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胃癌的外科治疗及其并发症第九版教课书配套导图
抑制生长激素、甲状腺刺激激素、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并抑制胃酸的分泌。减缓胃肠道的蠕动。
编辑于2022-12-28 21:35:33胃癌的诊断及治疗
胃癌的症状
早期
症状80%的早期胃癌无症状,部分病人可有消化不良症状
进展期
重减轻(约60% )
上腹痛(50% )
贫血、黑便
转移表现
食管
吞咽困难
幽门
恶心呕吐
肝脏(最常见转移部位)
右上腹痛,黄疸,发热
肺部
咳嗽、呃逆、咯血
胰腺
放射性背部疼痛
腹膜
胸腔积液
淋巴结
Virchow 淋巴结,质硬不活动
早期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40岁以上,无胃病史,已有溃疡病史但症状和疼痛规律明显改变者
有胃癌家族病史者
有胃癌前期病变者,如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胃大部切除病史者
有原因不明的消化道慢性失血或短期内体 重明显减轻者
术前准备
术前8-12小时禁食,4小时开始禁水
胃肠减压
有幽门梗阻的病人,因术前使用高渗盐水(减轻胃粘膜水肿)洗胃
胃癌的检查方式
电子胃镜检查
诊断胃癌的最有效方法
X线钗餐检查
X线征象主要有龛影、半月征、充盈缺损、胃壁僵硬胃腔狭窄、黏膜皱裝的改变
CT检查或者B超
是手术前判断肿瘤N分期和M分期的首选方法
胃窦部小弯侧胃壁增厚性改变,可见强化,胃壁僵硬,胃腔略变窄
变侵及胃壁肌层达浆膜层。胃小弯侧可探及数个肿大淋巴结
MRI
判断淋巴结和远处转移病灶
肿瘤标志物
癌胚抗原(CEA)、CA19-9和CA125、CA72-4
PET-CT
反映淋巴结或者血行的全身转移情况
术后并发症
术后早期并发症
术后出血
24h内出血
止血不当(>300ml)
4-6天出血
吻合口粘膜坏死
10-20天出血
吻合口缝线处感染
非手术治疗(胃镜下止血)
手术止血(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栓塞)
胃切术后呕吐的原因
术后胃肠壁缺血坏死
多见于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胃小弯侧多见
预防措施
术中加做浆肌层缝合,加厚胃小弯的厚度
十二指肠残端破裂
腹腔穿刺可得腹腔液含胆汁
多见于输入袢梗阻,十二指肠内的胆汁无法进入小肠蓄积,出现十二指肠残端高压破裂
胆汁,胰液引起腹膜刺激征,上腹部剧痛,感染后出现典型发热
腹腔穿刺液含有大量胆汁
术中应尽量关闭十二指肠残端,并行十二指肠造痿(十二指肠水肿容易再次破裂)和腹腔引流
吻合口破裂或漏
术后一周之内
形成腹膜包裹
保守治疗
出现弥漫性腹膜炎
手术修补+充分引流
术后胃瘫,以胃排空障碍为主
由于是功能性障碍所以不选用手术治疗方式
胃瘫通常发生在术后2~3天
反复呕吐,吃进去的东西不能进入肠道(食物+胆汁)
多发生在饮食由禁食改为流质或流质改为半流质时
需放置胃管进行引流、胃减压
胃肠减压量下降,引流液由绿转黄、转清是胃瘫缓解的标志
促进胃蠕动(红霉素)可以促进胃部多巴胺受体
术后肠梗阻
输入祥梗阻
多见于毕II式
急性梗阻(呕吐后症状不缓解)
呕吐量少不含胆汁

胆汁,胰液排泄障碍可继发十二指肠残端破裂
少量食物不含胆汁
可使胆汁反流导致胰腺炎
慢性梗阻(呕吐后症状可缓解)
可先保守治疗-布朗吻合
含大量胆汁,几乎不含食物,(食物已经排空)喷射样呕吐
输出祥梗阻
呕吐物量大含胆汁,胃内容物
吻合口梗阻
保守治疗为主,大多吻合口梗阻因为术后吻合口水肿,消肿后可好转
远期并发症
倾倒综合征
多见于毕口II式吻合
早期倾倒综合征
胃内容物快速进入肠道导致肠道内分泌细胞大量分泌血管活性物质
进食后30分钟出现
短暂血容量不足的相应表现
少食多餐,避免过甜的高渗食品
症状重者可釆用生长抑素治疗
抑制生长激素、甲状腺刺激激素、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并抑制胃酸的分泌。减缓胃肠道的蠕动。
晚期倾倒综合征
生在进食后2~4小时
头晕、面色苍白、出冷汗、乏力,脉搏细数
机制为食物进入肠道后刺激胰岛素大量分泌,继而导致反应性低血糖。
少食多餐,食物中加果胶
严重病例可釆用皮下注射生长抑素。
碱性反流性胃炎
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
胸骨后或上腹部烧灼痛,频繁呕吐,呕吐物含胆汁,体重下降
一般抑酸剂无效多
(原因)由于是碱性返流造成的
釆用保护胃黏膜、抑酸、调节胃动力等综合措施
(预防措施)胃空肠Roux-en-Y术式
溃疡复发
抑酸加上HP清除
营养性并发症
与贫血有关
维生素B12
叶酸
铁、蛋白质
胃蛋白酶
残胃癌
良性疾病行胃大部切除术后5年以上,残胃出现原发癌称为残胃癌
手术治疗
胃癌的手术方式及其对比项目胃溃疡病手术方式
胃溃疡病的手术方式
穿孔的缝合修补术
沿纵轴修补+溃疡活检
主要针对穿孔该并发症的手术方式
迷走神经切断术
迷走神经干切断术
损伤了胃窦神经,造成了胃排空障碍,该术式已淘汰
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

