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私域流量运营,促进用户增长(精华笔记)
私域流量最核心的逻辑就是“内容 运营 裂变”,这也是一切用户增长手段的精髓。(详细笔精华笔记见导图源文件,注释)
编辑于2022-11-23 07:21:55私域流量运营,促进用户增长
私域流量最核心的逻辑就是“内容+运营+裂变”,这也是一切用户增长手段的精髓。(详细笔精华笔记见导图源文件,注释)
什么是私域流量
私域流量的本质:是用户关系管理
因为“私域流量”是可控的,这意味我们和用户的关系可以是相对紧密的和相对疏离的,也就是说,这个关系可以分成不同的层次。
哪些是私域流量
最浅层:粉丝
最浅层次的“私域流量”是公众号、微博、今日头条等社交账号上的粉丝,这是最初级的“私域流量”,也是信任关系最浅的“私域流量”。
粉丝型“私域流量”,其接受的信息往往是单向的,靠运营者持续单向输出来维持留存,内容越符合粉丝口味,转化效果越好,这也是微信公众号(主要是订阅号)等的运营逻辑
中间层:社群
比粉丝更深一层的是社群,即同一个微信群、QQ群,彼此至少是群友关系,不一定是好友关系,但彼此是通过某种方式聚合在一起,并围绕某一同好相互交流。
社群型“私域流量”,其接受的信息是多向的,信任程度要高于粉丝,并且通过基于社群的持续运营比如
群活动、群讨论、群直播等,提升转化效果
次深层:好友
比社群还要更深的“私域流量”类型,是好友关系,主要是微信好友和QQ好友,因为这两个是目前中国最主要的即时通讯工具,几乎每个人的社交关系都沉淀在上面。
好友型“私域流量”,是目前讨论最多的“私域流量”类型,主要原因是它的信任程度最高,转化效果最好,毕竟好友间是可以直接且经常对话,容易相互信任,只要保证精细化运营,经常性推荐产品,就有很不错的变现。
最深层:CRM系统
“私域流量”层次的高低,是由信任关系决定的吗?
笔者最初的答案是肯定的,但随着实践越来越多,观察的对象越来越多,发现决定“私域流量”层次的并非是信任,而是对关系管理的强度,从这个角度上来说,CRM系统是最深层的“私域流量”。
官方网站、独立app、微信服务号、小程序、个人店铺、个人号及社群运营工具等,都有CRM系统记录着用户从浏览、注册、登录、预约、使用、付费等一系列行为数据,
并根据这些数据以及用户信息进行标签自动化管理,可以做到千人千面的个性化运营与营销,是这个流量焦虑的时代最好的转化利器
怎么玩私域流量
前面提到过,大多数人频繁提及“私域流量”,是为了解决获客、变现、增长等问题,而实现它的核心,是想办法利用起“私域流量”来达成这些目的,具体该怎么做?
找到适合“私域流量”的产品
确定沉淀“私域流量”的核心载体
落地的前提是确定“私域流量”的载体是什么,而对于真正想通过“私域流量”实现稳定获客的人来说,微信个人号与基于CRM系统的app、服务号、店铺等是唯二首选,至于原因已在第二部分有所阐述。 其实,CRM系统更多地被企业所应用,偏产品技术范畴,对于做运营人来说,微信个人号是接触最多的,也是更容易被玩转的。 笔者曾看到一位从事线下教育的运营者,以个人号作为“私域流量”的核心沉淀载体,为线下门店累计精准引流10万+,单天变现2万。 再比如知名营销大V“刀姐doris”,她也曾举过完美日记的例子,后者就运用“私域流量”玩法,打造微信个人号KOC(素人博主),在2018年的双11中脱颖而出,成为彩妆黑马。 更夸张的,是很多擅长玩流量的组织,如羊毛党、微商、灰黑产等,也开始研究“私域流量”,它们将个人号进行包装、利用,低级一点的操作是制造焦虑、“割韭菜”,高级一点则是养号、刷单、薅羊毛,进行灰黑产生意。 当然,这些是“私域流量”的错误玩法,不要使用。 其实,以上只是为了证明微信个人号做为“私域流量”阵地的作用,所以,只要基于微信个人号为核心设计运营策略,就能有效获客和变现。
设计“私域流量”具体的运营策略
“私域流量”的运营策略,具体来讲是根据某种模型明确每一环节大概的运营动作,而“私域流量”的运营环节,大概经历这样几个步骤:引流->裂变->转化->成交->复购。
引流环节
首先,设计引流产品制造某种不对称,引发需求,然后再筹备投向“公域流量池”进行采集,
其次,是打磨文案逻辑,包括视频脚本,比如通过抖音引流到个人号,就需要对短视频反复拍摄,不可能随便拍一下说一句“大家来加我”就over了。
裂变环节
最关键就两件事:
一个是梳理裂变路径
一个是邀请双方的激励方案设计,
前者的核心是形成闭环,避免流量链条断裂,最好由个人号做闭环的首尾端;
后者则注意激励是否有吸引力,以稀缺和超值为主要原则,避免影响 指数性增长效果。
转化环节
为保证最大化释放个人号好友的购买潜力,需要进行社群搭建,集中运营这些“私域流量”,
而在社群搭建完毕后,
需设计一系列以激活为目的的活动,比如直播、打卡、接龙、秒杀、发券等,引发高潮 ,为成交环节做铺垫。
成交及复购环节
激活后的”私域流量“在社群内会完成一部分转化,更多的需要以私聊、朋友圈剧本等形式实现成交和复购,
比如对所有好友进行标签化管理,通过交流精准定位需求,以及提供反馈、
答疑等个性化价值服务,建立信任, 创造变现的可能。
小结
私域流量运营的3个关键
树立人设
说实在的,人设这个概念我以前是没有的,开始对这个概念有感觉是自己副业写作的时候,公司开会的时候同事说我是运营圈的KOL,我说别开玩笑,但现在想想我还真是开始有些影响力了。 一个人一旦有影响力就会被关注的人贴标签,众多标签就会组合成一个虚拟的“人”,这个就是人设,别人提到某个标签就会想起你,但这个想到的并非只是你的名字,而是你带给别人的印象,比如公正、有趣、深度、实操,等等。 人设实际不是一个能登大雅之堂的词,另一个词反而会被反复提到,那就是IP,具体一点是个人IP。我在读《私域流量》这本书的时候,理解了其中一个观点:IP本身就是私域流量池,因为它自带流量。这一点和《流量池》里“品牌就是流量池”是一个道理。 品牌和IP所带来的流量,属于心流,即人心的流动,这是最真实的流量,但难以量化,不过一旦发现就会觉得很精准,粘性也很高,这应该是被认为属于私域流量的原因。 在我闭关期间,我的合伙人松月一直和野生社群里的小伙伴们打成一片,俘获很多死忠粉,因为她多才多艺,而且甚是努力,这样的真实人格很感染人,而且她每个月都会以个人名义发布年终总结,阅读量远超野生运营平时的推文,这就是个人IP的私域运营作用。 当然,无论是我还是松月,离打造真正的个人IP有很远的道路,但这证明私域流量运营并非简单的发发广告、做做产品,而是考虑调性、标签,人心之流才是最稳固的流量。
