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本导图讲的是关于儿科维生素 D 缺乏性佝偻病的考点和重点,对于要参加医考的同学会很有用哟。 .如果您想了解相关方面的知识,相信我!本导图将会是您不错的选择,谢谢。
•耳石症,亦称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最常见的外周性前庭病症,具有反复出现的位置性眩晕或头晕为特征。 •通常症状为患者头部位置发生变化时,会突然出现旋转性眩晕或头晕,可能伴有眼震、恶心及呕吐,发病时持续时间较短,多数情况下持续时间不会超过1分钟。 •制图不易,望您欢喜❤️…
•漏斗胸的外型特征为前胸凹陷,肩膀前伸,略带驼背以及上腹突出。病因不明,认为与遗传有关。 •漏斗胸属渐进式病变,在出生时可能就已存在,但往往在几个月甚至几年后才愈来愈明显而被家长发现。 •漏斗胸的发病率高达0.1-0.8%,男性较女性多见,多有家族史。 •制图不易,望您欢喜❤️。
•腰痛是指后背肋下缘至臀皱襞范围内的疼痛症状,由各种已知或未知疾病所致,常见为腰背局部肌肉紧张、僵硬,也可由腰部范围内器质性病变引起。 •按发病时间分为急性和慢性腰痛,急性疼痛病程不超过6周,慢性腰痛持续时间一般超过3个月,表现为疼痛、僵硬且影响日常活动。 •制图不易,望您欢喜,谢谢❤️。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1)病因和发病机制 (助理不考发病机制)
概念
因维生素D缺乏引起体内钙、磷代谢失常,骨钙化不良,引起骨骼改变
3个月至2岁小儿多见
维生素D的来源
(一)母体——胎儿转换
从母亲体内获得,25-(OH) VitD
(二)皮肤的光照合成
(皮肤)7-脱氢胆固醇 日光紫外线 胆骨化醇
(三)食物中的维生素D
肝、鸡蛋黄、鱼肝油、配方奶粉和米粉等
维生素D的转化
病因
1.围生期维生素D不足
2.日光照射不足(主要原因)
3.摄入不足
4.需要量增加
5.疾病影响
发病机制
1,25(OH) ₂ VitD的生理作用
1. 促进肠黏膜对钙磷的吸收
2.促进旧骨脱钙和新骨形成
3.促进肾小管对钙磷的重吸收
甲状旁腺素的生理作用
1.促进肠黏膜对钙磷的吸收
2.促进旧日骨脱钙,但不能使新骨形成
3.促进肾小管对钙的重吸收,抑制对磷的運吸收
(2)临床表现
1. 初期(早期)
3个月左右出现
症状:非特异性神经兴奋症状:易激惹、烦躁、睡眠不安、夜间啼哭、多汗等
体征:枕秃,无骨骼改变
辅助检查: 血钙正常或稍低,磷低,CaP为30~40, 25-(OH)VitD ₃ 下降,碱性磷酸酶正常或稍高。 骨骼X线检查多正常
2. 活动期(激期)
骨骼改变
头部
颅骨软化(3-6个月),方颅7-8个月 前囟晚闭 出牙延迟
胸部
肋骨串珠、肋膈沟、鸡胸、漏斗胸 出生1岁左右出现
四肢
手镯、足镯征,“O形”或“X”形腿
其他
脊柱弯曲、扁平骨盆
肌肉关节松弛,神经系统发育迟缓
激期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
血钙稍低、血磷降低、钙磷乘积低于30, 碱性磷酸酶升高
骨骼X线检查
骨临时钙化带模糊或消失,呈毛刷样或杯口样改变 骨骺软骨明显增宽,骨质疏松,可见骨干弯曲
3.恢复期
碱性磷酸酶1~2个月恢复正常
X线2~3周后开始改善
4.后遗症期
骨骼畸形:鸡胸、O形”或"X”形腿等
血生化及骨骼X线检查正常
多见于2岁以上小儿
(3)诊断
诊断与鉴别诊断
25-(OH)D ₃ 和1,25-(OH) ₂ D ₃ 降低,是最可靠的早期诊断指标
血生化和骨骼X线检查为诊断的可靠标准
(4)治疗和预防
治疗原则
1. 维生素D疗法
口服法
口服单纯维生素D制剂 每日50ug~100ug ( 2000lU~ 4000lU) 1个月后改预防量400~800lU/日
注射法
适应症;重症或合并长期腹污等其他疾病的患儿
维生素D20万IU~30万IU一次,1个月后给预防量
2. 补充钙剂
3. 外科手术矫形
预防
确保儿童每日获得维生素D400~800IU 是预防和治疗的关键,持续至青春期
1.胎儿期预防
孕母妊娠后3个月给维生素D800~1000IU
2.多晒太阳
户外活动1~2小时
3.足月儿生后2周开始补充维生素D400IU/日 早产儿等出生后口服维生素D400IU/日,最大剂量1000IU/日 3个月后改预防量400~800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