百数俱胝三千世界刹,充满人天七宝等财富,以及我身受用悉供养,愿获转法轮王之国政。
观想在百俱胝,也即整个三千大千世界中,遍满人天七宝为主的一切财富,再加上自己的身体、受用、善根、福德等,将这一切的一切全部供养给圣尊,愿自他一切众生都能获得转法轮王之国政——化身佛的果位。
例
释迦牟尼佛就是化身佛,在获得如是国政之后,再为无边众生转法轮,宣讲八万四千法门。
示理
供曼茶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了自他成就佛果。目标不准,果位不大。
报身曼茶罗
报身佛处大乐密严刹,具五决定五部供堆者,无量欲妙供云悉供养,愿获圆满报身之果位。
修时观想,将报身刹土中的各种各样极其殊胜的无量欲妙供云,以普贤云供的方式,全部供养报身刹土一切圣尊,愿自他一切众生都能获得圆满的报身果位。
法身曼茶罗
现有清净童子瓶佛身,大悲不灭法性游舞饰,明点身持净刹悉供养,愿获殊胜法身之果位。
在现前成就的童子瓶佛,也即众生皆具的如来藏上面,大悲是不灭的,并呈现为法性游舞的一种现象,同时还有明点、身持、清净刹土等,也都清净于法身刹土中。将这一切清净妙用,全部供养法身刹土,并祈愿:自他一切众生都获得殊胜的法身果位。
上师开示
修时,用藏文来念
以苦行方式供曼茶罗
供曼茶出现的问题
出现手痛
手势
计数时,左手握着曼茶盘,右手安放供堆。
曼茶盘太大,供一会,手会痛
较轻的曼茶盘,久了还是会痛
如何做
在没有达到根本无法握住之前,一定要以顽强的毅力,将手抬起握着曼茶盘。
左手实在拿不住,放在供台上,边供边计数。
上师开示
特殊开许,一般不能这么做
间歇阶段
先收好前面所供的曼茶罗(前面供的三十七),再去用餐、喝茶等。
重新开始时,如前一样,先供养三十七堆曼茶,继续计数。以此方式修满十万遍。
以顽强毅力持着曼茶盘,也算是苦行。其他加行、发心也如此。
解释苦行
所谓“苦行精进求正法”,并不单指口中无食、身上无衣的行持。
任何约束或勤奋的行为,比如:
晚睡早起
不散乱
严格地过一种修行生活
都是苦行,求正法。
功德
如果都能如此像现在供曼茶罗,凭着苦行与安忍,坚韧不拔地供修不辍,就一定能圆满广大资粮。因此,要身体力行。
供七堆曼茶罗
总说七堆曼茶罗
颂词
出处
含义
观想
外、内、密三种观想
1、总说
2、分说
1)外供曼茶罗
2)内供曼茶罗
3)密供曼茶罗
3、结论:三种方法很殊胜,无勤中可积累极大资粮
4、补充:咒语
以三殊胜摄持
1、三殊胜
1)如何做:以三殊胜摄持曼茶罗修法 2)重要性
2、供曼茶罗是甚深法要
1)教证:朗吉日巴尊者 2)理证:行持其他善举不一定有机缘,但供曼扎可以
戊五、供品洁净
一、陈设干净、新鲜供品
(一)供品要求之一
1、富裕者:一定要用新鲜粮食作供养
1)例说:堪布阿琼的供养方法 2)要点:应断除吝啬心 3)补充:供养之后如何处理所供粮食
2、不富裕者:供品可以重复使用
(二)供品要求之二
供品清净、清洁,香水浸湿后再做供养
戊六、积资之理
出世间的成就源于积累资粮
世间的成就也源于积累资粮
若未积福,上师三宝和财神、护法神也无能为力
值遇殊胜福田,以清净心作微小供养可积大福德
(一)总说:
1、例说 1)藏地:看到稍有受用地位的人大惊小怪 2)现代:国际上有钱财的人 2、结论:如果遇到殊胜福田,加上一颗清净心,达到这种程度并不需要积累很大的福德资粮
(二)分说:以顶生王的公案说明
1、略说 2、广说 1)《贤愚经∙顶生王品》中的公案 2)《佛说顶生王因缘经》中的公案 3、结论: 1)遇到殊胜福田,小小福德能感召巨大果报 2)应精勤作诸功德,不要轻视小善
(三)分说:以波斯匿王的公案说明
