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瘫痪
一个肢体瘫痪或肢体的某一部分瘫痪,可由大脑 运动区局限性病变或脊髓、脊髓神经根、脊髓神 经丛的病变造成。
根据病人年龄和存在冠心病危险因素、典型的胸 痛发作特点、心肌缺血证据,一般即可诊断。若 诊断有困难者可考虑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这是一篇瘫痪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定义、原因、程度、肌张力、部位、运动传导通路上病变部位。
这是一篇关于其他常用的精神反射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浅反射、深反射、病理反射。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瘫痪
定义
是随意运动功能的减低或丧失,是神经系统常见的症状。瘫痪是上、下运动神经元、周围神经和骨骼肌病变所致。
原因
神经源性瘫痪
肌源性瘫痪及神经肌-肌肉接头性瘫痪
程度
0级
完全瘫痪,肌肉无收缩。
1级
可见或仅在触摸中感到肌肉轻微收缩,不能牵动关节产生肢体运动。
2级
肢体能在床面上移动,但不能抵抗自身重力,不能抬起。
3级
肢体能抵抗重力,抬离床面,但不能抵抗阻力。
4级
肢体能做抵抗阻力的运动,但较正常差。
5级
正常肌力。
肌张力
痉挛性瘫痪
弛缓性瘫痪
部位
偏瘫
一侧肢体瘫痪,常伴有同侧中枢性面瘫和舌瘫
截瘫
指双下肢瘫痪,多由于双侧锥体束损害引起
四肢瘫
即两侧上下肢体瘫痪
单瘫
一个肢体瘫痪或肢体的某一部分瘫痪,可由大脑运动区局限性病变或脊髓、脊髓神经根、脊髓神经丛的病变造成
运动传导通路上病变部位
上运动神经元瘫(痉挛性瘫痪)
特点
患肢肌张力增高
腱反射亢进
浅反射减弱或消失,出现病理反射,无肌萎缩和肌束震颤,但长期瘫痪后可见失用性肌萎缩
肌电图显示神经传导速度正常,无失神经电位
定位诊断
皮质
皮质运动区局限破坏性病灶可引起对侧肢体单瘫和偏瘫
皮质下白质(放射冠区)
也可引起类似于皮质病损的对侧单肢瘫,病灶较深或范围较大时可出现对侧肢体偏瘫
内囊
造成对侧上下肢较均等性瘫痪,内囊后肢损害可引起“三偏征”,即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
脑干
一侧脑干病变可产生交叉瘫,即病灶同侧脑神经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及对侧肢体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
脊髓
脊髓半切损害表现为病变同侧水平以下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深感觉障碍、对侧损伤水平以下痛温觉障碍
脊髓横贯性损害表现为病变水平以下双侧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完全感觉障碍及括约肌功能障碍,病变位于颈膨大时表现为双上肢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双下肢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
下运动神经元瘫(弛缓性瘫痪)
瘫痪肌肉的肌张力降低
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下运动神经元损伤使单突触牵张反射中断)
肌萎缩早期(约数周出现(前角细胞的肌营养作用障碍),可见肌束震颤,无病理反射
肌电图显示神经传导速度减低和失神经电位
周围神经
瘫痪分布与周围神经的支配一致,并伴有相应区域的感觉障碍
神经丛
常引起一个肢体的多数周围神经瘫痪、感觉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前根
呈节段性分布的弛缓性瘫痪,多有后根同时受侵犯的感觉障碍症状
脊髓前角细胞
瘫痪呈节段性分布,无感觉障碍,慢性者多出现肉眼或肌电图可见的肌束颤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