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历史二单元思 维 导 图
八年级上册第二章,是自己概括总结的。公车上书 拉开了变法维新的序 幕,内容包括拒和,迁都,变法,练兵。 它组织了强学会,创办了时务报,国闻报等 报刊。在思想宣传上,它组织学会,其中中 国人的启蒙思想家翻译赫胥黎的著作 《天演论》,说明了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
编辑于2022-11-17 22:24:54 内蒙古自治区历史二单元 思 维 导 图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 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第四课 洋务运动
近代 民用工业
开平煤矿
时间 1876
人物 李鸿章
轮船招商局 上海
地位 我国 最早最大的 民用工业
人物 李鸿章
时间 1872年
口号 “求需
兴起原因
教育近代化 的开端
创办新式学堂(1862) (京师同文馆) 同时派遣留学生
代表人物
中央代表: 恭亲王奕忻
地方代表: 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张之洞等
时间
十九世纪 60-90年代 中期
口号
“自强” “求富” 中体西用
第五课 甲午中日战争
主要战役
1894.9月 ①平壤战役 左宗贵中炮殉国
平壤战役 同年 ②黄海海战 邓世昌与敌共亡
辽东战役 徐邦道 旅顺大屠杀
1895年初 ④威海卫战役 丁汝昌自杀殉国
马关条约的签订
时间 1895年春
地点 日本马关 (李鸿章 伊藤博文)
内容 割地赔款通商设厂
战败原因
根本原因: 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避战自保, 实力差距
外在原因 日本蓄谋已久, 制度先进; 列强支持
背景
日本 明治维新后的 “大陆政策” 中国 民族危机加深
导火索
朝鲜东学党起义 (丰岛海战) (1894.7月 ) (标志战争开始)
时间 1894--1895
第七课 八国联军侵华 和辛丑条约签订
义和团运动
背景 帝国主义侵略加剧以及传教士的猖獗。
发展概况 原名:义和拳 口号:扶清灭洋。
抗击八国联军
时间:1900年五月底
国家:英美俄日法意奥
目的镇压义和团
辛丑条约的签订
时间:1901年九月份
国家11个
赔款白银4.5亿两(也就是庚子赔款) 进一步控制中国的 经济命脉 严禁人民的反帝活动 清王朝成了洋人对中国的控制工具 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 ,中国丧尸失军事主权 规定北京东郊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把守,不准中国 人入住 使馆界成为国中之国
第六课 戊戌变法
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康有为 人物简介
读书-游历- 钻研西学- 变法图强
公车上书
原因 1895年 马关条约的 签订以及民族 危机的加深
影响 拉开了 变法维新 的序幕
百日维新
直接原因 1897年德国 占领胶州湾 列强瓜分中 国狂潮
概况
时间:1898年
标志: 光绪帝颁布 《明定国是》诏书
败因
脱离人民群众。皇无 实权。资产阶级的软 弱受协性。操之过急
主要内容
①裁撤冗官冗员 ②允许非贵上书 ③发展农工商业 ④改变考试理论 ⑤训练新式军队
①最受顽 固派阻挠
清政府 沦为洋 人控制 中国的 工具, 是国完 全陷入 半殖民 地半封 建社会 的深渊。
意义 义和团运动虽然失败,但是义和团的存在 彻底让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受到严重的打 击,粉碎其打算殖民中国的计划。
主观因素: 农民阶级自身的阶级局限性, 无法提出切实的革命纲领。 客观因素: 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失败
公车上书 拉开了变法维新的序 幕,内容包括拒和,迁都,变法,练兵。 它组织了强学会,创办了时务报,国闻报等 报刊。在思想宣传上,它组织学会,其中中 国人的启蒙思想家翻译赫胥黎的著作 《天演论》,说明了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
马关条约 进一步破坏中国主权, 使外国势力深入内地, 最内到重庆 加大资本社会对中国的 资本输出
马关条约的特点 由东南沿海深入内地 由商品输出转变为资本输出 刺激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洋务运动 失败标志 1895年北洋舰队 全军覆没
洋务运动的性质 是地主阶级洋务派 垂死挣扎的自救运动 也是我国近代化的 开端
洋务运动的败因 只学技术不变制度
近代 军事企业
口号: “自强”
福州船政局
地位 近代海军摇篮
人物 左宗棠
时间 1866年
江南 制造总局
地位 近代最大 工厂
人物 李鸿章
时间 1865年
安庆 内军械所
地位 中国最早的 官办军工场
人物 曾国藩
时间 1861年
是 军事近代化 的开端
