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未来简史》-人类社会将何去何从
赫拉利的《未来简史》是一本介绍人类未来发展的著作。要读懂作者的观点,需要掌握作者的研究方法和逻辑主线,这条主线就是人类社会的科技发展路径以及科技发展带来的巨大影响。
编辑于2022-12-07 15:03:33 贵州
序章
战胜死亡
永生的出现将导致人和人之间永久的不平等
永久幸福
生物化学重新打造智人,提供无止境的快感
人成为神
路径
生物工程:人类在现有的有机身体结构上充分挖掘潜能
半机械人工程:结合各种非有机设备,保留有机大脑作为核心
非有机生物工程:只能软件代替神经网络,无机生命代替有机生命
如果心灵从碳基变成硅基.心灵结构改变,智人消失,人类历史告一段落
澄清几点问题
以上说的是"人类整体",而非大多数个体的人
这是一项历史预测,而非政治目标
最关注的问题:长生不死、幸福快乐、化身为神
追求不一定能得到
预测不是为了预言,预测经过讨论能改变未来
马克思主义没有推翻统治,仅仅这个预测就能让它们做出改变
历史的意义:历史知识回改变我们未来的行为,研究历史是为了从旧的意义中解放
知识的悖论:知识如果不改变行为就没用,行为一旦改变,原有的知识就失去意义
成神路上,没有刹车
专家各有所长,无人了解系统的全貌,没人直到刹车在哪里
现代经济只能无止境增长,刹车就会导致奔溃,只能追求永续目标:不死,快乐,神性
历经几个世纪的变迁,对人类来说,饥荒、瘟疫、战争不再是天命,除非人类自身有意挑起。
智人征服世界
人类如何对待其他动物
事实
人类灭绝和征服了其他大型动物,主宰了世界
人和其他动物一样,都是一直以繁衍未目的的生物算法,情感和欲望都是帮我们快速找到路径
理念
狩猎采集者
并不觉得自己比其他生物高级,人能否生存,依赖于理解和尊重周围动物的欲望
狩猎采集者倾向于泛灵论,人与万物皆可沟通
农民
农民的生活质量有赖于他们能控制的动物
农民把动物从有感情、值得尊重的生命降格为人类的资产
人以自身的需求规训动物,无视动物的情感需求
大多数农业社会把不同等级的人也视作资产
有神论承诺智人占主导地位,可以剥削其他一切生物,例如基督教
有神论,神负责在人类与生态系统之间的调解。诸神负责保护农业,换来人类的供献,牺牲了生态系统
现代者
有神论以神之名作为传统农业的理由,人文主义则以人之名作为现代工业化农业的借口
人文主义奠基于智人拥有某些独特而神圣的人性,动物并没有,自然不重要
人类的特殊之处
人有灵魂
如果灵魂是进化出来的,则它是不可分割、永恒的实体,这就和进化的本质相违背
如果灵魂是突然在人类身上出现的,无法想象他之前或他的父母没有一丝一毫灵魂
人有心灵
如果一切都在我们的神经元网络中,何必把心灵独立出来?
如果心灵高于神经元网络,那它究竟在哪里?