定位、调性、内容结构
品牌本身就是流量池、个人IP也是流量池
精细促活
精细化运营一直是私域运营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在很长的一段时间,我一直认为私域运营就是精细化运营,这个观点其实是很值得推敲的,因为精细化的前提就是流量可控,纯公域流量的运营多是粗糙的。 比如app的流量运营,这是完全把流量沉淀起来的私域形态,通过分析用户行为、把用户数据标签化,进行个性化推送和福利吸引从而达到留存和转化的目的,这里面就有精细化运营的过程,如何给用户贴标签,推送哪些内容,怎么引导领取福利,这些都是要逐步细化的(搭建数据智能引擎,逐步向智能商业演化)。 我长期从事腾讯系流量的运营,核心就是群聊,比如QQ群和微信群,从让用户进群到引发群成员回复再到群成员购买产品,这个路径要想达到符合预期的效果,精细化程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虽然我一直很明白这个问题,但直到最近才真切感受到究竟有多重要,主要有两点。 借鉴尚德的社群运营:群名称时时改变、内容不断调整、每次课后都有问答,不断去搜集用户信息和需求精准用户画像;
第一,私域流量的精细化要做到用户层面的精细化。
用户群体都有哪些? 这些群体都有什么样的流量特征? 能细分出哪些领域和需求? 这些问题是用户分层的主要依据,是制定针对性运营策略的前提。 而且,不同于app流量可以通过大数据标签进行分层分类分群,社群流量往往需要利用人力进行鉴别,如果有自己的产品系统就要引导用户注册并与微信绑定才可以。 只要将用户层面做到足够精细化,产品变现效果就会有很大的提升。
第二,私域流量的精细化要做到运营细节的精细化。
比如,越短越清晰的用户路径能够带来非常惊艳的用户体验,这对运营效果会产生直接作用。 我经常拿这个例子说明问题:某头部教育公司做解锁裂变活动,为了提升公众号关注率,它将付费后关注的流程拆解为三步,用户几乎无脑照做,关注率提升到95%。 再比如社群促活。 我最近要求小伙伴无论是打卡、直播、抽奖等任何激活动作,都可以拆解成很多小步骤,并且要逐步耐心引导群内用户按指示参与互动,活跃度就比单纯推送内容好了很多。 我现在无论是做任何目的的运营活动,精细化都是格外重视的问题,因为运营就是拼细节,越细越好,这会发现更多问题,从而快速迭代优化,让效果尽可能达成。
重视变现
私域流量运营的目的是什么?我的答案是变现和复购,即让用户持续的交钱,当然是通过我们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来实现,这是基于深度信任的成交模型。
可是,我看到很多人对于私域的理解还在于说“这个流量是我的”,而不是“这个流量让我赚钱更容易”。
要知道,私域之所以称为私域,是因为流量对你有较高的信任度,这个是可以帮你减少转化周期的,转化率也是会提高的,但我看到一些人对私域流量很“怜悯”,不敢轻易变现,根本原因还是认为这些流量不是“我的”。
比如很多人做群转化的动作是等服务全部结束了才开始,虽然出发点是希望给到完整的服务再去打动,但用户的决策往往是非理性,体验到一半就可能付费,等服务完再去转化,用户的热度已经下去,不再关注你,这时候流量已经就“不是你的”,私域不再是私域。
所以,变现要作为私域运营的核心目的,从加好友进社群的那一刻始,就要想尽办法转化对方,想尽办法转化所有掌握的私域流量,这个转化可以很轻,比如留线索
2个私域流量起盘方式
免费起盘
免费起盘是目前私域流量起盘的主要方式之一,即用免费产品作为诱饵,完成流量的冷启动,具体包括个人号起盘、公众号起盘、微信群起盘和小程序起盘。 先以个人号起盘为例,拆解详细流程。
个人号免费起盘流程
首先,需要在各大渠道寻找流量池,并输出内容、诱饵和个人微信,引导添加好友,而具体的渠道就非常多了,比如BAT系、头条系、电商平台、视频平台、资讯平台、问答平台、社区平台等。 对于个人号起盘来说,有一种流量寻找方式非常实用,那就是找微信群,可以直接在微信和搜狗搜索微信群,会看到很多进群的二维码,扫码进入即可。 其次,添加好友后,引导用户发布免费产品,并进行裂变,而裂变有两种路径: 强制分享:添加好友——提供海报和话术——要求分享并截图——回复截图——流量循环。 助力邀请:添加好友——回复邀请码或直接获得话术和海报——邀请规定数量好友添加——流量循环。 需要注意的是,强制分享不要仅强调在朋友圈,目前要多往微信群引导(下同),至于道理,你懂的,而为了谨慎起见,建议多采用第二种个人号裂变方式。 最后,通过裂变审核的用户,由个人号拉入微信群,完成初始流量起盘。 公众号起盘、微信群起盘、小程序起盘的底层逻辑与个人号起盘相同,区别在于流量转换阵地不同。 公众号起盘的大概流程:外部渠道以及在公众号发布免费产品并留下公众号入口——关注后获得强制分享海报或邀请好友的提示——分享成功或邀请一定数量好友成功——获得微信群入口——进群并运营。 微信群起盘的大概流程:在各渠道发布产品并留下微信群二维码——进群后获得强制分享海报或邀请好友的提示——分享成功并截图回复群内或直接邀请一定数量好友进群——审核通过——获得个人号二维码——添加后入群并运营。 小程序起盘的大概流程:在各渠道发布产品并留下小程序二维码——进入后获得邀请好友的提示——分享小程序或海报——成功邀请一定数量好友进入小程序——审核通过后回复关键词获得个人号/微信群二维码——入群并运营。
个人号裂变案例
案例:企鹅辅导,其利用「服务号+个人号」作为初始流量池,吸引添加个人号,同时以不同福利作为诱饵,用助力邀请的裂变方式完成起盘,并导入微信群运营。 案例:腾讯的芒种特训营采用的就是小程序起盘方式,在小程序进行课程的直播、回放、裂变邀请,并突出专门入口,引导用户进入微信群。
付费起盘
付费起盘是私域流量起盘的另一个主要方式。 从大的逻辑上说,可以看作对免费起盘的付费改造,但实际情况是,付费起盘的手段更丰富,效果更高,也更精准,所以,如果要做私域流量的初始积累,笔者推荐采用这一种。 这是因为,付费起盘采取的裂变方式,是以低价和奖金作为激励,这本身就是针对付费环节而设计的,而且付费相对于免费来说,本就有筛选用户的作用。 最核心的一点是,用户付费起盘的内容多是引流性质,定价区间在1-49元,常见的有1元、9元、19.9元和29.9元。
