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毛泽东新闻思想的形成
第一次飞跃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同时形成毛泽东新闻思想;第二次飞跃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时形成邓小平新闻思想、江泽民新闻思想和胡锦涛新闻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如果说改革开放需要“摸石头过河”,那么,
编辑于2022-12-19 12:18:44 内蒙古自治区第一次飞跃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同时形成毛泽东新闻思想;第二次飞跃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时形成邓小平新闻思想、江泽民新闻思想和胡锦涛新闻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如果说改革开放需要“摸石头过河”,那么,
毛泽东指出,“报纸是党的宣传鼓动工作最有力的工具,每天与数十万的群众联系并影响他们,因此,把报纸办好,是党的一个中心工作”。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基...
“第五章 列宁的新闻论著及其对克思主义新闻学的发展 马克思主 义新闻思 想 没有革命报纸,我们决不可能广泛地组织 整个工人运动。 我们不相信阴谋手段,我们不 用单独的革命行动去破坏政府;我们的实际行 动口号就是德国社会民主党的老战士李卜克内 西所说的:──学习,宣传,组织,这些活动能 够而且必须以党的机关报为中心。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第一次飞跃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同时形成毛泽东新闻思想;第二次飞跃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时形成邓小平新闻思想、江泽民新闻思想和胡锦涛新闻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如果说改革开放需要“摸石头过河”,那么,
毛泽东指出,“报纸是党的宣传鼓动工作最有力的工具,每天与数十万的群众联系并影响他们,因此,把报纸办好,是党的一个中心工作”。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基...
“第五章 列宁的新闻论著及其对克思主义新闻学的发展 马克思主 义新闻思 想 没有革命报纸,我们决不可能广泛地组织 整个工人运动。 我们不相信阴谋手段,我们不 用单独的革命行动去破坏政府;我们的实际行 动口号就是德国社会民主党的老战士李卜克内 西所说的:──学习,宣传,组织,这些活动能 够而且必须以党的机关报为中心。
毛泽东新闻论著及其对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发展
毛泽东新闻思想的形成
一、1938年之前的毛泽东党报理论
《新时代》月刊是毛泽东党报生涯中以校刊名义创办的第一份党的报刊,时间是1923年。 “将来,国家如何改造,政治如何澄清,帝国主义如何打倒,武人政治如何推翻,教育制度如何改革,文学艺术及其他学问如何革命、如何建设等等问题,本刊必有一种根本的研究和具体的主张贡献出来。”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实现了国共合作。毛泽东担任了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
毛泽东主持宣传工作后,创办了国民党中央机关报《政治周报》。 《政治周报》 1925年12月5日创刊于广州。
《政治周报》发刊理由
为什么出版《政治周报》?为了革命。为什么要革命?为了使中华民族得到解放,为了实现人民的统治,为了使人民得到经济的幸福。
我们反攻敌人的方法,并不多用辩论,只是忠实地报告我们革命工作的事实。敌人说:“广东共产”,我们说:“请看事实”。敌人说:“广东内哄”,我们说:“请看事实”。敌人说:“广州政府勾联俄国丧权辱国”,我们说:“请看事实”。敌人说:“广州政府治下水深火热民不聊生”,我们说:“请看事实”。《政治周报》的体裁,十分之九是实际事实之叙述,只有十分之一是对于反革命派宣传的辩论。
《政治周报》是毛泽东亲自创办和主编的最后一个刊物。 他的这篇《发刊理由》是他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公开阐述新闻传播观点的第一篇文章。 他提出的“为革命办报”的编辑方针,公开表明了新闻传媒的阶级性,是对在中国发展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一个贡献。
1925《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
