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设计史时间轴
这是一篇关于设计史时间轴、浪漫主义是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初活跃于欧洲艺术领域中的另一种主要艺术思潮,在设计上也有一定的反应,始源于工业革命后的英国,带有反抗资本主义制度与工业化生产的情绪,回避现实,向往中世纪的世界观,崇尚传统的文化艺术。
编辑于2022-11-17 21:29:39start
公元前300万年——公元前21世纪
远祖时代:生存设计
远祖设计,人类的生存环境极为残酷不断遭受洪水、严寒等自然的威胁,还常常遭到野兽的袭击。因此,人类最早的设计工作实在威胁的情况下为保护生命而二开始的。在危机条件下,由生存的意愿和能力产生出生存设计。
公元前4000年
古埃及
古埃及的家具给后世家具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
商代
铜是人类最早冶炼和使用的金属。青铜在我过商代广泛得到应用。铸铜法、失蜡法。
前800——前146
古希腊
古希腊家具中最杰出的代表是一种为成为克里斯姆斯的靠椅,古希腊家具形式上有巨大飞跃。
古希腊建筑的主要成就是纪念性建筑和建筑群艺术的形成。代表:雅典卫城、帕特农神庙。
古希腊的三种柱式:多克立柱式、爱奥尼克柱式、科林斯柱式。
前220——前202
汉代
汉代的漆器在技艺上达到了顶峰。实用和美观的典范。
公元46-1453
中世纪
中世纪的最高成就是哥特式教堂。哥特式又称高直式,以其垂直向上的动势为设计特点。哥特式建筑以尖拱取代了罗马式的元拱,以彩色玻璃为特色。代表:法国巴黎圣母院、德国克隆大教堂。
公园1368-1683
明代
明代家具的主要特色:注意材料的质地,多用硬质树种,所以又称硬木家具;充分体现木材的纹理与色泽,不加油漆,注意家具造型;采用木构架的结构,狱中传统建筑的木结构很相似。
明代家具发展的原因:原木建筑的兴起;木材丰富;木工工具的发展
明代家具的艺术特色:四个字概括:简、厚、精、雅。(朴实高雅、秀丽端庄、韵味浓郁、刚柔相济)
评价:明代家具之所以取得高度的艺术成就,从设计上来说是一下四个因素:注意意境美、注意材料美、注意结构美、注意工艺美。
16世纪
文艺复兴
16世纪“文艺复兴"代表人文主义精神和秩序严谨的、协调的古典美学思想。
16-17世纪
巴洛克
16-17世纪的交替时期巴洛克式设计风格开始流行,其主要流行地区是意大利。巴洛克的原意是畸形珍珠,专门指珠宝表面的不平整感。后来被人们用来作为一种设计风格的代名词。这种风格刻意追求反常出气、标新立异的形式,一反文艺复兴时代艺术的庄严、含蓄、均衡而追求豪华、浮亏和矫揉造作的表面效果,它突破了古典艺术的常规。这种风格集中体现于天主教堂上,并影响家具和室内设计。
18世纪初
洛可可
洛可可的原意是岩石和贝壳的意思,特指盛行于18世纪法国路易十五时代的一种艺术风格,主要体现于建筑的室内装饰和家具等设计领域。其基本特征是具有纤细、轻巧的妇女体态造型,华丽和繁琐的装饰,在构图上有意强调不对称,装饰的题材有自然主义倾向。
18世纪六十年代
新古典主义
新古典主义是指资本主义初期最先出现在文化上的一种思潮,在建筑和设计史上指18世纪60年代开始在欧美盛行的的古典形式。新古典追求古典主风格义的简洁、典节制的品质以及“高贵的纯朴和壮穆的宏伟”。在建筑上追求建筑物体形的单纯、独立和完整,细节朴实,形成符合逻辑,并减少纯装饰性的构件,体现了 人们对于理性的向往。新古典也体现于当时的产品上,其特点是放弃了洛可可式风格过分矫揉造作的曲线和华丽的装饰,追求合理的结构和简洁的形式,构件和细部装饰西永古建筑式的部件。
1764年
第一次工业革命
瓦特发明蒸汽机
英国工业革命最重要的发明
1765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开始标志)
1775年
英国 鲍尔顿及其五金行业
十八世纪末
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是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初活跃于欧洲艺术领域中的另一种主要艺术思潮,在设计上也有一定的反应,始源于工业革命后的英国,带有反抗资本主义制度与工业化生产的情绪,回避现实,向往中世纪的世界观,崇尚传统的文化艺术。
1829年
史蒂芬孙设计火箭号机车
19世纪中叶
美国制造体系和设计
