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记叙文文体知识(二)(1)
记叙文中自然描写指对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 野等的描写。
这是一篇关于记叙文文体知识的思维导图,必要元素有时间线、地点线、人物线、事件线、情感线、实物线。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高中物理知识点思维导图
记叙文
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
定义:指对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的描写。
作用:①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②渲染环境,营造气氛;③烘托人物心情(感情);④衬托人物形象;⑤为……做铺垫,推动情节发展;⑥揭示作品主题。
社会环境
定义:指对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的描写。
作用:①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②交代人物的社会关系;③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④为下文人物性格描写做铺垫;⑤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作品主题。
描写角度
正面描写(直接描写)
定义:直接描写人物或事物本身呈现的特征。
作用:写出(或表现)人物特点(如:性格、心理、情感等),给人直接、真实、具体的感受。
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定义:从其他人物、事物的描绘、渲染中,烘托所要描写的对象。
作用:①使人物或事件更加突出;②使主题更加含蓄、深刻。
表现手法
对比
定义: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面作对比。
答题格式:运用对比,把……和……巧妙地呈现在读者眼前,让读者很自然地从对比中感觉到……的变化(或说优劣好坏),从而鲜明地表现或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了文章的主题
衬托(正衬/反衬)
定义:突出一方的特征。突出表现主要人物或事物的性格或特点等,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作用:制造悬念,使情节具有合理性。
伏笔
定义:提前设伏,通常只是一两笔,点到为止。比较隐蔽,是“隐性”的,即埋下伏笔。
作用:交待含蓄,使文章内容前后照应,情节衔接严丝合缝。
照应
作用及答题格式:……与……相互照应,为下文……情节做铺垫,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抑扬(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答题格式:作者的本意是……,而先……,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特征,使所表现的人物形象更丰满,更鲜明。
象征(托物言志)
定义: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征,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
作用: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定义及作用:通过描写……(景物),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做到情景交融,带给读者“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感受,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悬念
定义:先将疑问抛给读者而不说明原因,层层设疑,以达到更好地表达主题的目的。
作用:①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使文章情节曲折。
卒章显志
定义:指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的内容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是对同一情况作出的解释、说明和交代。
作用:结尾自然、有力,揭示文章主题。
人称
第一人称
“我”“我们”
作用:①使文章更具有真实性;②叙述亲切自然;③便于作者直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第二人称
“你”“你们”
作用:①增加亲切感,拉近与读者的距离;②利于交流思想情感,便于抒情。
第三人称
“他”“他们”
作用:①直接、客观地展现生活;②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形式比较灵活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