1927年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1927年秋收起义——上井冈山——三湾改编——古田会议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1929年,古田会议,决议中包括《红军宣传工作问题》,提出“红军宣传工作的任务,就是扩大政治影响,争取广大群众。红军宣传工作是红军第一个重大工作。”
1931年,毛泽东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主任的身份,起草了《在红色区域普遍地举办〈时事简报〉的通令》,并编写了《怎样办〈时事简报〉 》的小册子发向基层。
壁报,各军各纵队为单位,由政治部宣传科负责,名字为《时事简报》。
要求
内容:不做文章、只登消息。
次序:由近及远——本乡、本区、本县、本省、本国、外国,多用土话。
形式:不是印的是写的,不是小字是大字,不是小张是大张。
材料:鼓动性、与群众生活密切联系的。
强调真实性,“不靠扯谎吃饭”。
对用纸、抄写、出版周期、如何引动群众阅读等,都作了极为全面的规定。
1931年12月11日,江西瑞金,创办两家中央级铅印报纸:《红色中华》、《红星报》。
1934年,毛泽东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
大小报纸34种。
发行量:《红色中华》,4万份。《青年实话》2万8千份。《斗争》2万7千份。《红星》1万7千份。
《红色中华》发刊词
组织群众参加苏维埃政权。 指导各级苏维埃的实际工作,及时纠正缺点错误。 揭露敌人。
毛泽东对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视
《红色中华》更名《新中华报》,为中央机关报、兼陕甘宁边区政府机关报。 1939年2月,毛泽东题词:“把新中华报造成一支抗战的生力军”。 不久又为该报题词“多想”。 一周年时发表《必须强调团结和进步》的文章,指出办好报纸的主要原因:“一是共产党办的,二是在民主政治下。”
二、1938年之后的毛泽东党报理论
《八路军军政杂志》
1939年1月,八路军政治部创办,毛泽东担任编委会委员。 发刊词:“发扬成绩、纠正缺点,是八路军全体将士的任务,也是军政杂志的任务。”
《共产党人》
1939年10月创办,党中央的党内刊物。 毛泽东撰写发刊词:“它的任务就是:帮助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帮助进行这件伟大的工程,不是一般党报所能胜任的,必须有专门的党报,这是《共产党人》出版的原因。”
《中国工人》月刊
1940年2月,中共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主办。 毛泽东发刊词:“《中国工人》将以通俗的言语解释许多道理给工人群众听……教育工人、训练工人干部的学校……我希望这个报纸好好地办下去,多载些生动的文字,切忌死板、老套,令人看不懂,没味道,不起劲。”
《边区群众报》
1940年,延安大众读物出版社主办,为农村和农村基层干部办的通俗小报。 毛泽东题写报头,希望这张报纸要编得让识字的农民能看懂,不识字的农民能听懂,要用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
《解放日报》
《解放日报》的创刊
1941年,抗战处于艰难状况,毛泽东决定集中资源、重点办好大型党报。部分报刊停刊。
1941年5月15日,毛泽东亲自起草《关于出版解放日报和改进新华社工作的通知》,合并延安《新中华报》和《今日新闻》,出版《解放日报》。新华社和《解放日报》统归一个委员会管理。一切党的政策,将经由新华社和《解放日报》向全国传达。
《解放日报》的社论,将由中央同志及重要干部执笔。各地要接收延安的广播,推广收报机。重要文章除报纸刊物转载外,应作为学校内机关部队内的讨论与教育材料。
1941年5月16日,《解放日报》在延安创刊。这是根据地出版的第一张每日发行的大型中共中央机关报。 毛泽东题写了报头,撰写了发刊词。 当时的版面设计:一国际;二国内;三边区;四本地(延安)。
《解放日报》发刊词
本报之使命为何?团结全国人民战胜日本帝国主义一语足以尽之。这是中国共产党的总路线,也就是本报的使命。…… 中国共产党的使命就是本报的使命,本报同人完全相信,由于世界人民与中国人民协力斗争的结果,世界必然要变成一个世界人民的光明世界,中国必然要变成一个中国人民独立自主的中国,日本帝国主义的一切企图,我们是能够粉碎的。团结,团结,团结,这就是我们的武器,也就是我们的口号。今当本报发刊之始,愿掬之诚,以告国人。
整风运动
1942年初,毛泽东提出整顿报社工作的建议。 1942年1月24日,中央政治局决议同意毛主席意见,《解放日报》应当从社论、专论、新闻等方面贯彻党的方针与党的政策,文字须废除党八股。 1942年3月8日,毛泽东为《解放日报》题词:“深入群众,不尚空谈”。 1942年3月16日,中宣部发出《为改造党报的通知》。 1942年3月31日,毛泽东亲自主持召开解放日报改版座谈会,请各部门党内外代表及作家70多人参加。
《反对党八股》
