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现代汉语语音、文字、词汇思维导图
这是一篇关于现代汉语语音、文字、词汇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第—节语音概说P15、第二节辅音与声母P29、第三节元音与辅音P45、第四节声调P64等。
编辑于2022-12-25 14:35:54 福建省现代汉语
语音
第一节 语音概说P15
语音的性质
物理属性
高音 高音是声音的高低,它取决于发音体振动的快慢
音强 音强指的是声音的强弱,它与发音体振动幅度的大小有关
音长 音长指的是声音的长短,它取决于发音体振动时间的久暂
音色 音色又叫“音质”,指的是声音的特色,音色的差别主要取决于物体振动所形成的音波波纹的曲折形式不同
补充:造成不同音色条件的主要有三种
发音体不同
发音方法不同
发音时共鸣器形状不同
生物属性
呼吸器官(动力器官) 呼吸器官是由肺、气管、胸腔、横膈膜构成的,能呼出气流,气流是语音的动力
喉头和声带 (声援器官) 喉头由甲状软骨、环状软骨和两块勺状软骨组成。声带位于喉头的中间,是两片富有弹性的带状薄膜
咽腔、鼻腔和口腔(共鸣器官) 咽腔、鼻腔和口腔都能起共鸣器之扩大声音的作用。调节成多种多样的语音,主要靠口腔内各器官起作用
社会属性
社会属性是语音性质中最根本属性
用什么声音与表示什么意义
语音的社会属性还表现在语音系统性上
语音单位
音素——辅音、元音
音素是最小的语音单位。它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的。
辅音是气流经过口腔或咽头受阻碍而形成的音素,又叫“子音”。例b、m、f、d、k、zh、s等
元音是气流振动声代发出声音,经过口腔,咽头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素,又叫“母音”。例a、o、e、i、u等
元音和辅音的主要区别
从受阻与否看(主要)
从紧张程度看
从气流强度看
从响度看
音节——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
音节是由音素构成的语音片段,是听话时自然感到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一个音节用一个汉字来表示(儿化音例外)
音节分为声母、韵母、声调三部分
声母、韵母、声调
声母:位于音节前段,主要由辅音构成
韵母:位于音节后段,主要由辅音构成
声调:依附在声韵结构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高音形式
音位
音位是按语音的社会属性(辩义功能)划分出来的,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记音符号
汉语拼音方案
汉字的注音工具
普通话的拼写工具
国际音标
一百多个符号,符合“一个符号一个音素,一个音素一个符号”的原则
第二节 辅音与声母P29
辅音的发音
发音部位——发音时,气流受到阻碍的位置叫做发音部位。按发音部位的不同,普通话辅音可以分成七类
双唇音(b、p、m)又上唇和下唇阻塞气流而形成
唇齿音(f)由上齿和下唇接近阻碍气流而形成
舌尖前音(z、c、s)由舌尖抵住或接近齿背阻碍气流而形成,又称“平舌音”
舌尖中音(d、t、n、l)由舌尖抵住上齿龈阻碍气流而形成
舌尖后音(zh、ch、sh、r)由舌尖卷起抵住或接近硬腭前部阻碍气流而形成,又称“卷舌音”或“翘舌音”
舌面前音(j、q、x)由舌面后部抵住或接近硬腭前部阻碍气流而形成,又称“舌面音”
舌面后音(g、k、ng、h)由舌面后部抵住或接近软腭阻碍气流而形成,又称“舌根音”
发音方法——指的是发音时喉头、口腔和鼻腔节制气流的方式和状况
看阻碍方式
塞音(b、p、d、t、g、k)
擦音(f、h、x、sh、r、s)
塞擦音(j、q、zh、ch、z、c)
鼻音(m、n、ng)
边音( l )
看声带是否振动
振动 ——浊音(又叫带音)浊音共有5个(m、n、ng、l、r)
不振动——清音(不带音)除了浊音都是清音
看气流强弱
塞音、塞擦音有送气音和不送气音的区别
送气音:p、t、k、q、ch、c
不送气音:b、d、g、j、zh、z
声母的发音
普通话声母22个——辅音声母21个,零声母1个
