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风光摄影后期基础
第一章读书笔记整理:前期是谱曲,后期是演奏:适当的对比度、亮度和色彩调整,属于小尺度的处理,已经被“国家地理大赛”这样的自然类摄影比赛广泛接受。
编辑于2022-11-22 20:07:37 河南摄影思考
如何快速提高摄影水平
1、多总结,将零散的知识点整合成一个系统性的体系
2、多看摄影作品,并且是多看优秀的摄影作品
3、多思考,跳出器材、工具、技术层面的羁绊,从更高维度去思考
决定一张照片的好坏,并不是我们使用了什么技术,而是照片背后的美感以及内容的呈现,因此我们在学习摄影的时候要多跳出框架去思考
摄影学习的四个层次
四个层次——器材、技术、形式、内容
器材服务于技术,技术服务于形式,形式服务于内容,不能本末倒置
摄影后期,技术是基础,思路是关键
技术决定下限,审美决定上限
如何评价照片,好照片的特点
1、震撼力与冲击力
震撼力取决于对题材的陌生感、画面的冲击力,以及故事的感染力;这也是为什么风光摄影师经常在荒漠、雪山、冰川、森林等偏远地带搜索,总是在追逐风暴、极光、雷电、银河等独特天气的原因。
画面的冲击力主要取决于照片中的兴趣点。优秀的摄影师可以通过构图及光影,让观者的目光牢牢地被画面中的兴趣点所吸引。
在广角风光照片中,我们经常使用夸张的前景,给观者带来冲击感。
在长焦风光照片中,主要突出光影的明暗冷暖,以及物体的细节特写,带给人震撼力。
2、情绪与氛围
人是充满情感的动物。要让照片能打动观者,就需要运用各种视觉语言,把创作者的情绪和拍摄环境的氛围传达给观者。 对画面情绪和氛围的强化,乃至重新塑造,都是摄影后期处理的重中之重。
幽蓝的背景和长曝光带来的慢门效果,表现了小镇安静的氛围。而后期处理对街道灯光暖色的强化,则是想给观者带来一种家的温暖感。
3、完成度
完成度指的是一个作品的完善程度,其核心就在于细节。
完成度高的作品,一看就是经过了精心的前期规划和后期的精雕细琢,全图没有大的瑕疵,画面经过仔细刻画,影调、色彩整体统一。
要让作品完成度高,需要我们熟练掌握后面章节中讲到的各种后期处理工具和技术,同时也需要总结出自己的一套操作流程,用心地处理好作品的各个细节。
好照片的基础
4、内容
无论是人像、风光还是静物,对拍摄对象的深刻理解,需要的是真正的兴趣和热爱,以及长期的深入实践。
以风光摄影为例,可能准备计划期长达半年甚至数年。同一个景点,可能一年之中,水位、天相、花期等恰到好处的拍摄机会就只有几天,如果不懂就只能靠运气了。
季节、潮位、花期、星象、云雾、极光、火山活动等都需要了解。
普通游客、摄影师和当地人的照片、攻略、游记、路线都要细读、分析。
在平面地图和3D地形图上,反复模拟现场机位,甚至多次前往实地考察。
5、形式
一张照片从形式上分解,其实主要就是两个部分—构图和光影。
构图
构图的第一步是物体的取舍,哪些元素要摄入画面,哪些元素要移出构图,需要我们从物体之间的联系、与主题的呼应程度、整体空间立体感,以及视觉引导等角度去分析。
在解决了物体的取舍问题之后,才可以试验怎样摆放它们的构图最为平衡,同时又符合作品的主题和氛围。
光影
照片的灵魂—光影。摄影是光影的艺术,光影决定了一张照片的明暗和色彩。而一张照片的明暗和色彩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照片的情绪。
6、技术
技术是摄影师的基本功。
一张照片,过曝、欠曝、拍虚了、噪点过多都可能直接让大片变成废片。
我们观看一幅照片,如果发现水平线不平、畸变没有矫正、污点太多、锐化过度、合成突兀等瑕疵,也会质疑摄影师的基本功。
前期是谱曲,后期是演奏
前期是谱曲,是通过选址、构图、曝光创作出一个记录视角,定下整张照片的元素构成。谱曲是创作之基,前期是摄影之本,如果曲子谱得太烂,再厉害的演奏家也是“神仙难救”。 后期是演奏,是基于曲谱的艺术化表达。演奏当然是个性化的,不同的想法会让演奏的效果千差万别,但演奏又是基于谱曲的发挥,不能在演奏过程中把曲谱都给改了。
小尺度
适当的对比度、亮度和色彩调整,属于小尺度的处理,已经被“国家地理大赛”这样的自然类摄影比赛广泛接受。
中尺度
中尺度的后期处理,包括大幅度的调色与影调改变、杂物去除、接片、堆栈、曝光合成、景深合成等,也被越来越多的比赛所认可。
大尺度
而焦段合成、时间合成、适当的局部变形,甚至增加花鸟人物等元素的大尺度技术处理,在网络上日益流行。
数码合成
而完全改变现场环境的数码合成,例如移花接木、改天换地、人工造雪、大幅变形等的操作,则超出了风光摄影的范畴。但是有越来越多的比赛和网站,专门为此增加了创意作品的分类。