洋八股必须废止,空洞抽象的调头必须少唱,教条主义必须休息,而代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把国际主义的内容和民族形式分离起来,是一点也不懂国际主义的人们的做法,我们则要把二者紧密地结合起来。在这个问题上,我们队伍中存在着的一些严重的错误,是应该认真地克服的。
《为改造党报的通知》
“报纸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宣传党的政策,贯彻党的政策,反映党的工作,反映群众生活,要这样做,才是名副其实的党报。” “要使各地的党报成为真正的党报,就必须加强编辑部的工作,各地高级党的领导机关,必须亲自注意报纸的编辑工作……要规定党政军民各方面的负责人经常为党报撰稿。” “在党报上可以容许各种不同的观点的论争,可以容许一切非党人士站在善意的立场上对我们各方面工作的批评或建议的言论发表,另一方面,要有对于敌人的思想的批判。”
《解放日报》改版
社论《致读者》
“今天我们的版面以新的形态呈献在读者面前,我们愿乘此机会来总结一下过去十个月来的工作及提出今后本报的方向。”
什么是党报?“第一,贯彻着坚强的党性。…… 第二,密切地与群众联系、反映群众情绪、生活需求和要求,记载他们的可歌可泣的英勇奋斗的事迹,反映他们身受的苦难和惨痛,宣达他们的意见和呼声。……第三,洋溢着战斗性。 ”
1942年4月1日正式改版 一版:要闻版,以根据地新闻为主; 二版:国内新闻; 三版:国际版; 四版:副刊。 全党办报
改版社论《致读者》,提出党报的四项品质——党性、群众性、战斗性和组织性。 全党办报、群众办报:“我们的经验一言以蔽之,就是全党办报四个字。”(《本报创刊一千期》) 改版期间发表了30多篇社论和文章,系统阐述了党报理论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其中,毛泽东的《在<解放日报>改版座谈会上的讲话》、胡乔木的《报纸是人民的教科书》、陆定一的《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等均为经典。
陆定一:《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
对毛泽东党报思想的理论阐释。 第一、新闻的本源问题。 “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 第二、新闻如何才能真实。 “只有为人民服务的报纸,与人民有密切联系的报纸,才能得到真实的新闻。”
博古:《党报记者要注意些什么》
党报两方面作用: ⑴收集、分析、批判,提出意见,供给党采用。 ⑵党决议了的事情,又要报纸宣传下去。 对党性、群众性、组织性、战斗性的要求作了具体阐释。
胡乔木: 《人人要学会写新闻》
用新闻规律指导新闻实践的论文。 “学写新闻还叫我们会用叙述事实来发表意见。” “我们往常都会发表有形的意见,新闻却是一种无形的意见。” “我们不要装假,因为我们所要宣传的只是真实的事实,但是既然如此,我们就更加没有在叙述中画蛇添足的必要了。”
《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1948.4.2)
1948年3月,中共中央和毛主席东渡黄河,途经晋绥地区,4月1日,在晋绥干部会议上讲话,总结土改和整党经验,第二天,接见晋绥日报编辑部人员,发表了《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 毛主席在这里对整个解放区新闻界经历的两条战线的斗争做了总结,在此基础上阐明了无产阶级党报的作用与任务,党报工作者的素质与修养,以及办报的路线、方针、风格等问题。 这次《谈话》的发表,标志着毛泽东的党报理论业已形成。
毛泽东新闻思想的形成
以《解放日报》改版为代表的根据地党报改造,有力地推动了毛泽东党报理论形成。在领导党报改造的同时,毛泽东对广播电台和新华通讯社的调整及改革也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对其运作的规律与特点进行了全面深刻的阐发。至1948年,以党报理论为核心,毛泽东的新闻思想已全面形成。
毛泽东新闻思想的主要内容
1.唯物主义本源观。
事实决定新闻的“性质”,而不是“性质”对于客观事实或新闻(事实的报道)有什么决定作用。
2.党的新闻事业的性质。
党办的新闻事业,是党的这个巨大集体的宣传者和组织者,党经过报纸来宣传,经过报纸来组织广大人民进行各种活动。
3.党的新闻事业的特性——党性、群众性、战斗性和组织性。
4.全党办报方针。
所谓全党办报,一是加强全党对报纸的领导,全党的每一个成员都要参与;二是加强、开展通讯员网的建设与活动。
5.党的新闻工作作风:
理论与实践结合,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6.党的新闻事业的三个关系:
党报与党委、党报与群众、党报与实际工作。
7.党的新闻工作的业务指导思想。
新闻业务最重要的一个指导思想,是摆正政治与技术的位置。反对“技术第一”,采取“政治第一” 。
8.党的新闻工作的文风和风格:
生动的、鲜明的、尖锐的,毫不吞吞吐吐。
9.党的新闻工作者的修养:
老老实实自称为公仆,是党和人民这个大集体的公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