起盘路径
在各渠道发布产品并留下付费入口——付费并关注公众号——以拼团/解锁/分销/砍价等裂变方式分享海报和邀请好友——分享并邀请成功——添加个人号——入群并运营。
裂变方式
拼团
团长和团员以低于原价组团购买产品,一般用于高频或低客单价产品的大规模起量。 案例:某在线教育平台,利用10场线上直播,成功销售170000份19.9元的3人拼团课。
解锁
先低价购买产品的某一部分比如第一节课,邀请好友购买第一节后解锁剩余产品。 案例:某龙头教育机构,采用1元解锁第一节课的裂变模式,5天时间获取超10万的精准付费用户。
分销
用户生成邀请海报,好友通过邀请海报购买产品,自己赚取一定比例收益。 案例:新世相营销课、网易戏精课等设计二级以上的分销裂变,纷纷实现当日刷屏,但后均被封杀。
砍价
用户可自己砍一刀,然后发起砍价邀请好友帮砍,直到砍至目标价格比如1元,获取产品。 案例:某k12轻课模式产品,模仿拼多多的砍价玩法,发起“1元购数独课”活动,效果显著。
在线教育私域产品打造
私域流量积蓄起来后,就需要进行运营,而最能让用户有参与感和价值感的方式,就是提供内容,对于在线教育来说,具体的内容形式,有两种已经被验证是有效的,即直播和训练营。
直播
直播兼具服务和转化两种属性,其本质是凭借名师水平和刚需内容来打动用户,其中内容是绝对核心,而内容的打磨,必须明确两个问题:讲什么和怎么讲。 关于直播内容的选择,主要由所在领域决定,比如教育行业的直播就分升学类、学科类等,不同类型对老师的要求不一样,深度也不一样。 当然,更多时候直播的内容是由老师来决定的,甚至大纲都是老师来出,毕竟要体现专业性,比如某在线教育的直播课就是由专业老师来讲,而运营人员能做的就是把控和改善。
如何把控?
首先运营者要成为听众,从听众角度给老师提出问题和建议,这个过程至少一遍,多则三五遍。
其次是直播测试,全流程预演一遍,从直播前的预热,到直播中的产品转化和资料领取,再到直播后的答疑,排查一切可能出现的问题。
最后是ppt、直播设备等的细节检查,比如声音大小、画面情绪度、延迟、文字颜色、动画演示等。
如何改善?
内容框架:秉持“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基本逻辑,这样的好处是老师容易理清思路,听众容易听懂和理解。
产品转化:转化环节集中在“怎么办”的部分,这个时候一般开始和产品卖点进行挂钩,在设计上一定要避免生硬,以案例来说服用户。
产品推荐:经过主体内容后,就是正式的产品介绍部分,建议采用视频或实物展示,让用户可以初步感受产品,理解其特点和使用效果。
训练营
训练营是提升用户价值感的另一种方式, 其产品细节可根据上瘾模型即「触发-行动-多变的酬赏-投入」进行设计。
触发
分为外部触发和内部触发,外部触发即每天在社群的上课提醒和打卡提醒,如发布群公告、发红包等,内部触发则是课程内容及上课形态对学员的影响,这是触发能否有效的核心关键点。 课程内容应根据用户需求和权威体系进行打磨,上课形态应以沉浸感为原则,想办法提升注意力和互动性。
分为外部触发和内部触发,外部触发即每天在社群的上课提醒和打卡提醒,如发布群公告、发红包等,内部触发则是课程内容及上课形态对学员的影响,这是触发能否有效的核心关键点。
课程内容应根据用户需求和权威体系进行打磨,上课形态应以沉浸感为原则,想办法提升注意力和互动性。
行动
通过内外部触发后,用户会在“想检验学习成果”的动机下完成特定举动,即练习和打卡,不过,根据「行动=动机+能力+触发物」,想顺利完成练习和打卡,需要让这种行为简便易行,即练习和打卡的方式不需要花费学习成本。
针对这一点,需要从两方面来考虑,
一是练习和打卡的内容,最好选择耗费时间较少的内容,
二是打卡的具体方式,这可以选择用打卡类小程序解决。
多变的酬赏
在打卡环节,很多训练营选择让学员写文字或做导图,这明显不符合简便易行的原则,需要极高的酬赏做为驱动力,而这种驱动力设置得如果合理,对学员学习的投入会非常有效。 酬赏一般分为三种,简单列举每一种相应的策略: 社交酬赏:人天生渴望被认识,据此可设置提问交流环节,引导学员分享观点等来满足; 猎物酬赏:满足某种需求的物品就是猎物,如金钱、信息、资源等,相应的策略则有组队打卡分奖金、坚持打卡得稀有干货资料等; 自我酬赏:即对愉悦感的渴望,据此可在原课程基础上设计一个高难度挑战活动,用来激发学员参与热情,让他们感到学有所用。
投入
通过触发、行动、酬赏三个步骤,基本就能改变学员的行为,让学习变得持续,不过,使学员自发持续投入训练营的学习,显然更为重要。 据此可制定的策略,是将听课与打卡游戏化,根据PBL模型即点数、徽章、排行榜进行设计。 比如: 听课和打卡可获得积分,积分可用于兑换和打赏; 不同的学习天数对应不同的成就等级; 定期更新积分排行榜,奖励排名高的用户等。
微信个人号私域运营流程
账号搭建
微信个人号运营的第一步是打造一个可以高质量的账号,既不同于我们日常使用的私人号,也不像那些随处可见一眼就能认出的广告号。 这样的账号被“养”出来,需要做两件事情,即人设打造和朋友圈建设。
人设打造
所谓人设打造,就是把你的微信个人号塑造成一个容易辨认的账号,添加你的好友可以轻易看出你是做什么的,这样的话,当他有需求时就会想到你。 微信个人号能够体现人设的区域在于这样几个:昵称、签名、头像和主页背景墙,经常玩转个人号的人将它们称为“四件套”。 “四件套“一般是怎么设计的?核心原则是围绕统一人设定位进行内容填充,比如在线教育的微信个人号可以打造专家人设,比如升学专家、家庭教育顾问等,把个人号做成专业KOC,具体可以按如下设计: 昵称:机构名+某某老师/真实名字,比如“新东方小何老师“。 签名:精简履历,比如“专注物理教学10年,帮孩子规避学习难点“;或传递情怀,比如”让孩子爱上学习,才是最大的动力“。 头像:少用机构的logo,可以用象征企业的卡通动物形象,尽量用职业照或生活照。 主页背景墙:两种类型,一种是图片版个人介绍,突出专业履历,匹配企业调性;另一种是引导观看朋友圈内容的图片指引。
朋友圈建设