人有意义之网
动物只能想象实际存在的东西
人可以想象主体间的东西,但它们具有真实而强大的力量,如国家、法律、公司等
人有意义之网
动物只能想象实际存在的东西
人可以想象主体间的东西,但它们具有真实而强大的力量,如国家、法律、公司等
人可以想象主体间的东西,但它们具有真实而强大的力量,如国家、法律、公司等
想要破解人类的未来,必须破解出种种赋予世界意义的虚构想象
感情链
智人未世界赋予意义
说书人:故事的力量
1.1 动物都生活在客观实体和主观体验两重现实中,智人的世界有第三重现实,各种关于金钱、神、国家和公司的故事
1.2 七万年前,认知革命让人类开始谈论只存在于想象中的事情,这种能力能促成几百,几千人的合作
1.3 五千年前,人类发明了文字和金钱
文字能让人类以算法的方式组织社会,每个人完成一个小步骤,最后的重要决定由整个算法来判断,这正是官债体系的本质
国家发行一张纸,强迫公民用这张航纳税,公展别无选择,但市场得以发展
1.4 故事本应该只是工具,不应该成为目标
我们应该区分真实与虚构,真实的地位当然高于虚构。欧元可以贬值但它没有痛苦
未来还会有更强大的虚构截念,更极权的组织,区分真实和虚构就显得尤为重要
虚构的故事让人类更容易合作,但代价是故事也会决定我们合作的目标
一对冤家:科学与宗教
宗教
宗故不等于迷信,自己相信的,一定是“真理”,只有别人相信的,才是“迷信”
家教不是超自然,对于相信忍麾,神灵、精灵的人来说,这就是自然的一部分
宗教也不是是否信“神”的问题
宗教不等同于灵性
宗教是要巩固世俗秩序,灵性是要逃离
灵性之旅只适合于个人,不适合于社会。人类要协作,不能只有问题,没有规范
宗教是一套无所不包的故事,能够为人类的法律、规范和价值观赋予高于一般人的合法性
宗校的定文应该在于社会功能,而非是否有神
基督教,共产主义,自由主义都可以成为一种宗教
共产主义的历史规律。其实就像基督救上帝的诚命
科学与宗教
科学想要打造可行的人类制度,必然需要宗救的协助,科学研究事实,但并不给出伦理判断
宗教并非只管伦理判断,它总是包含事实声明
典型的宗教故事的三个部分
伦理判断:例如“人命神圣”
事实声明;例如“人命是从受孕的那一刻开始的"
伦理和事实声明的结合,得到具体指示,例如“就算受孕才一天,你也不能曲眙"
对于宗教的恰理判断,科学无法反驳,但事实声明的部分。科学可以反驳
科学和宗牧比想象的更容易妥协、合作
宗教最在乎的是秩序
科学最在乎的是力量
现代历史要实是科学和特定宗教(人交主义)达成协议的过程,现代社会相信人交主义,而科学不是为了质疑,而是为了实现它的较条
现代历史就是人文主义宗教和现代科学达成协议的过程。而在不远的未来,这个协议很可能会不断地被瓦解。后人文主义宗教与科学人文主义可能会和社会重新达成协议。
与"现代"的契约
前现代的人相信自己活在某种伟大的宇由计划中,这限制了人类的力量,但也让一切有了意义
“现代化”就是一份契约,本质是:人类放弃意义,获得力量
离开了意文,现代社会之所以还在发展,是因为兴起了一种革命性的新宗教: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革命
与现代的契约是得到力量,放弃意义,但有一个漏洞条款,如果人类从整体宇宙计划之外找到意义,就可以意义和力量菲得,人类找到“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的教条
人文主义政治:选民能做出最好的选择
人文主义经济:顾客永远是对的
人文主义美学;看的人觉得美就是美
人文主义伦理;感觉对了,就做吧
人文主义教育:为自己着想
人文主义的分裂
古典正统教派:自由主义,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人,拥有永不重复的体验
分支一:社会人文主义,社会主义责怪自由主义太过注重自己的感受而忽视他人的体验
分支二:进化人文主义,各种体验和感受的冲突不可避免,最适者胜出
智人失去控制权
实验室里的定时炸弹
白由意志
自由主义的基础是人有自由意志,这是事实声明
事实声明科学就可以介入
每个电化学反应都是前一项事性决定的,那最后达成的决定肯定不是自由意志
如果是原子随机运动错成的决定,当然这就是确机,也不是自由意志
