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产品经理必懂的技术那点事儿(读书笔记)
围绕产品经理需要了解的互联网基础技术知识展开,涉及客户端、服务器端、数据库及一些数据处理知识。同时,还就产品经理需具备的一些软实力,例如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了详细介绍。
编辑于2022-11-25 11:59:35产品经理必懂的技术那点事儿(读书笔记)
1.产品思维与技术思维
1.1 产品经理为什么要懂技术?
便于与工程师的配合和沟通
知晓基本原理,评估设想实现的可能性
1.2 技术思维:工程思维
理性的逻辑思维,从实现的难易程度和系统的角度定义和设计产品
1.3 入门产品思维:功能思维
重点考虑功能体验的各种可能性
1.4 高阶产品思维:产品思维
结合工程思维、功能思维及商业思维的综合思维模式,包括对商业目标的理解、对目标用户及用户使用场景的理解
2.互联网技术与产品
2.1 互联网技术发展史
基础技术发展期→PC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人工智能时代?
2.2 互联网产品发展史
本地存储→云服务
单一应用场景→丰富应用场景
2.3 互联网开源社区和技术
何为开源?
开放源代码,开源技术可以被任何人、任何组织以无偿的方式直接使用
服务器操作系统-Linux
操作系统提供人与计算机交互的界面,比如微软推出的Windows和苹果推出的OS X
网上支付基础保障协议-OpenSSL
OpenSSL全称Open Secure Sockets Layer,是一个开源且强大的安全套接字层密码库,应用于我们习以为常的在线支付、网银、电商网站及门户网站和电子邮件等
数据库标杆-MySQL
MySQL是一个开源数据库管理系统,属于关系型数据库,使基于任何技术语言开发的系统都可以使用MySQL作为数据库
服务端容器-Apache
Apache是一组服务,是我们日常使用的Web网站的容器,各种网站都运行在Apache提供的环境中
软件开发工具-Eclipse
Eclipse不仅仅是Java开发工具,还可以进行C、C++和PHP语言的软件开发
AR与VR
AR和VR的区别在于,前者是将真实世界和虚拟物体叠加在一起,通过取景介质体验和互动,是对现实的增强体验。VR是完全虚构出来的场景,与现实世界没有关联。VR是把人带入虚拟世界,AR是把虚拟物体带入真实世界。
2.4 互联网产品技术架构
前端
用户使用的客户端,包括最初使用个人电脑通过浏览器进行网页浏览,现在通过智能手机使用App进行一系列的操作
服务端
包括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应用服务器用来部署服务端程序,处理前端请求并进行服务响应,数据库用来存储数据,服务器通过专门与数据库进行交互的程序对数据库进行读写操作
2.5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特点
移动性、随时性、永远在线
2.6下一代互联网产品
人工智能&VR?
2.7 下一代互联网产品经理
“全栈产品经理”
3.产品经理学编程
3.1 产品经理为什么要学编程
为什么
并非学习如何写代码,而是了解基本原理
听懂工程师说的话
什么是编程语言
程序设计人员与计算机进行交互的指令集
3.2 主流编程语言介绍
C语言
运行于个人计算机、大型和超大型计算机、路由器及可编程的集成电路里。 C语言的出现开启了现代编程语言发展的序幕,后来的C++、Java等编程语言都是基于C语言发展而来的
Java语言
Java语言也是如今主流编程语言之一,以其跨平台、通用性和安全性的特点被广泛使用
PHP
PHP是一种开源脚本语言,脚本语言通常以文本形式被保存,只有在调用时进行解释和编译,主要运用于Web开发领域。
3.3 编程语言中的数据类型
何为“数据类型”
用来在计算机世界中区分和表达数据载体的规则,是一种对数据内容的约束,每一种数据都有一种且唯一一种数据类型
表示整数的“整型”
所有的不带小数点的数字都属于整型,在编程语言中,用关键字int来表示整型
表示文本的“字符型”
字符型是一种文本类型,字符型的内容没有规则限制,可以是任意内容。在不同的编程语言中,表示字符型的关键字略有不同。