第三节 元音与辅音P45
元音的发音 普通话的元音分为单元音(10个)和复元音(13个)
单元音发音
发音时口型(包括舌位、唇形、开口度)始终不变的元音
舌面元音(a、o、e、e、i、u、v)
舌尖元音
卷舌元音(er)
可根据三方面观察元音:1、舌位的高低2、舌位的前后3、唇形的圆展
复元音发音
发音时舌位、唇形都有变化的元音
前响复元音(ai、ei、ao、ou)
中响复元音(iao、iou、uai、uei)
后响复元音(ia、ie、ua、uo、ve)
韵母的发音 共39个
按结构分
单元音韵母10个
复元音韵母13个
带鼻音韵母16个
按口型分
开口呼——韵母开头不是i、u、v的韵母属于开口呼。15个
齐齿呼——韵母开头是i的韵母属于齐齿呼。9个
合口呼——韵母开头是u的韵母属于合口呼。10个
撮口呼——韵母开头是v的属于撮口呼。5个
按韵尾分
无韵尾韵母15个:没有韵尾
元音韵尾韵母8个:有元音i、u作韵尾
鼻音韵尾韵母16个:有鼻音n、ng作韵尾
韵母结构
韵头——只有i、u、v三个
韵腹——是韵母的主干,是韵母中不可缺少的
韵尾——只限于韵腹后头的n、ng、i、u苏格
第四节 声调P64
什么是声调(声调是依附在音节上的超音段成分,主要有高音变化构成。声调具有区别意义作用)
调值——指依附在音节里高低升降的音高变化的固定格式,也就是声调的实际读音
调值的语音特点
由音高决定
构成调值的相对音高在读音上是连续的、渐变的、中间没有停顿、没有条约
描写调值一般采用“五度标记法”——低、半低、中、半高、高,依次用1.2.3.4.5表示
调类——是声调的种类,把调值相同的字归纳在一起所建立的类
普通话的声调P65
阴平(第一声)——调值:55;调型:高平调
阳平(第二声)——调值:35;调型:中声调
上声(第三声)——调值:214;调型:降升调
去声(第四声)——调值:51;调型:全降调
第五节 音节P73
音节的结构和特点
音节是由一个活几个音素组成的(最多四个)例:强
元音在音节中占优势
音节可以没有辅音 例:我、外、语、啊
汉语音节都有声调,都有韵腹(主要元音);可以没有辅音声母(但有零声母);可以没有韵头和韵尾
韵腹是音节中的主要元音
拼音
拼音应注意的问题
声母要用本音
声母、韵母之间不要有停顿
要念准韵头
拼音的方法
双拼法
声韵双拼法
声介与韵合拼法
三拼法
整体认读法
普通话的声韵拼合规律
音节的拼写规则
隔音字母y、w的用法
隔音符号的用法
省写
标调法
词的连写和大写
第六节 音变P83
变调
有些音节的声调在语流中连着念会起一定的变化,与单念是调值不同,这种声调的变化叫做变调
上声的变调
一,不的变调
七,八的变调
(结合课本P84学习)
轻声
轻声是四声(阴阳上去)在一定条件下变化比原调又轻又短的声调变体
哪些音节读轻声P86
轻声具有区别词义和区分词性的作用
儿化
普通话的儿化指的是一个音节中,韵母带上卷舌色彩的一种特殊音变现象,这种卷舌的韵母就叫做“儿化韵”
儿化的作用
区别词义 例:头——头儿
区别词性 例:画——画儿
表示细小,轻松或表示亲切,喜爱的感情色彩 例:小兔崽子
语气词“啊”的音变P90
文字
第一节 文字概说
文字的性质
汉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
汉字的起源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汉字是世界上起源很早的文字之一
汉字的特点P138
汉字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
汉字是形体复杂的方块结构
汉字分化同音词能力强
汉字有超时空性
汉字的作用
社会发展
国家统一
汉语发展
第二节 汉字的形体
现行汉字的前身
汉字在历史上出现过“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五种正式字体以及草书、行书等辅助字体”
草书包括:章草、今草、狂草三种
古文字:甲骨文、金书、篆书
今文字:隶书及以后的字体(隶、楷、草)
现行汉字的形体
手写体
常用楷书、行书
印刷体
宋体
仿宋体
楷体
黑体
汉字形体的演变特点
结构性声化
字形定型化
书写简化
第三节 汉字的结构P47
结构单位
笔画
笔画是构成汉字字形的最小单位
《现代汉语通用字表》规定了五种基本字形,横、竖、撇、点、折,又称“札”字法
部件
