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思维导图」学习丨河西走廊07集-敦煌@晶20220724纪录片
这是一篇关于「思维导图」学习丨河西走廊07集-敦煌@晶20220724纪录片的思维导图,有兴趣的可以看下。
编辑于2022-07-27 06:03:52
柒
敦 煌
敦煌简介
地理
南枕气势雄伟的祁连山
西接浩瀚无垠塔克拉玛干沙漠
北靠嶙峋蛇曲的北塞山
东至峰岩突兀的三危山
"党河"流经敦煌 使其成为 得天独厚的绿洲
军事
霍去病两次深入河西走廊,驱逐匈奴
汉帝国高强度的军屯与经略
敦煌成为汉帝国向西域迈进的边城
西部重镇 ↓ 河西四群之一
经济
丝绸之路咽喉之地,以敦煌为起点,到达中亚、欧洲
人文
开窟 供养
往来行者
敦煌 → 西域:祈求得到保佑
西域 → 敦煌:感谢佛祖保佑和恩赐
平民百姓
丰年和平安盛世:希望好景长久
荒年战乱:盼来日能摆脱苦难
各级官吏
寄托精神、满足心理,求得安慰
世家大族
营建属于自己的功德窟:表达对佛教的虔诚
炫耀各自的政治、宗教或经济势力
石窟 佛像
雄浑健壮→秀骨清像→柔和丰腴
色彩逐渐细致艳丽、构图愈加大胆
佛国世界变得前所未有的宏大欢乐
石窟 壁画
寓意:僧侣、画匠、供养人刻画信仰和希望
图案:山川景物、亭台楼阁、花卉等
面积:一方方连接起来可排成20多公里的画廊
敦煌 石窟
历时:公元4-14世纪,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
窟群:莫高窟、西千佛洞石窟、东千佛洞石窟、榆林窟、五个庙石窟等
数量:据记载曾达千余个,现共存812个(莫高窟占735个)
敦煌2 20窟
历史 记载
1908年,伯希和、查尔斯进入石窟(片中未详细介绍)
1944年,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工作人员发现”初唐壁画”
整体 介绍
翟 家 窟
出资者:朝议郎、敦煌郡司仓参军翟通(公元642年)
主持者:在敦煌大云寺出家的僧人道弘
大云寺遗址:96窟 弥勒佛窟
地位:敦煌比较早的,以家族为主导的石窟
家窟 介绍
家族是古代社会的基本构成单位、社会的缩影
意义
记录家族历史、古代敦煌乃至整个中国的印记
成为家族财富的一部分,世代相传
形成:从风格上看,似乎是以同一个人的粉本起稿,多人上色完成
意义
为敦煌的佛教艺术带来剧变
结束传统地方艺术占主导地位格局
显示出非凡的创造性
石窟 壁画
南壁 西方 净土变
描绘
阿弥 陀佛
坐在莲花宝座上
周围拥抱着众多菩萨 并悉心聆听
化生童子游戏其中
空中:乐器不鼓自鸣
地下:歌伎舞伎身姿蹁跹
西方极乐世界 的美妙图景
意义
敦煌的艺术风格进入了全新的中原唐风时代
摆脱了印度、波斯的影响,完全独立成熟
敦煌艺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北壁 药师佛 经变
背景:自东晋译出《药师经》,药师信仰在我国萌生和发展
描绘
宝台:水池之上,依次排列7座莲台
药师七佛:七尊药师佛像站在莲台之上
协侍菩萨:身着天衣、头戴宝冠,分立在药师两侧
宝台下方:奏乐、歌赞、供养药师佛的歌舞伎乐→胡旋舞
灯树:与长安等地上元日赏灯的情景十分相似
东壁 维摩诘 经变
描绘
佛国景物 世俗风貌的精神
供佛的舞蹈者