现代风光摄影六大合成技术
曝光合成
曝光合成主要应用于大光比的环境,克服相机宽容度的不足,弥补照片过曝或欠曝的遗憾。使用一组从暗到亮的包围曝光照片,即可记录下环境中的全部亮度信息,在后期处理中合成一张曝光均匀的照片。
通过对不同影调的正确曝光,合成一张细节完整的照片
接片合成
接片合成又称“全景合成”,主要用于拍摄宏大的风光场景。 接片拍摄前期时要保证每张照片有一定程度的重叠
单排接片
多排接片
景深合成
风光摄影中,我们经常需要同时拍入前景、中景和后景。当前景距离拍摄者较近时,无论是小光圈,还是超焦距都难以把前、中、后景都拍摄清晰,此时就需要用到景深合成技术。 对不同物体分别对焦,再进行合成
对前景远景分别对焦,再合成一张照片
堆栈合成
“堆栈”指的是把多张照片按照一定的算法堆叠在一起,从而起到降噪、去除杂物、模拟慢门,以及生成光轨的作用。 堆栈又分为平均值堆栈、中间值堆栈和最大值堆栈
多张照片进行堆栈,拍摄出星轨照片
焦段合成
我们在感受现场的时候,经常会觉得远山很震撼、天上的月亮很大,但当我们拍摄完照片时,却发现由于广角镜头近大远小的透视效果,远山显得很小,月亮更是变成了一个小点。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尝试焦段合成的后期处理方法。焦段合成又称“透视合成”,顾名思义就是用不同的焦段拍摄画面中的不同景物,再后期合成到一张照片中。
用不同焦段分别拍摄,改善透视关系,展现场景的恢弘
时间合成
当拍摄城市景象的时候经常会遇到一个问题:晚霞漫天的时候街道还没有亮灯,天空好看但城市很平淡。等到晚上灯光全部亮起来的时候,天空却已经变得漆黑一片、毫无细节。 “时间合成”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时间合成,即保证构图机位不动(相机一般放在三脚架上),在不同的时间拍摄多张照片,然后取不同时间的精华部分并合成到一起。因为构图一直没变,所以合成的时候也会比较容易。
前期拍摄
后期合成
局部处理是摄影后期的核心思想
再酷炫的技术,也不过是“雕虫小技”,背后的道理,才是根本! 局部处理是后期处理的核心,局部处理又分为了两步。第一步是把各个互相冲突的局部,用相似的影调、色彩或者清晰度,统一为整体;第二步是在各个局部中,进一步通过加深减淡、单独调色、锐化柔化等技术,强化甚至创造出细节纹理、立体感、层次感,让统一的照片中又充满迷人的局部变化。
局部处理是摄影后期处理的核心
选出照片特定部分
对这些部分施加某种效果
有时这两件事会用到截然不同的工具,例如用亮度蒙版选出照片的中间调,再用S形曲线强化对比度,这就达到了只增加照片中间调对比度的效果。 有时这两件事直接整合到了一个工具中,例如各种各样的锐化工具,其实内部也是分成两步完成的:①找出照片中的物体边缘;②强化这些边缘的反差。所以锐化工具中的各种设置无外乎也是影响着这两件事的:①哪些照片边缘会被锐化;②锐化的程度是多少。
局部处理——变化与统一
让照片的局部有变化
有变化的照片才好看,之所以黄昏拍出来的照片好看,是因为黄昏的光线使照片中每个细节都出现了明暗、冷暖、虚实、软硬等各种各样的变化对比,画面会显得更有趣
而后期处理,就需要强化照片中的各种变化,例如这张照片前景用了几十次径向滤镜和画笔工具,从而强化前景中光影色彩的变化。
让照片的整体更统一
统一的照片才耐看,我们常说摄影是一种减法,而减法的意义就在于统一。例如“城市黑金”风格,就是一种让照片统一的思路,原来城市灯光各种花花绿绿,全部统一成金色,原来照片暗部各种色彩也分别处理成灰黑色。
有统一基调,同时充满局部变化 统一但没变化的照片,平淡、不好看。 变化但不统一的照片,花哨、不耐看。
如何避免将风光拍成“糖水片”
不把风光照片拍成糖水片的关键在于:不要简单地随手记录,而是要用眼睛去观察和发现,用心灵去思考和表达,让照片成为劳动和思考的成果,让照片有个性,让照片会说话。
用眼睛去发现
去很少有人去的地方,发现独特的风景
在平凡的景色中,发现不平凡的视角和瞬间
用心灵去表达
世界上没有绝对还原真实的照片,因为从你开始构图的一瞬间,照片中的风景就成为了你的眼中、你的镜头中、你的心中独一无二的画面。
我们不只是用相机拍照。 我们带到摄影中去的,是所有我们读过的书、看过的电影、听过的音乐、爱过的人。
中心主题
主题
主题
主题
中心主题
主题
主题
主题
中心主题
主题
主题
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