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乡土中国第四章第五章
这是一个关于乡土中国第四章第五章的思维导图,详细的总结了差序格局,维系私人的道德。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看看哦~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乡土中国第四章第五章 
差序格局
1、”私“的毛病在中国比愚和病更普遍的多,但这个看法显然是片面的要从整个社会结构的格局考虑。
2、西方社会:团体格局,家庭是界线分明的团体
3.乡土社会特点
1.差序格局:每个人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
2.每一个网络有个“己”作为中心,各个网络的中心都不同。
3.具有收缩的能力
4.西方社会争的是权全乡土社会,注重攀交情,讲交情。
5.是自我主义,不是个人主义
6.把群体界限弄成相对性,公和私是相对而言的
4.总结: 在差序格局中,社会关系是逐渐从一个一个人推出去的,是私人联系的增加,社会范围是以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所以传统社会里所有的社会道德也只在私人联系中发生意义
维系私人的道德
1.引起不同道德观念的原因:社会结构格局的差别。
2.道德观念的定义,在社会里生活的人,自觉应当遵守社会行为规范的信念
3.团体格局特点
1.道德的基本观念建筑在各团体和个人的关系上
2.与宗教观念密切相关,宗教的虔诚和信赖是他们道德观念的来源,是支持行为规范的力量
3.观念:每个个人在神前平等,神对每个个人公道
4.存在代理者,所以发生了权力的观念。
4.差序格局中的道德体系的特点
1.出发点:“克己复礼”“一是皆以修身为本”
2.道德要素:孝悌忠信
3.中国的道德和法律应得看所失对象和自己的关系,而加以程度上的收缩。
5.总结:传统道德里没有一个笼统性的道德观念,所以所有的价值标准无法超脱于差序的人伦而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