根据进化轮,动能的所有所需“选择”,都是基因电码的反内
个人主义
自由主义认为每个人都有单一,不可分割的白我
裂脑人实脸,自我是物理可分的
冰水卖脸,人有两种白我:体验白我救事白我
大分离
对于坚持人不可替代的想法。科学的回应
生物是算法。每种动物(包括智人)都是进化而成的算法集合
简法的作用不受组成物展的影响。算盘的薛珠是铁制成者木制对运算没有影响
只要算法确定,硅基或破基没有效例
超人掌控世界,人类失去平等
算法掌控世界。人类失去神圣性
人类整体仍有价值,但个人不再具有权威,大都分选择由外部算法来管理
人类完全不具备价值
算法成为像公司,国家那样的实体,掌醒人类
用的人做什么?只能靠药物和打游戏过活
人类很有可能被圈养成消灭,因为系说比人配明,你便无掌控它的动机
无论是超人还是算法掌家世界,自由主义都将奔溃
新的宗教:科技人文主义
仍然以为人类是造物的巅峰之作,智人升级成神人,对抗最复杂的无意识算法
就像人类只能看到光谱中的一小段一样,心理的须谓比我们体验到的要宽广得多,成为神人可以去探索心智的新大陆
科技人文主义面临无解的两难
它认为人的意志是宇由中最重要的东西,因此推动人类开发控制意志一日能控制意志
人类便失去神圣性,无法在科技面前立足
新的宗教:数据主义
数据主文认为,宇是由数据组成的,任何现象或实体的价值就在于对数据处理的页献
经济系统
经济的机制就是收售关于彼望和能力的数据,再转化为决策
资本主义赢得冷战,是因为分散式数据外理比集中集中式数据外理效率更高
政治系统
民主和专制本质上也就是两套关于收集和分析信息的对立机制
如果无法有效处理数据。选举,政党,国会这些时去激高的机制就可能被淘汰
专制政权也无力内对数据流的重度和数量
全人类是一个数据系统,个人是芯片
数据系统要提高效率,有四种方式
增加处理器数量
.增加处理器种类
增加处球器之间的连接
增加现有连接的流通白由度
智人数据处理系统的建构,分为四个阶段
认知革曲,大量智人连接为单一数据处理网络
智人分散到世界各处,增加了人类处理调的种类和数量
分数导致了连接的丧失
农业革曲,人口大规模增加,人类合作网络增加,外理器类型,数量和连接都增加
从发明文字、金钱到科学革命之前,政治、商业、宗教等各种连接变得非常密切
从地理大发现到现在,信息在全球网络中自由流动,数量和速度都加快
对于数据主义,信息自由就是最高的善
第一条诚命:要连接越来越多的媒体,产生越来越多的信息
第二条诚命;把一切连接到系统,连不想加入的异端也不例外
数据丰文称人类体检视问数据模式,也就破坏了人的权威和意义来源
体验不分享就没有的值。记录、连接,上传数据,前法就会找出这些体验的意义。
只要有更好的算法和数据,人类这种生物算法就会自然被就会淘汰
万物互联网自己就有了神圣的意义
数据主义对人类的威助,正如人类对其他动的威胁,数展不在乎人类的主现能求
最重要的三个事件和三个关键问题
事件1:科学正逐渐聚合在一个无所不包的收条中,即认为所有生物都是算法,生命活动就是进行数据处理
问题1:生物真的只是算法,生会活动也真的只是数据处理吗?
事件2:智能正在与意识悦购
问题2:智能和意识,究竟哪一个才更有价值?
事件3:无意识但具备高度智誉的算法,可能很快就会比我们更了解我们自己
问题3:的利无真识们且名赢意智能的能法比我们事了眼我们自己的时候,社会,政治和日常生活将会有什么变化?
作者留给我们的三个思考问题
新兴的“后人文主义”注定将颠覆这些旧的人文主义,产生崭新的人文主义,也就是科技人文主义和数据人文主义。
通过三个部分回答了三个问题
如何预测未来?
过去是怎样的?
这一切会导致怎样的未来?
尤瓦尔.赫拉利
现任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历史系教授
代表作
人类简史
未来简史
教过去,教什么?
虚构需要想象力
教现在,教什么?
思考、意识的独立性
教未来,教什么?
智能的发展
今日简史
在3月21日纽约发行的《金融时报》上发表了一章《冠状病毒之后的世界》,非常值得一读,主要分析了我们将要面临的世界,有非常独到的思维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