菩萨面前的帝王臣子
维摩诘居士
身体微微前倾
似与文殊菩萨激烈辩论佛教哲理
文殊菩萨
在诸菩萨、大弟子集诸天人簇拥下
神态自若地与维摩诘对纹
地位:视为敦煌壁画中的巅峰作品
新篇章 供养像
人物:翟奉达,翟通的九世孙,唐末五代敦煌人,历法家
作为:重修先代的洞窟为家族祈福
把自己和亲人们的画像画在了石壁上
在甬道的另一面工整地写下了”检家谱”
「检家谱」
详细记载家族经营家窟近300年的历史
今天理解敦煌石窟营建与日常管理的文献证据
评价
220窟的壁画被公认为具有”吴带当风”、”满壁风动”的”吴家样”神韵
成为美术学院的学生们的学习范本
敦煌莫高窟
整体 介绍
洞窟:735个洞窟
壁画/塑像
492个洞窟中有壁画或塑像
壁画45000多平方米、历代彩塑3390身
建筑:唐、宋、清、民等时期木构建筑十余座
莫高窟 第17洞
介绍
封闭近千年的藏经洞
藏物:从公元4-11世纪的历代文书和纸画、绢画、刺绣等 古代文物50000多件
打开
时间:1900年
人物:居住在莫高窟的道士王圆箓
被窃
时间:1908年5月27日
人物:伯希和将6600余卷藏经洞文物和368张莫高窟照片带回法国
评价
中国和世界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延续时间最长的佛教艺术和历史文化宝库
画 家 ﹁ 李工 ﹂
背景
贞观 之治
唐太宗李世民登基十年光景
经济繁荣,各种各样的建筑被建造出来
唐人热爱生活,喜用色彩装点墙壁
场景:寺庙、官府、私宅、皇宫
图案:美丽的风景、绚丽的人物、充满神秘色彩的宗教场景
西域 地区
问 题
势力 对立
西突厥出现与唐朝对立的势力
高昌国(西域门户、丝路要冲)依附西突厥
拘留 使者
拘留西域诸国赴唐朝的使者
试图阻止过境与唐帝国交往
策 略
国家战略的既定目标
维护丝绸之路的畅通
维护西域安宁
集结军队
招募士兵、文化人士和手工艺者
担负将大唐文化和艺术传播 到更广阔的土地上的责任
李工
评价
虽不是名家,但是画舫最出色的画匠
画作中的人物和宫中的阎立本颇为神似
阎立本:壁画高手,画作是朝野公认的”神品”
梦想
起初:有朝一日入翰林院任职,成为一名有身份的画师
决定:无法入朝野,不如去远方看看 → 加入西征队伍
后来:看到了施展才华的大好机会 → 把这个时代的风格带给敦煌
实现
机会
敦煌
有趣的边疆 国际城市
田园垦辟、商贸发达
集聚各种肤色和语言的人
佛教文化 盛行
保留着最初从天竺传来的佛教传统
人们普遍信仰佛教,喜爱开凿石窟, 并在石窟中塑像和绘制壁画
莫高窟
洞窟
经历隋朝的大力营建,出现上百个洞窟
数量和规模上都达到了非常可观的程度
壁画
前代:用质朴的笔触画出了心目中的佛国世界
尝试:尝试绘制唐代壁画→敦煌居民眼前一亮
成果
成为敦煌画匠中的”都料”
工匠中技术级别最高的人
绘画工程中的规划和指挥者
模式:自己为壁画起笔,其他画匠根据粉本描画颜色
石窟与壁画艺术
营建石窟
粉本 介绍
定义:多是当时流行的大师作品或者皇宫中流传出来的画稿
作用
常用于画匠照着画壁画,以满足客户对流行趋势的需求
粉本流传使得唐朝长安的绘画一时风靡
临摹 粉本
重要性:画匠基本功→不合格将不能独立工作,甚至受到惩罚
结果:普通画匠在艺术风格和水平方面与大师作品差距并不遥远
步骤
①打窟: 打窟人整修崖面和开凿岩洞
②土木建造:木匠&泥匠修筑与石窟结合的殿堂/窟檐/楼阁等土木结构的建筑