清朝统治集团内部开明 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 进技术,强兵,富国, 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建立 新式海军
1885年设立台湾省
北洋,南洋,福建
历史二单元 思 维 导 图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 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第四课 洋务运动
近代 民用工业
开平煤矿
时间 1876
人物 李鸿章
轮船招商局 上海
地位 我国 最早最大的 民用工业
人物 李鸿章
时间 1872年
口号 “求需
兴起原因
教育近代化 的开端
创办新式学堂(1862) (京师同文馆) 同时派遣留学生
代表人物
中央代表: 恭亲王奕忻
地方代表: 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张之洞等
时间
十九世纪 60-90年代 中期
口号
“自强” “求富” 中体西用
第五课 甲午中日战争
主要战役
1894.9月 ①平壤战役 左宗贵中炮殉国
平壤战役 同年 ②黄海海战 邓世昌与敌共亡
辽东战役 徐邦道 旅顺大屠杀
1895年初 ④威海卫战役 丁汝昌自杀殉国
马关条约的签订
时间 1895年春
地点 日本马关 (李鸿章 伊藤博文)
内容 割地赔款通商设厂
战败原因
根本原因: 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避战自保, 实力差距
外在原因 日本蓄谋已久, 制度先进; 列强支持
背景
日本 明治维新后的 “大陆政策” 中国 民族危机加深
导火索
朝鲜东学党起义 (丰岛海战) (1894.7月 ) (标志战争开始)
时间 1894--1895
第七课 八国联军侵华 和辛丑条约签订
义和团运动
背景 帝国主义侵略加剧以及传教士的猖獗。
发展概况 原名:义和拳 口号:扶清灭洋。
抗击八国联军
时间:1900年五月底
国家:英美俄日法意奥
目的镇压义和团
辛丑条约的签订
时间:1901年九月份
国家11个
赔款白银4.5亿两(也就是庚子赔款) 进一步控制中国的 经济命脉 严禁人民的反帝活动 清王朝成了洋人对中国的控制工具 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 ,中国丧尸失军事主权 规定北京东郊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把守,不准中国 人入住 使馆界成为国中之国
第六课 戊戌变法
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康有为 人物简介
读书-游历- 钻研西学- 变法图强
公车上书
原因 1895年 马关条约的 签订以及民族 危机的加深
影响 拉开了 变法维新 的序幕
百日维新
直接原因 1897年德国 占领胶州湾 列强瓜分中 国狂潮
概况
时间:1898年
标志: 光绪帝颁布 《明定国是》诏书
败因
脱离人民群众。皇无 实权。资产阶级的软 弱受协性。操之过急
主要内容
①裁撤冗官冗员 ②允许非贵上书 ③发展农工商业 ④改变考试理论 ⑤训练新式军队
①最受顽 固派阻挠
清政府 沦为洋 人控制 中国的 工具, 是国完 全陷入 半殖民 地半封 建社会 的深渊。
意义 义和团运动虽然失败,但是义和团的存在 彻底让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受到严重的打 击,粉碎其打算殖民中国的计划。
主观因素: 农民阶级自身的阶级局限性, 无法提出切实的革命纲领。 客观因素: 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失败
公车上书 拉开了变法维新的序 幕,内容包括拒和,迁都,变法,练兵。 它组织了强学会,创办了时务报,国闻报等 报刊。在思想宣传上,它组织学会,其中中 国人的启蒙思想家翻译赫胥黎的著作 《天演论》,说明了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
马关条约 进一步破坏中国主权, 使外国势力深入内地, 最内到重庆 加大资本社会对中国的 资本输出
马关条约的特点 由东南沿海深入内地 由商品输出转变为资本输出 刺激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洋务运动 失败标志 1895年北洋舰队 全军覆没
洋务运动的性质 是地主阶级洋务派 垂死挣扎的自救运动 也是我国近代化的 开端
洋务运动的败因 只学技术不变制度
近代 军事企业
口号: “自强”
福州船政局
地位 近代海军摇篮
人物 左宗棠
时间 1866年
江南 制造总局
地位 近代最大 工厂
人物 李鸿章
时间 1865年
安庆 内军械所
地位 中国最早的 官办军工场
人物 曾国藩
时间 1861年
是 军事近代化 的开端
清朝统治集团内部开明 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 进技术,强兵,富国, 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建立 新式海军
1885年设立台湾省
北洋,南洋,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