1、略说 2、广说:《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中的公案 3、结论: 1)掉在地上的东西不要供养 2)以信心供养,功德非常大
(四)分说:以须达施主的公案说明
1、公案:《杂譬喻经》中须达施主的公案 2、结论:供养需要智慧 1)反面说:供养前一定要观察 2)正面说:遇到特别殊胜的对境,供养有很大功德
(五)分说:以阿底峡尊者的金刚语说明
1、阿底峡尊者的金刚语 1)正说:“西藏真正成了饿鬼世界,在西藏居然没有一个人能享受曾经对清净福田布施一斗青稞的果报。” 2)原因:最初接触的语言印象比较深 3)结论:尊者这样说的目的,是表示享受极大的世间福报,不需要做非常大的善事
2、旁述:阿底峡尊者来藏地 1)正说: ①以朝圣方式入藏 ②依靠宝贤论师翻译经论 ③被仲敦巴尊者劝请久住藏地 2)发愿:上师希望前往聂塘、热振寺朝拜
3、遣疑: 1)疑:有人问:“为什么藏地这么贫穷?不是人人都信佛吗?” 2)遣:价值观不同,财富不一定是福报 ①福报是精神财富 A、正说:财富不一定代表福报,关键看能否行持真正的善法 B、举例:不丹为了保护自己的传统文化,不愿意开放 ②福报是自然环境:藏地的自然环境首屈一指,这也是福报的体现
分析羡慕世间圆满的深层原因
(一)自己孤陋寡闻、见识短浅(举例)
(二)对于现世过于贪著(举例)
(三)并没一五一十地懂得前面所说无忧树之果的因果规律,或者只是懂了,却没有真正相信(举例)
(四)结论:一定要领会这些特别生动的金刚语的意义
修行人首先应生起无伪的出离心
(一)什么是出离心
1、正说:生起了无伪的菩提心,不会羡慕任何世间美满
2、教证: 1)《正法念处经》:“色种姓财富,及以诸乐具,一切皆无常,智者不应信。” 2)如来芽尊者:“我无论看见世间如何高贵、如何权威、如何富裕、如何俊美之人,也不会生起羡慕之心。” 3)《正法念处经》:“观金土平等,离愁忧正行,烦恼蛇不啮,彼得无量乐。”
(二)真正的修行人必须生起出离心
1、正说:真正的修行人要在出离心的基础上积累资粮 补充:除此之外,若想获得出世间成就,还要长期依止善知识
2、例说:学院里的很多出家人,都放下了世间所谓的成功
修行人应励力将佛法融入心,不用担心衣食资具
(一)问:一位弟子曾问塔波仁波切:“末法时代,对于一个修持正法的人,很难得到衣食资具,到底怎样做才好?”
● 旁述:应尽量与人交往,帮助别人解开疑惑
(二)答:“内心深处如果真正生起‘死与不死都无所谓,我决定修行’的观念,那么永远不会缺衣少食,因为从来没有出现过修行者被饿死的先例。”
1、案例补充:古往今来的修行人 2、教证补充:《大智度论》:“出家之人,今世虽苦,后世受福得道;在家之人,今世虽乐,后世受苦。” ● 出家人显现上会有一些苦行,但不会遇到特别大的痛苦
(三)结论:真正有智慧的人愿意行持善法
1、教证:《陀罗尼集经》:“宁可贫贱修诸善法,不处富贵而行恶业。”
2、遣诤:驳斥为赚钱而造恶业
强调一切善法必须以菩提心摄持
(一)目的:积资净障是为了饶益一切众生
(二)为什么:利益众生是大乘佛教的根本
(三)如何做:通过训练,慢慢会习惯成自然
(四)总结:
1、正说:务必抛弃追求现世自利,自我解脱的心,不断发心为众生做事情,自己的利益及今生的幸福安乐不求自得
2、举例:学院发心人员直接间接能利益众生,所以并不耽误
3、补充:如果有真正的大乘心,在哪里都是菩萨
123课
丁二、古萨里
戊一、古萨里之义
认清四魔
什么是“魔”
所谓魔,能夺走众生的解脱慧命,毁坏道法、功德。《大智度论》云:“夺慧命、坏道法功德善本,是故名为魔。”
以显宗的观点宣说
《大方等大集经》等显宗经典中,指蕴魔、烦恼魔、死魔、天子魔。