对于个人号来讲,朋友圈是其最大的价值,好的朋友圈内容会加速对方的信任,因为99%的人加好友后,第一个动作就是翻看朋友圈,这是了解对方的第一步,甚至可以直接判断对方是什么样的人,可见朋友圈建设的重要。 对于服务企业增长为目的的微信号,朋友圈多为企业相关的内容,这样的朋友圈是没有价值的,更多个人号的朋友圈,则是“货架广告”。 好的朋友圈,一定是可以帮助到对方的,对方有问题,翻看你的朋友圈就可以找到相关办法,不一定要完全解决,最起码能给予启示。 关于朋友圈的内容类型,推荐以下三种,可以进行合理规划和分配: 干货:所在领域相关的干货知识,可以是图片、文字、文章、小视频等任意形式; 鸡汤:带有正能量情绪引导的简短故事或金句,同时配上表情包、日签或海报; 测评:与所处领域搭边的实用性产品的测评推荐,可以是自家商品或别家品牌,比如教育领域可以推荐图书、钢笔、笔记本等学习用品。 这里强调一点,以上方法只是个人建议,并非绝对原则,因为微信是熟人社交,信任永远是第一位,越生活化的个人号越容易产生亲切感,越不容易发生好友的流失。
内容运营
微信个人号能对好友产生影响,除了一对一的沟通,更重要的就是提供给对方的内容是否有价值,比如朋友圈的分享,私聊资料等等。 尤其对于个人号的引流和留存来说,好的内容起到的作用几乎是决定性的,尤其是素人人设的个人号,没有权威背书,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提供有价值的、符合刚需的内容。 那要如何去找到并运营这样内容? 我们可以明确的是,内容不是凭空寻找,而要贴合目标用户的需求,这是在寻找内容前需要做的最重要的工作,关于具体的方法主要有三个,分别是用户调研、跟踪竞品和行业热点。 依据这些方法确定内容方向后,就可以按部就班地搜集内容资料。 找内容最重要的一个方式是全网搜索,基本逻辑是尽可能穷尽罗列出所有该领域内容的关键词,然后依次在百度、微信等平台搜索查找,优先选择免费下载,其次再付费下载。 当然,在搜索过程中会遇到很多让你输入个人信息的链接,对此一定要谨慎,另外,如果是需要添加微信号才能获取的内容,一般会要求先付费,如果能承受或觉得内容很值,可以选择。 除此之外,另一种寻找方式是入驻多个垂直论坛、小众公众号、付费社群、知识星球等,下载里面全部的内容,然后存储到自己的内容平台,比如百度网盘,或者直接下载到电脑。 当然,如果你觉得寻找很麻烦,想自己产出,也可以,前提是你有这个功底或者相应的内容团队,如果有条件和资源,优先推荐,因为这将成为你的核心壁垒。 我们找到内容后,要对内容进行分类整理,因为以后会频繁地查找,并且会持续地引入内容,凌乱的内容库非常不利于整体的运营效率和效果。 因为不同领域内容的分类标准是不一样的,所以难以给出搭建内容库的方法论,但基本原则无非有两条: (1)分类要细致明确,每一类以及每个子类的内容要建立单独的文件夹,独立存放,并且统一命名规则,方便搜索查找; (2)对使用的时间、用途、频次进行合理安排,最好设立排期制度,避免混用和乱用。 比如朋友圈的干货输出就要合理规划好每天发布什么,这些内容会形成一个排期表,能减少发布重复内容和劣质内容,大大降低不好的体验。
寻找种子用户
在“养”微信个人号的时候,会要求存一批好友,并且需要做一些互动,以降低后续大规模添加时的风险,当度过准备期后,就要寻找真正的种子用户,为持续的拉新和转化做用户资源储备。 实际上,任何渠道的流量都可以作为个人号的用户来源,不过笔者只整理微信群的寻找方式,因为微信群是最方便的加人渠道,相比从微信外部引流,更快速,更直接。
从公众号寻找
正常的公众号都会有进群的入口,要么在菜单栏,要么留个人号需要你去添加,然后拉你进群。
利用微信搜索或搜狗搜索寻找
在微信或搜狗直接搜索与“群”有关的关键词,或者与活动有关的关键词等,会发现很多文章里面带有进群二维码或个人号二维码,从里面筛选出有效的入口申请添加即可。
主动进入付费社群或知识星球
付费社群和免费社群相比,无论是用户质量还是活跃度,都要高出一大截,如果想要精准的种子用户,付费社群或知识星球是首选。
参加竞品的社群
任何企业只要做活动,就会建立活动群,比如任何知识付费和教育培训公司只要卖课程,就会建服务群,你要做的就是参加,无论是免费还是付费,只要确定里面有适合你的用户。 无论通过哪种渠道,只要进了群,就想尽办法添加好友,最好的方式有两个,一个是和群主打招呼主动帮你推荐,另一个是主动活跃,比如发红包、发资料、发观点等,被动添加。
精准销售
微信个人号运营的终极目的是大概率提升转化和复购,而销售是构成个人号私域运营体系的最关键一环,至于如何销售,笔者总结了两个策略。
分层转化
将所有好友进行标签化管理,根据渠道来源、沟通频次、是否进群、是否付费等多个维度进行分层,分为多个层次的用户,等级高的优先转化,等级低的引导进长期流量池培养。 实际上,具体转化方式需要根据好友的真实情况来设计,至于长期流量池完全可以由个人号代替,办法则是搭建矩阵号,即流量号、活动号和成交号,用户的精准度依次提高。
剧本发售
因为朋友圈的打开率是微信生态里最高的,发布朋友圈进行营销是很高效的方式,而基于此产生的营销方法叫做剧本发售,底层逻辑是根据用户心理提前设计营销环节,增进转化。 具体步骤如下: 产品预热:提前制造悬念,吊起用户胃口,倒计时海报和不明觉厉的文案是基本配置。 互动造势:发起抽奖、集赞等互动玩法,参与的前提是传播活动,目的是扩大声势。 欲望强化:在朋友圈发布以往用户好评截图或使用效果图示,制造信任,加强期待。 限量预售:限时间开启固定名额的产品预售入口,目的是刺激第一波意向用户转化。 权威推荐:展示购买产品的重量级客户,往往是某领域的意见领袖,目的还是加强转化。 价值赠与:正式发售前的开启社群促销,要求提前占位,活动时间一般为1-3天,模仿发布会模式。 引导购买:正式的发售环节,依旧使用限时、限量、从众等策略,同时还会匹配附赠、团报等新的优惠措施,保证最大化转化意向用户。 总之,通过分层转化和剧本营销,基本可以覆盖绝大多数的精准意向用户,转化之后再以超预期服务实现持续的复购即可,剩下的只能依靠长期培养和择机转化。
尚德1元四次体验课
在,公域平台投放定向广告学习四次课
加老师微信
拉入社群
入群介绍、班会课
活动流程
【理论】如何从0到1 搭建分销体系
微商、宝妈、分销体系;
1. 分销概述
概念
在西方经济学中,分销的含义是建立销售渠道的意思,即产品通过一定渠道销售给消费者。随着互联网的出现,不断演变,现在我们所说的分销,大多指的是线上线下结合的分销平台。分销就是将原本平台的推广费用(广告、营运等)拿出一部分给到分销商,让他们帮平台去推广售卖的方式。 换句话说,分销的玩法在于,分销商直接或间接的给平台带来持续价值。通过分享+信任经济模式,结合拉新、卖货的方式,达到平台与分销商共赢的局面。
