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2K311044 城镇道路养护、大修、改造技术
2020年-二级建造师-市政公用工程管理与实务-2K311044 城镇道路养护、大修、改造技术
编辑于2020-01-14 09:10:052K311044 城镇道路养护、大修、改造技术
一、稀浆罩面
定义
稀浆封面
采用机械设备将乳化沥青或改性乳化沥青、粗细集料、填料、水和添加剂等按照设计配合比拌合成稀浆混合料,及时均匀地摊铺在原路面上,经养护后形成的薄层。
采用机械设备将改性乳化沥青、粗细集料、填料、水和添加剂等按照设计配合比拌合成稀浆混合料并摊铺到原路面上的薄层。
稀浆封层及微表处类型、功能及适用范围
类型
稀浆封层按矿料级配不同
细封层
ES-1
适用于支路、停车场的罩面
中封层
ES-2
次干路以下的罩面,以及新建道路的下封层
粗封层
ES-3
次干路的罩面,以及新建道路的下封层
封水、防滑和改善路表外观
微表处混合料按矿料级配不同
Ⅱ型
MS-2
中等交通等级快速路和主干路的罩面
封水、防滑、耐磨和改善路表外观
Ⅲ型
MS-3
快速路、主干路的罩面
封水、防滑、耐磨和改善路表外观和填补车辙
施工要求
稀浆封层和微表处施工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修补、清洁原路面
放样画线
湿润原路面或喷洒乳化沥青
拌合、摊铺稀浆混合料
手工修补局部施工缺陷
成型养护
开放交通
稀浆封层和微表处施工前,应对原路面进行检测与评定。原路面应符合强度、刚度和整体稳定性的要求,且表面应平整、密实、清洁。
当原路面不符合要求时,应对原路面进行修补,壅包应铲平,坑槽应填补,保持路面完整;应清扫铲除原路面上的所有杂物、尘土及松散粒料,对大块油污应采用去污剂清除干净。
当原路南为沥青路面,天气过于干燥或炎热时,在稀浆混合料摊铺前,应对原路面预先酒水,酒水量应以路面湿润为准,不得有积水现象,湿润后应立即施工;当原路面为非沥青路面时,宜预先喷洒粘层油;对用于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下封层时,应首先在半刚性基层上喷酒透层油。
正式施工前应对井盖、路缘石等道路附属设施采取保护措施。
稀浆封层和微表处正式施工前,应选择合适的路段摊铺试验段。试验段长度不宜小于200m。
质量验收
施工前必须检查原材料的检测报告、稀浆混合料设计报告、推铺车标定报告,并应确认符合要求。
工程完工后,应将施工全线以1km作为一个评价路段按《路面稀浆罩面技术规程》CJT662011规定进行质量检查和验收。
主控项目:抗滑性能、滲水系数、厚度。一般项目:表观质量(应平整、密实、均匀,无松散、花白料、轮迹和划痕)、横向接缝、纵向接缝和边线质量。
二、城镇道路旧路大修技术
旧沥青路面作为基层加铺沥青混合料面层
旧沥青路面作为基层加铺沥青混合料面层时,应对原有沥青路面进行调查处理、整平或补强,符合设计要求。
施工要点:
符合设计强度、基本无损坏的旧沥青路面经整平后可作基层使用。
旧沥青路面有明显的损坏,但强度能达到设计要求的,应对损坏部分进行处理。
填补旧沥青路面凹坑,应按高程控制、分层摊铺,每层最大厚度不宜超过100mm
旧水泥混凝土路作为基层加铺沥青混合料面层
旧水泥混凝土路作为基层加铺沥青混合料面层时,应对原有水泥混凝土路面进行处理、整平或补强,符合设计要求。
施工要点:
对旧水泥混凝土路做综合调查,符合基本要求,经处理后可作基层使用。
对旧水混凝路面层与基层向的空隙。应作填充处理。
对局部破损的原水泥混凝土路面层应剔除,并修整完好。
对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层的胀缝、缩缝、裂缝应清理干净,并应采取防反射措施。
三、旧路加铺沥青面层技术要点
面层水平变形反射裂缝预防措施
水平变形反射裂缝的产生原因是旧水泥混凝土路板上存在接缝和裂缝,如果直接加铺沥青混凝土,在温度变化和行车荷载的作用下,水泥混凝土路面沿着接缝和裂缝处伸缩、当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伸缩变形与其不一致时,就会在这些部位开裂,这就是产生反射裂缝的机理。因此,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加铺沥青混凝土必须处理好反射裂缝,尽可能减少或延缓反射裂缝的出现。
