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热力学发展史
热力学发展史包括年代、人物及贡献、重要事件,时间线整理便于记忆。
编辑于2022-12-22 20:46:41 河北省热力学发展史
对温度的研究
1593年,伽利略---利用空气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了温度计的雏形
1702年,阿蒙顿--制成空气温度计,但不准确
1724年,华伦海特(荷兰工人)--首先使用水银代替酒精,建立了华氏温标
1742年,摄尔修斯(瑞典)--定义水的沸点为0度,冰的熔点为100度,后施勒默尔将两个固定点倒过来,建立了摄氏温标
热机的发展
1695年,巴本(法国)--发明蒸汽机,但操作不便,不安全
1705年,钮科门和科里--制造了新蒸汽机,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但用水冷却气缸,能量损失很大
1769年,瓦特(英国技工)--改进了钮科门机,加了冷凝器,使机器运作由断续变连续,从而蒸汽机的使用价值大大提高,导致了欧洲的工业革命
1785年,热机被应用于纺织;1807年,被富尔顿(美国)应用于轮船;1825年,被用于火车和铁路
热学与热传导理论的建立
18世纪前半叶,温度、热量的概念含糊不清
1744年开始,里赫曼(彼得堡院士)、布拉克(英国)和他的学生伊尔文等逐步工作
1780年前后,温度、热量、热容量、潜热等一系列概念都已形成
热本性说的争论
热质说,认为热是一种物质
代表人物:伊壁鸠鲁、傅里叶、卡诺
认为热是物质粒子的内部运动
代表人物:笛卡尔、胡克、罗蒙诺索夫、伦福德--“尽管看不到,也不能否定分子运动是存在的”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建立
1836年,赫斯(俄国)--“不论用什么方式完成化合,由此发出的热总是恒定的”
1830年,萨迪·卡诺(法国)--“准确地说,它既不会创生也不会消灭,实际上,它只改变了它的形式”
背景:为蒸汽机的进一步发展,迫切需要研究热和功的关系,以提高热机效率,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三位重要科学家--能量转化与守恒思想的萌发
迈尔(1814-1878)--德国科学家,曾是一位随船医生。是将热学观点用于有机世界研究的第一人。其结论“力(能量)是不灭的,而是可转化的、不可称量的客体”。1841年、1842年撰文发表了他的观点。1845年的论文中,更明确写道:“无不能生有,有不能变无”“在死的或活的自然界中,这个力(能)永远处于循环和转化之中”。迈尔医生从医学角度出发,提出了热力学第一定律,结果却被当成“民科”,物理学界对他极尽打击之能,逼得迈尔医生精神错落,住进了精神病院。
亥姆霍兹(1821-1894)德国科学家,他认为大自然是统一的,自然力(即能量)是守恒的。1847年,发表著名论文《力的守恒》,把能量概念从机械运动推广到普遍的能量守恒。 亥姆霍兹吸取了迈尔医生的教训,因为他也是个医生,在论文开头就写明了“论文主要是面对物理学家”。 亥姆霍兹的论文论点明确,论据充分,物理学界这次不好多说什么了,只好说实验呢?没有实验就什么也别提了。于是又一位“民科”焦耳站了出来,虽然没有受到过正规的科学教育,但焦耳是一个有文化的民科,凭一腔热情就能总结出“焦耳定律”。
焦耳(1818-1889)--英国著名的实验物理学家,家境富裕。16岁在名家道尔顿处学习,使他对科学产生浓厚兴趣。1841年,当时电机刚出现,焦耳发表文章指出:“热量与导体电阻和电流平方成正比”。这就是著名的焦耳——楞次定律。 探求热和得到的或失去的机械功之间是否存在一个恒定的比值,又成了焦耳感兴趣的问题。1845年,焦耳为测定机械功和热之间的转换关系,设计了“热功当量实验仪”,并反复改进,反复实验。1849年发表《论热功当量》。1878年发表《热功当量的新测定》,最后得到的数值为423.85公斤•米/千卡。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