分销系统模型
几个常见名词
分销商:能够帮助推动产品销售的客户 消费者:购买并最终使用产品的人 直 推:由分销商直接推广的下线为一级分销商 间 推:由分销商底下的一级分销商推广的下线为二级分销商 分润/佣金:通过拉新及下级分销商的消费,带来的一定比例的抽成。
分销背后的心理学考究
人际联结
通过自身在平台研究,发现平台商品的优势,同时可通过自身人脉获取一定的奖励回报。 在看似“双赢”的情况下,自然而然“想把好物分享给朋友”,加深人际联结的同时,提升与其朋友圈子的关系。
熟人社交
信任是一种关系行为,是一种交易基础。 对于一个新平台,用户的心理往往是: “我只有信任你,我才会购买你的东西”。 而如果是熟人介绍的平台,往往心理变化是这样子的:“厦门吴彦祖阿境介绍的这个商品还不错,虽然不了解这个平台,但是蛮试试。” 因为人的行为判断和安全感都来自于熟悉,用户自己感觉到的才是价值,让用户产生熟悉又安全的感觉,是信任营销的最大的解决办法。
认知偏差
普通的分销商不会意识到自己本身的关系链,朋友圈实际上是金钱的准换,朋友成为你的下级之后,他的购买,实际上也是分销体系当中价值体现的一部分。 平台通过相应奖励,促使分销商主动邀请好友,其实在帮自己省去一笔广告费,这也是企业用户裂变的核心一环,即充分利用社交关系链,强调分享,以最低预算最大程度促使用户主动分享裂变。 总的来说,用户自传播的行为实际上有部分原因是由于用户认知偏差的心理原因。
需求满足
需求满足可通过马斯洛需求理论来分析,其实际上是满足用户不同层次的需求。 从物质需求来分析,对于分享者(分销商)来说,他的需求是“获取丰厚的回报”;对于被分享者来说,他的需求是“获得省心好用的商品”。 从情感需求及社交需求来分析,分享者想要将好的平台分享给周边的人,通过自身资源能够帮助到朋友,极大地加强了自身的成就感;被分享者或因为社交关系、或因为实际需求等因素,在质量有保障的前提下,也会因为满足了自身的需求被满足了而对分享者抱有感恩的心理。
心理预期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当你希望得到这件商品可距离目标太远,就不愿付出过多的努力去实现。这个通常设定在分销商的晋级机制,一般呈阶梯状,前期的升级条件较为简单,后续逐渐加大升级条件。当用户发觉前期门槛较容易满足时,是在自身的期望预期内,那么便会付诸行动。当其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晋级门槛提高,但自身在该平台的沉没成本已经过多,那么这个时候很多分销商往往还是会坚持继续往更高的目标努力。
2. 分销体系分析
分销体系根源
快速触达用户,吸引精准群体
产品在实际推广的过程中,通过广告投放的方式,给用户以搭建品牌化的心理认知,通过渠道推广、线下推广等方式,吸引用户,后续再针对性进行留存。 而分销一般以各类邀请奖励、分佣奖励来吸引分销商去不断拓客,通过分销体系中的“扫码”及“购买”便能够成为下线,简单便捷,快速有效。
利用熟人社交,减少流量开销
一款产品诞生之后,传统的营销方式是通过广告投放、各类营销活动、线下推广、渠道推广等方式来进行软件产品的推广,而随着互联网流量红利的过去,获客难,流量贵成了众多产品推广的痛点。 而分销体系是基于平台各大分销商自身的流量,在体系比例设置得当的前提下,达到用户形成自增长的闭环的目的,能够减少获客成本,同时由于分销商自身的流量部分来源于熟人(亲戚、朋友等),获取精准客源的概率大。
通过社交裂变,盘转自身现金流
现金流的问题一直都是一个企业生存的决定性问题。 分销体系通过其“邀请好友→奖励→再邀请→再奖励”的循环,不断获客。新用户通过“下级购买→上级获取佣金→下级再购买→上级再获取佣金”的循环,在用户量达到一定规模的前提下,通过马太效应可以大概预测到,平台的收益会逐步呈指数增长。 通过分销商的门槛资金(付费、购买成为分销商等方式)及分销下线的消费两种方式来进行直接获或间接获利,壮大现金流。 但也要注意,产品规划者切勿跨越法律底线,一切分销规则的指定要在法律的要求及管控范围之内。
什么样的平台适合做分销 (分销的前提)
高质量的保障
不论是在电商平台,还是K12教育课程等,质量都是占据较大比重的问题。在电商平台有一句话“起势靠流量,成败供应链”,在高质量 的前提下,才能够促使用户自传播。 否则即使吸引了一大波用户进入平台后,体验到了与先前宣传的内容不符,没能达到心理预期,那么也会断然离场,反而容易给品牌造成负面影响。
完善的运营体系规划 和可持续的分佣模式
还是那句话,“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平台前期通过各类奖金,将普通用户转化为分销商,那么,从何而来,便因何而留。 习惯了高额的让利返佣,当平台一旦丧失了持续分佣的能力,那么分销商便也会一呼而散。 所以,在考虑做分销体系之前,先考虑,自身的商品是否有足够多的利润可供给用户,企业是否能够承受得住如此的高额返佣。 若承受不住,那么换种实现方式又如何呢? 这些都是在搭建分销体系之前PM(产品市场)所应该考虑的,不为了做而做。
找准分销商的目标群体
个人方面
宝妈:空闲时间较多,因情况影响,短期内无法工作,又有赚钱的欲望。 微商:对传统分销体系已有一定的认知,学习成本低,手上资源多,赚钱欲望极强。 代购:擅长推销,手上资源多,赚钱欲望同微商。
宝妈
微商
代购
团体方面
自有品牌的分销团队:本身有一定的积累,是微商的团体版,可快速复制裂变,通常品牌数量较为单一,可根据情况与之谈合作。 大型贸易商:其特点是销路广,有自身的固有销售渠道,可迅速地利用自身优势,将货物卖出从而得到平台分佣抽成。产品设计者在针对此类小B需做一定的制约,例如进货量上限要求等。
分销团队
大型贸易
3. 分销的本质及关键
本质
关键
获取新用户,壮大自身分销团队