部件是由笔画构成的具有组配汉字功能的构字单位,是汉字的基本构字单位
现行汉字中的部件,按照不同标准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型
按照现在能否独立成字划分:“成字部件”和“非成字部件”两类
按照笔画的多少划分:“单笔部件”和“多笔部件”两类
按照能否在切分成小的部件划分:“基础部件”和“合成部件”两类
俺咋后部件切分先后层次划分:“一层部件”、“二层部件”、“三层部件”等
整件
根据汉字部件的多少,汉字可分为“独体字”和“合体字”
一个基础部件构成的字就是独体字
部首是字书中各部领头的部件或笔画,具有字形归类作用
笔顺
笔顺是写字是笔画的先后顺序
从上到下
从左到右
先横后竖
结合课本P152
造字法
象形
用描绘事物形状来表示字义的造字法
指事
用象征性符号或象形字上加提示符号来表示字义的造字法
会意
用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件合成一个字,把这些部件的意义合成新字的意义,这种造字法叫会意
异体会意字:用不同的部件组成 例:武
同体会意字
合形合音会意字 例:不用为“甭”
形声
由表示字义类属的部件和表示字音的部件组成的新字。形声字都是合体字。形声字的形旁大都是象形字
形旁和声旁的部位
左形右声:河
右形左声:都
上形下声:芳
下形上声:勇
外形内声:囤
内形外声:问、闻
形旁的作用和局限性
形旁的主要作用是表示字的意义类属,帮助了解和区别字的意义
适当运用汉字形体演变的知识,了解形旁在古时的形体和意义,有利于对字义的理解和辨析
形旁的表意功能有很大的局限性
由于社会的发展,客观事物的变化,有些形旁的意义不好理解
由于字义的演变,假借字的存在,形旁也不好理解
由于字形变化的位置特殊,有的形旁不好辨认
声旁的作用和局限性
声旁的主要作用是表示读音
声旁的表音作用有很大的局限性
注意:形声旁作用与局限性的结合P157
第四节 汉字的整理和标准化
汉字改革问题
包括文字制度的变革和文字内部的简化、整理两方面的内容
汉字的整理
简化汉字
类推简化
同音或异音代替
草书楷化
换用简单的符号
保留特征或轮廓
构成新的形声字或会意字
整理异体字
异体字是音同、义同而形体不同的字
规范印刷体字形
更改生僻地名用字
统一计量单位名称用字
整理异读字
研制《通用规范汉字表》
汉字的标准化
含义:汉字标准化要求对汉字进行四定‘定量、定型、定音、定序“
定量:指规定现代汉语用字的数量
定形:指规定现行汉字的标准字形
定音:确定现行汉字的规范字音
定序:确定现行汉字的规范字序(汉字的排列方法有“义序法、音序法、形序法”三大类)
义序法:按照字义进行分类的排列顺序
音序法:按照字音排列汉字的顺序
形序法:按照字形排列字的顺序,主要可分为“笔画法、部首法、号码法”
词汇
第一节 词汇概说P200
词汇
又称“语汇”,是一种语言里所有的(或特定范围内的)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
词汇单位
语素
定义
语素是最小的有音又有义的语言单位
虚语素:只有语法意义没有词汇意义的词
实语素:既有词汇意义又有语法意义的词
词汇、语法意义
表示事物、现象的意义叫词汇意义
表示语法作用的意义叫语法意义
确定语素的方法
可以采用替代法,用已知语素替代有待确定是不是语素的语言单位
注意:采用替代法时 应注意在替代中保持语素意义基本一致
分类
按音节分
单音节语素
多音节语素
按语素的构词能力分
成词语素
能够独立成词的语素叫成词语素
不成词语素
不能够单独成词的语素叫不成词语素,必须跟别的语素结合成词
分类
词根
表示基本意义,位置一般是自由的 例:民、语、型
词缀
表示附加意义,在此中位置固定的 例:老、阿、子
前缀:在词根前的词
高、后缀:在词根后的词
按语素的位置分
定位语素
词缀都是定位语素
不定位语素
词根都是不定位语素
词
词由语素构成。两者都是词汇单位,也是语法单位。词是语言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有音有义的语音单位
要注意词跟短语的区别。短语是由词和词按照一定的语义关系和语法规则构成的没有句调的语言单位。短语是由词逐层组成的,没有语调的语音单位。
剩余法
区别词和语素的方法
扩展法或插入法
区别词和短语的方法(能扩展的叫短语) (不能扩展的叫词)
离合词 例:洗澡、理发
洗了个澡、理了个发