能量既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在转移和转化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不变。 焦耳测热功当量用了三十多年,实验了400多次,付出大量的辛勤劳动。 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是自然界基本规律,恩格斯曾将它和进化论、细胞学说并列为三大发现。 热力学第一定律让学界很没有面子,几个“民科”出手就搞定了。 小结 理论——迈尔 迈尔是明确提出“无不能生有”,“有不能变无”的能量守恒与转化思想的第一人。而这理论正是建立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基础。 实验——焦耳 由于焦耳精心严谨地进行了热功当量测定等一系列实验,奠定了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实验基础,得到了人们的认同。 一批不懈努力的科学家 亥姆霍兹将能量守恒定律第一次以数学形式提出来,而卡诺、赛贝等人也都有过这方面的见解。 事实证明客观条件成熟,相应的自然规律一定会发现。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建立
卡诺热机与卡诺定理
1824年,卡诺依据循环运作理论提出理想热机模型——即卡诺热机
拿破仑下台后,卡诺父亲被流放,之后卡诺患了猩红热,脑膜炎,流行性霍乱,于1832年去世。按照防疫条例,他的所有遗物包括书稿都被焚烧一空。
1834年,克拉珀龙仔细阅读了卡诺的著作,发表了论文《论热的动力》,用数学形式重新表述了卡诺定理
1844年,开尔文勋爵和克劳修斯都重点关注了克拉珀龙的论文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开尔文表述
“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取热量,并将这热量完全变为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
开尔文勋爵(1824-1907)
就是在世纪末物理学年会上发表“两朵乌云”演说的开尔文勋爵,不过当时他还没有获得王室册封,还叫威廉•汤姆逊。 汤姆逊出生的那一年就是卡诺提出卡诺定理的那一年,他十岁时就进入了大学,同年,克拉珀龙对卡诺定理做了数学描述,看来命中注定要由勋爵来解决卡诺的遗憾。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克劳修斯表述
“热量可以自发地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到较冷的物体,但不可能自发地从温度低的物体传递到温度高的物体”
克劳修斯(1822-1888)
热力学第二定律听起来就是大白话,一直是民科的重灾区,冷不丁就会冒出一位大神说自己造出了永动机。 克劳修斯的理论天天被民科怼,不胜其烦,干脆就把理论做高大上些,让民科大神看不明白,自己也耳根清净。 克劳修斯提出了“熵:体系的混乱程度”的概念来表述热力学第二定律。
熵的提出--引爆了一场物理革命
一场精彩、残酷、科学史上绝无仅有的大争论
辩友牛
正方辩友:玻尔兹曼,普朗克 反方辩友:马赫,麦克斯韦,马赫的学生奥斯特瓦尔德