壮大自身分销团队即引导新用户到平台,阿境说直白一点为“拉人头”,也就是“拉新”。通过拉新,分销商可获得庞大的分销团队,所有的下线都是其潜在的消费者。 对于拉新的功能,一般两种处理方式: 第一种:拉新可获得单独的用户奖励费用,优点是能够使得用户积极地为平台拉取新用户,缺点则是容易陷入无限的“拉头”的循环当中,也容易滋生羊毛党。 第二种:拉新不获得费用,可成为该分销商的下线,下线在平台中消费,分销商根据其等级的不同获得一定比例的佣金。 上述两种处理方式并非固定,可根据平台的业务情况来规划调整。(规则是死的,方法是活的)
维系团队,促进平台分销介质的消费
分销商通过获取一定的下线团队之后,若下线团队的用户没有相应的消费额,那么,分销商也无法从其团队成员身上获得佣金,那么方法只有不断地去促使用户在平台消费,上级才可获得平台分佣。 对于平台来说,要让用户逐渐搭建自身的分销团队,直接在平台搭建一个群组形式不大合适,往往是在平台中提供一个入口,将用户引导到其他社交平台上,由分销商自行来进行用户引导。
4. 从0到1搭建一个分销平台
分销门槛
分销商门槛的设计核心在于,过滤掉部分不参与分销的用户,让用户有“角色感知”,通过一定门槛获得的东西会更加容易珍惜。 成为分销商分为无门槛及有门槛两种,通常设计会有如下三种:免费加入、付费购买、流量型门槛。
免费加入/申请表单
这种方式等同于无门槛成为分销商,用户仅需填写信息,后台审核通过之后便可成为分销商。门槛低吸引了更多的用户成为分销商,但带来的也是更多“划水摸鱼”的分销商。 同时无门槛的分销体系也容易破坏市场规则,不建议采用该方式。
付费购买
通过支付一定金额成为分销商,等同于用户与平台做一场博弈,“花小钱赚大钱”是平台给用户带来的心理暗示,通过购买“门票”,来获取赚佣金的机会。 但由于该方式过于露骨,有“拉人头”及养资金池的嫌疑,某集最早也是通过这个方式来进行社交电商的起步,最终也被处罚,所以通过付费成为分销商的方式已经开始慢慢被摒弃。
购买(次数、金额、指定商品)
通过支付一定金额购买指定商品,来成为分销商。用户既得到了“等值”的商品(等值为什么加引号,看到文末各位朋友就知道了),又可获得分销商的权限,对于用户来说,比直接付费来得划算。 通常平台在这部分设置的商品会较为丰富,品类齐全,那么用户在选择商品的时候,营造一种“购买必需品”的错觉,同时又能“免费”成为分销商,一举两得,也增强了用户成为分销商的转化。 理解了购买指定商品成为分销商之后的逻辑,也可引申为满足一定购买次数or满足一定购买金额成为分销商等多种玩法,具体实施就需要PM根据自身平台的业务需求来进行不同类型的规划。 但其实就方式来说,通常有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阿境先卖个关子,文末会专门提到。
流量型门槛
部分平台需要的是自带一定流量的分销商,那么就需要有一定流量的用户来成为分销量,过滤掉部分“摸鱼”的分销商,那么在申请的时候会要求用户上传自身能够证明流量的证据,例如微信好友截图,微信社群截图等,后台运营人员核实之后再予通过。
分销商级别
分销商等级按照维持方式来分,可分为两类,降级、不降级。 ①降级 降级指的是用户在时间周期内达不到平台所设定的级别要求,则分销等级下降。通过一定的保级措施,激励用户持续地为平台输出价值。 保级措施建议:达到一定金额、达到一定订单,达到一定的团队下线..... 设计的核心原理是:能够给平台带来价值的用户行为(销售能力、拉新能力) ②不降级 不降级指的是不论用户在平台的后续活跃度,不降低用户分销等级。 能够降低用户的心理压力,但后续无法完全保证分销商的质量,需后续激活分销商。
分销商级别机制
同会员体系一样,分销体系也需要在体系当中设定合理的晋升机制,循序渐进地加强分销商在分销体系的作用。 其核心是增加分销商的沉没成本,加强分销员的自我驱动力。当其在平台当中投入的成本越高,那么对于平台的粘性及信任度也会成正比提高。 而上述提到的加强自我驱动力,在于成为更高的分销员,那么就能获得更多的分销佣金or奖励,晋级机制本质就是一种激励机制。 那么,如何设计呢?阿境来分析一下 对于分销商来说,最主要的需求就是通过自身的人脉及关系,吸引更多的团队下线,从而通过下线的消费来获取相应的佣金。 在这需求当中,出现了人和钱两种元素。 可以得出,对于晋级机制的相关设计,一般有如下几种 ①达到一定消费金额 ②达到一定团队人数 ③达到一定团队人数且团队人数中需要有X位高级分销商 ④达到一定消费金额&一定团队人数 ⑤...... 而晋级后的等级权益,也应该直接明了一些,一般是设定越高等级的佣金比例越高。(用户不喜欢套路),也有减免邮费,优先囤货等,本质都是为用户赚钱or省钱。 规划小技巧:在晋级机制的数量上(下线人数、消费金额)的设定,可规划成阶梯式的增长,利用用户博弈心理,促进前期初级分销商的兴致。
分销媒介(商品、课程……)的设置
提一下,在这里,分销媒介指的是在平台中具有价值的核心物品,例如电商中的商品,在线教育当中的课程等。 通常在设定分销比例的时候,有几个因素:默认所有产品的佣金、单独产品的佣金,不同分销商等级所享有的不同佣金比例。 遵循如下的优先级即可:单产品佣金比例>等级佣金比例 > 默认佣金比例。 在设定分销产品的时候,由于其传播性的限定,所以需要选择复购率较高、质量较好的产品,才能够让分销商有“谈资”去分享。
分销订单&分销业绩
分销订单及分销业绩的设计,源于“及时反馈”的用户心理,有付出那么需要有直观的数据反馈。目的明确:让用户直观明了地随时查看自身订单及所获佣金。 注意点:现在的人太急躁,付出后就需要得到反馈,那么就需要考虑“即将到账的收益”这个功能。
奖励机制
“无利不起早”,相信没有一个分销商是甘愿为平台做免费广告的。 促使分销商持续卖货持续拉新的动力,归根到底就是物质(阿境说得露骨直白了一点,但事实就是这样子) 还看不懂?那么,简单来说,拉新→奖励钱;下级消费→奖励钱; 阿境也整理了三类的奖励机制,分别是分销订单奖励、物质奖励、精神奖励。
分销订单
分销订单包含了两种,拉新的奖励及下级消费的订单奖励。 及时分润,及时结账是规划该分销订单的核心,分销商需要得到及时的反馈,才能够更好地去拉新及卖货。(对应分销体系中分销订单统计的功能) 对分销商来说,所有的努力都来源于对平台的信任度,一旦信任度出现问题,那么容易流失该分销商。
物质奖励
物质奖励来源于差异化的规划,根据二八定律,20%的分销商往往做了80%的业绩,那么针对于这部分分销商,当达到一定的交易额/拉新量,需要有类似月度/季度/年度奖励来不断促使其持续为平台付出精力。 因为分销的核心在于“可持续”(划重点,要考的!)
