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环境监测管理和质量保证
奚旦立《环境监测》环境监测管理和质量保证思维导图,包括从主要环境检测管理制度、环境检测管理的内容和原则、检测数据的结果表述和统计检验、质量保证检查和环境质量图、环境标准物及其分类等多个方面作了梳理。
编辑于2022-12-11 17:17:17 山东省环境监测管理和质量保证
主要环境监测管理制度
已经颁布的主要环境监测管理制度:《环境监测管理条例》、《环境监测管理办法》、《环境监测报告制度》、《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规定》 、《污染源监测管理办法》 和《环境监测技术路线》等
真值
在某一时刻和某一位置或状态下,某量的效应体现出客观值或实际值称为真值。
准确度
测量值与真值的一致程度
准确度用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表示。
精密度
均一样品重复测定多次的符合程度
极差、平均偏差、相对平均偏差、标准偏差和相对标准偏差都可用来表示精密度大小,较常用的是标准偏差
平行性
重复性
再现性
校准曲线
校淮曲线是用于描述待测物质的浓度或含量与相应的测量仪器的响应量或其他指示量之间定量关系的曲线
环境监测管理的内容和原则
管理核心内容:环境监测质量保证。
质量特征
准确度:测量值与真值的一致程度。
精密度:均一样品重复测定多次的符合程度。
完整性:取得有效监测数据的总数满足预期计划要求的程度。
代表性:监测样品在空间和时间分布上的代表程度。
可比性:在监测方法、环境条件、数据表达方式等可比条件下所得数据的一致程度
管理原则
实用原则——准确、可靠、实用
经济原则——进行费用-效益分析
质量保证
定义:对监测全过程进行技术、管理上的全面监督,以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可靠
意义: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为制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质量控制:是质量保证的一部分,主要是对实验室的质量、管理进行监督,包括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质量控制。
监测数据的结果表述和统计检验
真值:在某一时刻和某一位置或状态下,某量的效应体现出客观值或实际值
系统误差(可测误差、恒定误差或偏倚)
测量值的总体均值与真值之间的差别
是由分析过程中某些经常发生的确定因素造成的。
在相同条件下重复测定时系统误差会重复出现,且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即测定值比真实值总是偏高或偏低。
系统误差易于发现,其大小可以估计,可以加以校正。
随机误差(偶然误差、不可测误差)
是由分析过程中一些偶然的因素造成的——测定时温度的变化、电压的波动、仪器的噪声、分析人员的判断能力等
偶然误差时大、时小、时正、时负,无规律性,难以发现和控制。
偶然误差虽难以确定,但如果消除了系统误差之后,在相同条件下测定多次,发现偶然误差的统计规律性,其分布服从高斯正态分布。
误差的表示方法
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
绝对误差:测定值与真值之差
相对误差:绝对误差与真值之比,常用百分数表示
绝对偏差和相对偏差
绝对偏差:某一测定值与多次测量的平均值之差
相对偏差:绝对偏差与平均值之比,百分数表示
极差
同一样测定值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表示误差的范围
极差=极大值一极小值
样本
总体和个体
研究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其中一个单位叫个体。
样本和样本容量
总体中的一部分叫样本
样本中所含有个体的数目叫该样本的容量。
平均数
算术均数
几何均数
中位数
众数
数据修约规则
有效数字:数据中所有的准确数字和数据的最后一位可疑数字
四舍六入五考虑,五后非零则进一,五后皆零视奇偶,五前为偶反舎去,五前为奇则进一。
数字修约时,只允许对原测量值一次修约到所需的位数,不能分次修约.
