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度阴山讲了凡四训》
《度阴山讲了凡四训》读书笔记,包括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法,谦德之效四个模块的内容。有需要的小伙伴可以看看哦~
编辑于2022-11-15 19:31:49这是一篇关于《黄帝内经四季养生全书》—常学辉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总述,第一章:四季养生,第二章:节气养生,第三章:时辰养生。
这是一篇关于《给我一颗原始星球》——小镇舍长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序言,第一部分:人类三段论,第二部分 如何破局(三修),第三部分 地主思维(精简版)。
这是一篇关于《天涯张情三系列三》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为什么我不交朋友了》,《神魔皆以血饲》,《底层的竞争,没有赢家,只有厮杀》,《赚钱的本质是收钱》,《废物最喜欢权衡利弊了》,《为什么不看新闻的人收入会更高?》,《蠢人最喜欢辨是非争高下了》,《抱歉、勤劳真的不能致富》,《穷人家的孩子都很孝顺》,《逆天改命的思路》,《自由的代价》。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这是一篇关于《黄帝内经四季养生全书》—常学辉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总述,第一章:四季养生,第二章:节气养生,第三章:时辰养生。
这是一篇关于《给我一颗原始星球》——小镇舍长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序言,第一部分:人类三段论,第二部分 如何破局(三修),第三部分 地主思维(精简版)。
这是一篇关于《天涯张情三系列三》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为什么我不交朋友了》,《神魔皆以血饲》,《底层的竞争,没有赢家,只有厮杀》,《赚钱的本质是收钱》,《废物最喜欢权衡利弊了》,《为什么不看新闻的人收入会更高?》,《蠢人最喜欢辨是非争高下了》,《抱歉、勤劳真的不能致富》,《穷人家的孩子都很孝顺》,《逆天改命的思路》,《自由的代价》。
《度阴山讲了凡四训》
第一章:立命之学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
因为这两种职业都是救人性命的,良相用法度救人,医生用医术救人
命数不是定数
“半个圣人”的曾国藩临终遗言居然是“不信书,信运气”
不想和不能是两回事
妄念就是不切实际和不正当的想法。贪恋世间荣华富贵是不正当,执着于生老病死是不切实际
云谷禅师认为凡是认命的人都是凡夫俗子,不值得同情
人人都是被自己算定的
人只要有妄想之心,就会受到天地的束缚
我们冲破定数定律的办法只有两个:为善与为恶
太多的人知行不一
命由我作,福自我求
这八个字可以归纳为一句话:凡事只在心中求
我们如何求助自己而获取更多的福呢?——以善换善
反省第一
我们每个人一来到世界上,心中就被放入了许多福田,福田中有仁义道德,还有功名富贵
因为任何事都是由人通过心做出来的,无心则无事,有事了回去找心即可
总是把问题推给心外的事物,那就等于拒绝了思考,堵塞了你进步的通道
福薄福厚,全在自己
我常常因为自己的才干、智力胜过别人,就会心里想怎样就怎样做,说话随意,不加考虑
