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
这是一篇关于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的思维导图,结合了大单元思维,将本册知识点系统概括。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编辑于2022-12-12 12:11:02 山西苏教版三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认识空气
1.空气占据空间吗
空气占据空间
纸团会不会湿
不会湿
气球吹得大吗
吹不大
水会漏下去点吗
不会漏下去
空气可以被压缩
挤压注射器
活塞位置会变化
压缩空气有弹性
松开被挤压的注射器
活塞会弹回
应用
充气城堡、射钉枪、足球、喷水壶、轮胎、充气床垫……
2.空气有质量吗
判断
气球平衡实验(细长棍称挂气球)
细长棍越长,气球越大,实验效果越明显
测量
电子天平测空气质量
电子天平使用方法
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打开电源
按一下“ 归零”按钮,确保在称量之前显示数字为“0”
将要称的物体放在电子天平上,读取显示数字即可
“称皮球”实验
用电子天平测皮球充气前和充气后质量的变化
科学家
17世纪,伽利略做实验验证了空气是有质量的
接近地面处,1升空气的质量约为1.29克,相当于3枚回形针的质量
3.热空气和冷空气
热空气上升(向上运动)
纸蛇转动实验
“热气球”上升实验
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循环流动
”观察玻璃瓶中烟流动的方向“实验
冷瓶在上,热瓶在下
下方热瓶的烟上升,随后冷瓶里的烟下降,循环流动
热瓶在上,冷瓶在下
烟在上方的热瓶中没变化
简易空气流动装置
用垫片垫起一侧
冷热空气流动,蜡烛的火焰飘动
抽去垫片
空气无法流动,蜡烛熄灭
应用
制冷空调
安装在房间的高处
暖气片
安装在房间低处
风
形成原因
空气的循环运动
①阳光使地表温度升高,温暖的地面加热它上方的空气
②冷空气补充到热空气上升后留下的空间里
③热空气从地面上升,越升越高,然后又开始冷却下降
④空气总是循环运动,空气的流动形成了风
制造风
扇扇子、吹风车、挤袋子、用吹风机吹头发……
第二单元 研究土壤
土壤概念
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物质,它具有一定肥力,能够提供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4.土壤的成分
采集与观察土壤
菜园土
沙子、枯树枝、泥土、虫子、石块……
花园土
沙子、枯树枝、黏土、小石头、蚂蚁、蚯蚓……
做实验
用纸巾包住土块,握一握,摊开纸巾
纸巾湿润
水分
把土块放入水中
有气泡冒出
空气
搅拌放入水中的土块,静置一会儿后观察
水中的土壤分层
沙粒(颗粒最大)
粉粒(颗粒中等)
黏粒(颗粒最小)
腐殖质
土壤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
5.土壤的类型
沙质土
沙粒含量较多
粗糙,不易成团,不易成条,渗水快
特点:渗水性、透气性最好,保水性、保肥能力最差
适宜生长的植物有芝麻、花生、仙人掌等
壤土
沙粒、粉粒、黏粒三者含量差不多
粗糙程度适中,成团易散,成条易折断,渗水速度适中
特点:保水性、保肥能力、渗水性、透气性都较好
适宜生长的植物有蚕豆、苹果树等
壤土最适合植物生长
黏质土
黏粒含量较多
细腻,成团不散,成条不易折断,渗水慢
特点:保水性、保肥能力最好,渗水性、透气性最差
适宜生长的植物有荷花、芦苇、水稻等