表示小数的“浮点型”
浮点型也是一种数字类型,与整数型相比,浮点型的数据都是带小数点的数据。在编程语言中,一般使用float或者double标记浮点型数据
表示是非判断的“布尔型”
布尔型的数据只有两种值,即“true”和“false”。布尔型变量的赋值只能是“true”或者“false”,一般用来做标记位使用,反映现实世界里的真假判断。一般用关键字“boolean”或者“bool”表示和声明布尔型数据
数据类型间的转换
对应工具转换
数据拼接
在编程语言中,数据拼接一般是字符型数据间的拼接,拼接后的字符型数据统称为字符串,字符串的内容可以表达任何内容
3.4 编程语言中的逻辑结构
条件判断“if else”
完成“如果满足条件A,则执行B1;如果不满足条件A,则执行B2”的逻辑
条件选择“switch case”
根据条件值选择对应的执行方式
循环操作“while/do while”
让一个事件在某一条件下重复发生,在循环停止前持续让这个事件发生一段时间
3.5 数据的组织方式:数据结构
何为“数据结构”
计算机存储和组织数据的一种方式,是按一定规则进行组织的数据的集合
数组:同一数据类型的集合
数组同样有数据类型,而且一个数组内只能同时存在一种数据类型
栈:汉诺塔结构
栈又可以叫作堆栈,是一种满足一定规则的数据结构,这种规则通常叫作“后进先出”
队列:排队的艺术
队列简单理解就是平常生活中的排队,实际上就是一种符合“先进先出”规则的顺序集合
树:长在树上的数据
每个树状结构都有一个“根节点”,也就是树根,从树根出发可以延伸出“枝干节点”或者叫“兄弟节点”,树状结构末端的节点我们称为“叶子节点”
3.6 什么是程序
按照一定的规则和顺序的任务执行过程,是一套指令集合,“程序=数据结构+算法”
3.7 程序的最小执行单元
程序的最小执行单元我们称为函数或者方法,函数是完成一项具体任务的独立模块,函数的组成包括输入、输出及函数内部的处理流程
3.8 程序与产品功能之间的关系
程序是一系列数据结构和逻辑处理的集合,一个单一的处理流程用最小程序单元表示。将不同的逻辑处理流程组合拼接起来,就构成了一个产品的基本功能
4.产品经理学数据库
4.1 产品经理为什么要学数据库
为什么
产品经理在产品设计的过程中免不了与数据打交道,对产品数据存储结构设计的了解可以帮助产品经理建立产品的数据模型
什么是数据库
数据库运行在服务器中,类似于一个进行数据存储的仓库,数据按照一定的规则存储,可以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增、删、改、查的操作
4.2 关系型数据库
是什么
关系型数据库是一种基于关系模型的数据库,关系模型折射现实世界中的实体关系,将现实世界中各种实体及实体之间的关系通过关系模型表达出来
数据库表和表的关系
表与表之间可以通过关系来链接,如果两个表之间有对应关系,在两个表中就有对应的属性项来标识这个关系
数据库字段和字段类型
在二维表中可以使用属性来表示某一类数据,属性在数据库表中也称为字段,例如在“people”这个表中,用于表示姓名的字段“name”可以定义为字符型
数据库操作语言(SQL)
一种用来操作关系型数据库的编程语言,可以理解为对数据库的操作命令
数据库索引
数据表的目录
4.3 非关系型数据库
是什么
是一种相对松散且可以不按照严格的结构规范进行存储的数据库。一般叫作NoSQL(Not Only SQL),它没有关系型数据库那样严格的数据结构约束,在存储的形式和使用上有别于关系型数据库
主流的非关系型数据库
MongoDB和CouchDB
4.4 数据存储与恢复
数据存储
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而数据库在物理上是位于服务器的数据磁盘中的。在数据磁盘里通常划分为两个区域,一个是索引区,一个是数据区
数据删除
删除一条数据都是优先从逻辑上删除,并不会立刻完成物理删除的操作
数据恢复
如果要恢复数据,在恢复数据前不要对数据库有其他新的写入操作,这么做的目的是防止需要恢复的数据被覆盖
4.5 从数据角度看产品设计
从数据角度看产品设计需要回归到产品中各个实体对象上
产品经理在设计产品时,需要先明确在整个产品业务流程中有哪些实体对象,产品所涉及的数据在系统内是如何流转的
5.产品经理学客户端技术