保留了腹腔干和肝胆支,但切除了鸦爪支,幽门部的排空控制神经受到了切除,故该术式要加做幽门形成术
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

保留腹腔干,肝胆支,鸦爪支,该术式不用加做幽门成型术
胃大部切除术
机制
切除了胃窦,减少胃酸分泌
切除了病灶本身
切除了胃体,减少了能分泌胃酸的壁细胞
切除了溃疡好发部位胃小弯
切除范围
应切除远端2/3 ~3/4胃组织并包括幽门、近胃侧部分十二指肠球部
60%的远端胃组织
切除目的
降低胃酸分泌
切除病变部位
重建胃肠连续性
毕(Billroth) I式
胃溃疡首选手术方式
胃切除范围,不得超过50%
优点
符合生理
不容易出现倾倒综合征
没有输入袢结构不会发生输入袢的梗阻
形成碱性返流几率低
缺点
胃的切除体量受限,减少胃酸水平受限
对于特殊部位十二指肠降段溃疡无效
胃与十二指肠吻合
吻合口3-4cm
毕(Billroth) II式
十二指肠溃疡首选的手术方式
优点
可切除的胃体量比较大
不受张力的影响
可治疗一些非典型溃疡,肠管旷置
缺点
易引起胆汁的逆流
吻合口较大,容易出现倾倒综合征
容易发生梗阻
十二指肠残端破裂
胃和空肠吻合
输入袢要高于输出袢
胃空肠Roux-en-Y术式
可防止胆胰液流入残胃招致的反流性胃炎
胃大部切除毕II式后出现碱性反流性胃炎一般抑酸治疗无法缓解
胃癌 TNM分期法
T
T1
代表原发肿瘤
T2
肿瘤侵及固有层、黏膜肌层或黏膜下层
T3
肿瘤浸润至固有肌层
T4
T4a
肿瘤侵犯浆膜
T4b
肿瘤侵犯邻近组织或脏器
N
N0
无淋巴结转移
N1
1 ~2个区域淋巴结转移
N2
3~6个区域淋巴结 转移
N3
7个以上区域淋巴结转移
M
M0
肿瘤无远处转移
M1
肿瘤远处转移
胃癌的手术方式
根治性手术
全胃切除术
远端胃切除术
切除范围
1、保留贲门,标准手术为切除胃的2/3以上2、胃切断线要求距肿瘤边缘至少5cm;远侧部癌应切除十二指肠第一部3 ~4cm
幽门的全胃切除术
范围
1、贲门的胃切除术,保留幽门近侧部 2、癌应切除食管下端3~4cm。保证切缘无肿瘤残留
淋巴结清扫
第一站1-6组:
第1组,贲门右;第2组,贲门左;第3组,胃小弯;第4组,胃大弯;第5组,幽门上;第6 组,幽门下;
第二站7-12组
第7组,胃左动脉旁第8组,肝总动脉旁;第9组,腹腔动脉旁;第10组,脾门;第11组,脾动脉旁;第12组, 肝十二指肠韧带;
第三站13-16
第13组,胰头后;第14组,肠系膜上血管旁;第15组,结肠中血管旁;第16组,腹主动脉旁
根治性远端胃切除术
不能根治情况:1.癌性腹水-腹膜转移2.子宫直肠-种植转移3.左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远端胃切除术
多用于胃窦癌术式
D2淋巴结清扫,切除大网膜、网膜囊
Billroth I式胃十二指肠吻合
Billroth II式胃空肠吻合

D1,剔除了2组(贲门左)
D2剔除了10组(腹主动脉旁淋巴结)
根治性全胃切除术
适用于胃体与胃近端癌
全部胃,幽门下3~ 4cm切断十二指肠,食管胃交界部以上3~4cm切断食管

D2清扫淋巴结切除大网膜、网膜 囊,根据情况切除脾脏

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
不能放疗
胃的周围都是小肠结构容易引起炎症
腹膜反折以下的直肠由于周围没有小肠是可以选择放疗的
胃癌对放疗的敏感度较低,较少采用
姑息性手术
原发病灶无法切除,为了减轻由于梗阻,穿孔,出血引起的并发症状而实行的治疗
化疗
氟尿嘧啶类抗肿瘤药物
奥沙利铂(1d)+氟尿嘧啶(2-6d)静脉输入制剂+亚叶酸钙(1d)
Xelox方案
奥沙利铂(1d)+卡培他滨(2-6d)口服制剂+亚叶酸钙(1d)
S-1联合顺铂
s-1单药使用
抗肿瘤成分
加替氟(氟尿嘧啶前体)
酶抑制剂
CDHP
OXO
抑制
适应症
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无论有无淋巴结转移均需化疗
有明确病理诊断,一般情况良好,心、肝、肾与造血功能正常,无严重并发症
不可切除性、复发性或姑息手术后等胃癌晚期病人
禁忌症
早期胃癌根治术后原则上不必辅助化疗
肿瘤浸润深度达到黏膜下层、无法完整切除和可 能存在淋巴结转移的早期胃癌
免疫治疗
非特异生物反应调节剂
靶 向治疗
曲妥珠单抗(抗HER2抗体)
乳腺癌化疗药
贝伐珠单抗(抗VEGFR抗体)
西妥昔单抗(抗EGFR抗 体)
内镜
直径小于2cm的无溃疡表现的分化型黏膜内癌
胃黏 膜切除术(EMR)
内镜下黏膜下剥离术(ES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