1、蕴魔(或阴魔):指色受想行识五蕴,因为众生接受它后会产生执著,所以叫魔。
色蕴,四大及四大所生的眼根等一切色法,都是痛苦的来源、基础、依处,所以是魔;
受蕴,不管是乐受还是苦受等,产生受以后,就不可能获得自在,所以是魔;
想蕴,无论是大的分别念还是小的分别念,所有想都会带来执著,所以是魔;
行蕴,因为缘好产生贪执、缘不好产生嗔恨等心相应不相应法,所以是魔;
识蕴,六识所带来的一切相状、感受、分别,能给众生带来痛苦,所以是魔。
2、烦恼魔
包括三毒、五毒在内的八万四千烦恼。
3、死魔
死魔:从粗大的角度来讲,众生的相续最后灭尽时,都有极大的痛苦;从细微的角度来讲,万事万物都是刹那无常变化的,都是痛苦的本性,因此叫死亡魔。
4、天子魔(或天魔)
对解脱和遍知果位制造障碍的魔王。一般来讲,魔王波旬看见有人希求解脱和遍知果位,就心生不悦,经常对众生放射贪嗔痴慢疑五种毒箭,让众生相续中产生贪心、嗔心、痴心等烦恼。
以密宗的观点宣说
在密宗当中,四魔指有碍魔、无碍魔、欢喜魔、傲慢魔。
有碍魔
指在修行过程中出现的地水火风四大灾难,和生老病死苦,以及在五根前显现的各种障碍解脱之法。
无碍魔
指心里产生的贪嗔痴等各种烦恼,它们虽然没有一个真实的形体,却能在无形中障碍道法。
欢喜魔
凡是缘修行验相产生欢喜心、执著心,就叫欢喜魔。
修行时,心里觉得自己的修行最好,因为经常能跟本尊一起说话;
自己的上师最好,因为上师天天都加持我;
以及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美的人,自己穿的衣服最好,自己吃的东西最香,自己的禅房最殊胜……
真正通达一切平等的修行人,对这些都不会执著。
傲慢魔
指自认为我和我所存在,也就是我执。这个特别坚固的我执,一直在背后对修行、解脱制造种种违缘,只有将它断除后,才能真正修持而获得圆满解脱。
古萨里与曼茶罗合修,能很快圆满资粮
阿琼堪布
《前行备忘录》中,阿琼堪布将曼茶罗和断法结合起来修持,在每晚的梦境中都能见到充满新旧尸体与各种飞禽猛兽的大尸陀林,而且他还能按照断法舍施身体。
后来他将这些梦境告诉了上师,上师问:“到这样的尸陀林,金刚手菩萨也会害怕,难道你不害怕?”阿琼堪布说:“没有什么害怕的,因为所谓的‘我’或心性就像虚空一样。”所以,古萨里跟曼茶罗结合起来修持,非常有必要。
其实,这里所说的积累古萨里资粮舍施身体的略修法,在《大圆满心性休息》和《三处三善引导文》中,无垢光尊者是把它和上师瑜伽结合在一起讲的,所以作为上师瑜伽的支分也不矛盾。而且,修上师瑜伽的目的就是为了断除我执,而供施自己的身体,确实是断除我执的殊胜方便方法,因此一点都不相违。但在这里,按照华智仁波切的上师如来芽尊者的言教传统,加在曼茶罗的后面讲。
为什么要将古萨里和曼茶罗放在一起修?
一方面,以自私自利心供养曼茶罗,积累资粮不一定非常成功。
另一方面,在修曼茶罗时,要观想将包括四大部洲、须弥山以及我和我所(如身体、受用、善根等)在内的所有世间圆满供养上师三宝,并将所修功德回向给一切众生,而观想自己的身体变成甘露上供上师三宝、下施六道众生,也正符合这个要求。
所以,两者结合起来修行会非常圆满、非常成功!
何为古萨里
所谓的古萨里,是乞丐的意思,比如居于深山舍弃今生的瑜伽行者等,得不到用来积累资粮的其他受用,而依靠观想来供施自己的身体,是这样一种修法。
众生珍爱自己的身体胜过其他一切受用。
对某物品的执著,和对身体的执著比较起来也不算什么
因此,为了断除对自己身体的爱执而进行供施身体,与供施其他物质相比较,显然功德更大、利益更巨。
“供施马象成百倍,供施妻儿成千倍,供施身体十万倍。”
可能有人会问:“不是获得圣地时才能供施自己的身体吗?凡夫人怎么能供施呢?”