很少行善;好易恶难,所以一事无成;心胸狭窄;自命不凡,知行不一。尖酸刻薄
很多福厚之人,都能善知善行,对正确的事往往可以迎难而上,在人生中始终能做到对人对事宽容,永远用纯粹的内心保持着脸上的美好微笑
要和天合二为一
生儿子绝对是好命的标志之一
天地沉默寡言,只知积攒元气,袁了凡却是个话痨,讲起话来滔滔不绝,耗损许多元气
袁了凡酗酒,总是消散精、气、神
表面看是在反省自己为什么没有儿子,其实他反省的事做不到天人合一的祸患,岂止是生不出儿子的麻烦呢
上天按每个人的福报来加减乘除
云谷禅师给出总结说:科考功名、生儿子与人生中其他事一样,靠的是福报,有福报才能有功名、有儿子
如果我要得到厚重如泰山般的福报,那靠我一个人是不可能做到的,必须要我的整个家族同心协力积累功德才能成功。可我能保证自己积累功德,但我无法保证我的祖宗一定能积累功德,此时该怎么办?恐怕没有好办法
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要懂得活在当下,因为我们唯一能掌控的时间就是当下,如果不关注当下,那过去、未来全为泡影。只有你关注了当下,过去才真正得过去了;也只有你关注了当下,认真地活在当下,未来才有可能因你在当下打好的基础而变得美好
许多人无法过好一生,原因只有一个:始终活在从前和将来,永远不活在当下
世界上最笨的人,其实就是那些从前种种不死的人
血肉之躯VS道德生命
人人都知道,情绪会导致病痛,而情绪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是道德生命的责任
功过格:人生修行的作业本
不动念,即正念
因为无论你生出的念头是正念还是邪念,都说明你的心没有全部放在画符箓这件事本身上
画符箓时,内心必须只针对画符箓这件事而动心,一心一意都在符箓上,如此画符箓才叫真诚。画符箓如此,我们人生中所有事其实都应如此
立命,不能有分别心
想要改天换命,必须心无杂念。只有心无杂念时,你所看到的事实才是真相
我们在娘胎时,没有任何妄念,没有任何闲思杂虑,所以根本不知道短命和长寿有何区别
分别心彻底根除,没有了分别心以后,你就能立命了
无论顺境还是逆境、贫穷还是富贵,你要做的事和你要当的人都应该是一样的,这才能立命
修行就两个字:修、等
但只要修持《准提咒》,不必特意去记,也不必去记念了多少次,只是不要间断,修持得非常纯熟,在修持时如同不修持那样平常,在不修持时却又如修持一样。等修到念头不动时,就灵验了
所谓“等”,就是在修之时和修之后不可有一丝一毫的非分之想,也不可让念头乱起乱灭
立命四部曲
取得福报的六种心态
人生的毒药:因循
天下聪明俊秀不少,所以德不加修,业不加广者,只为因循二字,耽搁一生
其实,改过就是战胜昨天的自己
据说人的好运和坏运周期为五年,好运五年后就会跟来坏运五年。不过,当你每天都不停改变自己时,好运会延续,坏运会迟到或者永远不到
第二章:改过之法
至诚能预知祸福
因为圣贤并非没有过错而被称为圣贤,是有错而知错必改才被称为圣贤
改过是人生进步的最简易明快也最重要的道路
常常从一个人的言语、行为去判断而谈论其吉凶祸福
人行善时要出于至诚,因为在人类所有品质中,和上天品质最相似的就是至诚
人若想做到预知,那毫无疑问必须要至诚地去行善,而在行善之前,先不要有太多的恶
人要有羞耻心
凡是要改正过错的人,第一,要生发出羞耻心。人做坏事或是心不安时本能地会产生一种痛苦之感。人之所以为人,而不是动物,就在于有羞耻心
人进步靠的是不停地反省,而主动反省的人肯定是有羞耻心的人,同时羞耻心又催生出上进心
人要有畏惧心
过失重的就要降下种种灾祸给我们,过失轻的,也会减损我们现在的福报
所以成圣成神有两条路:第一条是死心塌地地修慈行善,第二条是立刻悔悟改过
人要有勇敢心
