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六章 自然灾害
高中地理第六章 自然灾害的知识点总结,自然灾害包括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此篇导图详细的总结了防灾减灾,地理信息技术。
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知识点总结。详细的总结了植被与环境,植被的类型,土壤的概念,观察土壤,形成因素,功能,养护。
这是一篇关于第四章 地貌的思维导图,包括常见地貌类型,地貌的观察。帮助小伙伴快速掌握地理地貌的内容要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高中物理知识点思维导图
自然灾害
气象灾害
洪涝灾害
成因
连续性的降水或短时强降水+地势低平
分布
气候: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区、 温带海洋气候区
地形:沿海低地
危害
破坏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
淹没农田、聚落;
引发水土流失生态问题,造成河流堵塞、泥石流等问题
人员伤亡
干旱灾害
干旱持续时间长并严重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
降水量<蒸发量 (降水量越小,蒸发量越大的地区,旱灾越为严重)
亚洲、非洲和大洋洲的内陆地区
以热带沙漠气候和温带大陆性为主
引发水资源短缺
造成农作物的大量减产、影响牧草生长
加剧草场退化和沙漠化
引发沙尘暴、火灾、虫灾
台风灾害
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热带气旋
结构
台风眼
以水平运动为主,大风天气
漩涡风雨区
气流向中心辐合并旋转上升,出现狂风暴雨天气
外围大风区
下沉运动为主,出现短时晴朗无风天气
东南沿海;多发夏秋季节
影响
强风:吹倒房屋、大树,破坏交通、通信设施等
暴雨:引发洪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风暴潮:侵蚀海岸,破坏海堤,造成海水倒灌等
益处
为部分地区带来降水,缓解高温和干旱
寒潮灾害
气温24小时内下降8℃以上且最低气温下降到4℃以下,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
北半球中高纬度;深秋到初春时节
发源于北极/蒙古-西伯利亚冷高压
剧烈降温使农作物、畜牧业遭受冻害,造成损失
大风、大雪、冻雨会影响交通、通信、道路等基础设施
促进高低纬热量交换
雨雪天气缓解冬季旱情
低温杀死大量病菌和害虫
大风天气利于发电
地质灾害
地震
概念
地应力超限造成岩层断裂或错位释放大量能量
表示
震级
反映地震释放的能量大小,用“级”来表示,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烈度
地面损坏程度
震源
震中
震源深度
震中距、等震线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我国:台湾、四川、云南、青海、西藏、新疆等
房屋倒塌、破坏道路、管道、通信等基础设施
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火灾、海啸、有毒气体泄漏、疫病蔓延等
滑坡、泥石流
滑坡:山地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因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类活动等原因,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
泥石流:山区沟谷中,因暴雨或冰雪消融等原因,河流含有大量泥沙、 石块,形成洪流。
主要是我国西南地区
破坏房屋、道路、管道、通信等基础设施
掩埋农田、堵塞河道
防灾减灾
防灾减灾手段
灾害监测、灾害防御、灾害救援与救助、灾后恢复
自救与互救
灾前准备
灾中救助
灾后自我保护
地理信息技术
遥感技术(RS)
利用航空器或航天器的光学或电子设备,获取地表地理信息
原理
地表物体反射的电磁波辐射不同
特点
范围大,获取信息速度快、周期短、信息量大,受地面条件限制少,实现动态监测
应用
快速识别自然灾害
监测台风、洪涝等灾害的形成过程。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
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定位、导航
提供三维坐标(经度、纬度、高度)、速度、时间
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
组成
卫星星座
地面监控系统
信号接收系统
四大系统
美国GPS
中国北斗BDS
俄罗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欧洲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
导航、精确定位
地理信息系统(GIS)
分析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信息系统
根据不同目的对相关地理空间数据进行图层叠加分析
对灾害进行预测、评估、管理
制定防灾救灾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