5.1 产品经理为什么要学客户端技术
为什么
提高产品经理设计客户端产品的效率
提高与工程师的沟通效率
常用客户端技术介绍
客户端是指普通用户使用的终端,用户通过客户端接触并使用产品
客户端通常是指个人电脑(web浏览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以及逐渐普及的智能手表
Android系统
Android系统基于Linux开发,主要运行在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上
iOS系统
iOS系统是基于UNIX的操作系统,在应用层使用苹果自家的开发语言Objective-C进行开发,后续苹果又推出了一门新的开发语言Swift来支持iOS系统应用的开发,目前使用这两种语言都能进行iOS应用开发
Web网页
Web技术通常是指由HTML、CSS及一些动态交互技术(例如JavaScript等)组成的Web前端技术
5.2 Android基础技术及基本控件
何为“控件”
我们每天使用的Android应用产品都由很多个具体的界面构成。每个界面上由各种按钮、输入框、文本框、列表,以及一些操作对象构成,这些元素组合在一起为我们提供了产品使用的交互介质,这些元素在技术上称为“控件”
View
View是视图的意思,表示在屏幕上展示的一个可视化控件,是Android所有控件的根
Button
Button是Android系统默认提供的按钮控件,我们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所有可点击的部分都是按钮,对于按钮的形状和外观可以进行自定义设置,还可以设置按钮的点击事件,所谓点击事件就是当我们点击某个按钮时,这个按钮会触发什么操作
TextView
在Android中我们使用TextView代表文本展示框,文本展示框就是我们在产品里看到的展示文字的部分,例如界面中的一行文案提示
EditText
EditText是文本输入框,也就是我们在产品中输入内容的控件
ImageView
ImageView是图片展示控件
ListView
ListView在Android系统中是列表控件。例如,我们使用微信时看到的联系人会话列表、使用淘宝浏览商品时的商品列表
GridView
GridView也是一种容器控件,以表格的方式展示。如果我们需要实现多行多列的展示,就可以使用GridView
5.3 Android界面布局原理
线性布局
按照顺序从左至右或者从上到下依次在界面上排列控件,线性布局支持横向和纵向两种方式
相对布局
指定控件与其他控件的相对位置,所谓相对位置就是以某一控件为参考基准,与其他控件的空间位置
5.4 Android系统的权限控制
权限管理机制
应用访问用户隐私或者获取一些系统权限时,需要取得用户的授权后才能使用
5.5 Android应用打包及发布
打包
Android应用开发完成后,需要被打包成一个扩展名为“apk”的文件,APK的意思是AndroidPackage,这个文件是一个完整的Android应用安装文件,类似于我们在Windows系统中使用的“.exe”的安装文件。
签名文件
打包安装文件时,我们需要使用一个特殊的签名文件为这个安装包文件签名,签名的目的是保证这个应用安装包的唯一性和安全性
5.6 Android多屏幕适配
点九图
Android提供了一种使用可拉伸图片作为界面素材的解决方案,图片是以扩展名“.9.png”结尾的图像文件
5.7 iOS基础技术及基本控件
UIView
iOS系统中所有控件的基础,和Android系统中的View类似,其他的控件都是基于UIView继承扩展而来。UIView在iOS系统中是一个通过坐标和长宽表示的矩形图形
UIButton
按钮控件,在UIButton中可以嵌套其他控件
UILabel
文本展示控件
UITextField
文本输入框控件
UIImageView
图片展示的基础控件
UITableView
列表型控件,只可进行多行单列展示
UICollectionView
进行表格展示的控件,可进行多行多列展示
5.8 iOS界面布局原理
绝对布局
每一个控件在界面上是通过指定控件的绝对位置进行显示的
5.9 iOS系统权限控制