③制作地仗:灰匠制作壁画地仗(绘制壁画的基础)
用黏土和麻棉的混合泥抹在石壁上使墙壁光滑如纸,最后将白灰层敷在泥皮上
④塑造佛像: 塑匠制作窟内塑像
用木条或石胎做骨架,再用泥土塑型
⑤绘制彩塑: 画匠完成彩绘工作
选石研磨:粉碎矿物颜料 → 用清水研磨成不同颗粒度的色浆 → 混以植物胶
滤清颜料:朱砂的红色、雌黄的黄色、青金石的蓝色、云母的白色
绘制 壁画
风格
唐代的壁画以规模较大的经变画为主
盛唐时期,净土宗十分流行 → 在石窟中绘制西方净土
“净土“
西方极乐世界
鸟鸣花香、四季如春
佛陀在这里说法
聆听到真理的众生享受无限的快乐
意义
基本上改变了魏、隋壁画的连环故事的结构方式
中国艺术
魏晋南北朝:与来自印度和中亚地区的佛教文化交流融合
隋唐时期
混血艺术逐渐完成了本土化的过程
酝酿出中国美术的黄金时期
内容来源:《河西走廊》07集 制图者:晶 制图日期:2022.7.24
贰
佛教进入中原——鸠摩罗什
佛教进入中原
汉帝国末期
佛教已经进入中原
社会秩序按照儒家的规范建立
帝王&百姓:孔子已深入和全面的思考过现实世界的运行方法
东晋十六国 时期
少数民族帝王入主中原
对百姓:长期战乱,居无定所,痛苦,现实世界意味着什么
对北方君主:生活就是弱肉强食,胜者为王,难以接受儒家学说
引起 关注和向往
一个关于寻找生命意义的答案
一种解脱痛苦的方法
一套令社会平稳安定的价值体系
鸠摩罗什
生平
出生于 西域龟兹国
父亲:从印度迁徙到西域的贵族后裔
母亲:龟兹国王的妹妹
7岁:跟随笃信佛教的母亲一同出家
12岁:开坛讲法,令信众与国王都聚集身边
后被龟兹王誉为国师,名誉从西域传到了中原
贡献
地位:中国佛经翻译史上公认的第一大家
自西而东的旅程
推动整个汉地佛教的发展
影响我们今天的语言生活
进入河西走廊
公元384年,40岁的鸠摩罗什被吕光俘获
被俘17年
外出时间不能太久,不能离开住地太远
支撑的信念:传教到中国的使命
传法之路
从周围的士兵开始传法→多一个人领悟佛法,多做一件功德
士兵来自中原各地,方言五花八门→一边传法,一边学会各种方言
深刻了解了中原文化,汉语读写能力突飞猛进→译经大师悄然生长
进入中原
公元401年,后秦国君姚兴派遣十万大军讨伐凉州,将58岁的鸠摩罗什迎到长安
姚兴支持
搭盖说法的场地”逍遥园”,千人听法
开辟"长安译经场",选派800名僧人,支持鸠罗摩什重新译经
长安译经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国家组织的大规模译经场
译经贡献
首次对佛教全部关键词汇给出了详细、准确、深入浅出的解释
译注大部分成为中国佛教各宗派立宗的经典依据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心经》鸠摩罗什译
影响超出佛教范围,创造出烦恼、苦海、未来、心田、爱河等词汇
圆寂
公元413年,70岁的鸠摩罗什在长安逍遥园圆寂
临终遗言
如果我所传译的经典没有错误,愿我的身体火化之后舌头不会焦烂
舌舍利
形骸灰飞烟灭,舌头依然如生
奉归于 武威·鸠摩罗什寺 修塔供养
内容来源:《河西走廊》05集 8:57-22:30 制图者:晶 制图日期:2022.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