6.肥沃的土壤
分层
表层土
颜色较深
养分丰富
下层土
颜色中等
养分中等
岩层
颜色较浅
养分较少
腐殖质
概念
动植物遗体在土壤中腐烂分解后,形成了腐殖质
作用
供植物生长的肥料
腐殖质越多,土壤颜色越深,越肥沃
土壤中的小动物
土壤中打洞→通气
吞食和排泄→増加土壤的肥力
身体活动→促进各种营养物质与土壤颗粒的混合
植物生长的好帮手
贫瘠的土壤
贫瘠原因
山体的表层土就因经常受雨水的冲刷而流失,所以山上的土壤往往比较贫瘠
改良方法
种植绿肥、施农家肥和收集落叶沤肥等
1.往透明塑料袋中装土、果皮、菜叶等。
制作肥料袋
1.往透明塑料袋中装土、果皮、菜叶等
2.往塑料中均匀地洒一点水,扎好口
3.把塑料袋放在阴暗的地方
4.经常翻动
7.保护土壤
土壤对人类的贡献
为植物生长提供养料、水分
为动物生存提供栖息地
与人类生存所需要的粮食、蔬菜等食物息息相关
土壤面临的危机
沙化
流失
模拟水土流失实验
植物能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土壤
净化作用
保持作用
人类的行为
保护土壤
修筑梯田、轮作或休耕、植树造林、宣传环保……
破坏土壤
砍伐森林、开窑烧砖、抛洒垃圾……
第三单元 固体和液体
8.认识固体
性质
固体有确定的形状、体积和质量
比较不同固体体积的方法
积木组
拆积木,数个数
粉末组
放杯中, 量高度
不同的玩具
浸水中比体积或用盐埋比体积
测量质量
电子天平或托盘天平
固体在外力的作用下可以改变原来的形状或大小,但构成物体的物质状态没有改变
特殊的固体:纱巾、羽毛、面粉、沙子、烟、气凝胶(固态空气)
9.认识液体
性质
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确定的体积和质量
比较不同液体的性质
颜色
气味
透明度
黏稠度
测量体积
量杯或量筒
包括量程和刻度
量筒的使用方法
1.略倾斜量筒,烧杯口紧挨着量筒口,将液体缓缓倒入量筒
2.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测量质量
电子天平或托盘天平
水平面
概念
静止的水面一般都保持水平,我们称之为水平面
应用
水平仪
用来测量物体表面是否水平
测量方法:
将水平仪紧贴在被测物体表面,待气泡稳定后再作判断
10.固体的混合与分离
固体混合的例子:
八宝米、中药材、混凝土、粽子、蔬菜沙拉……
固体分离的例子:
将建筑垃圾破碎后分离、将大米和稻壳分离……
固体混合前后质量不会发生改变,
颗粒不同的固体混合前后体积(占据空间)会发生改变
原因:固体颗粒大小不同,导致颗粒之间的空隙也不同,混合后,小颗粒固体占据大颗粒固体的空隙,所以混合后占据空间变小
固体混合物的分离方法:
黄豆、绿豆、玉米粉
用网筛筛
木屑和铁屑
用磁铁吸或用水浸
红糖和沙子
溶解、过滤、蒸发
铁制品和其他材料
电磁起重机
11.把盐放到水里
影响盐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因素
温度,温度越高,溶解越快;
搅拌,进行搅拌,溶解越快;
颗粒,颗粒越小,溶解越快。
溶解物
像盐这样能在水中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解物
不溶物
像沙子这样不能在水中溶解的物质叫做不溶物
物质能溶于水的量有一定的限度;不同的物质在相同体积的水中溶解量是不同的
增加水的溶解量的方法:
给水加热或加水
过滤
分离水中的不溶物
制作过滤器
先在瓶身中塞进一团脱脂棉,再依次放入干净的沙子、小石子、棉球
蒸发
分离水中的溶解物
我们吃的盐大多是通过晒海水得到的
第四单元 地球上的水资源
12.河流与湖泊
自然界中,不同水体的水域有大小,蓄水量有多少