固定短语
含义
固定短语是词跟词的固定组合,一般不能任意增减、改换其中的成分
与之相对的叫临时短语,临时短语词跟词的临时组合 例:看报
分类
熟语
成语
歇后语
谚语
惯用语
缩略语:经过压缩和省略的词语
简称:较复杂的名称的简化形式
数词略语:为了使话语简短,使用数字对并列词语的语素或语义成分概括出来的略词叫数词略语
词的结构类型P206
单纯词
含义: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叫作单纯词
多音节单纯词的分类
连绵词
含义
连绵词指两个不同的音节连缀成一个语素,表示一个意义的词
分类
双声词:指两个音节声母相同的连绵词 例:参差、玲珑、忐忑
叠韵词:指两个音节的“韵”相同的连绵词 例:仿徨、荔枝、窈窕
其他:指两个音节声韵都不同的连绵词 例:鹦鹉、芙蓉、玛瑙
叠音词
由不成语素的音节重叠构成,重叠后仍只是一个双音语素,是单语素词,不是词的形态变化 例:猩猩、姥姥、饽饽
音译的外来词
葡萄、咖啡、的士
拟声词
呼呼、哗啦啦
合成词
复合式
含义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不相同的词根结合在一起构成的
分类
联合型
偏正型
补充型
动宾型
主谓型
重叠式
附加式
前加型
后加型
第二节 词义及其性质和构成
词义
词义是词的意义,即词的内容,包括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
词义的性质
词义的概括性
词义为了准确地反映这个词所表示的对象的范围,必须舍弃具体的个别特征,概括出对象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这就是词义的概括性。
词义的模糊性
词义的模糊性指的是词义的界限有不确定性,它来源于此所指的事物边界不清
词义的民族性
同类事物,在不同民族的语言里用什么词、用几个词来表示,可以不同,词义概括的对象范围也可以不同,它体现了词义的民族性
词义的构成
概念义
词义中同表达概念有关的意义部分叫做概念义,又叫理性义或主要意义
概念义的作用就在于给词所联系的事物划一个范围,凡是该词所指的事物都包括在内,凡不是该词所指的事物则都不是
色彩义
感情色彩
褒义词
贬义词
中性词
语体色彩
语体色彩又称“文体色彩”,有些词语由于经常用在某种语体中,便带上来该语体所特有的色彩
形象色彩
表示具体事物的词,往往给人一种形象感,这种形象感来自对该事物的形象的概括
词义演变的几种途径
词义扩大
词义缩小
词义转移
P257
第三节 义项和义素
义项
义项是词的理性意义的分项说明。一个词可以有多个义项,各个义项只出现在自己的语境中,
义项的分类
基本义:最常用的义叫作基本义
转义:其他义项一般是由这个义项直接或间接地发展转化来的,叫作转义
引申义:在基本义的基础上经过推演反战而产生的意义
比喻义:借用一个词的基本义来比喻另一个事物,所产生并被固定下来的新的意义
本义
词最开始的意义,也叫“原始义”
单义词和多义词
单义词
只有一个义项的词叫作单义词 例:煤、菠萝
交际时,单义词不受语境的限制,也不会产生歧义
多义词
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义项的词叫作多义词 例:他的担子不轻
要结合语境去看,在一定的语境中只有一个义项适用,多义词是一词多义,几个意义之间有联系
同音词
语音相同而意义之间并无联系的一组词,是多词同音现象 例:公式——公事——攻势
义素
义素属构成词义的最小意义单位,又叫词的语义成分或语义特征
结合P220学习
第四节 语义场
语义场
定义
语义场是语义的类聚,既有共同意义又有区别意义义素的一组词的相关语义聚合为一个语义场。语义场就是通过一些相关词语的对比,根据它们词义的相同特点和不同特点划分出来的
语义场的层次
语义场有不同的层次,上一层次中某个词的义素必然为下一层次的名字所具有,二下一层次又必然有自己一些特殊的义素。
语义场的分析
语义场由于各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分类
类属义场
顺序义场
关系义场
同义义场
反义义场
同义义场和同义词
定义
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的相关语义组成的语义场叫作同义义场,同义义场中的各个词叫作同义词