虽然在《入行论》、《山法集》等论典中说:在没有成为一地菩萨之前,不能将自己的身体一块一块地割下来布施给众生,因为这是一地菩萨以上圣者的境界。
但观想是开许的,而且同样得到布施身体的功德。因此,我们不要以自己是凡夫人为借口,而不修古萨里法。因为这是前辈大德特别开许的,也要求在没有登地时串习。
为什么
因为,凡夫人对自身的贪著特别强烈。
如生病时
会特别担心:“是不是着魔了?会不会有魔障?”
还会在嗔恨心的驱使下,对魔众修诛法,以铲除而后快。
应修断法:即以信心和菩提心摄持,将如梦如幻的身体,供施给如梦如幻的佛陀和众生,以圆满资粮、净除罪障。这样魔众也会离开,自己身体的疾病也会好
误区:将古萨里当作简单的修法
现在汉地文化特别复杂,可能有人看到这个修法后,会把它当作气功里面的简单修法来对待。其实,这是一个大错误,因为这是金刚语。虽然表面上看起来两个产品是一样的,但一个是伪品、一个是真品,所以大家一定要以慧眼进行取舍。否则,若把它当作某某杂志上介绍的治病法,那就没有懂得它的真正含义和价值。
藏地断法的创始者玛吉拉准空行母说:“无贪施身体,未知为二资,珍爱蕴身体,佛母前忏悔。”她说:我以前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懂得无有贪执地布施自己的身体,实际上是积累资粮的最殊胜窍诀,而一直珍爱、贪著自己五蕴组合的身体,这是修行过程中的一大错误,如今我在般若佛母前,以最了义的三轮体空的方式进行忏悔。
以前我们也不知道积累资粮最殊胜的方法是舍身,从今以后一定要布施身体。如果舍不得就得不到,舍了才能得。其实,断法派以《般若经》为宗,所以显宗里也有特别殊胜的窍诀。
124
戊二、施身修法
普劝重视施身法
修舍施法非常重要!
上师如意宝
每次学院里面蔓延疾病,老人家都会要求大家共同念舍施法,修古萨里;
外出路上出现一些不吉祥的相兆,会马上修断法。
作为凡夫人,在修行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各种违缘,我希望大家在感觉中出现“是不是鬼神或非人在对我作障碍”,以及在身体不太好时,或在大仙和鬼神比较多的地方,一定要修这样的护身法。当然,也可直接安住于空性当中。这种护身法跟其他护身法不同,其他是保护自己、驱逐鬼神,这个法门是布施自己最珍贵的身体,迎请鬼神前来享用。所以,若能如法修行这里所讲的断法,对自他都是特别殊胜的因缘。
可能有人很害怕,担心自己会被吃掉,自己马上会死等。实际上并不会这样,因为很多修行人通过这种方式,都得到了极大的利益。其实这和做人一样,若拼命维护自己,整天跟人吵架,更加没有安全感;若自己无所谓,随顺别人,为别人服务,反而不会有困难、违缘。
真假断法与天葬
现在有些汉族喇嘛、觉姆,经常跑到尸陀林去拿天灵盖(或托巴),其实这是不能随便拿的。若没有窍诀,拿这些没用。
阿琼堪布在《前行备忘录》里面讲过,所谓的瑜伽断法者,并不是留长头发、吹人腿骨的人,而应从内心断除我执。
天葬对环保很有好处。
人死尸骨放在河边,污染下游
汉地大城市一样火化,每天都浓烟滚滚,也污染空气。
火化时火烟直接间接都入于人的口和鼻腔——这和鹰鹫吃肉也没有多大差别,
如果真正懂得天葬,就可以通过这种方式积累很多资粮。
真实观修施身法
观想
如果自己具有娴熟的观想能力,就可以首先观想自己的神识腾空而起,一刹那间变成忿怒佛母。倘若不具备这种能力,就在自己心间将自己心识的本体观想为玛吉黑怒母,她作起舞的站式,右手挥动弯刀于空中,左手持充满血的托巴于胸前,右耳旁有一个黑色猪面发出叫声,总之她具足所有忿怒装束。
