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莱茵报》时期马克思的新闻观点
《莱茵报》发表了马克思许多重要文章,如针对第六届莱茵省议会关于出版自由和林木盗窃法的著名评论文章,和莱茵省总督沙培尔论战的文章《摩塞尔记者的辩护》等。1842年10月,马克思担任该报主编以后,《莱茵报》日益具有明显的革命民主主义的倾向,并获得越来越大的影响,引起了普鲁士政府的恐惧和反动报纸的攻击。
第一次飞跃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同时形成毛泽东新闻思想;第二次飞跃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时形成邓小平新闻思想、江泽民新闻思想和胡锦涛新闻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如果说改革开放需要“摸石头过河”,那么,
毛泽东指出,“报纸是党的宣传鼓动工作最有力的工具,每天与数十万的群众联系并影响他们,因此,把报纸办好,是党的一个中心工作”。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基...
“第五章 列宁的新闻论著及其对克思主义新闻学的发展 马克思主 义新闻思 想 没有革命报纸,我们决不可能广泛地组织 整个工人运动。 我们不相信阴谋手段,我们不 用单独的革命行动去破坏政府;我们的实际行 动口号就是德国社会民主党的老战士李卜克内 西所说的:──学习,宣传,组织,这些活动能 够而且必须以党的机关报为中心。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马克思恩格斯新闻论著与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形成
《莱茵报》时期
1842年10月任政治版主编,年仅24岁。 1843年3月17日,马克思辞职。 3月31日,《莱茵报》被查封。
通过写报纸评论,对反动政府进行了深刻揭露,思想开始从唯心主义立场转向唯物主义,批评作为“哲学”的共产主义。
关于自由报刊的论述
1842年《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 1841年12月24日普鲁士政府根据新国王的诏书颁布了新书报检查令(圣诞敕令),这是伪自由主义的行径。 马克思运用理性武器,从笔调、倾向、功能和才能四个方面,揭露新法令的虚伪和反动,进而对普鲁士的整个书报检查制度进行了无情的剖析和鞭挞。
首先,马克思指出,新法令用“严肃和谦逊”的笔调来限制出版自由。
其次,马克思指出,新法令强调“倾向”是实行书报检查的主要标准,揭示了其反民主的本质。
再次,马克思指出,新法令在禁止发表“使用侮辱个别人的词句和进行毁灭其名誉的判断的作品”的口实下,剥夺了报刊批评与监督的权利
最后,马克思还指出,新法令强调必须由“完美无缺的人”即在“学术才能、地位与品格”各方面为官方认可的人担任编辑,带有很大的欺骗性。
1842年《第六届莱茵省议会的辩论》
“自由报刊的本质,是自由所具有的刚毅的、理性的、道德的本质。受检查的报刊的特性,是不自由所固有的,怯懦的、丑恶的本质,这种报刊是文明化的怪物,洒上香水的畸形儿。”
“没有出版自由,其他一切自由都会成泡影。”
“书报检查法是对自由表示怀疑的法律。新闻出版法却是对自己投的信任票。新闻出版法惩罚的是滥用自由。书报检查法却把自己看成是一种滥用而加以惩罚。……书报检查法只具有法律的形式。新闻出版法才是真正的法律。”
“法律是肯定的、明确的、普遍的规范,在这些规范中自由获得了一种与个人无关的、理论的、不取决于个别人的任性的存在。法典就是人民自由的圣经”。
“新闻出版法就是新闻出版自由在法律上的认可。”
马恩自由报刊思想的概括
1.自由报刊是人类精神自由表现的产物。
2.自由报刊不仅有自由报道的权利,而且还承担着对社会事件发表意见的义务。
3.自由报刊是自由与独立的报刊,同任何形式的书报检查制度不相容。同时,自由报刊又是在一定的法律规范和道义原则下有机运行的报刊。
4.自由报刊具有舆论监督和社会批评的功能,包括对政府和官员的批评和监督。
5.自由报刊不是挣钱的行业,作家不能为挣钱而写作,不能奉命说话和写作,因为自由报刊不是出于书商的投机目的以及指望捞到什么好处而办的。