Android授权是发生在应用安装阶段,当用户安装Android应用时会提示用户同意相关权限协议才能进行安装,而iOS的授权则是发生在用户使用产品的过程中
5.10 iOS应用打包及发布
打包
iOS应用打包是通过苹果推出的开发工具Xcode完成的
发布
常见的一种发布方式是发布至苹果的官方应用市场App Store
另一种发布方式是发布内部测试版,这种方式是在指定的测试设备上安装应用包
5.11 Web基础技术知识
Web页
通过浏览器访问的网页通常被称为Web页,每一个Web页都有一个唯一的地址,不同的地址组合在一起,通过链接相互跳转,最终形成一个网站系统
HTML
超文本标记语言,它所能表现的内容不仅是文本,还可以是图片、链接、音乐等非文字元素
CSS
层叠样式表,一种将网页内容与网页样式分离的技术;CSS是给只有内容的HTML页面穿衣服,让HTML页面好看起来
URL
统一资源定位符,互联网上所有的资源都有一个唯一的URL地址,资源的类型可以是一个网页、一张图片、一首歌曲或者一段视频
Web App和Native App
移动App的实现有两种形态,一种是通过Web的方式实现,也就是在App内部通过加载Web网页的方式实现产品功能;另一种是Native或者叫原生的方式实现,这种方式是使用移动平台原生的控件开发而成
Cookie和Session
会话存储技术,区别在于Cookie是将信息存储在本地,而Session是将信息存储在服务器端记住用户名和密码是通过Cookie实现的,保存购物车记录则是通过Session实现的
Hybrid App
混合开发技术,在一个产品中同时使用Native技术和Web技术
5.12 如何判断产品问题是否出自客户端
根据客户端出问题时提示的异常信息判断
基于一些客户端技术,做一些基本判断
6.产品经理学服务端技术
6.1 产品经理为什么要学服务端技术
为什么
能够从数据结构设计层面去了解产品的实现机制
协助定位和解决问题
常用服务端技术介绍
PHP脚本语言,可用于网页开发
Java EE开发框架平台
Node.js能实现从网页前端到后端服务的全流程覆盖
还有以Python语言为主的服务端技术和以C#语言为主的ASP.NET等多种服务端技术
6.2 服务端的基本架构
服务端是什么
服务端通常被叫作云端,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云服务器,云服务器指物理机房托管在第三方,而不用自建机房
负载均衡服务器
将同时进来的大量访问请求根据应用服务器的忙碌程度进行动态调度
应用服务器(API)
根据不同的客户端请求进行相应的业务逻辑处理,并将处理完成的结果返回给客户端
数据库服务器
负责运行系统数据库
6.3 数据接口及结构
数据接口
指客户端与服务端进行数据传输和交互的数据协议,数据接口是一种数据交换的标准
数据接口的构成
通常是“key-value”的形式,也就是键值对,键(key)代表某一个数据字段所表达的意思,值(value)是这个数据字段的内容
JSON
是一种轻量级的数据交换格式,也是一种用来表示数据接口结构的形式,用键值对的形式展现
XML
可扩展标记语言,XML的基本元素是由一个个标签构成的,每一个标签都由标签头和标签尾构成,内容放在标签头尾之间
6.4 服务端与客户端的交互模型
请求响应(Request-Response)模型
完成信息的发送、处理和响应
6.5 服务器部署及运维
上线
把开发完成的系统部署到公网服务器上
部署
租用云服务提供商的机房,然后将服务端部署在云端
运维
发布新的服务,对服务器进行更新、维护,同时对服务器进行整体监控,出现紧急情况需要及时处理
6.6 云服务器
是什么
云服务器是一个中央机房,由云服务商提供服务,使用方按照使用情况付费
6.7 如何判断产品问题是否出自服务端
如果报错提示内容是服务器异常或者数据异常等错误,基本可以确定问题出自服务端
当客户端上显示不出数据时,问题也有可能出自服务端
7.产品经理学数据
7.1 什么是数据
互联网里的数据是指我们在使用互联网产品时发生的行为所沉淀下来的结果
7.2 数据分类及数据分析
结构化数据
按照一定的数据规则存储的数据
非结构化数据
大多数都是一些零散的、没有一定规律的数据
图片、视频、音频等数据都属于非结构化数据
7.3 p数据指标
是什么
产品在各个方面所记录和统计出来的数据结果,是对过去进行回顾和对未来进行预测的参考标准