当口诵“啪的”时,观想自己的神识经过中脉道从梵净穴完全出来后,自己的身体当下变成一具尸体,而猛然栽倒在地。这具尸体并不是现在身体的这副模样,而是极为庞大、又肥又壮、滑腻润泽的形象,大小等同于三千大千世界,观成这样一个尸首。
接着将自己(指神识)观想为玛吉黑怒母,右手用弯刀向自己那具尸体的白毫间一指,结果它的天灵盖即刻断掉。那个托巴也不像现在这样,它的大小也等同于三千大千世界。再观想忿怒母左手拿起那个托巴,放在大如须弥山的三个人头支起的灶上,额头朝向自己;右手又用弯刀挑起尸体放在托巴里。之后在托巴上方的虚空中,观想一个甘露自性的白色倒立“杭( )”字,托巴下方观想一个烈火自性的红色“短啊(Λ)”,在念诵“嗡啊吽……”的同时,观想从“短啊(Λ)”中燃起熊熊烈火温暖了托巴内的尸体,使它溶解成甘露自性而沸沸腾腾,盈盈充满整个托巴,使得一切肮脏污秽的不净物变成水泡、浮膜的形态而向外溢出。气体接触“杭( )”字,结果“杭( )”字也变热,源源不断降下的红、白甘露混为一体,最后“杭”字完全化为光,与托巴内的甘露融为一体。
念诵
啪的 离吉怎窝韦拉德炯 啪的 舍弃爱身执著毁天魔 (舍弃耽爱身体的执著,就是摧毁天魔。) 思仓波够内扬拉吞 心识由梵穴出入法界 (观想自己的心识从梵净穴出去,入于虚空当中。) 彻达格德炯杵玛杰 成忿怒母摧毁死主魔 (人们特别害怕死亡,但自己的心识变成忿怒母后,就没有死亡了,即成为忿怒母后,就摧毁了死主魔。) 意拗蒙德炯哲哥给 右持弯刀摧毁烦恼魔 (忿怒母右持弯刀,表示摧毁烦恼魔。) 则碰布德炯托巴追 斩断托巴摧毁色蕴魔 (忿怒母右手用弯刀向尸体白毫间一指,天灵盖即刻断掉,表示摧毁色蕴为主的蕴魔。)
云雷些策吉班达透 左手以事业印持托巴 格色戒莫故吉波压 置于三身人头之灶上 (再观想忿怒母左手拿起那个托巴,放在大如须弥山的三个人头支起的灶上,额头朝向自己。) 囊冬色刚卫瓦肉得 彼中尸身充满三千大界 (右手又用弯刀挑起尸体放在托巴里,尸身有三千大千世界那么大。) 阿通当杭耶给德则耶 短啊亢字所融成甘露 (念“嗡啊吽……”,同时观想“短啊(Λ)”燃火将尸体熔化成甘露,气体接触上方虚空中的“杭( )”字后,“杭( )”字源源不断降下红白甘露,最后“杭( )”也化光与托巴内的甘露融为一体。) 哲色戒内贝央贝杰 以嗡啊吽咒力净增转 (自己念诵“嗡啊吽……”时,观想以“嗡( )”字净除色香味等一切过患,以“啊( )”字让甘露增多,以“吽( )”字转变成一切所求的事物。也就是成为散布一切所愿之云的无漏智慧甘露的游舞与自性。)
上供素斋
接着在自己前面的虚空中,观想有一个柔软舒适的宝座,上面安坐着大恩根本上师,上师的上方是根本传承上师,中间是本尊圣众。
再观想在托巴口对面的虚空中,有吉祥怙主七十五尊等智慧护法神,和业力所成的护法神,以及地方神、土地神等。在他们下方的大地上,八万种魔众、十五种小儿恶鬼等魔众为主客的三界六道一切众生,就像日光下的尘埃一样汇集。
接着观想:上方所有的根本传承上师、佛菩萨,均用具有金刚管的舌头吸引甘露的精华来享用(这是诸佛菩萨的特殊享用方法,在《闻解脱》和一些本尊修法里面有),以此使自己圆满了资粮,净除了罪障,所失毁的誓言也得以清净,获得了共同殊胜成就。
随后再观想中间的四续部、六续部本尊等所有尊众,以各自特有标帜,也就是具有空心的金刚、法轮、珍宝、莲花、金刚十字架等舌头,吸引甘露之精华来享用,以此使自己圆满了资粮,净除了罪障,所失毁的誓言也得以清净,获得了共同殊胜成就。