在沥青混凝土加铺层与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之间设置应力消减层,具有延缓和抑制反射裂缝产生的效果。
面层垂直变形破坏预防措施
在大修前对局部破损部位进行修补,应将这些彻底剔除并重新修复;不需要将板块整块凿除重新浇筑,采用局部修补的方法即可。
使用沥青密封膏处理旧水泥混凝土板缝。沥青密封膏具有很好的粘结力和抗水平和垂直变形能力,可以有效防止雨水渗入结构而引发冻胀。施工时首先采用切缝机结合人工剔除缝内杂物,破除所有的破碎边缘,按设计要求剔除到足够的深度;其次用高压空气清除缝内灰尘,保证其洁净;再次用M7.5水泥砂浆灌注板体裂缝或用防腐麻绳填实板缝下半部,上部预留70~100m空间,待水泥砂浆初凝后,在砂浆表面及接缝两侧涂抹混凝土粘合剂后,填充密封膏,厚度不小于40mm.
基底处理要求
基底的不均匀垂直变形导致原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局部脱空,严重脱空部位的路面局部断裂或碎裂。为保证水泥混凝土路面板的整体刚性,加铺沥青混合料面层前,对脱空和路面板破裂处的基底进行处理,并对破损的路面板进行修复。基底处理方法有两种种是换填基底材料;另一种是非开挖式基底处理,即注浆填充脱空部位的空洞。
开挖式基底处理。对于原水泥混凝土路面局部断裂或碎裂部位,将破坏部位凿除,换填基底并压实后,重新浇筑混凝土。这种常规的处理方法工艺简单,修复也比较彻底,但对交通影响较大,适合交通不繁忙的路段。
非开挖式基底处理。对于脱空部位的空洞,采用从地面钻孔注浆的方法进行基底处理,灌注压力宜为1.5~2.0MPa。这是城镇道路大修工程中使用比较广泛和成功的方法。处理前应采用探地雷达进行详细探査,测出路面板下松散、脱空和既有管线附近沉降区域。
四、城镇道路路面改造技术
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加铺沥青混合料面层当原有水泥混凝土路面强度足够且断板和错台病害少时,可直接在原有旧路面上加铺沥青混凝土。在改造设计时,需要对原路面进行调查,调査一般采用地质雷达、弯沉或者取芯检测等手段,并依据《城镇道路养护技术规范》CI36-2016进行评估;而原有水泥混凝土路面作为道路基层强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须有设计方给出评价结果并提出补强方案
病害处理
大部分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在板缝处都有破损,如不进行修补就直接作为道路基层会使沥青路面产生反射裂缝;需采用人工剔除的办法,将酥空、空鼓、破损的部分清除、露出坚实部分。修补范围内的剔凿深度依据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破损程度确定,为保证修补质量,别除深度50mm以上。基面清理后可涂刷界面剂增加粘结强度,并采用不低于原道路混凝土强度的早强补偿收缩混凝土进行灌注。
对原水泥混凝土路面板边角破损也可参照上述方法进行修补。凿除部分如有钢筋应保留,不能保留时应植入钢筋。新、旧路面板间应涂刷界面剂。
以上做法都是为保证原有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后能作为道路基层使用而进行修补。如果原有水泥混凝土路面发生错台或网状开裂,应将整个板块全部凿除,重新夯实道路路基。
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
原有水泥混凝土路面作为道路基层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时,应注意原有雨水管以及检查井的位置和高程,为配合沥青混凝土加铺应将检查井高程进行调整。
新铺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要根据原路面调查结果综合考虑交通特性、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等要求进行结构设计,整体加铺一层或二层沥青混凝土。加铺前,可以采用酒布沥青粘层油推铺土工布等柔性材料的方式对旧路面进行处理。