精神奖励
物质要满足,精神上也不能落下。 前提是在物质被满足的前提下,精神满足作为物质奖励的一个额外补贴,满足少部分人对于精神上的需求,可在平台的展现当中,规划设计相应功能,例如分销商特有的权限、标志、荣誉等等。
分销的推广
分销的推广指的两个含义:平台招募分销商,分销商招募下线。 平台招募分销商 平台招募分销商一般有两大做法:通过在平台流量入口植入分销介绍;在分销中心引入分销介绍。 分销商招募下线 分销商招募下线一般也有两种做法:分销海报及分享产品。通过平台提供的专属分销商海报,成为下线;也可通过平台提供的产品海报,让被分享者“无感”成为分销者的下线。
平台招募分销商
分销商招募线下
分销培训体系(社群功能等)
分销商的培训体系包含一连串的功能,这边阿境简单列举几个,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分销商通常分为两类,小白分销商及有经验的分销商(听到这里朋友们估计会想,这我也知道,阿境你成天啰嗦?别急,听阿境娓娓道来) 按照惯例,先分析一下。 小白分销商的用户特征:无资源,无专业团队,部分对互联网营销有些许了解,有一颗想要赚钱的心。 有经验的分销商的用户特征:手上有资源,部分可能拥有专业团队,对互联网营销极其了解,有一颗强烈的赚钱的心。 那么,根据二八定律,往往80%的用户为小白分销商居多,那么,在“误打误撞”成为分销商之后,平台就需要为分销体系“赋能”,以此来留住分销商。 对营销不了解,那么便没有专门的文案图片来宣传,平台往往需要在相应的分销物品提供素材,供分销商来“转发”“分享”。 手上无资源,那么需要学习如何运营、如何获取资源,如何卖货,平台需要提供相应的培训机制,不论是线上培训还是线下培训,均可,并不局限于方式。 无专业团队,那么需要将这些分销商聚集在一起,组成专属于平台的团队,以团队的形态进行培(xi)训(nao),达到一定金额还有奖励等等,给分销商营造平台归属感。 什么?上面阿境说得太啰嗦?一句话:建群培训供资源,分销体系不可少。
5. 分销体系规划实例
清楚了上述阿境的简述及分析,那么到了这一步,仅仅只是将想法及逻辑展示到页面上来,而市面上分销系统的方式多种多样且玩法各异,该原型及流程并不能代替分销流程,仅作为给产品朋友规划的借鉴。
分销原型
分销流程
6. 一般人不说的分销潜规则
最多三级分销
在目前现有的法律规定里,并没有对分销的行为做出明确的规定,一般我们将是否违法判定为“三级分销内”。在三级分销当中,还不够,更需要产品自身有实物支撑或者有实体服务,才不会陷入“拉人头”,“玩转资金盘”的的违法行为当中。
分销奖励阶梯化
在规划分销晋级机制、分销奖励机制的时候,产品人可以关注下“心理预估值”的心理活动。 举个例子,拿分销晋级机制来说,当用户发觉前期门槛较容易满足时,是在自身的期望预期内,那么便会付诸行动。 当其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晋级门槛提高,但自身在该平台的沉没成本过多,那么这个时候很多分销商往往还是会坚持继续往更高的目标努力。 阶梯化有助于前期用户的成本投入及逐步引导后续用户的追加投入。
分销产品镀金化
在成为分销商的途径当中,有一种为“通过购买相应的分销商品,成为分销商”。 往往这些产品的特点有二: 其一,成本低(至于低到什么程度,这个看平台的良心了),一个枕头标注着¥399,实际成本可能就大几十就能拿下。 其二,非知名品牌,原因在于知名品牌的市场价一般是固定的,平台通常不会将真实成本暴露于众。 有朋友可能就又会说:”阿境你又在瞎扯了,成本这么低,标价那么高,哪有人会买?” 别急。 这就是各分销平台的精明之处,往往会将产品上架某宝、某东等大的电商平台,以差不多的价格标注,然后找人刷刷单,评评论,为的就是“制造市场价”。 这个时候就算用户去某宝上找,那么得到的也是该商品错误的市场价。 那么这个时候,用户往往会为自己的“精明”洋洋得意:花钱买了会员还能附赠个分销商的功能,划算!平台万岁! “呵,太天真了宝贝。” “镀金化”的规划思维不仅仅是适用于分销,在各类会员体系,积分体系当中也能够运用得到。
7. 结论
分销没有那么的令人生畏,也没有那么的神秘莫测。 在法律范围的掌控之下,合理运用好分销系统,也能够为自身平台带来可观的营业额。 分销不仅仅是适用于电商行业(虽然运用得较多),在K12教育、健身、医疗等行业也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 充分理解分销的本质、关键、以及背后所蕴含的用户心理学,才能够灵活玩转分销体系。 其规划并非一成不变的,由于政策的压力,市场的变动,用户的选择等等外在因素,产品人往往要根据情况不断调整自身的分销体系,同时又要防止“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情况发生,就需要在设计之前缜密考虑。
全景图
【实践】分销裂变模式介绍