水域大,蓄水量多
如江、河、湖、海
水域小,蓄水量少
如池塘、小溪、山涧
相同点:
水域大
蓄水量多
大多为天然水域,少数为人工水域
水库为人工水域
不同点:
形状
河流:长的,蜿蜒的
湖泊:四周被围起来的不规则形状
状态
河流:动态
湖泊:静态
地形
河流:源头高,尽头低,两岸高,河中低
湖泊:四周高,湖中低洼
河流与湖泊模拟实验
说明河流与湖泊的形成与地形、降水有关
下雨天,校园的低洼处会形成积水,与河流、湖泊的形成类似
河流与湖泊是重要的淡水资源,也是许多生物的家园
水面
蜻蜓、白鹭、青蛙、水黾、芦苇、衣藻、莲、浮萍……
水中
河虾、蝌蚪、水蛇、鲫鱼、青鱼、鳜鱼……
水底
小龙虾、淡水螺、黑藻、金鱼藻……
13.地下水
常见的地下水有泉水和井水
形成
形成原因
由于地表土质疏松多孔,一部分雨水或积雪融水会渗透到地下土层和岩石的空隙里,它们是地下水的主要来源
形成结构
简易水井模型
1.剪下塑料瓶中间一截,得到一个圆筒
2.将圆筒竖直放入水槽中央,在外围装入约4厘米高的碎石
3.剪在碎石上铺一层约1厘米厚的沙子
4.慢慢往沙子上倒水,观察圆筒周围里水位的变化
可渗透层
植物
土壤
碎石
地下水的储存区域
不可渗透层
岩层
储量
自然界的地下水总量约占淡水总量的30%(百分之三十)
合理开采和保护地下水
原因
中国有400多个城市以地下水为饮用水源
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越来越少
补充地下水,增加地下水储量的方法
铺设透水路面
雨水回灌地下
14.海洋
海水发苦发咸
原因
海水中的盐类物质使海水发苦发咸
探究过程
用滴管取1毫升海水滴入金属勺中,放在蜡烛火焰上方加热,待水干后,勺中的物质就是盐
简易海水淡化装置
阳光使海水受热蒸发,到保鲜膜上遇冷凝结,滴落到碗中,形成淡水
面积
地球上的海洋面积约为3.62亿平方千米,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0.8%
蓄水量
海水约占地球上水资源总量的96.5%
“人类的资源宝库”
生物资源(海洋里生活着20余万种生物)
其中90%以上的海洋生物生活在浅海
还有许多生物生活在海岸边
矿物资源
化学资源
动力资源
海洋与湖泊的不同
味道
海洋味道咸,湖泊味道淡
面积
海洋面积很大,湖泊面积较小
资源
海洋资源丰富,湖泊资源一般
15.珍惜水资源
类别
咸水资源97.2%
淡水资源2.8%
冰川水2.1%
地下水0.65%
河流与湖泊0.05%
淡水资源有限
用途
日常生活中:拖地、洗衣、浇花、洗车、洗脸、做饭……
生产中:农田灌溉、鱼虾养殖、船舶航行、工厂生产、车辆清洁
可利用水资源
供水者指的是对一个地区可利用淡水资源的补充
如:降水、调水等
用水者指的是各种用水的活动
如:生活、农业、工业用水等
可利用水资源供不应求
用水量增加的原因:人口数量增多
节约用水的方法
(1)农田灌溉;
(2)循环用水;
(3)使用节水产品;
(4)刷牙时关水龙头;
(5)用大桶收集废水等。
第五单元 人的呼吸和消化
16.人的呼吸
概念
一呼一吸即为一次呼吸
呼吸器官
呼吸道
鼻腔
有纤毛和黏液,对吸入的空气有过滤、加温、加湿作用
咽
喉
对吸入的空气有温湿度调节和清洁作用
气管
支气管
有清除异物、调节空气温湿度和防御等功能
肺
在胸腔内,分左肺和右肺,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进行交换的场所
二氧化碳的检测
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不会越来越多,氧气也不会用完
原因:人和动物从空气中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而植物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17.运动和呼吸