又观想空行勇士护法吉祥怙主七十五尊等,以具有日光空管的舌头吸入甘露精华而享用,以此使自己圆满了资粮,清净了业障,遣除了一切修持菩提胜法的违缘障碍,增上了一切顺缘所欲的善妙资粮。
124
下施素斋
1、将自己观想成玛吉黑怒母,从心间化出白、蓝、黄、红、绿五色事业空行母,成百上千,好似日光照射下弥漫的微尘一般,将智慧颅器中无漏精华甘露,施三界六道的每一个众生
2、将自己观成忿怒母,左手将托巴中熬好的甘露洒给三界六道一切众生,普降甘露雨,使所有众生痛快畅饮之后心满意足。
上供花斋
1观想从沸腾的甘露蒸气中,散发出沐足水、鲜花、熏香、酥油灯、香水、神馐、乐器、八吉祥徽、轮王七宝等供云,敬献上供对境,以此圆满自他一切众生的资粮,清净无始以来所造的一切业障。
下施花斋
1、一切男女冤家债主手拿容器前来讨寿、讨命等,他们各自所求的都不相同,都满足他们的愿望,如雨般降下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从而了结了宿缘、偿清了宿债、化解了宿怨、清净了罪障,那些冤家债主也全部心满意足,皆大欢喜。
2、对于那些语言无力、势力薄弱,以及跛、盲、聋、哑等为苦所迫的所有六道的可怜众生,给他们各自所求的事物——无依无怙者面前作为他们的依怙,他们受用后心满意足,远离了六道各自的一切业感、痛苦、习气。
3、所有男众获得圣者观世音的果位,女众均获得圣者度母的果位,彻底根除了三界轮回。
念诵
嗡啊吽啪的 牙求耶谆戒特大刚 啪的 上供满足对境贵客意凑奏内秋吞怄哲透 圆满资粮获胜共悉地 ( 以上供素斋和花斋,满足上师三宝、诸佛菩萨、空行护法等贵客的心意,从而圆满资粮,获得殊胜和共同的悉地。)玛扣卫谆妮蓝恰香 下施令众欢喜清宿债 恰巴德耨谢给热侧 尤令作害魔种悉饱足 (以下施素斋和花斋,令六道轮回的一切众生欢喜,尤其令作害自己的魔众悉皆饱足,从而清净宿债。)那敦当瓦恰扬色耶 息灭病魔障碍消法界 晋安当达怎德的拉 摧毁一切恶缘及我执 (通过上供下施,息灭病魔,让障碍消于法界,摧毁一切恶缘和我执。) 塔秋夏当秋耶玛利根 一切能供所供及供境 悉奏巴钦波玛救阿 本性无改大圆满中啊念诵完后,一切能供(或能施)、所供(或所施)及供境(或施境),在三轮体空或无有改造、无有勤作的大圆满本性——法界唯一明点中安住(在念完三次 “啊”后安住)
125
遵循传承,观修素斋和花斋
1在所有断法论典中,本来宣说了素、荤、花、黑四斋,但这里只是列举了素斋及花斋,而没有提及荤斋与黑斋,因为遵循如来芽尊者的言教之故。虽然在第一世敦珠法王和大乐洲等伏藏师所著的断法论典里,有荤斋与黑斋的修法,但我们平时修的时候,也只修前面两个,上师如意宝的传承也是这样。
2所谓荤斋,分上供荤斋、下施荤斋两种,但上供下施的都是肉食,因为有些圣尊和众生喜欢肉食,所以这样观修;而黑斋,只是对病魔、怨敌、妖魔鬼怪作布施的一种观修方法。
坚决远离邪断法
错误的认知:所谓的断法,就是通过残杀、砍剁、殴打、驱逐等手段,彻底消灭那些凶神恶煞的一种粗暴事业
外相:始终都是怒气冲冲、煞气腾腾,摆出一副气势汹汹、洋洋自得的姿态,要像阎罗狱卒一样威风凛凛,盛气凌人。
行为:他们在对病人等实施断法的过程中,也是以怒不可遏的暴力行为,瞪着碗大的双眼、怒目而视、咬牙切齿,同时握紧双拳、连捶带打,甚至将病人身上穿的衣服也撕得破破烂烂
正解的做法:教证:玛吉拉准空行母也说:“对于从无始时以来,以恶业为因,被恶缘之风所吹,接连不断处在迷乱显现之中不断感受痛苦,死后也将立即堕入地狱、饿鬼、旁生三恶趣深渊的那些凶猛残暴的可怜鬼神,我是以大悲的铁钩勾召它们,以自己的温热血肉布施它们,以慈悲菩提心转化它们的心,并将它们摄受为自己的眷属。可是未来那些‘伟大断法者’却认为,断法就是残杀、驱逐、殴打我以大悲铁钩勾召的凶神恶煞,这完全是邪断法,也是魔教兴盛的标志。