UV(Unique Visitor)
网站独立访客和独立用户的意思,指访问某个网站的独立IP的数量,通常计算的周期是当天的0点到24点
PV(Page View)
指网站的页面访问量,和UV不同的是,PV统计的是用户打开网站的次数
DAU(Daily Active User)
日活跃用户,记录一天内独立用户登录或使用产品的次数
MAU(Monthly Active User)
月活跃用户,记录在一个自然月内用户的活跃度
GMV(Gross Merchandise Volume)
商品交易总额,是一种反映平台交易总量的数据指标
转化率
统计一个大范围的运营活动或者产品动作转化出有效用户的比例
留存率
用户进入产品后,在一定的周期过后留存在产品中的用户比例
7.4 数据仓库
是什么
数据仓库(Data Warehouse)可简写为DW,是一种对历史数据进行存储和分析的数据系统
与数据库的区别
对实时数据进行存储和事务性处理的系统,对应的操作包括了新增数据或是对数据进行修改和查询,但是在数据仓库中通常只对数据进行查询操作
7.5 数据可视化
是什么
通过不同的视觉呈现方式,将数字数据通过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使数据查看者能以一种更直观方便的方式查看数据
7.6 数据驱动下的产品与业务
产品上线后往往能收集到很多数据,通过这些数据进行进一步分析和验证,可以得出一些验证结论,基于这些结论指导产品的优化和业务的调整,可以不断地优化产品和业务
数据驱动产品和业务的调整的前提是数据的采集
8.产品经理如何写一份高质量的PRD
8.1 PRD的基本结构
什么是PRD
PRD(Product Requirement Document,产品需求文档)是产品经理用来与技术人员或其他相关人员进行信息传递和沟通的工具
变更日志
PRD的版本及变更记录
需求描述
介绍产品功能所满足的业务需求和用户需求
业务需求
该产品功能在业务开展中所扮演的角色
用户需求
该产品功能在用户的使用场景中为用户解决了什么问题,用户通过这个功能能完成什么用户任务
功能设计
产品功能设计包括产品业务流程、功能信息结构、产品原型及交互逻辑、产品视觉设计
8.2 产品经理如何评判一个需求的价值
需求来自用户还是“用户”
需求满足少数人还是多数人
需求对产品战略的落实是否有促进作用
8.3 基于目标读者写作
PRD的目标读者有工程师、测试人员、其他产品经理、业务市场人员,甚至是老板
明白目标读者的阅读知识背景
不仅要把事情说清楚,而且要说明为什么
8.4 PRD里的产品逻辑
功能逻辑
产品功能的内部逻辑,例如产品的登录功能包含检查用户账号是否存在、密码是否正确等逻辑
交互逻辑
清晰地描述一个产品功能内部及各产品模块之间的交互逻辑
边界规则
产品中的一些临界状态,例如微信联系人的上限是5000人
8.5 PRD里的技术规则
在PRD里通过技术化的语言来标注的相关内容
8.6 常用的PRD写作工具介绍
Axure、Sketch、石墨文档等
8.7 功能型PRD与技术型PRD的区别
功能型PRD或者叫传统型PRD的目的是将产品设计详尽地文档化,包括需求分析与产品功能的具体设计。目的在于通过需求文档进行下一环节的沟通与工作交接
技术型PRD会在其中添加技术术语的部分,目的在于帮助工程师理解产品经理的设计意图,提高执行效率的同时降低沟通成本
8.8 沟通胜过文档
9.如何与工程师正确沟通
9.1 工程师是一个什么样的群体
工程师的思维及性格的核心是“理性”
工程师又是一群极为“自负”而且追求极致的人
9.2 如何向工程师阐述产品需求
产品逻辑
正常功能逻辑
异常功能逻辑
语言表达能力
第三方讲述法
换位思考能力
9.3 如何从产品角度参与技术讨论
了解产品需求细节
形象化提问
9.4 产品需求变动时的沟通方法
需求背景
功能逻辑
界面设计
技术调整
9.5 非技术背景产品经理的沟通技巧
沟通模型
表达核心观点→反馈理解→重复并确认对方理解→二次确认理解
“这个功能做不了”时怎么办
“这个产品需求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是否可实现,是不是存在技术边界”
“既然是可实现的,那做不了的原因是否是因为我们目前不具备这样的技术”
“既然不存在技术边界也不存在技术储备不足,那是因为开发进度和时间导致做不了?”