人之所以不能改错,原因大致有以下三点:第一,有些人没有意识到自己有错,浑浑噩噩,把自己从人混成了动物;第二,意识到自己有错后没有勇气改正,畏难退缩,把小过失拖沓成大错;第三,把自己的人生看作一座桥,大多数人都本能地认为,以前的人生之桥无论铺得多烂,都不应该拆除,拆除了就是自我否定。不能和残缺的过去一刀两断,这才是我们没有勇气改过的真正原因
改过之法一:从事上改
改过之法二:从理上改
大多数时候让你生气的都是人,而很多时候我们高估了对方的恶意,可能对方惹你生气是出于无心,或者是他有什么性格缺陷、难言之隐
要坚信一条真理:一切过失都对自己有百害而无一利,杀生如此,生气同样如此
改过之法三:从心上改
求学的人对于好色、好名、好利、易怒等过错,不必每种都去探究戒除的方法,只需要一心一意地行善,心中充满光明正大的念头,那些邪念就自然污染不到你
过错由心而成,也可以由心来改正,就好像斩除毒树,直接铲除其根,又何必一枝一枝地剪,一叶一叶地摘呢
你做的正确的事越多,过错就会越少,能量是守恒的,行善越多,恶行恶念就越少
改错后,有何效验
如果发誓要改正过错,明处需要好友来提醒,暗处要有鬼神替你证明
改过是一辈子的事,不能因为有效果就停药,每个人都需要终身服改过这剂药,一直到死。药不能停
改过,要持之以恒
持之以恒地重复同一个动作——改过,这就是脱胎换骨的天机
有过失的六种表现
过错多如牛毛的表现:1.萎靡不振,心神混乱,健忘 2.没来由地心烦意乱 3.表现是看到有道德之人会因羞愧而诽谤人家 4.表现是听到正大光明的道理而闷闷不乐 5.别人非常讨厌你,即使你施舍给人家 6.常做噩梦,常做噩梦,要么是身体出现了问题,要么就是你的行为出现了问题,所以噩梦其实是你恶劣行为的另一种演绎
第三章:积善之方
别只看个人,还要看他的家庭
我们终于知道,孔子的娘嫁的不是孔子的爹,而是那些祖先所积的德,既要看你嫁的男人,又要看他的爹和他的爷爷
无论是婚配还是交朋友,不能仅看所婚配或结交的那个人,还要打听下他的家是“积善之家”还是“积不善之家”。这是天理
渡人就是渡己
杨荣的祖父和曾祖父在洪水中捞人,捞的可不是人,而是福报
人要怜悯他人的不易
杨自惩的行善绝不仅是给囚犯充饥,替遭受暴揍的囚犯求情,这只是他被人看得见的小善。杨自惩的大善藏在这段话中:朝廷已失其威信,政治一片黑暗,人心散失已久,所以被逼犯罪的人极多,你如果审理出他们犯罪的实情,应该怜悯他们,而不是居功自喜。欢喜尚且不可,又怎么可以发火呢
人必须要懂得他人的不易,体谅他人的艰难,才有可能感同身受,做到真心实意行善。否则,便只是蜻蜓点水地行善,纵有效果,也不深远
大众化的善才是最大的善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这说明人命比佛塔重要(不要颠倒了)
行善要主动
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生都做好事,强烈要求进步,继续行善,终于给自己和家族积攒了无数福气
你要主动去找哪里有人需要帮忙,而不是等着别人上门
行善就是做力所能及的事
行善要量力而行
善报来得很快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为善需穷理
有很多善因我们内心的不真诚而变质,我们不但要分辨别人的伪善,更应该分辨自己的善与伪善。积善者若不知善,就不能行善,即使行善,最后也可能变成恶。自以为积善,却成了积恶,这就是造孽了
什么是善,什么是恶
如果是利他,即使手段不正当,也是善;如果是利己,手段再光明,也是恶
什么是直,什么是曲
所以要积功德,绝不可以眼睛喜欢看就去看,耳朵喜欢听就去听,顺从这种贪心,就是大错
直心不是直来直去的心,而是一颗干净光明的心(清净心)
阴德比阳善更得实惠