总结:1、这些邪断法都是离开慈悲菩提心,而通过残暴行为降伏鬼神的邪法。虽然可以降伏一两个势单力薄的鬼魔,但如果遇到一些凶猛残暴的鬼神,反而会赔上自己的性命2、要有取舍的智慧,尤其是横死的人,如果自己没有稳固的定解和一定的修行能力,尽量少接触。若要接触,也要依靠上师的加持和仪轨,因为横死一般都有鬼神从中作祟。当我们出现生病、做噩梦等违缘时,也千万不要对作害自己的鬼神等生嗔恨心,更不要依靠各种降伏仪轨,以撒黑芝麻、念降伏咒等来降伏此举不但伤害众生,也害了自己。3、尽量修断法布施自己的身体,效果却非常好!虽然自己会有自私自利心,但也没有必要把关系“弄僵”了,再加上作害自己的鬼神等,无始生死以来都当过我们的亲属,因此一定要以慈悲菩提心来对待4、千万不要享用信财,欺骗他人等 ,最后连芝麻许的善心也没有,自己得到的是犹如须弥山样的信财异熟债,死后堕入三恶 趣,今生来世都起不到任何作用
戊三、断法之含义
认清所断之魔
什么是“魔”
所谓魔,能夺走众生的解脱慧命,毁坏道法、功德。《大智度论》云:“夺慧命、坏道法功德善本,是故名为魔。”
以显宗的观点宣说
《大方等大集经》等显宗经典中,指蕴魔、烦恼魔、死魔、天子魔。
1、蕴魔(或阴魔):指色受想行识五蕴,因为众生接受它后会产生执著,所以叫魔。
色蕴,四大及四大所生的眼根等一切色法,都是痛苦的来源、基础、依处,所以是魔;
受蕴,不管是乐受还是苦受等,产生受以后,就不可能获得自在,所以是魔;
想蕴,无论是大的分别念还是小的分别念,所有想都会带来执著,所以是魔;
行蕴,因为缘好产生贪执、缘不好产生嗔恨等心相应不相应法,所以是魔;
识蕴,六识所带来的一切相状、感受、分别,能给众生带来痛苦,所以是魔。
2、烦恼魔
包括三毒、五毒在内的八万四千烦恼。
3、死魔
死魔:从粗大的角度来讲,众生的相续最后灭尽时,都有极大的痛苦;从细微的角度来讲,万事万物都是刹那无常变化的,都是痛苦的本性,因此叫死亡魔。
4、天子魔(或天魔)
对解脱和遍知果位制造障碍的魔王。一般来讲,魔王波旬看见有人希求解脱和遍知果位,就心生不悦,经常对众生放射贪嗔痴慢疑五种毒箭,让众生相续中产生贪心、嗔心、痴心等烦恼。
以密宗的观点宣说
在密宗当中,四魔指有碍魔、无碍魔、欢喜魔、傲慢魔。
有碍魔
指在修行过程中出现的地水火风四大灾难,和生老病死苦,以及在五根前显现的各种障碍解脱之法。
无碍魔
指心里产生的贪嗔痴等各种烦恼,它们虽然没有一个真实的形体,却能在无形中障碍道法。
欢喜魔
凡是缘修行验相产生欢喜心、执著心,就叫欢喜魔。
修行时,心里觉得自己的修行最好,因为经常能跟本尊一起说话;
自己的上师最好,因为上师天天都加持我;
以及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美的人,自己穿的衣服最好,自己吃的东西最香,自己的禅房最殊胜……
真正通达一切平等的修行人,对这些都不会执著。
傲慢魔
指自认为我和我所存在,也就是我执。这个特别坚固的我执,一直在背后对修行、解脱制造种种违缘,只有将它断除后,才能真正修持而获得圆满解脱。
以断法断除我执
分类:外内义三种
归摄:“漫游险山外断法,弃身施食内断法,唯一根除义断法,具此三断乃瑜伽。”比喻:就像火没有熄灭之前,烟无法灭尽一样,在没有根除内心的傲慢魔之前,由它的功用所产生的外境迷乱显现的鬼神,也不可能消失