加减法:几个数据相加减后的结果,其小数点后的位数应与各数据中小数点后位数最少的相同。在运算时,各数据可先比小数点后位数最少的多留一位小数,进行加减,然后按上述规则修约
乘除法:几个数据相乘除后的结果,其有效数字的位数应与各数据中有效数字位数最少的相同,在运算时先多保留一位,最后修约。当数据的第一位有效数字是8或9时,在乘除运算中,该数据的有效数字的位数可多算一位
乘方和开方:一个数据乘方和开方的结果,其有效数字的位数与原数据的有效数字位数相同
求四个或四个以上测量数据的平均值时,其结果的有效数字的位数增加一位。
误差和偏差的有效数字最多只取两位,但运算过程中先不修约,最后修约到要求的位数。
可疑数据的取舍
离群数据:与正常数据不是来自同一分布总体,明显歪曲试验结果的测量数据。
可疑数据:可能会至曲试验结果,但尚来经检验断定其是离群数据的测量数据。
迪克逊检验法:适用于一组测量值的一致性检验和剔除离群值。
格鲁布斯法:适用于检验多组测量值均值的一致性和剔除多组测量值中的离群均值,也可用于检验一组测量值一致性和剔除一组测量值中的离群值。
对标准物质的分析——t检验
对标准样的实际测定均值与其保证值之间的差异,到底是由抽样误差引起的,还是确实存在本质的差别,可用计算t值和查t表的方法来判断
线性相关和回归
相关:判断各参数之间的相互联系性
最小二乘法
显著性检验
质量保证检查单和环境质量图
质量保证检查单
检查单是根据监测中各个步骤列出的表格,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及时填写,连同样品、分析数据一起交给负责汇集、整理的人员进行处理(关键因素、主要因素、次要因素)
环境质量图
定义:用不同的符号、线条或颜色来表示各种环境要素的质量或各种环境单元的综合质量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的图称为环境质量图
特点:直观、可以量度和对比
等值线图、点的环境质量表示图、区域的环境质量表示法、时间变化图、相对频率图、累积图、过程线图、相关图、类型分区法、网格表示法
环境标准物质及其分类
环境标准物质
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分类
我国的标准物质分类
环境标准物质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环境监测对标准物质的选择
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样品
质量控制样品可以检查校准曲线、技术方法、仪器、分析人员等方面的工作
质量控制样品的每个测量参数都应该有准确已知的浓度
样品具有一定的均匀性,稳定期应在一年以上
在设计质量控制样品时应考虑实际样品的浓度范围
标准分析方法和分析方法标准化
分析方法标准化
标准分析方法:标准分析方法又称分析方法标准,是技术标准中的一种。
特点:具有高度政策性、经济性、技术性、严密性和连续性
监测实验室间的协作实验
应注意:1.实验室的选择 2.分析方法 3.分析人员 4.实验设备 5.样品的类型和含量 6.分析时间和测定次数 7.协作试验中质量控制
实验室质量保证
名词解释
准确度:表示测量值与真实值的符合程度。
空白加标回收
样品加标回收
加标回收率= (加标试样测定值-试样测定值)÷加标量×100%.
精密度:反映分析方法或测量系统所存在随机误差的大小
灵敏度:该方法对单位浓度或单位量的待测物质的变化所引起的响应量变化的程度常用标准曲线的斜率来度量灵敏度
空白实验:蒸馏水代替试样的测定。其所加试剂和操作步骤与试验测定完全相同
校准曲线:描述待测物质的浓度或量与相应的测量仪器的响应量或其他指示量之间的定量关系的曲线
工作曲线
标准曲线
检测限:某一分析方法在给定的可靠程度内可以从样品中检测待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最小量
测定限
测定下限是指在测定误差能满足预定要求的前提下,用特定方法能够准确地定量测定物质的最小浓度或量
测定上限是指在限定误差能够满足预定要求的前提下,用特定方法能够准确地定量测定待测物质的最大浓度或量
实验室内质量控制
实验室人员对分析质量进行自我控制的过程
比较实验:对同一样品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进行测定,比较结果的符合程度来估计测定准确度
对照实验:在进行环境样品分析的同时,对标准物质或权威部门制备的合成标准样进行平行分析,将后者的测定结果与已知浓度进行比较,以控制分析准确度
质量控制图
均数质量控制图
试样均数
空白均数
均数-极差质量控制图
多样质量控制图
实验室间质量控制
目的:监测各实验室是否存在系统误差,找出原因,提高检测水平
实验室质量考核
考核内容:分析标准样品或统一样品;测定加标样品;测定空白平行,核查检测下限等
实验室误差测验
在实验室间起支配作用的误差常为系统误差,它的大小和方向以及对分析结果的可比性是否有显著影响
过失误差的减免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改进和提高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责任感
偶然误差的减免
增加平行测定的次数
系统误差的减免
方法误差——采用标准方法,对比试验
仪器误差——校正仪器
试剂误差——作空白实验
主观误差——加强实验人员的基本功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