“这不是BUG”该如何处理
因为代码或者逻辑出错而导致的功能性错误
9.6 用讲故事代替介绍功能
将每一个产品功能都赋予用户价值和业务价值并放入一个故事场景中
10.产品经理的自我修养
10.1 三种类型的产品经理
用户体验型产品经理
用户体验包括了产品功能体验、视觉体验和信息体验
能让用户在非常简单的操作环节下完成目标任务就是一种很好的用户体验设计
业务型产品经理
主要工作内容是围绕业务流程和业务动作展开的流程设计
数据型产品经理
既包括了数据采集和数据分析,也包括了基于数据分析结果进行产品改进和决策的过程
10.2 产品经理的三项核心技能
驱动事情(让对的事情持续发生)
行动派、变通者及问题解决者
信息流动(让信息高效流动起来)
信息布道者、信息中轴及合作促进者
组织合作(让组织合作顺畅进行)
推动者、合作桥梁及组织润滑剂
10.3 懂技术不如懂产品
懂技术不如懂产品,去理解产品、理解用户才是真正把产品做好的决定性条件
10.4 为什么懂得这么多还是做不好产品
决定好产品的不是感官层面的体验(视觉、功能),而是心理层面的体验(价值感、成就感)
10.5 设计完功能不等于做好了产品
产品功能是产品定位的具象化表达,一个功能的体验做得再极致,如果无法体现产品定位,也只是纯功能,这样的产品经理只能叫功能经理
10.6 理解场景比设计功能更重要
触发需求迭代的三个条件
用户场景
用户反馈
数据验证
10.7 产品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
产品的本质是技术产品,如果需要给产品注入灵魂,那一定需要添加艺术(通人性、懂人情)
10.8 如何跨越产品经理初级阶段
结构化知识体系(启示录)-写作能力
语言沟通能力-多说多练
思维能力提高
10.9 产品经理如何驱动技术团队
技术团队的构成主要是工程师-熟悉
描绘清晰的产品愿景-通过路径计划告诉团队成员该如何实现这一愿景
驱动团队做事锻炼产品经理的领导力
10.10 成为产品领导者
领导力 是一种向心力,具备领导力的人能把周围的人通过一件事或者一个共同的愿景目标团结在一起
思想领导力
能在思想层面提出聚焦的观点 获取洞察力 对产品方向和原则的把控
行为领导力
一种行动能力,行动意味着快速执行和拥抱变化 把控力、号召力、强执行力
团队领导力
通过使命愿景及共同的认可来驱动团队
11.产品经理工作中会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1.1 解决问题前先定位问题
问题在什么范围内
能控制的区间
能影响的区间
不能控制的区间
定位问题
分辨问题本身是不是真实存在的
对问题所影响的范围做一个判断
11.2 产品经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与老板之间的“不明确”
对问题进行引导性转化,将老板的战略落地,通过提问的方式明确战略意图,然后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让老板进行二次确认,最终明确更具体的解决方案,推动问题的解决
与设计师之间的“争论”
对设计目的的理解
将产品设计目的与设计师沟通清楚并达成一致
对设计方式的选择
从用户群体或者产品在用户心理的认知程度角度出发
与工程师之间的“不理解”
知识结构的差异就造成了认知层面的“不理解”
带着可能的答案去提问
与业务人员之间的“脱线”
脱线原因
业务人员接收信息的渠道多样化
办法
产品经理深入一线,获取原始信息后再进行进一步的判断和产品决策
11.3 “聚焦答案”而非“聚焦问题”
要求问题解决者把解决问题的重点放在如何解决问题上,而不是一直关注问题是什么,以及问题带来的现象和影响
不太认同。难道不应该先知道问题是什么吗?才能基于问题的现象和影响来选择合适的解决方案
11.4 一个可能的解决问题模型
完成问题定位
找到问题的起始节点
递进式聚焦答案
11.5 从问题和答案中获取洞察力
不断地从问题和答案中获取洞察力来提高自己
11.6 一个需求从无到有经历了什么
多看用户做了什么,而不是说了什么,人的行为比语言更容易反映真实情况
产品经理的修养
只关注真实用户的需求,忽略一切噪音
只关注来自真实市场的一手材料,忽略一切二手信息
11.7 MVP:化繁为简的方法
用最小的成本开发出可表达项目创意、可用且能用于表达核心理念的原型产品,功能极简而且能用于快速验证想法的最小化产品
11.8 如何合理地把握产品节奏
产品节奏的把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综合信息的判断,例如当前的市场环境、用户规模、需求级别、研发能力、运营能力等
11.9 非技术背景产品经理三大生存指南
生存指南1:思维切换,技术思维vs.产品思维