一个没有过失差错却被冤枉而拥有恶名的人,其子孙常常会突然间发达起来。行了阳善,大家都传颂你、夸奖你,佛家认为,你也就到此为止了
阳善不仅不如阴德的善报实惠,而且本身充满危险。第一,老天不喜欢名,既然不是天道所赐,那它就不一定是绝对的福报;第二,你有阴德,所得回报是老天给的,但你有阳善,所得回报(名气)却是其他人给的。由于其他人只是普通人,所以给你回报时难免不精准,甚至夸大其词,所以大多数名声在外的人都名不副实。名不副实后就会迅速走向反面,德不配位之下要么销声匿迹,要么身败名裂
或许有人问,做了好事却不让人知道,行了善却遮遮掩掩,这善行得很憋屈啊。众所周知,人和人的境界是不同的,有人行善就是为了名,因为在他们心中,人生幸福的标准就是要有名气;而有些人行善,是为了让自身愉悦,行善就好像他吃肉、练瑜伽一样,本身就是快乐的
行善要遵循的三大原则
子贡大错啊,圣贤无论做任何事,都是为了移风易俗,可以教训、引导百姓做好人,绝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爽快称心去做
不论现行而论流弊;不论一时而论久远;不论一身而论天下。这三大原则,说白了就是行善要带脑子,眼光必须放长远
其实有些时候,少谈些问题、多谈些实际才是真理。实际就是,当善和利润挂钩时,行善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行善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就是更大的利他,利他就是善
好心办坏事VS坏心办好事
撒酒疯的醉鬼根本就没醉,他撒酒疯不是酒的作用,而是其卑劣的个人品质决定的
在我们身边有特别多类似的好人,他们“善心”的思路也特别诡异。比如:他还是个孩子,大过年的,都不容易,来都来了,岁数大了。。。少些这样的善心,让这个世界更和谐
至于“以恶心行善事,心根本就不是恶的,只不过手段是恶的,最终是希望自己和别人都好
三轮体空是行善的最高境界
谓一心清净,则斗栗可以种无涯之福,一文可以消千劫之罪
一个人为善而不总想着为善这件事,那么所做的任何善事,都能够成功而且圆满。如果做了善事就把心挂在这件善事上,即使一生都很勤勉地做善事,也只不过是半善。内不见布施的我,外不见受布施的人,中不见布施的钱,这才叫作三轮体空,也叫作一心清净
一念发动即是行
你全部的善恶,都在念头中注定了
行善从难处开始
人在食色上的态度决定了他是什么样的人,特别是当食色匮乏时,能舍食色非一般庸人所能做到
什么是与人为善
与人为善的注意事项:1.一定要收敛自己的优势,让自己显得和大多数人一样;2.凡是看到别人的长处,一定要向人家学习;3.对他人的过失要宽容。如果做不到这三点,那当你帮助别人培养好品德时,你就会受到对方的排斥
他作为圣人,主动投入群体中,显得他和群体没有任何区别,在别人做了好事后,他大力宣扬并学习,对于犯了错误的人,不是就地正法,而是给予对方改正的机会
爱与敬居住在我心中
圣贤之人的心志,本就希望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各得其所
成人之美有玄机
豪杰的性情都是刚正不屈,不注意礼法和规矩,总能被人轻易地找出毛病来。因此做好事反倒容易失败,好人也常常会受到毁谤
“成人之美”并非单纯帮助他人完成愿望,而是帮别人达成美好善良的愿望
成人之美的基础是,你自己必须是个有德行、有能力的人,只有这样的人才会总想着别人好,尽力为别人创造条件,成全别人的好事
未受他人苦,不劝他人善
如果发生对不该说的人进行规劝和对该说的人没有规劝的情形,那就要反过来考察自己的智慧
与人为善是自导自演,劝人向善是只导不演
劝人向善时应该在合适的时机指点提醒别人,而非不分时间、地点、人物,就滔滔不绝地劝人向善,这不但得不到别人的认可,反而会让人觉得你有病
