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熔点的测定
熔点的测定是有机化学一次比较简单的实验,虽然简单但也非常重要,对于大家了解物质熔点变化有更清晰的认识,通过一个简单的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大家理清实验的步骤,加深对实验结果的分析。
通过自己动手实验,染色观察根霉、曲霉、青霉、放线菌与酵母菌的形态,并用文字描述观察到的,这样图文并茂,能更好的总结归纳这些菌的总体的特征。
氨基酸的呈色反应是鉴定氨基酸的重要方法之一,是生物化学实验课程的重要实验,有助于大家对氨基酸性质的更好理解。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章节概要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熔点的测定
1.实验目的
了解熔点测定的意义
掌握熔点测定的操作方法
2.实验原理
晶体物质在大气压力下加热熔化时的温度,称为熔点。严格地说,熔点是物质固液两相在大气压力下平衡共存的温度。大多数有机化合物具有一定的熔点,其熔点一般不超过350℃,因此用简单的仪器就能测定。实验室测得的熔点实际上是物质的熔程,即从物质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的温度范围,纯物质的熔程一般为0.5—1℃。
3. 实验仪器和试剂
实验试剂:苯乙酸 乙酰苯胺 苯乙酸和乙酰苯胺的混合物
实验装置
b型管 温度计 酒精灯 熔点毛细管 橡皮筋 玻璃管
4. 实验步骤
制备毛细管
毛细管中加入样品,让毛细管在玻璃管中自由下落,多重复几次, 使样品下落到毛细管底部,不要有空隙。
固定b型管,加入浓硫酸,不要超过支管口
将毛细管与温度计绑在一起放入b型管中,温度计水银球上部刚好位于距熔点管 底端0.5cm处,放置于两个支管口中间
加热b型管,开始可快速加热,将要接近熔点时,缓慢加热, 注意观察样品坍塌那一刻,记录示数,以及样品完全熔化的温度
将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记录在预习本上
7.实验收获与反思
收获
学会了怎么测熔点,掌握了具体的实验方法, 通过实验操作具体分析因实验操作不当带来的实验误差影响
通过团队合作完成实验,增强了团队意识 和团队合作能力,组员的纠错推动了实验的成功
反思
实验开始,因预习不当,将毛细管与温度计的上下位置弄反,通过及时纠错 第二次距离适当,位置适宜
加热混合物时,未到样品完全熔化为透明液体就计数 以至于熔程过短,实验不准确,后面通过老师的及时指导,第二次实验 耐心等待 收获了良好的实验数据 获得了老师的肯定。
实验中因没很好把握温度计单位摄氏度而出现读数错误,一个刻度是两摄氏度 后面通过及时发现错误 ,数据没出现太大偏差
6.实验注意事项
熔点管必须洁净,如含有灰尘等,能产生4—10℃的误差
熔点管底未封好会产生漏管
样品不干燥或含有杂质,会使熔点偏低,熔程变大
样品量太少不便观察,而且熔点偏低,太多会造成熔程变大,熔点偏高
升温速度应慢,让热传导有充分的时间,升温速度过快,熔点偏高
熔点管壁太厚,热传导时间长,会产生熔点偏高
温度计取出时不能直接用冷水冲洗,每次新测时应等浓硫酸冷至低于试剂熔点 20—30℃方可进行
使用浓硫酸作加热浴液要特别小心,不能让有机物碰到浓硫酸, 否则使浴液颜色加深,有碍熔点的观察,若出现这种情况,可加入少许硝酸钾晶体 共热后使之脱色,采用浓硫酸做热浴 适用于测熔点在220℃一下的样品
5.实验想象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