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_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关于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_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第8课百家争鸣。
关于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_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第1课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代表——北京人、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第3课远古的传说。
七年级上册政治第四单元思维导图,探问生命,生命可以永恒吗?珍视生命和感受生命的意义,以及活出生命的精彩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章节概要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红星照耀中国》书籍介绍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质量与密度课程导图
桃花源记思维导图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
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王朝。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
都城:阳城
世袭制
如今社会开始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有二里头遗址
亡国之君夏桀
商汤灭夏
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王建立商朝,都城建在亳
商汤王任用贤才,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使经济得到发展,人民生活相对安静,商朝很快强大起来。
亡国之君商纣王
武王伐纣
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西周的分封制
.分封制的目的:为了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内容
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
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纳贡 品,并服从周王调兵。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土地内进行再分封,从而确立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 分为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平民、奴隶)
作用
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我国在黄河流域的多个遗址出土了距今5000至4000年的铜器
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重达832.84千克。
采用泥范铸造法。
种类丰富
甲骨文记事
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了甲骨文。
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甲骨文使用象形、旨意、会议、形声、假借等多种造字方法。
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
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有很大的发展。尤其是春秋后期,铁质农具和牛耕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工地创造了条件。
王室衰微
周王室的地位下降,大的诸侯势力崛起。他们进行称霸,操控政治局面,实际上取代周天子的地位。
诸侯争霸
春秋时期,有众多的诸侯国,其中比较强大的有十几个。
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等先后称霸,号令诸侯。
到春秋末期,长江下游的吴国和越国也先后北上争霸。
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发展。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战国七雄
齐、处、燕、韩、赵、魏、秦七国的势力较强史称战国七雄。
战国七雄之间的兼并战争连绵不断,越来越激烈。战国中期以后各诸侯国的势力此消彼长
商鞅变法
战国时期,铁制工具和牛工的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
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战国后期,秦国在改革政治和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注重兴修水利。
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
都江堰有渠首和灌溉网两大系统工程构成。
渠手工程建于岷江之中分为鱼嘴、宝瓶口和飞沙堰三个主体工程。 曲手工常见于闽江之中,
都江堰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工程,是堤防、分洪、排沙、控流等功效和成为一个系统。
第8课百家争鸣
老子
孔子和儒家学说
百家争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