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设计学概论 第二章
设计批评家的任务:表达媒介(写书、写文章、拍视频)描述、阐释和评价具体的设计作品、将设计作品与其他人文价值判断和消费文化需要相联系对作品做出评价。
编辑于2022-12-28 22:55:04第二章:人类的第一行为(设计的多重特征)
第一节 功能需求的设计(含设计与科学技术)
一、现时需求与设计
1.什么是现时需求
分为两类
发明家
发明新的消费品,创造需求
设计师
改良消费品,满足人类享受性需求
2.现时需求与设计的关联
1)设计对象需要不断改变,以适应不断发现的缺点
2)大体一致 多样化
3)拉近对器物的现时需求与其理想状态的过程
3.代表人物:雷蒙·罗维
出生在法国 移居美国
设计的内容极为广泛,体现出了第一代美国工业设计师无所不为的特点
流线型运动
把设计高度专业化和商业化
他的一生,是美国的工业设计开始、发展,到达顶峰、逐渐衰退的整个过程的缩影和写照
成为第一位登上《时代》杂志封面的设计师
自己设计的哲学归纳为MAYA(Most Advanced Yet Acceptable:极度先进却为人所接受)
二、设计发展的动力——科技 (科学技术进步对设计的影响)
1.概述
1)改变 最为重要的动力源自科技的发展
2)工具、机器 知识 生产力 受惠于当时的技术文明而进行的创造 设计总是受着生产技术发展的影响
2.设计与科学技术的历史演变
1)设计与制造的分工。独立的设计专业
2)工业革命导致了20世纪初各种设计思潮的产生
3)一种新材料的诞生往往给设计造成重大影响 塑料 “民主的材料”
4)与再现和复制技术有关的机器的相继诞生使视觉传达的领域不断扩大
5)新兴的信息技术引起设计生产及设计模式划时代的变革
6)设计的最终目标和终端成果 而是一种效果 氛围 有形的物质领域 无法触摸的程序领域
3.设计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1)相互影响 新的材料 新的课题 服务
2)设计是科学技术商品化的载体
3)设计是科学技术与艺术的统一产物 需要科学技术作为先导
4)生产用的工具、机器及其发展阶段的知识,是生产力的一种重要构成因素 受惠于当时的技术文明而进行的创造。随着技法、材料、工具等的变化,技术对设计创造产生着直接影响
4.代表作品
索涅特椅/14号椅
蒸汽木材软化法(蒸汽热弯成型,将硬木材弯曲成流线形)
赛璐璐动画
celluloid合成塑料
伊尔·赫德
将运动的物体和背景分别绘制在不同的透明胶片上,在专用的摄制台上叠加在一起拍摄,同一张背景就可以使用很多帧,每一帧画面只要重画运动的角色即可。分层技术做出来的动画,叫作“赛璐璐动画”
减少绘制的帧数,实现透明、景深等不同的效果。
剧本-故事版-角色和背景设计-绘制原画-逐幅描线和上色-拍摄-后期制作
三、设计科学(科技理论与设计)
1.科学理论与设计发展的联系
1)设计创造直接与人类对自然秩序和社会秩序的观察联系在一起
2)设计的进步依赖于人类已掌握的科学原理(约翰·拉斯金,工业发达的地方艺术也发达)
3)设计的研究与科学理论的发展息息相关(有机结合 合理)
4)“设计科学”是设计哲学和设计方法学的总和 赫伯特·西蒙
5)新的工具、技法、材料,带来了学科的综合、交叉
6)多元化、动态化、优化及计算机化
2.科学理论对设计发展的推动作用
1)控制论 研究动态的信息与控制、反馈过程,使系统在稳定的前提下正常工作。必须有目的,没有目的,就无所谓控制。
2)信息论 “熵” 预测技术法、信息分析法、信息合成法
3)系统论 相互有机联系又相互制约的一种有序性整体 系统整体分析 系统观点 人-机-环境-社会
3.影响设计的科学理论:人体工程学
怎样考虑工作效率、人的健康、安全舒适等问题的学科 宗旨是研究人与人造产品之间的协调关系
四、作为科技商品化载体的设计
1.概念
1)设计是科学技术得到物化(具象、可视化)的载体,尤其是科学技术商品化(市场)的载体
2)设计与技术的关系是开发和适用的关系
2.设计是科学技术商品化的载体 科学技术是一种资源 载体就是设计 设计是把当代的技术文明用于日常生活中去。
五、功能需求所导致的审美需求
1.概念
功能与形式的关系 包豪斯将科技与技术有机的结合之后 1)资本家不得不应对资产过剩的问题 扩展了应用材料和技术的范围 民主主义色彩 规模化生产 2)设计师在设计时大多从功能角度出发,只是基于不同的背景和基础才产生了不同的审美倾向 流线型风格 流线型可减少风的阻力 被机车船舶和飞机设计所采用 日常生活用品的设计 美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消费主义文化息息相关 3)在欧洲被更多赋予质朴化的内涵 设计 实用主义风格 4)审美需求受到不同文化和环境的影响,所呈现的形式也不尽相同 功能需求 心理需求
2.流线型运动
产品式样风格 美国 表面圆滑、线条流畅的物体形状 减少物体在高速运动时的风阻 其功能主义的初衷也逐渐转化为式样主义的审美需求