玻尔兹曼(1844-1906) 奥地利物理学家玻尔兹曼对熵做了最深入研究的,使其超出热力学范畴成为一个跨领域的基本概念。 1877年,运用统计力学的方法提出了玻尔兹曼熵公式,即S∝logW,W为宏观状态下包含微观状态数量。 1900年,普朗克给公式增加了一个常数k,为了纪念伟大的前辈,普朗克将常数命名为玻尔兹曼常数,于是公式变为S=klogW。 玻尔兹曼常数k等于理想气体常数除以阿伏伽德罗常数,即R=kNA,其物理意义是单个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随热力学温度变化的系数。 由于观测手段的限制,我们无法测量微观单个分子的动能,但是我们可以测量宏观系统的温度,通过玻尔兹曼常数,我们就可以通过测量宏观物理量来计算微观物理量,这实在是一个伟大的创举。 玻尔兹曼公式通常表述为S=klnΩ,Ω是宏观状态下包含微观状态的数量,只有完美晶体且绝对温度等于零的情况其值才能等于1,这两个条件太苛刻,只有宇宙大爆炸的奇点才接近这个条件,所以S也只能是≥0的正值。 初始值为正,且只能增加不能减少,还有一个物理量具有如此性质,那就是时间,所以熵又被称为“时间之箭”。
范围广
不仅仅局限在热力学,涉及到原子论,统计力学,宇宙学,信息论,且还超出了自然科学范畴,社会学界也来凑热闹,简直是一场全民狂欢。
熵第一次定义了时间,对熵的测量就是一种时钟。 “时间之箭”的提出引起了轩然大波。 首先在社会学界引发了抗议,再依照玻尔兹曼的理论,人只能更坏,社会将走向分崩离析,最后灭亡,热力学第二定律被认为是堕落的渊薮,是当时名声最坏的定律。
残酷的结局
玻尔兹曼因学术争论而自杀。
热寂说
根据玻尔兹曼熵公式,如果把系统扩大到整个宇宙,将宇宙当成一个孤立系统,认为宇宙的熵会趋向极大,最终达到热平衡状态,即宇宙每个地方的温度都相等,宇宙中再也没有任何可以维持运动或是生命的能量存在,这就是热寂说。
热力学第三定律
1917年,能斯特提出热力学第三定律:“不可能使一个物体冷却到绝对温度的零度。”
能斯特(1864-1941)奥斯特瓦尔德的学生,他的主要工作是从测定比热和反应热来预测化学反应过程的结果。
否勒和古根海姆还提出热力学第三定律的另一种表述形式:“任何系统都不能通过有限的步骤使自身温度降低到0K,称为0K不能达到原理。”
其它
绝对温度的单位是开尔文,却不是开尔文勋爵提出来的。 克拉珀龙提出了理想气体方程,就是我们熟悉的PV=nRT,这里就可以推出绝对零度,但还需要往前追溯到盖吕萨克定律。 盖吕萨克定律:V/T=C,C代表常数。 当每个气体分子一个挨一个的时候,气体的体积就不可以压缩了,温度也就不可能降低了,那个时候熵就是零了!
热力学第零定律
描述
第零定律是说如果两个热力学系统都和第三个热力学系统平衡,那么这两个热力学系统也平衡
第零定律是由英国物理学家拉尔夫·福勒于1939年正式提出,比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晚了80余年,但是第零定律是后面几个定律的基础,所以叫做热力学第零定律。
福勒(1889-1944)
分子运动论
早期的分子运动论 德莫克里特(公元前460-前371):认为物质皆由各种不同微粒组成。 1658年,伽桑狄提出,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克劳修斯的理想气体分子模型 1857年,发表文章《论热运动的类型》,以十分明晰和信服的推理,建立了理想气体分子模型和压强公式,引入了平均自由程的概念。 麦克斯韦的贡献 1860年,麦克斯韦发表了《气体动力论的说明》,第一次用概率的思想,建立了麦克斯韦分子速率分布律。 玻尔兹曼的工作 在麦氏速率分布率的基础上,第一次考虑了重力对分子运动的影响。 建立了更全面的玻尔兹曼分布律。 建立了知名过程方向性的玻尔兹曼H定理。 建立了玻尔兹曼熵公式。 统计物理学的创立 吉布斯(1839-1903) 在克劳修斯、麦克斯韦、玻尔兹曼研究的基础上,吉布斯提出:“热力学的发现基础建立在力学的一个分支上”,吉布斯由此建立了统计力学。 1902年,吉布斯发表了《统计力学的基本理论》,建立了完整的“系综理论”。 吉布斯,美国物理学家、化学家,统计物理和现代化学热力学的开创者。 1858年毕业于耶鲁大学,1863年获博士学位,并在耶鲁大学任教,后到法国、德国留学,1871年起一直任耶鲁大学数学物理教授。 吉布斯被美国科学院及欧洲14个科学机构选为院士或通讯院士。1881年获美国最高科学奖——福特奖。1897年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