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白杨礼赞
这是一篇关于白杨礼赞的思维导图。《白杨礼赞》是现代作家茅盾于1941年所写的一篇散文。作者以西北黄土高原上“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的白杨树,来象征坚韧、勤劳的北方农民,歌颂他们在民族解放斗争中的朴实、坚强和力求上进的精神,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白杨礼赞
作者简介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作家,社会活动家。
长篇小说《子夜》《腐蚀》《霜叶红似二月花》 短篇小说《春蚕》《秋收》《残冬》(农村三部曲)《林家铺子》 中篇小说《幻灭》《动摇》《追求》(总称《蚀》三部曲)
写作背景
作者于1940年5月至10月来到延安。这期间,作者目睹国民党消极抗日的种种事实,看到北方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不畏艰难、团结抗战,他从解放区人民身上看到了民族解放的前途和希望,受到鼓舞,写下了这篇激情洋溢的文章。
题目含义
礼是敬礼、致敬的意思,题目的意思就是对白杨树的致敬和赞美。
写作特点
本文写作上的最大特点是象征手法的巧妙运用.通过象征,来抒发自己强烈的感情,歌颂党和人民群众.在运用象征手法时,必须注意象征的事物和被象征的事物之间,在特征的表现上具有共同之处.如白杨树力象上游的形象,直的干,靠紧向上的枝枝叶叶,朴质的皮,以及倔强挺立的斗争性格,正和党领导下的北方农民的正直、朴质、团结、进取的性格和民族解放斗争中的坚强精神相一致,所以用来象征,就非常贴切自然.
文章大意
本文采用象征手法,抓住白杨树的外形特征,借白杨树的不平凡的形象,赞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农民,歌颂他们质朴、坚强和力求上进的精神,抒发作者对他们的崇敬和赞颂的感情。
写作手法
子主题象征手法的运用
子主题拟人化和欲扬先抑
排比和反问
白杨树的精神
白杨树象征着不屈不挠,吃苦耐劳的精神。
白杨树虽然出身寒微,却是最讲究生存质量的。土壤里还透着冰碴,春风中还夹着寒意,它的枝头已经冒出翠绿的嫩芽,在沉重的压力下,它的每一片嫩芽,每一片叶子都是努力向上的,而绝不弯腰乞求,更没有媚俗的面孔。秋风里,虽然脱尽了叶子,单薄的枝条依然透着精气,枝干向上,高昂着头。
白杨树的精神是枝枝叶叶紧靠团结、力争上游 倔强挺立,不折不挠。不怕风吹雨打 ,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的生根发芽,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重点词语
大毡(zhān) 子 开垦(kěn) 外壳(ké) 锤(chuí) 炼 主宰(zǎi) 倦怠(dài) 潜(qián)滋暗长 旁逸(yì)斜出 泛(fàn)出 婆娑(pósuō) 坦荡如砥(di) 恹恹(yān)欲睡 晕(yùn)圈 倔(jué)强(jiàng)虬 (qíu)枝 秀颀(qí) 垠(yín)
[视野] 视力所及的范围。 [妙手偶得] 文学素养深的人偶然间得到的。 [锤炼] 这里是反复推敲加以提炼的意思。 [主宰] 支配。 [垠] 地域的界限。 [坦荡如砥] 平坦得像磨刀石。 [潜滋暗长] 暗暗的不知不觉的生长。滋,繁殖。 [恹恹] 精神不好,困倦的样子。 [旁逸斜出] 意思是,(树枝)从树干的旁边斜伸出来。逸,原有“超过”的意思。 [晕圈] 模模糊糊圆形的片。 [参天] 耸入高空。 [伟岸] 魁伟,高直。 [纵横决荡] 纵横驰骋,冲杀突击。 [颀] 高.
课外积累
提白杨图 . 茅盾 . 北方有佳树,挺立如长矛。 叶叶皆团结,枝枝争上游。 羞与柟枋伍,甘居榆枣俦。 丹青标风骨,愿与子同仇
本文采用象征手法,通过对白杨树不平凡形象的赞美,歌颂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坚强不屈的革命精神和斗争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