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
本导图系统地介绍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喜欢心理学的家人们可以看看哦
家人们,我对《普通心理学》人格这一章进行了系统地介绍哦,具体包括:人格的一般概念、人格理论、认知风格、人格测验、人格成因。喜欢心理学和想考研的家人们可以点赞加关注哦
把炒股当作游戏,结合3年炒股的亲身经历,用玩好一个游戏的视角来教你炒股。句句在聊炒股,句句又不离游戏!具体内容包括炒股的目的、指导心态、指导方法。而指导方法又包括:学习游戏规则、积累实操经验、锻炼实操心态、形成自己的游戏风格。喜欢炒股的家人们可以点赞收藏加关注哦
对自己上大学后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明确了人生目标。上大学后在生活和学习上有困扰的家人们可以看看哦,喜欢的话可以点赞加关注哦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人际关系处理
人际交往思维导图
人生导航
处理人际关系6项原则
进行头脑风暴的准则的思维导图
自卑与超越
超强思维训练课
逻辑填空
东尼博赞简介
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
主张
发展是一个经过一系列阶段的过程,个体在每一个阶段都面临一个发展危机
强调人格发展受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和制约
人的心理发展分为8个阶段
信任对怀疑(0-1.5岁)
若婴儿得到了较好的抚养并与母亲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则对世界产生信任感
自主对羞怯(1.5-3岁)
儿童学会走路并且能自如地与人交流
儿童表现出自主的需要,要自由地探索
父母要允许儿童自由地探索,同时保护他们
父母要给予儿童适当的帮助,协助儿童建立自信心
如果父母对儿童一味地严厉要求和限制,则会使得儿童对自己地能力产生怀疑和羞怯
主动感对内疚感(3-6、7岁)
儿童地活动范围逐渐超出家庭
儿童开始主动参与一些活动
父母应当监督和保护儿童而不是干涉儿童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活动
父母过多地干涉可能会造成儿童形成缺乏尝试和主动的性格
勤奋感对自卑感(6、7-12岁)
儿童进入学校学习
儿童将面临来自学校的任务和一些集体活动
如果成功地完成任务可以获得胜任感并且有助于形成勤奋的特质
教师对学生行为的评价对学生的自我概念有重要的影响
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
个体开始体会到自我概念问题的困扰,开始思考“我是谁”
同一性的形成与职业的选择、性别角色的形成和人生观的形成密切相关
如果个体可以把上述方面都很好地整合起来,他所想地和所做的与他的角色概念相符合,他就获得了较好的同一性
友爱亲密对孤独(18-30岁)
亲密感是指个体愿意与他人进行深层次的交往并保持一种长期的友好关系
如果能与他人建立正常的友好关系就能形成一种亲密感
繁殖对停滞(30-60岁)
这里的繁殖包括人的后代也包括人的生产能力和创造能力等基本能力特征
个体面临抚养下一代的任务,并把下一代看成自己能力的延伸
发展顺利的个体表现为家庭美满,富有创造力
发展不顺利则陷入自我专注,只关心自己的需要和舒适,对他人及后代感情冷漠,以至于颓废消极
完美无憾对悲观绝望(60岁以后)
如果个体在前几个阶段发展顺利,在这一时期就会完全接受自我,接受自己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意味着个体获得了自我满足感
若个体没有获得完满感将陷入绝望,并因此害怕死亡
埃里克森的理论对心理学研究及教育实践的启发意义
注重文化和社会因素对人的发展的作用
从整体上、从个体心理发展的各个层面及其相互关系中考察了人的社会性发展而不是孤立地看待他们地发展历程
阐释了个体从出生到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一生地发展,体现了研究人的终生发展的观念,比较符合人的发展实际
埃里克森理论的局限
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人的意识、理智等高级心理过程在发展中的作用
他并没有解释个体如何以及为什么从一个阶段发展到另一个阶段
描述而不解释
他的理论缺乏实证性研究的支持
他把许多社会问题(人生目标的选择、确立等)归结为心理发展过程中某一特殊阶段的心理任务与危机不一定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