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完全竞争市场与完全垄断市场
完全竞争市场与完全垄断市场
完全竞争市场
特征
由于前两条 每个卖者和买者都是价格接受者 把价格作为给定
市场上有许多买者和卖者
各个卖者提供的物品大体上是相同的
企业能够自由进入或退出市场
收益
与销售量有关
平均收益
边际收益(MR)
对一个竞争企业而言: MR = P
因为一个竞争企业而言,能够增加产量而不影响市场价格
重要·是是价格·不变,即MR不改变
利润最大化:考虑边际量即MR=MC
MC曲线便是企业的供给曲线
停止营业:由于市场条件,企业决定在某个特定时间不生产任何东西的短期决策
收益损失(TR)与节约成本(VC)
即两边除以产量 为P与AVC的比
退出市场:企业离开市场的长期决策
重要区别:停止营业仍需支付固定成本(FC)
收益损失(TR)与节约成本(TC)的比 长期内固定成本为零
竞争企业的短期供给曲线是边际成本曲线在平均可变成本以上的部分
长期供给曲线是位于长期平均总成本曲线以上的部分
沉没成本:已经发生且无法收回的成本
与决策无关 必须支付:固定成本
市场供给 假设:所有市场上的企业与市场的潜在进入者都有相同的成本 一些企业进入或退出市场并不影响另一些企业的成本 市场中企业的数量 短期内固定(由于固定成本) 长期内可变(由于进入和退出市场都无限制)-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
在每个价格上的市场供给量是这个价格时所有企业的供给量的总和
短期市场供给曲线不管市场还是个人都是斜向上的线
长期:进入和退出市场 看利润的正负与快慢 价格下降 利润降低 企业进入速度减慢
长期均衡:在进入和退出过程结束时,仍然留在市场中的企业的经济利润必然为零
此时会计利润为正
市场供给曲线为一条直线 个人为一条斜向上的线
为斜向上的原因 假设是理想化模型:有不同成本的企业 企业进入市场 成本增加
需求增加的影响 短期内随着需求规律影响价格 长期内最后恢复到原有价格
竞争均衡是有效率的 最大化总剩余
完全垄断市场
垄断:一个没有相近替代品的产品的唯一卖者的企业
具有市场势力
原因:进入壁垒
政府给予单个企业排他性生产某种物品或劳务的权利
专利 版权法
生产所需要的关键资源由单个企业所拥有
自然垄断:一个企业能能够以低于其他企业的成本向整个市场供应一种所需的物品或劳务
电力
在完全竞争市场,市场需求曲线向下倾斜 但在市场价格上,一家竞争企业面临的需求曲线是水平的 企业能够增加产品数量而不降低价格,因此对竞争企业而言:MR = P
垄断企业是唯一的卖者,它面临的是整个市场的需求曲线 为了卖出更多的产品,企业必须降低价格 因此,MR ≠ P.
边际效应:增加产量对收益有两种影响 产出效应:更高的产出增加收益 价格效应:价格下降减少收益 比较两者的效应大小
垄断企业的需求曲线与边际收益曲线的数学表达
Q=-2P+9 TR=P*Q=(9-Q)/2*Q MR=dTR/dQ=4.5-Q
利润最大化 MC=MR:详情见PPT51页
垄断者没有供给曲线
是一个“价格制定者”,而不是“价格接受者” 产量并不取决于价格,而是产量与价格由MC, MR与需求曲线共同决定
案例研究:垄断与非专利产品
即一开始的专利权给了卖者一个短期的垄断 后来专利过期 市场变为竞争性市场 出现非专利药品
垄断的福利代价
由于P大于MR 对额外一单位产出做出的评价(P)大于生产格外一单位产出的资源的成本
导致无谓损失
产量为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的交界点 而非边际成本与需求的交界点
价格歧视:以不同的价格向不同顾客出售同一种物品的经营做法
所根据的特征为支付意愿
完全价格歧视与单一价格垄断:垄断者对所有的买者收取同样的价格
完全价格歧视;垄断者生产竞争市场的产量但是收取的价格是她或他的支付意愿
以利润的形式获得了所有的消费者剩余 但没有无谓损失
现实生活中 完全价格歧视不可能出现 因为买者与卖者都不会告诉对方自己的支付意愿
电影票 飞机票价 折扣券 助学金 数量折扣
对垄断的公共政策
用反托拉斯法增强竞争
禁止一些反竞争的行为 允许政府打破垄断
管制
政府机构设置垄断价格
可以补贴垄断者或将价格定位ATC使垄断者赚得零利润
公有制
但通常无效率
不作为
每一项政策都有它的缺点 因此最好的政策是没有政策
垄断的普遍性
现实世界中 纯垄断很少见
但许多企业拥有市场势力
在许多情形中 大多数结果都适用于本节
边际成本的加成定价和无谓损失
浮动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