18世纪美国仍是一个农业国家,到了19世纪中叶,美工工业迅速起飞,并逐步取代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生产力国。由于美国缺乏劳动力,机械化速度大大超过欧洲。为了适应大规模的机械生产,在美国发展了一种新的生产方式,这种方式确定了现代工业化批量生产的模式和工艺。其特点是:标准化产品的大批量生产,产品零件具有可互换性;在一系列简化了的操作中使用大功率机械装置等,这就是所谓的美国制造体系。
1850年
怀特沃斯设计具有高精度测量能力的机床
1851年
水晶宫博览会
地点:英国伦敦海德公园;参展国:欧洲各国+美国:目的:炫耀英国工业革命成果:创造者:帕克斯顿;意义:工艺美术运动的导火索
导火索的原因:水晶宫博览会的展品呈现两个极端。一方面极端的丑陋,一方面极端的奢靡(巴洛克、洛可可风格),主要是由于技术与设计没有很好的交融,使得产品出现了两个极端。
十九世纪下半叶
工艺美术运动
约翰·拉斯金的思想:在反对工业化的同时,拉斯金为建筑和产品设计提出了若干推测,这成为后来工艺美术运动的重要理论基础。这些准则主要包括:1.是成自然,从大自然的中汲取营养,二不是盲目的抄袭旧有的样式:2.使用传统的自然材料,反对使用钢铁、玻璃等工业材料;3.忠实于材料本身的特点,反应材料真实质感。
威廉·莫里斯理论和实践在英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一些年轻的艺术家和建筑师纷纷效仿,进行设计的革新,在1880——1910年间形成了一个设计革命的高潮,这就是所谓的“工艺美术运动”,这个运动以英国为中心,搏激流不少欧美国家,并对后世的现代设计运动产生了深渊影响。
失败原因:违背时代发展潮流向历史学习,反对工业化,提倡哥特式。
工艺美运动风格:1.强调手工艺,明确反对机械化生产。2.在装饰上反对矫揉造作的维多利亚风格,提倡哥特式风格和其他的中世纪风格,讲究简单、朴实无华和良好功能。3.装饰上推崇自然主义、东方装饰和东方艺术特点。4.主张诚实的、诚恳的设计,反对设计上的哗众取宠、华而不实趋向。
工艺美术运动的意义及其影响:1.工艺美术运动从英国开始,范围扩展到美国和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瑞典、芬兰、丹麦、挪威、冰岛),其设计风格涉及到平面设计、家具设计、陶瓷设计、建筑设计、纺织品设计等方方面面。2.工艺美术运动强调设计为大众服务,反对精英主义设计,体现了知识分子的理想主义情感,强调技术与艺术的结合,情调协作精神,都具有积极意义。但是,工艺美术运动对于工业化的反对,对于机械的否定,对于大批量生产的否定,使它不可能成领导潮流的主流风格。同时,它又过分注重装饰,增加了生产费用,使它的设计不可能真正为平民大众所享有。因此,它只是知识分子一厢情愿的理想主义结晶。3.工艺美术运动毕竟是现代设计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设计改良运动,成为西方现代设计艺术蓬勃发展的良好开端。在“工艺美术运动”感召下,欧洲大陆终于掀起了一个规模更加宏大、影响范围更加广泛的设计艺术运动——“新艺术运动”。
折衷主义
所谓折衷主义就是任意模仿历史上的各种风格,或自由组合各种样式而不拘泥于某种特定风格,所以也被称为“集仿主义”。
1870年
芝加哥学派
这个学派突出了功能在建筑设计中的主导地位,明确了功能与形式的主从关系,力图摆脱折中主义的羁绊,使之符合新时代工业化的精神。芝加哥学派包括了许多建筑师,他们建筑设计的共同特点师注重内部功能,强调结构的逻辑表现,里面简洁明确,并采用了整齐排列的大片玻璃窗,突破了传统建筑的沉闷之感。
1874年
第一辆链条驱动自行车
1882年
伦敦 艺术陶瓷公司
1898年
布鲁塞尔 霍尔塔博物馆
十九世纪末
设计运动在手工艺为基础的传统工艺中兴起
1890-1910
新艺术运动
新艺术运动潜在的动机是彻底与19世纪下半叶的西方艺术世界流行的两种趋势决裂。
新艺术运动不反对工业化,新艺术的理想是为尽可能广泛的公众提供一种充满现代感的优雅,工业化是不可避免的。
偏向曲线,特点:师从自然,有机线条,流动形态,充满活力
法国的新艺术运动: 吉马德(地铁风格)、盖勒(南希学派)
西班牙的新艺术运动: 戈地(米拉公寓)
比利时的新艺术运动: 威尔德、霍尔塔(比利时现代条/鞭线)
偏向直线,特点:直线为主,几何形态,造像简洁。
德国 青年风格:在德国新艺术称为“青年风格”,得名于《青年杂志》,“青年风格”组织的活动中心设在慕尼黑,这是新艺术转向功能主义的一个重要步骤,正当新艺术运动在比利时、法国和西班牙以应用抽象的自然形态为特色,向着富于装饰的自由曲线发展时,在青年风格艺术家和设计师的作品中,蜿蜒的曲线因素第一次受到节制,并逐步转变成为了几何因素形式构图。雷迈思克米勒、贝伦斯。
