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二章:文字 第一-四节
现代汉语框架第二章:文字 第一-四节知识梳理,包括汉字概说、汉字的形体、汉字的结构、使用规范汉字、汉字的整理和标准化等等。
现代汉语第二章:文字 第五节内容-使用规范汉字知识梳理,适用于预习、复习的参照。适用于考前复习,也可以综合其他资料使用。
现代汉语语音章知识梳理,包括语音概说、辅音与声母、元音与韵母、朗读和语调、语言规范化、音节、音变、音位等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文字
汉字概说
文字: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汉字: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
汉字的特点:汉字是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汉字是形体复杂的方块结构;汉字分化同音词能力强;汉字有超时空性;
汉字的作用:
汉字对于我国的社会发展,国家统一,汉语发展,都有重要的作用。中华民族创造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如哲学、政治、历史、文学等重大成果,都靠汉字记载下来,成为中华民族和全世界人民共同的宝贵财富。
汉字是国家法定的通用文字,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并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汉字也曾被我们的邻国越南、韩国、朝鲜、日本借去,用于记录各自的民族语言,对促进我国同这些国家的交往和文化交流,也有重要作用。汉语作为联合国六种工作文字之一,在国际交往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汉字的形体
汉字形体的演变:
甲骨文:多是占卜记录,一般刻在龟甲和兽骨上,又称殷墟文字、卜辞、殷契、契文等
金文:指古代铸或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主要通行于西周青铜器上的文字,又叫钟鼎文
篆书
大篆:广义的大篆指先秦所有古文字,这里采用狭义的方法,只指春秋战国时代秦国的文字,以籀文和石鼓文为典型代表。
小篆: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整理的标准字体。以泰山刻石为典型代表。
隶书:
秦隶:又称古隶,是秦代运用的隶书。秦隶是从具备象形特点的古文字演变为不具象形今文字的转折点,在汉字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汉隶:又称今隶,是汉代通行的字体
楷书:又叫真书、正书,是通用至今的标准字体。
草书:包括章草(东汉章帝)、今草(东汉末)、狂草(唐代)三种
行书:产生于东汉末,介于楷草之间。
趋势:汉字形体朝着简化易写的形式发展
现行汉字的形体:(从成字手段看)
手写体:现行汉字的手写体,是指用手执笔直接写成的汉字。常用的手写体是楷书和行书两种。
印刷体:印刷上常用楷书的各种变体。
宋体
仿宋体
楷体
黑体
汉字的结构
结构单位
现行部件的结构单位有三级:笔画、部件、整字
笔画:笔画是构成汉字字形的最小单位。笔画的具体形状称笔形。五种基本笔形,即横、竖、撇、点、折,又称“扎”字法。
部件:部件是有笔画构成的具有组配汉字功能的构字单位,一个合体字由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件构成
部首:部首是字书中各部领头的部件或笔画,具有字形归类作用。
根据汉字部件的多少
独体字:如“人、也、日”
合体字
左右组合:明
上下组合:笔
框架组合:坐、乘
包围组合:庆
品字组合:森
笔顺
笔顺是写字时笔画的先后顺序
汉字笔顺的基本规则(7个)和补充规则(8个)
造字法
象形:用描绘事物形状来表示字义(构成汉字的基础)
指事:用象征性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提示符号来表示字义的造字法。
会意:用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件合成一个字,把这些部件的意义合成新字的意义。
形声:由表示字义类属的部件和表示字音的部件组成新字。
用字法:转注、假借
使用规范汉字
掌握整理过的汉字
掌握简化字
整理异体字
从俗
从简
书写方便
区别新旧字形
纠正错别字
汉字的整理和标准化
汉字的改革问题
20世纪50年代中期,确定了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制定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文字改革的三项任务。
1985年12月,国务院决定将原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改名为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简称”国家语委“)
汉字的整理
简化汉字
类推简化
同音或异音替代
草书楷化
换用简单的符号
保留特征或轮廓
构成新的形声字或会意字
规范印刷体字形
更改生僻地名用字
统一计量单位名称用字
整理异读词
研制《通用规范字表》
汉字的标准化
定量:规定现代汉语用字的数量(《现代汉语常用字表》收字3500个,常用字2500个,次常用字1000个)
定形:是指规定现行汉字的基本字形
定音:确定现行汉字的基本字音
定序:确定现行汉字的规范字序
汉字排列方法
音序法:按字音进行分类排序
义序法:按字义进行分类排序
形序法:按字形进行分类排序
常见的字序
笔画序
部首 笔画序
拼音 笔画序
字角号码序
汉字的信息处理
汉字信息输入
字形编码
拼音编码
形音结合编码
汉字信息存储
汉字信息加工
汉字信息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