差别
理性意义方面
意义的轻重
范围的大小
集体与个体不同
搭配对象不同
色彩方面
感情色彩不同
语体色彩不同
词性方面
同义词的作用
可以使语言的表达精准、严厉
可以使语体风格鲜明
可以使文句生动活泼、富于变化
可以使表达的语气委婉
同义词连用可以加强语势、使语意完整
反义义场和反义词
定义
意义相反或相对的两个词的相关语义构成反义义场,这两个词互为反义词
类型
互补反义义场:两者中间不容许有非A非B的第三者存在 例:生——死、动——静
极性反义义场:存在C、D、E等其他意义 例:白——黑、冷——热
反义词的不平衡现象
反义义场中的词总是成对的,但是两个词之间的语义范围、使用频率并不相等,这样就形成反义词的不平衡现象
反义词的作用
运用反义词,可以揭示事物的矛盾,形成意思的鲜明对照和映衬
多组反义词连用,可以起到加强语气、强调核心意思的作用
反义词可以构成对偶、映衬的句子,使语言更加深刻有力
反义词具有鲜明的对比作用
第五节 词义和语境的关系
语境对解释词义的作用
定义
语境就是语言单位出现时的环境
分类
语言语境:指口语中的前言后语和书面语中的上下文
情景语境:指说话时牵涉的人或物、时间所处、社会环境以及说听双方的辅助性交际手段(包括表情、姿势、手势等非语言因素)
语境对词义的影响
语境使词义的单一化
词往往是多义的,但是在一定的语境中使用一个义项
语境使词义具体化
词义可以指整类食物中的某些个体或某一个个体,如何分别由语境决定
语境增加临时性意义
有些词出现在一定语境中的时候,词义中增添了一些新的义素 例:观鱼
第六节 现代汉语词汇的组成P241
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
基本词汇
定义
词汇中最主要的部分是基本词汇,它和语法一起构成语言的基础
特点
稳固性:之所以具有稳固性,是因为它所标志的事物和概念都是极为稳定的
能产性:用基本词作为语素创造出来的新词,最易于让人们理解和接受,最便于流传
全民常用性:基本词汇上述的两个特点是以全民常用性为前提的
一般词汇
定义
语言中基本词汇以外的词汇都是一般词汇
特点
没有基本词汇那样强的稳固性,却有很大的灵活性。一般词汇是经常变动的
补充说明
基本词汇与一般词汇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
基本词汇是构成新词的基础、不断地给语言创造新词,充实、扩大一般词汇,使词汇日益丰富。
一般词汇中有些词,在语言发展过程中,又能逐渐地取得基本词的性质,转为基本词,从而使基本词汇不断扩大
现代汉语一般词汇包含:古语词、方言词、外来词、行业语、隐语等
古语词、方言词、外来词
古语词
定义
古语词是现代汉语中仍使用的那部分古代汉语词语,是现代汉语词汇的组成部分
分类
文言词:所表示的事物和现象还存在于本民族现实生活中,在语言使用中常有浓重的书面语色彩
历史词:表示历史上的事物或现象的古语词
方言词
各方言中吸取来的词
外来词
定义
外来词也叫借词,指的是从外族语言里借来的词
分类(根据吸收方式和构成分类)
音译 例:沙发(sofa英)巴士(bus英)
音译兼译 例:marxism马克思主义
音译加汉语语素 例:卡(car)车
字母外来语 例:CD
行业语、隐语
行业语
行业语是各种行业应用的专有词语
隐语
隐语是个别社会集团或秘密组织内部人懂得并使用的特殊用语
第七节 熟语P248
定义
熟语是人们常用的定型化了的固定短语。包括成语、谚语、惯用语、歇后语
成语
定义
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含义丰富、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短语
特征
意义整体性
结构凝固性
风格典雅性
来源
神话寓言
历史故事
诗文语句
口头俗语
谚语
定义
谚语是群众口语中通俗精炼、含义深刻的固定语句
惯用语
定义
惯用语是指口语中短小定型的习用的短语
歇后语
定义
歇后语是由近似于谜面、谜底的前后两部分组成的带有隐语性质的口头固定短语
喻意歇后语
前一部分是一个比喻,后一部分是揭示前一部分的含义
谐音歇后语
后一部分是借用同音字表达意思“言在此而意在彼” 例:小葱拌豆腐——— 一青(清)二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