奥地利的新艺术运动:维也纳分离派(1897-1933)
维也纳分离派是由一群先锋派艺术家、建筑师和设计师组成的团体,成立于1897年,是当时席卷欧洲的无数设计革命运动的组织之一。其代表人物是霍夫曼、莫瑟和奥布里奇。这个运动的口号是“为时代的艺术——艺术应得自由”。他们在形式方面的探索和德国青年风格相似,但青年风格几何因素的形式构图在他们手中进一步简化成了直线和方格,这预示着机器美学的出现,对当时德文国家流行的曲线风格产生了严重冲击,成为一股新的设计运动力量。
苏格兰格的新艺术运动:格拉斯学派
美国 蒂法尼(玻璃花瓶)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
立体主义
立体主义生产并形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的法国,他的基本原则是用几何图形(圆柱体圆锥体、立方体、球体等)来描绘客观世界。
未来主义
第一次世界单子前,首先出现于意大利的一个文学艺术思想流派,他对资本主义的文明大加赞赏,对未来充满希望。
20世纪初
表现主义
1917-1928
构成派
构成派艺术家力图用表象。新材料本身特点的空间结构形式作为绘图机雕塑主题。他们的作品,特别是雕塑很像工程结构,因此被称为构成主义。俄国构成主义热衷于科学技术,把结构当作设计艺术的起点,以此作为建筑表现的中心,这个立场成为现代主义建筑的基本原则。构成主义强烈提出设计为政治服务。
主要代表作:塔特林第三国际纪念塔
1917-1931
风格派
风格派是活跃于1917——1931年间以荷兰为中心的一场国际艺术运动。风格派艺术聪立体主义走向完全抽象,它3对于20世纪的现代艺术、建筑学和设计产生了持久的影响。风格派有一个共同出发点,即绝对抽象的原则,也就是艺术应该完全消除与任何自然物体的联系,而用基本集合形象的组合和构图来体现整个宇宙的法则——和谐。这种对于和谐的追求是风格派恒定的目标。
主要成员:画家蒙德里安、建筑师奥德、建筑师兼设计师里特维尔德。
代表作:蒙德里安的油画构图、里特维尔德的红蓝椅、乌德勒支住宅。
1919-1933年
包豪斯
一战以后
现代主义
一战以后,形成了意义深远的现代主义,并标志着现代工业设计的开端。现代主义的关键因素是功能主义和理性主义,强调功能为中心,不在以形式为出发点,讲究效率、可许欸选哪个。现代主义认为机器应该用自己的语言来自我表达,即任何产品的视觉特征应由其本身的结构和内部的逻辑来决定。
实质:承认机械化生产,功能主义,民主思想(符合历史发展潮流),局限性:后期过分追求形式,冷漠,各民族文脉被忽视。
现代主义三杰:格罗皮乌斯、密斯凡德罗、勒柯布西耶
机械美学
机械美学是一种以机器隐约为基础的风格,也就是用净化了的几何形式来象征机械的效率和理性,反应工业时代的本质特点。其实觉一般是以简单立方体及其变化为基础的,强调直线、空间、比例、体积等要素,并抛弃一切附加的装饰。
1920
尼尔森设计扬声器
1925
柯布西耶设计部“新精神馆”室内布置
20世纪20-30年代
国际主义风格
现代主义经过美国的发展成为战后的国际主义风格。这种风格特别是指在六七十年代以来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影响了世界各国的设计。国际主义首先在建筑设计上得到确立。这种理性、冷漠的风格为国际风格。国际主义设计具有形式简单的、反装饰性、系统化等特点,设计风格上受3“少就是多”原则影响较深,50年代下班期发展为形式上的减少主义特征。80年代以后的国际主义开始衰退,简单理性,缺少人情味,风格单一,漠视功能引起青年一代的不满是国际主义势微的主要原因。
1925-1935
艺术装饰风格
艺术装饰风格是20世纪20-30年代的主要流行风格,它生动的体现了这一时期巴黎的豪华与奢侈,艺术装饰风格以及富丽和新奇的现代感而著称,它实际上并不是一种单一的风格,而是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统治装饰艺术潮流的总称,包括了艺术装饰的各个领域,如:家具、珠宝、绘画、图案、书籍、装帧、玻璃和陶瓷等,。并对工业设计产设了广泛影响。
1929
古尔登设计立体主义时钟;罗维设计吉斯特纳速印机
1930
格罗皮乌斯设计阿勒德小汽车
1935-1945
流线型风格