第二节 心理需求的设计(设计与心理)
一、空白恐惧
1.概述
设计生活中更多的设计行为源自某种设计需求 最早将这一古老的物理学概念用于讨论装饰艺术的——李格尔 《风格问题》 “空白恐惧”
2.定义
亚里士多德 物理学 “真空恐惧” 黑格尔《艺术哲学》 第一位完整表述这一概念的——李格尔 阴阳太极图 互为基底 荷兰 埃舒尔“二方连续”和“四方联续”
二、对称心理(消解空白恐惧的方式)
1.概述 涂鸦
2.二方连续图形
向上下或左右两个方向反复连续循环排列
3.四方连续图形
向上下左右四个方向反复连续循环排列
4.填腋原则
李格尔提出的第一个装饰原则是填腋原则。腋部指向内卷曲的螺旋线,相会或分叉的曲线 形成的锐角或空隙。 艺术家就要用合适布局的附加元素即填腋物 简单的几何形式 独立的植物元素 更复杂的植物程式化形式。如棕叶饰和莲花纹
5.无限连续的构图方式与满地一式图案
无限连续的构图方式 以棋盘和菱形图案出现在几何风格里 最先出现在埃及新王国的底比斯天顶装饰上。 满地一式螺旋形图案,是一种运用重复的180度旋转轴的相关构图类型 李格尔 又称晶体式平衡
三、装饰图案类型(针对空白恐惧所采用的装饰图案风格)
第一类:几何风格(古代陶瓷的装饰纹样)直线、曲线
第二类:纹章风格(饕餮纹)两边绝对的对称 成对的动物 植物 人物面部
第三类:植物装饰(宝相花纹)茎成为植物图像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
第三节 设计的附加值(设计与经济、市场)
一、设计与经济发展规划的关联
1)设计作为经济的载体 手段 将设计放在国民经济战略的显要位置
2)“设计冶厂”将设计作为提高经济效益和企业形象的根本战略和有效途径
3)文化竞争 文化竞争又取决于设计的竞争
4)设计 物化了一个企业文化的基本精神 规范了企业文化的运行模式
二、作为产品附加值的设计
1)人的消费需求层次
生存需求
共性需求
个性需求
前两个人有我有 第三个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2)商品的附加值 (企业如何提高商品的附加值?)
设计是创造商品高附加价值的方法 功能、材料、感性三者统一考虑
三、作为经济管理手段的设计
1)企业识别系统(CI或CIS)
(Corporate Identity,简称CI) 心目中的整体形象 视觉识别“VI” 行为识别“BI” 理念识别“MI”
2.设计对企业管理的意义
1)企业识别系统
2)传达某种固定信息
3)解决某种问题的措施 强化公司意识和公司个性
4)公司的个性 明确化了 跨国的公司管理 大公司 管理方法
四、生产和消费中的设计
1.设计与生产的关系
1)设计是生产的组成部分
2)设计为生产服务
3)设计师要向生产人员想学习
4)生产部门必须认识设计
2.设计与消费的关系
1)消费是设计的消费
2)设计为消费服务
3)设计创造消费
4)设计是最有效的推动消费的方法
3.设计与市场的关系
市场制约着设计 只有满足市场需求的设计才能够占领市场,赢得竞争 设计也创造市场
第四节 设计与艺术
一、设计的艺术指向(设计的艺术含量)
自由美
依存美
二、设计中的艺术手法
借用
解构
装饰
参照
创造
三、设计与纯艺术的关系
1)按照文化艺术与科学技术相结合的规律 功能效用与审美意识 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
2)纯艺术是相对与具有实用功能的设计艺术而言的那部分造型艺术 精神性
3)都是艺术的一部分 艺术范畴的结构层次上,它们之间的关系表现为功能、社会作用的不同
四、艺术与设计的关系
1)再现现实 表现情感理想
2)设计能够使多种视觉元素结合 它涵盖了艺术的表达、交流以及所有的结构类型
3)设计又称艺术活动,是艺术生产的一个方面 不同设计产品体现着多元化的艺术特征
4)它与艺术创作并不能截然分开
5)艺术也推动着设计发展
五、不同设计的艺术特征
(一)工业设计的艺术特征
1.概述
凭借训练、技术知识、经验及视觉而赋予材料、结构、形态、色彩以及装饰以新品的品质和资格 包装、宣传、展示、市场开发等方面
2.设计任务
技术与艺术 经济、环境、社会形态、文化观念 造型、用材、色彩、表面处理和装饰
(二)广告设计的艺术特征
传播信息的作品
(三)室内设计的艺术特征
1.概述
指建筑物内部,也指火车、飞机、轮船的内部、建筑物的室内有实体和空间之分。室内设计也分实体设计和空间设计。
2.室内设计的艺术特征
1)空间组合 心理效果
2)不同的建筑物用不同类型的特点进行处理 结构与功能 设计目标 系统设计规划 在建筑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
3)局部与整体、实体与空间、艺术形式与艺术功能、使用功能与审美功能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