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高中政治必修三《政治与法治》第七课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高中政治必修三《政治与法治》第七课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①实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首先要贯彻全面实施宪法②良法是善治的前提 ③维护人民权益 ④完善了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⑤推进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⑥建立和谐社会秩序,化解社会矛盾,实现国家长治久安。
高中政治必修三《政治与法治》7.1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社会(法管理一定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即人民内部矛盾)政治(法维护一定阶级统治的作用,即敌我矛盾)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章节概要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古代:中华法系
含义:强调法律与伦理道德的统一(唐代《唐律疏议》)
历史
春秋战国:开始制定成文法,并通过 铸刑鼎、书竹筒等方式发布法律
西汉:儒家思想成为政治生活的主导思想,强调礼法结合
唐朝: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封建法典,并为以后历代王朝所传承和发展
近代:衰落,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试图将西方国家的法治模式移植到中国,最终失败
近代:新中国法治建设取得成就
影响因素:国情、社会制度
成就
形成了以宪法(根本法)为核心和统帅地位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通过健全科学完备的行政执法和司法体制,保证了行政机关(政府)和司法机关(法院+检察院,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行使权力
人权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
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
产生: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随着私有制、阶段、国家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
本质:在阶级社会中,法反映的是该社会中在经济上、政治上居于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是历史范畴)
决定性因素: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地理环境
人口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社会发展、法产生存在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生产力
生产关系
类型(原始社会无法律)
奴隶制法:古巴比伦《汉莫拉比法典》古罗马《十二铜表法》《查士丁尼法典》
封建制法:唐代《唐律疏议》法兰克《萨利克法典》
资本主义法:美国《独立宣言》法国《拿破仑法典》《人权宣言》
社会主义法(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体现):俄罗斯《联邦民法典》
特征
法是维持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
法是由国家制定(成文法)或认可(习惯法)的社会规范
法是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
职能:社会(法管理一定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即人民内部矛盾)政治(法维护一定阶级统治的作用,即敌我矛盾)
在人类社会不同阶段的特点:古代——人治;近代——法治
结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事业是一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体中国人民共同参与的,史无前例的伟大社会实践
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因(必要性):地位、作用
①实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首先要贯彻全面实施宪法②良法是善治的前提 ③维护人民权益 ④完善了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⑤推进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⑥建立和谐社会秩序,化解社会矛盾,实现国家长治久安.
原因
法律是治国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全面依法治国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客观需要,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地位
是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基本方式,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基本方略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党制贯五系: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以及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地位:是我国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最本质的特征,最根本的保证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优势,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必须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公正司法、带头守法,把依法治国与依法执政统一起来。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必须切实尊重宪法法律权威,模范遵守宪法法律,坚持依宪执政和依法执政
依法执政首先要依宪执政
依法执政是执政基本方式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是平等
立法不平等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法律规范作用,道德教化作用
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制度安排
道德
法律
一般原理
法治与人治
领导人和统治者的地位不同
法律的地位和作用不同
政治和关联基础不同
法治与德治
权力间的关系不同
产生和存在的时代不同
与民主,自由和人权等现代价值观念的关系不同
法治与法制
行为的基本准则不同
现代法治比中国传统德治有更强的时代性与先进性
法治与治理
法治为社会力量参与治理提供制度基础
法治为政府的治理行为提供基本规范
法制为治理行政与行为提供程序保障
法治为治理的良性推进提供救济路径
法治保障治理的服务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