6.自由报刊执行独立的办报方针,不受撰稿人干扰。不是撰稿人领导报刊,而是报刊领导撰稿人。
7.自由报刊由于绝对自由的需要,它的文章是不署名的。
自由报刊的人民性
自由报刊是人民精神的洞察一切的慧眼,是人民自我信任的体现,是把个人同国家和世界联结起来的有声的纽带,是使物质斗争升华为精神斗争,并且把斗争的粗糙物质形式观念化的一种获得体现的文化。
关于人民报刊的论述
1842年《摩泽尔记者的辩护》 1842年12月,《莱茵报》发表该报驻摩泽尔地区记者科布伦茨写的两篇匿名文章,报道该地区农民的贫困状况,谴责政府的不作为。马克思同莱茵省总督冯·沙培尔论战。
“这个具有公民头脑和市民胸怀的补充因素就是自由报刊。在报刊上治人者和治于人者同样可以批评对方的原则和要求,然而不是在从属关系的范围内进行这种批评,而是作为公民——已经不是作为个人,而是作为理智的力量,作为合理的观点的体现者——在权利平等的情况下进行这种批评。”
第三个因素是马克思论证自由报刊的社会作用时使用的一个术语。1843年1月,马克思在《摩塞尔记者的辩护》一文中,谈到官方和个人之间的矛盾冲突。他说,行政当局由于自己的官僚本质,不会承认自己在治理方面的失误;而个别人,甚至很多人都不能把自己的呼声说成是人民的呼声,他们对问题所作的说明总带有私人的诉苦性质,“这样,为了解决这些困难,治人者和治于人者都需要有第三个因素,这个因素应该是政治的因素,而不是官方的因素,这样,它才不会以官僚的前提为出发点;这个因素应该是市民的因素,但是同时它不直接和私人利益以及有关私人利益的需求纠缠在一起。
“报刊是带着理智,同样也带着情感来对待人民生活状况的。”报刊如果不能反映民意,将失去人民的信赖。
“自由报刊是社会舆论的产物,同样,它也制造社会舆论。”
1842年12月28日,国王威廉四世下令在普鲁士境内查禁《莱比锡总汇报》。 1842年12月至1843年1月,马克思为抗议当局查封《莱比锡总汇报》写了一系列报道和政论。
“假定所有这些指控都是有根有据的,那么试问这些指控是用来反对《莱比锡总汇报》任意行事的特性呢,还是用来反对刚刚崛起的、年轻的人民报刊必然具有的特性呢?问题所涉及的仅仅是某一种报刊的存在呢,还是真正的报刊即人民报刊的不存在呢?”
“人民报刊”指的是群体概念,指的是具有人民性的自由报刊,它们不围绕上流社会和个别人旋转,它们的对立面是反人民、反民族和反时代的非自由报刊。
马恩人民报刊思想的概括
1. 就内容说,人民报刊应着重报道本国的事件,把人民的目光从国外引向国内,集中反映人民的生活和斗争,成为人民思想和情感的表达者,把人民同国家和世界联系起来的纽带。
2. 就性质说,人民报刊应当成为人民的喉舌。是表达社会舆论的理性机关。人民性是人民报刊的思想灵魂。
3. 就社会使命说,马克思认为,对当局来说,人民报刊是孜孜不倦的揭露者;对人民来说,它又是人民自己的教科书。
4. 就报刊存在和发展的动力来说,人民报刊通过对事实的真实报道得到人民的信赖和支持,而正是人民的信赖,人民报刊才能存在和发展。
5. 从发行看,人民报刊以方便群众为宗旨。尽量降低报纸的售价。篇幅不要太大。笔调要轻松。通俗易懂。
6. 从历史看,人民报刊有自己产生和发展的独立个性即历史个性,独特的发展道路和运作方式。
《莱茵报》时期新闻思想评价
《莱茵报》时期的新闻思想,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青年时期,即早期的新闻思想。这一时期,他们由唯心主义和革命民主主义转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这种在世界观交替中形成的马克思恩格斯的新闻思想,具有承上启下、开拓前进的特点。
价值
首先,正确地规定了人民报刊和自由报刊的使命、作用和特点。
其次,《莱茵报》时期的新闻思想第一次提出了自由报刊的人民性,清算了黑格尔轻视和蔑视人民群众的贱民思想。
再次,《莱茵报》时期的新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准备阶段,它粗线条地构勒了马克思恩格斯新闻思想的基本范畴,预示了它的发展方向。
局限
《莱茵报》时期马克思恩格斯的哲学及政治观点还囿于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辩证法,这一点决定了他们的报刊思想不可避免地留有唯心主义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