在工业设计中,流线型成为了一种象征速度和时代精神的造型语言而广为流传,不但发展成了一种时尚的汽车美学,而且还渗入到了家用产品的领域中,影响了从电熨斗、烤面包机到电冰箱等的外观设计,并形成为20世纪30-40年代最流行的产品风格。流线型实质上是一种外在的“样式设计”,反映了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美国人对设计的态度,即把产品的外观造型作为促进销售的重要手段,为达到这个目标,必须寻找一种迎合大众趣味的风格,流线型应运而生,而大萧条期间产生的激烈商业竞争,又把流线型风格推向高潮。
1945-1960
有机现代主义
有机现代主义是二战后到20世纪60年代流行于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美国和意大利等国的一种现代设计风格,它是对现当代主义的继承和发展。这种风格在造型上常常体现出“有机”的自由形态,而不是刻板,冰冷的几何形,无论是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给使用者以舒适的感受,而与此同时这些有机造型的设计往往又适合于大规模生产,这标志着现代主义的发展已经突破; 正统的包豪斯风格而开始走向“软化”。这种“软化”趋势是与斯堪的纳维亚设计联系在一起的,被称为“有机现代主义”。
1960-1970
波普风格
波普风格又称流行风格,它代表着20世纪60年代工业设计追求设计上异化娱乐化的表现主义倾向。波i普i是一场广泛的艺术运动,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成长起来的额青年一代的社会与文化价值,力图表现自我,追求标新立异的心理。因此,波普风格主要体现于与年轻人有关的生活用品或活动方面,如古怪的家具、迷你裙、流行音乐会等。从设计上说,波普风格并不是一种单纯的、一致性的风格,二十多种风格的混杂,她追求大众文化的、通俗的趣味,反对现代主义自命不凡的清高。在设计中强调新奇与独特,并大胆采用艳俗的色彩。波普设计在20世纪60年代的设计界引起强烈震动,并对后来的后现代主义产生了重要影响。
1965-1990
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是指在反抗现代主义纯而又纯的方法论的一场运动,它广泛的体现于文学、哲学、批评理论、建筑及设计领域中。所谓“后现代”并不是指时间上处于现代之后,而是针对艺术风格的发展演变而言的。后现代主义对环境的影响首先体现于建筑界,而后迅速波及到其他设计领域。
斯特恩把后现代主义的特征归结为:文脉主义;隐喻主义;装饰主义。
解构主义
解构主义是从构成主义的字眼中演化来的,解构主义和构成主义在视觉元素上也有些相似之处,两者都试图强调设计的结构元素。不过,构成主义强调的是结构的完整性、统一性,个体的构件是为总体的结构服务的;而解构主义则认为个体构件本身就是重要的,因而对单独个体的研究比对整体结构的研究更重要。解构主义就是正统原则、正统秩序的批判与否定。解构主义不但否认了现代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构成主义,而且也对古典美学原则,如:和谐、统一、完美等提出了挑战。
解构主义并不是随心所欲的设计,尽管不少的解构主义的建筑貌似凌乱,但他们都必须考虑到解构因素的可能性和室内外空间的功能要求。这从意义上来说,解构主义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构成主义。
当代设计
绿色主义
绿色设计源于人们对现代技术文化所引起的环境及生态破坏的反思,体现了设计师的道德和社会责任心的回归。绿色设计着眼于人与自然的生态平衡关系,在设计过程的每一个决策中都充分考虑到了环境效益,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对工业设计而言,绿色设计的核心是“3R”,即“Reduce”、“Recycle”、“Reuse”,不仅要求经量减少物质和能源的消耗、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而且要使产品零部件能够方便地分类回收并再生循环和重新利用。
商品废止制有如下三种形式:1.功能型废止制:即使新产品具有更多、更完善的功能,从而让先前的产品老化;2合意型废止制:由于经常性的推出新的流行款式,使原来的产品过时,即由不合消费者的意趣而废止;3.质量型废止制:及预先限定产品的使用寿命,使其在一段事件后便不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