教证:1诚如岩罗刹女对米拉日巴尊者所说:“未了魔乃心之根,似我之魔不可数,你虽劝逐我不去。2米拉日巴:“执魔为魔遭损害,知魔为心获解脱,证魔为空即断法。此魔罗刹男女相,未证之时乃为魔,制造障碍作损害,若证悟魔即本尊,一切悉地从汝生。
教诫:1在平时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出现“是不是有魔障”、“是不是有鬼神作害”等分别念,此时应向往昔噶当派和宁玛派的大德学习,好好运用这种机会,一定要认识自己分别念的体性——本体空性、自性光明、大悲周遍,那时魔众就变成了真正的智慧本尊。2认识心的本性,对身心乃至修行都有很大利益。比如,眼前这个花,若认识它的本性是空性,对修行就有很大利益;若出现一些颠倒分别念,把它看成特别可怕的一种景象,对身心都会产生负面影响。特别是人在生病时,经常会出现一些迷乱现象,此时一定要祈祷上师三宝,并了知是自心的光明,安住在这样的境界中,那时所有迷乱全部会消失。即使在健康时没有这些现象,也要先有准备,并常观自己的心
切切不可错用心
1、所谓的断法,是指彻底根除内心执魔的分别念,而不是残杀、殴打、驱逐、镇压、消灭外魔。我们一定要弄明白的是,所断的魔不在外界,而在内心。
2、米拉日巴尊者:“我们这个教派的宗旨,就是彻底根除我执、抛弃世间八法,令四魔无机可乘、乃至无地自容。”所以,我们是将所有众生、包括伤害自己的鬼神和怨敌,都视为善知识,以自己的身体布施给它们。
3、一切修行就是反观自心,将所有的能力、威力、精力,全部用在根除我执上。喊一百遍“救我、护我”,不如诵一次“吃我、携我”的好;向一百位本尊或护法神祈求救护,不如将身体施舍给一百个鬼神或妖魔为食的好;身上带一百多个护轮或护身符,不如修一遍舍施仪轨的好。因为前者只会使我执越来越重,而后者,却在致力于根除我执。
4、玛吉拉准空行母说:“病人交付于鬼魔,送者托付于怨敌,口诵百遍救护我,不如一遍食携我,此乃佛母我法轨。
5、如果断除了内在执魔的根本,那么一切现相都会显得清净,也就出现了所谓的“魔类成为护法神,护法换面成化身”
谨防修炼出偏,害人害已
表现:如今有些不懂此理而自诩为断法者的人认为,外境中存在实有的鬼神,并且恒时处于不离执魔的境界中,结果一切显现真的成了妖魔鬼怪,整天心神不定、忐忑不安,严重者还出现附体
对治
1、魔众确实是有。很多资料中都有鬼神的记载,但因大众不信,只好名曰“奥秘”、“秘密”等。不过,即使有饿鬼、妖魔,也都是错乱分别念的显现,不要执著,否则越耽著越可怕
2、作为修行人,一定要有清净的行为,不可说神通,否则根本戒也会破除
3、我们绝不能将表面似乎显现的外在迷乱的鬼神魔障形象,看成是真真实实存在,而要在一切时间、地点、威仪当中,将这一切观为如梦如幻的游舞来修炼自心
4、教证:如颂云:“无圣无魔见之要,无散无执修之要,无取无舍行之要,无希无忧果之要。”所谓见解的要点,既没有魔也没有圣;所谓修行的要点,既不要散乱也不要执著;所谓行为的要点,既不要取也不要舍;所谓证果的要点,既没有希望也没有担忧。这就是大圆满的最高境界。
积累资粮总结偈
虽具无我见然我执重,虽断二执然仍起希忧,我与如我我见众有情,愿证无我实相祈加持
含义:通过多年闻思,虽然具有无我的见解,但因没有长期修行,我执还特别重;依靠上师的加持,虽然断除了魔与我的执著,但因没有长期修行,仍然有各种希望和担忧。所以,虔诚祈愿上师三宝加持,我与如我一样具有我见的无数有情,都能尽快证悟无我的实相
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