生存指南2:技能切换,写文档vs.讲故事
时间、地点、人物和情节
生存指南3:沟通切换,自我vs.无我
“无我”就是不带任何主观偏见去认识和讨论一个观点,而人最大的认知误区就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12.产品经理的职业发展
12.1 产品助理的日常工作及晋级
产品助理的日常工作
对产品需求的理解和分析,配合产品经理进行基础的产品原型设计,也就是画线框图或者做基础的交互设计
根据产品需求和产品原型图整理成PRD
跟进技术开发,处理技术开发过程中对需求的疑问,同时跟进产品BUG的解决情况
产品助理晋级指南
识别真实需求、过滤伪需求、能画产品原型和做简单的交互设计
能基于需求文档与相关方进行简单的沟通
能处理和跟进产品问题,做好产品客服
12.2 产品经理的日常工作及晋级
产品经理的日常工作
需求分析、协调沟通、功能设计、交互设计、跟进开发、用户调研、文档写作、用户体验
产品经理晋级指南
提高控制需求的能力
站在用户价值和产品定位的角度判断和控制需求
提高横向协调沟通的能力
12.3 产品总监的日常工作及晋级
产品总监的日常工作
部门合作、产品战略、用户/市场、资源分配、团队管理、商业模式
产品总监晋级指南
不影响用户体验的情况下产生商业价值
12.4 从产品助理到产品总监的跨越
知识迭代
12.5 如何系统化地提高产品能力
行业理解力
了解行业的最新进展
多参加行业内的分享和讨论
产品架构力
产品经验的积累
刻意的练习
商业化思维
对商业模式的了解和学习可以融入平时的产品工作中,去了解竞品或者不同行业的产品是如何进行商业化的,从中吸取商业化思维的灵感
13.产品经理必懂的运营“技术”
13.1 产品与运营的关系
产品和运营的结合点就是产品的功能
13.2 产品运营与业务运营的区别
产品运营
产品运营的特点是所有的运营动作都围绕产品展开,通过对产品定位和目标用户群的充分了解,利用现有的产品特点和功能设计、策划运营活动
活动运营
运营人员利用现有产品功能的组合,面向特定人群组织策划的运营活动,活动的类型分线上活动和线下活动
内容运营
通过运营人员发布内容或用户自己生产内容的方式提高用户在产品中的活跃度
用户运营
用户参与度提升、头部用户运营、用户关系维护
业务运营
在实现产品的业务目标基础上进行的干预动作
13.3 如何围绕产品设计运营方案
产品差异化和运营切入点
市场选择差异化
运营方法与效率
产品启动期:定义产品并明确差异点
产品成长期:完成用户扩张并提升运营效率
产品成熟期:商业化运营
带着运营思维设计产品
13.4 如何通过产品杠杆提升运营效率
明确产品的定位和运营目标
14.产品经理必懂的技术名词
14.1 类、对象、抽象和实例
抽象
提炼出一个通用模板,然后基于模板做具象化的实现
类
通过程序语言描述现实世界中的事物时,使用的就是抽象的方法,将一类事物抽象成一个类,就得出了程序世界中的一个基本模型
实例
有了基本模型后,可以基于抽象出来的模型(类)产生很多具体的实例,也就是基于类实例化的具体对象。例如,将“人”这个类实例化为两个对象,分别是男人和女人
14.2 工程师口中的“打印”是什么意思
表示的是一种结果输出,只是这种结果并不会输出到现实世界,只是将程序运行的结果“打印”到命令控制台上
14.3 工程师口中的“写死”是什么意思
将数据集写死在本地,这样可以省去数据接口的开发
14.4 架构和框架
架构
是对系统的结构设计和规划,通常由经验比较丰富的架构师或者高级工程师完成,架构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后期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扩展性
框架
指利用现有的成熟技术框架简化开发过程
14.5 控件和组件
控件
任何一个网页或者App产品都是由大量的输入框、按钮、文本展示框构成的,产品中的这些最小界面元素组成单元就叫作控件
组件
是一种功能更全面的升级版控件,或者可以把组件理解成多个控件的组合
14.6 进程与线程
进程
运行应用程序就是进程,也可以理解为每一个正在运行的App都是一个进程
线程
一个运行中的应用程序是一个进程,一个进程中可以存在多个线程,每一个子任务都可以理解为是运行中的一个线程
14.7 什么是“脚本”
脚本就是一种面向计算机的剧本,是一个可被计算机执行的文件,文件里是一系列计算机指令,这些指令会按照顺序被计算机解析并执行
14.8 同步处理和异步处理
异步处理
在一个登录操作过程中分别执行两个任务,这个过程就叫作异步处理
同步处理
同一时间只执行一个简单任务,任务处理完后再执行第二个任务,同步处理适用于一些顺序执行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