遇到纠纷后不分是非,只以平息矛盾为主,劝说弱势一方宽容,那这种人就是典型的伪君子
救急不救穷
对他人的恩惠不在于大小,而在于时机
你把钱借给一个没有处在危急时刻的人,这就是就穷,只有当你运气好时才会得到对方的感激,很大可能是当你向他要债时,才发现自己救的是只白眼狼。有人在危机时向你借钱,你的帮助就是雪中送炭,双方会皆大欢喜——你救了人而积德,对方则摆脱了危机
行善莫惧人言
人类历史上,搞不定洪水的民族和国家全被洪水淘汰
这些大善行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所以给人的感觉是,行善的人可能是故意这样做,通过行善而希望得到点什么。袁了凡却告诉行这种善的人:你别管别人怎么说,听从你内心的声音,只管做去。这个世界上有些人就如键盘侠一样,嘴炮厉害,其他一无是处
舍的是财,得的是福
只是舍之一字耳,达者内舍六根,外舍六尘,一切所有,无不舍者
舍财的人必须先有多余的财才能舍。倘若没有多余的财,那就去行别的善,并非只有舍财这一条路可以走
其实舍财,不是因为有了财才去舍,而是有了舍的心,才会去舍
护持正法,知行合一
法是万世生灵的眼目
修补圣人图像、整理经典,其实是护持正法最低层级,高层级是对正法的知行合一。世间有太多修补圣贤图像、整理经典的善人。这类人中,有人是发自真心地护持,能用正法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并在人生中不停践行正法。而有人只是看到别人这样去做,很是羡慕,凑热闹而已。更有人则是从前做了亏心事,现在希望得到正法的原谅和保护,所以来护持正法。所以说,护持正法不一定是善行,先有和正法知行合一的心,护持正法才是善行
忠孝是大善
儒家伦理的两根巨柱:忠和孝
其实“孝”本身就是一种谦下的品质。对自己的父母、兄长谦下,不仅是因为血缘关系的要求,还因为你在家尽孝是事上磨练。当你在父母、兄长面前把自己磨练得很谦虚、很谨慎,而形成不可改变的习惯后,你出门在外才对比你年级、道德、职位、见识都高的人谦下,才有机会用谦虚的精神学习到更多的人生智慧
为何要爱惜物命
积累德行的人也只是积攒这恻隐之心罢了
糟蹋粮食、浪费东西就等于在杀生
第四章:谦德之效
谦是无法破解的阳谋
即使再恶的人也不会主动攻击一个时刻谦虚的人。所以,谦本身就是一种无法被人破解的阳谋
惟谦受福
一、诚实厚道,不敢再人之先;二、小心谨慎;三、对不好的言语无动于衷
攻吾短者是吾师
什么动物最谦虚?答案是牛,因为自己不能吹自己。谦虚是不吹牛,不把自己看得有多牛,能心平气和地接受别人真诚真实的批评,这不但是谦虚,更是智慧,因为攻我短者即我师
接受批评有个重要的前提,你必须要有本事分辨对方意见客观真实与否
谦的反面是傲,傲的人不会本分地扮演自己的角色,不会甘心好好做臣子,更不会好好做谦虚的学习者
谦虚可以改命
如果我们没有能力去行善,那最大的善就是谦,它可能比做慈善的德还要深厚,因为做慈善是欲让人知的明德,而谦是不让人知的阴德
为善去恶,就能趋吉避凶
那些傲气十足的人,一定没有大的气量,即使能发达也不能享受福报。稍有见识的人,绝不忍心成为心胸狭隘的人,而拒绝可以得到的福报
人如何能驱鬼役神呢?你做了亏心事,鬼才来;你做了好事,神仙来。如此,你只要做好事不做坏事,那来的就是神,鬼绝不敢来
诚就是谦
现在求取功名的人,当初根本没有真志,不过一时兴致而已;兴致来了就去求,兴致退了就停止
世界上最无功的事就是浅尝辄止和三分钟热度,三分钟内有兴趣就去做,三分钟后没有了兴趣就不做,这是最典型的不真诚,对自己和世界不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