运动与呼吸的关系
进行三次同样的测量是为了获得更准确的数据
人呼吸的快慢与运动状态有关
运动前,呼吸较慢
运动时和运动后,呼吸会加快
休息一会儿后,呼吸会恢复到运动前
安静状态下
男生比女生呼吸略慢
老师比学生呼吸略慢
肺活量
人一次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就是肺活量
测量肺活量
简易测量器
实验步骤
1.在标好刻度有塑料瓶里装满水。
2.把瓶子倒置在水槽里,插入弯头吸管。
3.深吸一口气,通过吸管尽力向瓶里吹气。
4.记录排出的水量,谁排出的水量多,谁的肺活量就大。
实验原理
排出的水量,也就是呼出的气体的体积,这是因为呼出的空气占据了瓶子里水的空间
肺活量测试仪
用标准测试仪可以更准确、更方便地测出肺活量
不同人群的肺活量
小学生的肺活量不应低于1000毫升
成年人的肺活量一般在2500-4000毫升
有些运动员的肺活量可达6000毫升以上
肺活量大的人,身体供氧能力强
增加肺活量的锻炼方式
1.坚持做扩胸运动
2.坚持慢跑、游泳、踢球、跳绳、登山等运动
3.采用调节呼吸法
保护呼吸器官的方法
1.空气不良时,出门戴口罩;
2.不吸烟,远离二手烟;
3.不用力擤鼻涕;
4.经常开窗通风;
5.积极参加体育运动;
6.用棉签蘸淡盐水轻轻擦拭鼻腔。
18.食物的旅行
消化器官
消化道
组成
口腔
将食物磨碎,与唾液混合
咽部
吞咽食物
食道
传送食物至胃
胃
储存和搅拌食物,吸收一些营养
小肠
完成消化和吸收
大肠
储存难以消化的食物残渣,生成粪便
肠道
人体最大的消化器官,成人肠道长6.5-8.5米,约为身长的4.5倍
肛门
将粪便排出体外
运送食物的方式
蠕动
模拟食物在消化道里的运动
胡萝卜模拟食物
漏斗模拟口腔
软管模拟食道
气球模拟胃
软管模拟肠道
肝脏
产生胆汁
胆囊
储存胆汁
没有食物经过
有利于消化器官健康的饮食习惯和卫生习惯
早晚刷牙,饭后漱口
细嚼慢咽
不暴饮暴食
不吃过冷或过热的食物
19.食物与营养
营养素
概念
食物中可以被人体吸收利用的物质叫营养素
七大营养素
糖类
提供能量,支持活动
米饭、面条、面包等淀粉类食物
碘酒是“淀粉探测器”,碘酒滴到含淀粉的食物上会变蓝
脂肪
提供能量,保持体温
油、花生、肥肉等油脂类食物
食物在白纸上留下半透明油迹,说明食物中有油脂
蛋白质
长身体必须的营养素
鱼、肉、蛋、奶、豆类食物
维生素
无机盐
保持健康
蔬菜、水果类食物
水
吸收营养、排出废物
膳食纤维
帮助排出体内有害物质和废物
粗粮、蔬菜、豆类食物
没有一种食物含有人体需要的全部营养素,为了健康成长,不可偏食、挑食
中国儿童平衡膳食算盘
油盐类
大豆坚果奶类
畜禽肉蛋水产品类
水果类
蔬菜类
谷薯类
专项学习
像工程师一样
工程师
概念
是设计产品、结构或系统来改善人们生活的人
类型
土木工程师、航天工程师、机械工程师、电子工程师、环境工程师、园林工程师、地质工程师……
做一块手工皂
1.明确问题
明确任务是什么
做一块手工皂
了解任务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具有保养功能
少用添加剂
2.前期研究
3.设计方案
组内成员充分、自由地发表各自的想法
根据任务要求,选出最好的想法
画图呈现设计方案
4.制作模型
5.测试改进
依据任务要求,商定测试方法
反复多次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判断是否满足任务要求
对未达任务要求的部分进行改进
6.展示交流
水
土壤
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