第一步:鱼饵设计 第二步:鱼塘合作 第三步:社群引流 第四步:会员锁客 引流=免费模式+多重利益前置操控流量渠道 用免费模式引流最核心的关键就是你要设计一个攻城略地,烧杀抢掠的引流诱饵。 免费模式引流的核心关键是——引流诱饵的设计, 操控渠道的核心关键是——多重利益前置, 异业合作方式也非常简单:帮助你维护你店里的老客户,提升您的营业额,您看你是否愿意? 有了微信群后在群里定期发红包和随机礼品奖励,让家长参与并关注群动态; 他一定会添加你的微信,一定会预约的,只要添加客服预约了,我们就相当于增加了一个与客户无阻碍沟通的通道。 我们的鱼饵设计完毕以后,怎么传播出去呢?这张卡绝对不能乱发,不能跑到大街上去发。 别人为什么相信你呢,你免费送的东西呀,没有好事,有陷阱,有套路。那么儿童家长最集中的地方在哪里呢? 我觉得最集中的地方莫过于幼儿园和幼儿园孩子家长群 免单特权卡福利+引流一个奖励 2 元+游乐场消费分成 给幼儿园三重利益,第一重利益就是这个免单特权卡免费送给你们幼儿园,你们幼儿园可以把这个免费特权卡送给你们的家长。 第二重利益就是每当有一个孩子家长通过这个免单特权卡加我们的微信,那么我们会自动奖励你2块钱 第三重利益就是孩子的家长如果来到我们游乐场产生了后续的消费,永远跟你有关系,永远给你分成 如果还是不和我们合作,那么我们就交纳2000块钱的押金,直到你给我引流后赚到2000块钱,你再退给我。 这个引流诱饵就是可以免费指定项目畅玩六次,为什么要设计这么多次呢? 其实很重要一个原因就是培养他的消费路径依赖, 你作为一个商家,客户跟你从陌生到认识,到成交,到成为会员,到成为你的代理,它是一个逐渐递进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它是以时间线为基础进行的,就是你必须拉长时间线,他能帮助客户完成大脑的认知构建,认知铺垫。只有铺垫到位了,对你的认知构建完成了,他才会认可你、信任你,为你买单,成为你的会员。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营销的本质就是在经营客户的大脑认知,客户对你的认知是很容易被改变的 你可以通过场景、流程、触点等各种各样的方式去改变他对你的认知,所以儿童乐园通过鱼塘对接8天1300多人添加微信。 什么是社群众筹联盟呢? 幼儿园私域流量池建设;
第一节:分销裂变模式介绍及9大行业案例解析
传播要点:让用户分享率从5%到60%的两大秘诀
私域流量:不用再次付费,可以再任意时间,任意频次触达到用户的渠道,比如:微信群、个人微信号、订阅号; 裂变:老带新,持续扩大私域流量(把广告费给用户); 社群:一对多,批量成交的武器;
1、分销裂变路径
2、分销核心要点
引流产品方案与激励机制,两者相互支撑,良性循环;
戳中用户需求的:产品方案;
快速引流产品方案设计:模仿爆款+微创新
激励用户分享的:分销机制;
多触点、强引导:支付页面引导分销、同时建立社群引导用户分享,进群即时引导分享返现、群内志愿者引导
及时反馈:分销佣金立即到账微信零钱,及时反馈刺激持续分享
活动策划:组队PK统一发车刷屏,KOL信任效应激励用户参与、PK排行榜刺激用户攀比心理
场景应用:解析9大分销裂变案例
APP的拉新推广让成本从5元到200元;
喜马拉雅APP拉新案例
2级分销推广付费课程
推广线下引流活动
推广付费社群或小程序
推广线下门店活动
推广引流课程
分销裂变的方式,9.9推引流课99%返现,然后群内听课,再成交799训练营课程;
寻找精准宝妈用户
方法复用:分销裂变获客成交模型
一、获取用户: 1、目标用户是谁? 2、目标用户聚集在哪儿? 3、用户怎样才能被吸引(文案、海报) 二、用户转化: 1、提供高价值产品; 2、促进行动方案(落地页打造、定价方案) 3、行动门槛流程便捷(流程设计,使用工具) 三、用户推荐: 1、用户为什么要推荐(利益诱惑、提供谈资、表达想法、帮助别人、塑造形象) 2、我能给用户提供什么额外的好处(精神奖励、物质奖励) 3、如何提高推荐率(信任建设、及时反馈、从众效应) 四、用户留存: 1、为用户持续提供价值和服务(售后服务,超出预期的惊喜) 2、高效触达和链接(公众号、个人号、微信群)
2、1个推广群勾搭的例子+8大步骤, 告诉你如何从0开始策划一场分销裂变活动
产品核心功能是什么?解决了什么问题?
第一波冷启动:找到1000个群主用户去验证
如何获得群主用户?
主动加粉
被动吸粉
如何找到用户需求、解决痛点
粉丝留言、知乎百度知道; 社群交流,朋友圈; 用户投诉;
八大步骤
第四步,确定裂变机制和路径
第五步,裂变宣传素材打造
第二步,设计引流产品方案
适合做裂变的产品类型
线上课程
线下沙龙
付费社群
原创资料包
爆款单品
盘点、罗列可用资源(大V、内容、渠道、赚品、预算)
塑造产品价值
第六步,组建分销团队,和启动流量
找有影响力的KOL资源共享。
第七步,测试调优+上线推广
第八步,运营变现
3、如何设计一个高价值、引爆裂变活动诱饵
通过引流品锁住用户,通过课程建立老师的权威性,通过互动建立信赖感,最后推销利润品;
如何设计引流品和利润品的推出节奏
活动引流诱饵设计的三个关键和两大分类
三大关键要素: 1、要与你自身的业务有相关性; 2、高价值的礼品; 3、低成本(知识付费产品);
3大实际案例应用解析
母婴店设计引流品
火锅店引流品设计
如何打造超高价值产品,引发用户争相下单并自传播
4、如何定价设计分销规则,让渠道为之疯狂?
定价原则
1、不能破坏原本的价格体系; 2、不能让后面买单的人比前面的人更便宜 3、产品超值但不廉价,不LOW;
定价常用四大技巧
分销规则如何设定
5、如何打造刷爆朋友圈的裂变海报和转化率高的落地页?
6、朋友圈分享文案这样写,客户看了就下单
7、启动量低怎么办?这几招帮你快速招募大量微信分销合作伙伴
8、分销风险控制和社群运营避坑指南
八位老师案例分享
读书会,病毒式营销案例
项目裂变全流程
项目背景和需求确定
选题的方法和决策流程
项目些话和执行
5个裂变活动中的坑和处理办法
7个可复用的裂变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